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也谈范文澜早期著作《文心雕龙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平 《学术界》2003,(4):101-104
王运熙先生《范文澜早期著作》(见《文汇读书周报》2 0 0 1年 8月 1 1日第 5版 )一文谓 :范文澜早期著作《文心雕龙注》于 1 92 9年由北平文化学社出版 ,“后来又有两种版本 ,一为 1 947年开明书店铅印本 ,线装七册 ;一为 1 95 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重排本 ,分上下两册”。又说 :“这两个重印本内容照旧 ,编辑部仅在文字上作了若干校订。”这里有两点需要补充说明 ,一是开明书店铅印本初版时间为 1 93 6年 7月 ,1 947年 1 2月再版 ;二是两个重印本内容并非“照旧” ,说“编辑部仅在文字上作了若干校订”也不准确。第一点很简单 ,只要交代一下即…  相似文献   

2.
论湖湘文化对毛泽东个性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云英  罗建英 《船山学刊》2006,(3):38-39,79
以王船山为代表的近代湖湘文化,蕴育了毛泽东的独特个性:哲理思维与诗人才情的有机统一的思维模式,造就了毛泽东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神奇结合的虎气与猴气相统一的独特的个性气质;气化日新、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蕴育了毛泽东“动”、“斗”性格;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群体参政意识,豪迈自负、救中国自湖南始,济天下自我始的历史责任感,造就了毛泽东自信、豪迈、乐观的个性;经世治用的实学思想蕴育了毛泽东注重调查研究的力行意识。  相似文献   

3.
经典作家关于素质教育理论的历史沿革历经四个阶段。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个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接受各方面教育;它取决于教育和外部环境;共产主义社会将造就全面(自由)发展的新人。列宁、斯大林认为造就共产主义新人一定大力加强共产主义教育和科学文化技术教育,还要提高人们的民主意识。毛泽东则提出了“又红又专”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论。邓小平继承并发展了这一理论,提出了“四有”社会主义新人理论。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社会中的政治人格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政治社会环境与传统的政治文化造就了中国人传统的政治人格。传统的政治人格由意识和无意识两个层面构成 ,其中意识层面包括政治情感和政治理性两方面的内容 ,而在无意识层面 ,则将辨别分析“父王”、“官僚”、“子民”三种政治原型  相似文献   

5.
五月二十日,在第三次吴文化学术座谈会期间,正式成立了“江苏省吴文化研究会"。一九八○年江苏省考古学会成立时,我省十三个文博单位联合倡议开展吴文化的研究,并建立了“吴文化研究会筹备组”。当时,考虑到这方面的研究还刚开始,因此在一九八一年省考古学会年会暨第一次吴文化学术讨论会时,先成立了“吴文化研究小组”。近三年来,“吴文化研究小组”在省考古学会和各文博单位的支持下,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方面团结了很多热心于吴文化研究的热心人士,包括从事文物、考古、历史的专业研究者,教育工作者和业余爱好者,基本上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结合的研究队伍;另方面积极开展学术活动,  相似文献   

6.
文章先从考古发现上证明“太湖地区的吴文化直到春秋晚期才繁荣”这一现象入手,进而推出一系列考古学佐证,揭示宁镇地区湖熟文化与吴文化之间的传承演变关系;并结合当时地形地貌的推断、“横山”“梅里”等相关地名的记载与传说、“吴”之名称的来源,从考古、史籍以及地理学、古文字等诸多方面加以论证,得出了吴国及吴文化应是以宁镇地区为发源地,继而不断向太湖地区扩张,最终繁盛壮大于此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一人类的生成史,是一部由生物进化逐渐让位于文化生成、文化进化的历史;而人类的发展史,则基本上是一部文化的发展史。人之所以成为人,就是因为它创造了文化同时又被文化所创造;也就是因为它在这样一种双向的过程中历史地、具体地获得了文化的规定性,并具备了文化的能动性。人之根本地区别于动物,最终在于人在自身的发展中、实践中造就了自己的意识和文化。人的意识和文化,是使人从大自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自觉地改造、利用自然,创造  相似文献   

