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1 毫秒
1.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建设。这种道德规范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取决于:1.必须是多层次的、具体的和有针对性的;2.道德主体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准和人格品质,发挥榜样与楷模作用;3.必须具有使道德行为主体获得物质或精神补偿的机制;4.必须以法治为依托,与法治建设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2.
论道德判定     
道德判定是一种具体的道德活动。它和其他道德活动所不同的是,它既有认识上的功能,也有命令式的功能,是使准则性的命令同当前的处境和行为动机直接结合起来,使道德意识向道德行为转化的杠杆,是维护道德规范的保障。它又向人们传递关于他们行为价值的特殊信息,使人们感受道德上的谴责或赞许,对道德行为实行监督,既对已有的道德行为作出结论,又对将要开始的行为提供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3.
道德行为,是人们在道德规范的调节下,在行动上对他人、对社会作出的反应。它是衡量人们社会主义觉悟高低的重要标志。看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如何,不是取决于他的言论是否动听,而是取决于他的行动是否高尚,对人民是否有益。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过程中,除了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以外,还必须注重加强学生的道德行为训练,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相似文献   

4.
道德规范法律化是目前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市场经济作为法治经济的本质要求。我们主张道德立法,把法治意识融浓于道德伦理之中,在调节人们的道德行为过程中,做到德法相济,威信并行。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的差异及解决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以法治国的同时,必须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文章通过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的差异现状的分析,认为其原因在于大学生虽然有对社会主义道德行为规范的认同意识,但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许多不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行为。高校在大学生的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的协调上应采取有效措施,达到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著名论题开启了西方道德理性主义的先河。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而实际上道德与知识是存在二律背反现象的。因此,我们在道德教育中不能把道德作为一种纯粹的知识加以传授和灌输。要让道德教育回归生活,增强受教育者的道德体验,使其在实践中逐步丰富自己的道德规范并内化为自我道德需要,外化为正确的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7.
网络环境下当代大学生的道德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网络道德具有自主性、开放性和多元性等特点,阐述了网络环境下当代大学生的道德问题,并指出要加强网络伦理、网络道德观、网络道德规范和网络道德行为的建设,从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8.
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从道德上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各种准则的最基本的依据,是一定社会树立道德观念,建立道德规范,选择道德行为,进行道德评价和教育的最基本的指导原则。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当前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伦理道德体系中应当优先考虑确立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指明共产主义道德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学习道德建设是当前大学生培养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强大学生学习道德建设有利于学习道德规范内化为学习道德行为;有利于提升大学生个人道德水平;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自我发展。大学生自我学习道德建设可采用自我反省、及时矫正、见贤思齐等方法。大学生学习道德建设应通过加强大学生学习道德教育、完善大学生学习规范建设、发挥社会力量对建设的协助作用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
从价值哲学的高度审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是当代中国社会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发生深刘变化的结果,为整合当代中国社会价值冲突提供了科学的道德规范;从道德哲学的高度审视,社会主叉荣辱现的提出,是中国道德建设重心实现由社会伦理建设向个体道德建设战略转移的重要标志;社会主义荣辱现对个体道德行为空间与边界的合理勘定,符合科学严谨...  相似文献   

11.
学校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加强高校道德建设需充分发挥高校教育的作用,文章就如何发挥教育在加强高校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探讨,提出具体的应对策略,即通过生命观教育、爱心及责任感的培养对学生进行做人教育;通过加强实践、正确认识现实对大学生进行理想教育;通过给以适当的奖励、适度的诱惑、适时的引导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将道德认知的灌输与道德情感的培养相结合,使学生形成符合社会期望的道德观,做到知行统一。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育目标的真善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文教育目标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活动的总的质量标准.语文教育要又好又快地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就必须探求语文教育的目标,即从认知学上探求语文教育的“宾”,以促使学生探索品质的养成,从而注重语文教育目标的智育要素;从伦理学上探求语文教育的“善”,以促使学生道德意识的觉醒,从而...  相似文献   

13.
隐性德育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德育的特点是通过所有学科和课外活动及环境因素影响等全面的教育活动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开发并规范隐性德育课程,首先须加强学校德育制度和队伍的建设;其次是开发学科教学层面、校园物质层面、学校精神文化层面的隐性德育因素。  相似文献   

14.
网络道德教育--高校德育工作的新任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内容,大学生作为网络社会主力群体的一部分,道德素质堪喜堪忧.网络行为不道德现象比较严重,要引起高校德育工作者的重视。高校要提高对网络道德教育的认识,确立网络道德规范。加强网络纪律和制度建设,建立校园站吸引学生,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想品德课建设是需要人们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结合教学心得,提出当今高校思想品德课教师胜任教学应具备的五个主要方面的修养:(1)美好的爱生情结,高尚的敬业精神;(2)良好的政治素养,开阔的环球视野;(3)深厚的文化蕴藉,广博的知识素养;(4)和雅的道德情操,优秀的为人品格;(5)科学的育人思想, 艺术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思想政治课是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鉴于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在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教育与生活的关系要求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规律所决定的。构想了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贴近学生的实际,选取生活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在生活中进行教育;强化实践环节,回归真实生活。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高校德育模式偏重于“道德理论”、“道德知识”和“政治伦理”的灌输,缺乏自身应有的稳定性、逻辑性和科学性,在价值取向上难以摆脱社会本位和政治伦理的倾向。改革高校德育就必须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高校德育新模式,重视生命关怀,关注学生生命及其生命的生存状况和生存意义,进一步完善德育课程体系,拓宽德育内容,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和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道德情感体验是一种价值体验,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中介因素,也是主体道德内化的动力,对于道德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必然要求。在德育过程中,采取生活化德育、情境德育;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对进一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成人高校德育要创新,要坚持以成人学员素质发展为德育之本。文章对如何提高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等各方面的素质教育进行分析,肯定其在新的世纪的重要性和作用,并以激发成人学员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热情,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道德教育一直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方面面,并对国计民生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德育工作被推到一个新的高度,而依托校园文化建设,从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行为文化和校园媒体文化等多个层面共同发力,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将成为推进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