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子即老聃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所写的《道德经》五千言,是古代世界最系统、最精深的哲学名著。中国先秦哲学的成熟发达是以老子哲学为标志的。中国古代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应该说是从老子开始的。世界上的一些大哲学家如黑格尔、海德格尔等重视老子哲学不是偶然的。①老子哲学在当代一些科学家和哲学家中引起关注和发生浓厚兴趣,值得我们深思。②老子哲学起点很高,博大精深,奥义无穷,至今令人惊叹。老于哲学的一些思想和命题的深刻性,就是后来的一些哲学思想也难于超过。“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  相似文献   

2.
韩非思想的独特之处,就是对<老子>哲学的吸收和运用.本文以<老子>中的道论、对规律的认识、无为、愚民思想为出发点,浅谈韩非政治思想对<老子>哲学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老子之"道"向来有很多的阐释与解读。如把老子之道单纯地认定为本源论、本体论、境界论、价值论等等。对老子的"道"以现代性的视野或者说与西方哲学进行比较来把握当然可以从多角度、多层面来展开。对老子之道的解读要联系当时的历史与人文环境与整个中国哲学的大的学术背景。通过分析研究,我们认为,老子之道既具有存在论意义又同时兼具境界论意义,是存在与境界的圆融合一。  相似文献   

4.
韩非思想的独特之处,就是对《老子》哲学的吸收和运用。本文以《老子》中的道论、对规律的认识、无为、愚民思想为出发点,浅谈韩非政治思想对《老子》哲学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老子之道     
  相似文献   

6.
7.
李锦全同志《老庄哲学的神学特色》,注明是“与张松如、赵明同志商榷”,发表在《中国哲学史研究》一九八三年第三期上,是针对我们发表于同刊一九八一年第三期上的《庄子哲学初探》而写的。《初探》讲的是庄子哲学,却是从老子思想说起的,因为我们肯定司马迁所说庄子“其学无所不窥,然其本归于老子之言。”这一点李锦全同志似乎是完全同意了,所以他的  相似文献   

8.
对华夏传统文化的整体反思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启示:如果说儒家文化是从人伦关系上规定了我们民族的行为规范的话,那么,道家文化则是从更深层的主体精神上注塑着我们民族的气质品格.似乎可以这样认为,"道"不仅是道家文化的最高哲学范畴,而且也是我们民族特有品格的基本准则——即抽象的观念对主体的规约从而使"道"转化为有感觉、有欲望、有痛苦、有欢乐、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一代又一代人的行动.本文将从老子对自然、社会、历史所作出的观念抽象的分析中,透视出老子之"道"与华夏民族精神的内在联系.一、"惟恍惟惚"的自然之道"道"字究竟起源于何时,至今无有定论,不过,对道的两个语义学的基本含义却无异议.道的第一含义为行走之路;道的第二含义是人之主张.当然,"道"的范畴在道家文化体系中的含义较之于语义学的这两种含义来说要丰富深刻得多.  相似文献   

9.
一什么叫做“有物混成”? 老子书说明“道”之初状,主要的见解发表在三章文字里面,即第十四章、第二十一章与第二十五章。目前认为老子书的道是有物质性的,就是根据这三章文字的见解加以解说,肯定老子书思想是属于唯物主义一方面。但根据这三章文字与老子全书的思想,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第一、称之为道的先天地生的混成之物,是实际上的存在呢?还是观念上的存在呢?第二、“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的物,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的道,是同  相似文献   

10.
老子的道家哲学何以如此吸引着中外一代代的学者?本文试图通过对西方现代心理学家荣格的原型论的分析,对上述这一奥秘作出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道"作为其原始含义"导",类似于现象学的"指引"或"形式显示",它提示着一种拒绝被对象化的思维方法;"道"之生"天下万物",不同于西方的宇宙生成论,而从发生现象学这个角度可以得到更好的解释;老子一再强调"无知无欲",但他并不是笼统地反对"知"与"欲",而是只反对过分陷溺于一己之私的"知"与"欲",所以他这种强调类似于现象学"悬置"的思维态度并指向一种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2.
老子在《道德经》中确立了其以"道"为核心的思想体系,而在对"道"的解析中,很多学者都将之与审美相关联。本文试图从分析"道"的特性出发,指出老子之"道"所具有的隐晦性、规律性和指示性,进而明晰老子之"道"如何与审美相关联,发掘出老子的思想体系中丰富的美学意涵。  相似文献   