8.
<正> 近年来,在吴文化的热烈探讨中,论者每每论及华夏文化对吴文化的影响,而对吴文化给予华夏文化的影响则注意不够。文化的影响从来都是相互的,现有资料表明,至迟远自新石器时代晚期以来,长江下游吴越地区的文化就对中土文化发生了联系和影响。到春秋晚期,随着吴越的崛起和争霸华夏,这一影响达到了高峰。本文拟就春秋晚期以来吴文化的北向影响作一初略的探索,以期对整个吴文化研究的拓宽深化有所裨益。一据《庄传》记载,襄公十九年,鲁为报谢晋伐齐救鲁之功,特赠晋中军将荀偃以“吴寿梦之鼎”。寿梦为吴王,《吴越春秋》载其曾“朝周适楚,观诸侯礼乐”,并与“鲁成公会于钟离”。文献载其重器——“寿梦之鼎”辗转于华夏重要国家鲁、晋,透射出春秋中晚期吴  相似文献   

9.
我国先秦时期的吴国文化,长期以来因文献记载不足,很少被人重视。即使有所论及,也往往将其作为越文化的一部分。近几年来,由于考古工作者的努力,发掘了大量新的资料,一些学者对吴国文化进行了重新审视,开始将吴国文化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化共同体来进行研究,提出了“吴文化”这一名称。然而问题并未解决,“吴文化”这一名称也没有得到普遍认可。当然,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过主要原因当是目前对吴国文化的起讫时间、地域分布、基本特点以及在我国古文化中的地位等问题,未得到圆满解决所造成的。既然“吴文化”已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化共同体提了出来,而“吴文化”又是我国古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探索,以恢复其历史的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10.
祁林 《江海学刊》2024,(1):240-246
长江流域的自然资源和地质条件造就了“大江奔流”的景观,进而形塑了自身相应的审美意象,在某种意义上建构了中国人的时空观、历史观和宇宙观。作为一种精神资源,“大江奔流”深度卷入了中华文明的历史演化和社会变迁。在这一进程中,它表现出两种美学精神——孕育和创新。“孕育”造就了长江生生不息的文化价值,“创新”塑造了中华文明不断追求进步的文化观念。同时,“大江奔流”还以同时聚焦“变”与“不变”形塑了长江文化的“浪漫地理学”。  相似文献   

11.
吴国取“句吴”为国名,是促成吴国立国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一点,司马迁在《史记·吴太伯世家》中有明确表述:“太伯、仲雍乃奔荆蛮,文身断发,……自号句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者千余家,立为吴太伯”。两位来自异族文化的远客,文身断发、自号“句吴”以后,竟博得土著居民的信赖推举,创立吴国,其原因何在?要解答这一问题,就必须了解“句吴”一词的文化蕴意。  相似文献   

12.
大庆文化的历史是靠精品打造和支撑辉煌的;大庆文化的发展仍须靠精品的支撑和提高才能保持持久的辉煌。只有这样的认识,大庆的精品创作目的性才会更强,生产和销售也才能实现对接。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中有“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省委也提出“造就北方文艺劲旅”的工作思路;市委也要求文化工作“出精品、出经验、出人才”。这是我们必须把握的工作定位。   一、要牢固树立夺大奖、抢市场的精品创作意识   文化工作应该形成这样的共识:高科技现代化城市需要高雅的精神素质;高科技现代化城市的人们需要高质…  相似文献   

13.
甲骨刻辞中的文艺思想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次尝试探讨了殷商甲骨刻辞中的文艺思想因素问题。探讨分三个层面 :一是以带“伐”、“舞”、“奏”、“文”等字的辞条为例 ,考察了商朝人重视文化建设的浓厚尚文意识 ;二是通过考辨刻辞中孕育和记录的“占”、“谱”、“册”、“祝”、“诰”等古代文体雏形 ,体认了商朝人已初具朦胧的文体意识 ;三是通过对刻辞字、句、篇的例释 ,确认了商朝人已具备较明晰的写作意识。而这三种意识都是产生文艺思想的重要因素和基础  相似文献   