13.
<正> 对老子及其思想的研究,在我国学术界长期以来一直争论不决。通过争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意见分歧仍颇大。这些分歧概括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关于老子其人和《老子》其书的时代;(二)关于老子思想的阶级性质;(三)关于老子思想的学派性质。实在说来,这些问题因苦于没有新的资料可资凭证,是不易解决的。庆幸的是,一九七三年十二月在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有两种《老子》的写本,这两种写本距今都已两千多年。帛书《老子》的出土,为我们研究老子及其思想,提供了新的珍贵资料。本文不想对老子及其思想进行全面论述,只就老子的道作些探讨,以便判明老子哲学的学派性质。  相似文献   

14.
道家思想以道论为核心内容.理解老子道论,是把握老子哲学精神的关键所在.道论,亦即今语所谓本体论.问题在于,应如何理解这个本体的涵义?以往讲老子,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以西方哲学的本体观念附会老子道论,无形中产生了对它的种种曲解.西方哲学倾向于从理论的立场出发讲形上学,老子的道论却是一种人学本体论,二者有很大的差异.老子所谓道,不是一个理论化了的形式存有的概念.以人生或人的精神生活为核心,从人存在的文化显现的总体性上确立作为形上本体的道,这是老子道论的出发点.道,首先被理解为一个自然法则.《老子》二十五章说,“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以道为法则,而道则是一自然法则.这里所谓自然,不是讲自然哲学.中国传统哲学中不存在脱离人的单纯自然哲学.自然在这里不是一个实体词,而是一状词.物各任其天性,自然如此,不假外力的干预,即所谓自然.三十七章说,“万物将自化.”“自化”,即由其本性,自己化生,不假外力.这就是老子所谓自然的涵义.  相似文献   

15.
朱晓鹏 《青海社会科学》2000,(2):64-68,,90,
老子思想中本没有独立的美学体系 ,老子的哲学和美学是完全溶为一体的 ,或者说其审美观只是其哲学理论的延伸。正因此 ,老子哲学的特点也就直接规定和影响了老子美学的基本特质。譬如说 ,老子哲学的否定性方法显然也是其美学的基本方法。由于使用这种否定性的方法 ,所以老子美学并不着重于直接对“美是什么”的形上学追问和逻辑思辨 ,而是侧重于通过对世俗的或传统的“小美”、“假美”的批判否定而映衬、浮现出真正的“大美”、“至美”。实际上 ,通过这种方式呈现出来的主要是关于“美的存在形式”。侧重于对“美的存在形式”的探讨而不是…  相似文献   

16.
论老子的“道”牟钟鉴道家尊道而贵德,老子写《道德经》,使道德之学传遍中国,“道”不仅成为道家和道教的核心信仰,而且成了全体中国人心目中最高真理的代称。一切不愿意庸碌一生的人,都在为求道、学道、闻道、得道、悟道、体道、行道的崇高目标而努力,为的是使人的...  相似文献   

17.
有关韩非及其思想 ,历代学者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但究其主流 ,却是呈现出贬多褒少的趋势。笔者不揣浅陋 ,拟在分析、归纳各家观点的基础上 ,对韩非治乱思想做出自己的梳理和论证 ,以就教于方家学者。一、韩非追求“治世”的独特方法  韩非治乱思想的形成与他的身世遭遇和他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韩非作为韩国的一个贵族思想家 ,在当时面临的是家弱国危的困境 ,这就决定了他的政治理论最终关注的目标是国家的兴衰成败和治乱得失。韩非非常强调法对国家治乱的重要性 ,主张“寄治乱于法术” (《大体》) ,实行以法治国 ,最终臻于“贵贱…  相似文献   

18.
“道”是老子书中的核心观念,但《老子》既论“道”,也论“一”,两者关系微妙难解。通过分析,笔者认为,《老子》一书经历两阶段的发展,早先依循古老精气论的路线,以“一”为最高根源,然后才走出具有自己特质的路,以“道”为首出者。  相似文献   

19.
论韩非与荀子无思想承传关系张涅一般认为,韩非曾师承荀子。所据史料是《史记·韩非列传》的记载:“与李斯俱事荀卿。”不少学者还对两者的思想作这样的逻辑联系:荀子由儒家迈向法家,韩非承之集法家大成;荀子思想的核心是“性恶”,韩非以此为理论基础,提出御臣之术...  相似文献   

20.
老子将人类面临的种种矛盾归纳为道与无道的矛盾。在老子的思想体系当中,道与无道的存在及其相互关系,均呈现出悖论的形态。因此,老子要求人们过一种"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悖论的生活。这种悖论的生活就是遵循道,远离非道;任自然,无妄为。具体来说就是要无欲、无技、不争,就是要通过闻、思、修、证、行经验和实践道。圣人不仅是得道之人,而且是遵道而治理天下与民众的人,是道与民众之间的中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