14.
经济学家周宪文编著的《台湾经济史》一书,1980年5月由台北开明书店出版。据编著者在本书“自序”中说:他在台湾光复前,就开始撰述《台湾经济史》;光复后到了台湾又继续撰述。 本书内容以客观叙述台湾地区经济发展历史为主,从原始时代起,止于台湾光复时的经济形态。全书共分六大部分:第一编、结论。第二编、原始  相似文献   

15.
“五四”新文化运动唤起“人的觉醒”和“文的自觉”,儿童作为一个独立群体,受到社会的关注;同时,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成为正式书面语言,为现代儿童文学的形成准备了条件,《寄小读者》、《稻草人》等作品一经问世,即受到小读者的喜爱,儿童文学开始进入自觉创作阶段。但是,自“五四”至1949年,天津的儿童文学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由于中日战争和国民党的腐败统治,天津文化、出版业一度严重萎缩,为少年儿童创作、编印的读物微乎其微。直至20世纪40年代末期,中共天津地下党组织领导的知识书店和读者书店开始关注这个问题,才相继出版了一些为儿童…  相似文献   

16.
佛教价值观是中国文化价值观的有机组成部分.依据价值观的基本理论结构,在“缘起说”、“四圣谛”、“涅槃说”等佛教义理的基础上,本文尝试将佛教价值观概括如下:“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一切皆空”的“超主体(人)”意识;“一切皆苦”、克己忍耐、业报轮回的价值取向意识;虚无性、相对性、差异性的善恶标准和评价标准;“止持戒”与“作持戒”相辅相成的价值规范意识;注重获得“慧解脱”的修习、践行等的价值实践意识;断除妄惑、灭尽烦恼、求得“涅槃”的价值理想境界.当代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建设,须在汲取佛教价值观的“合理性精华”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创新.  相似文献   

17.
孔子的教育思想构建了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内容 ,使人得到了发展。这主要体现在 :“有教无类” :本能无意识形成的前提 ;“为仁由己” :文化无意识形成的根据 ;“为政以德” :社会文化意识形成的力量 ;“忠恕之道” :内在自我意识形成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和劣势——关于文化的一点再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优势 ,在于自古以来造就了特有的、优越的民族精神和文化气质 ,其集中表现为“厚德载物”、“大象无形”的胸襟和气概 ;而劣势则是与此相反的 ,比较片面、狭隘、越来越自我封闭的文化倾向 ,即以“克己复礼”为导向的“道德文章主义” ;这种道德上崇古复旧的倾向 ,一旦占据主导地位 ,我们就得重新丧失自己的文化优势  相似文献   

19.
胡全章 《中州学刊》2007,(1):223-227
深受中国士人的道德救世思想濡染的吴趼人,执着地将“恢复我固有之道德”视为其毕生追求的理想,这也是统摄其全部小说创作的主导思想。其所主张的“旧道德”,是以先秦诸子著作中较合理的部分为基础,以忠孝节义为核心内蕴的儒家传统道德,其中包含了民权思想,容纳了一定程度上的平等观念,是一种开明的保守思想。他所开出的拯救国家危亡的药方,大体上属于“中体西用”模式,代表与反映了晚清一代文人对新与旧、体与用理解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消费主义文化——一种意识形态存在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吉志鹏 《天府新论》2010,(2):115-119
伴随着西方消费社会的发展,消费主义文化的意识形态性日益凸显,并且借助全球化的浪潮迅速向全球蔓延,力图将整个世界都纳入资本主义体系,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也深受影响,作为“文化载体的意识形态”以消费主义文化为表现形式有其深刻的经济和社会背景,本文首先从意识形态的角度界定了消费主义文化的内涵及特点。认为消费主义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消费主义文化是由“以消费为动力”的经济基础决定的,是意识形态实践方式转变的表现;消费主义文化产生于“文化工业”;其运行和扩张以“文化主导权”的形式来实现;消费主义文化造就了异化的人,增加了人们对社会制度的依赖性,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