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冥府游历是东西方文学中常见的神话母题. 无论是在古希腊人天真的叙事中,还是东方人古老的传说中,英雄上穷碧落下黄泉的故事俯首可拾. 古希腊神话史诗《奥德赛》和中国明代神魔小说《西游记》中都有相似的英雄冥府游历情节,通过对东西方英雄相似的冥府游历故事进行跨文化比较,可以看出中华文化海纳百川,从来就不是闭关自守、故步自封的,我们也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五千年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2.
弃妇文学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诸方面现实,有着极高的艺术特色。作为特定的文化现象,弃妇问题历来受到广泛关注。中西方文学是在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但在古希腊和先秦两汉时期却同时出现了反映弃妇问题的作品。本文对中希弃妇形象进行整体对比,并试图阐释这种差异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中国悲剧中的女性形象和西方悲剧中的女性形象相比,更多的是被动,是责任,是诸多的不得已和自控,而且更多的是不自觉地顺从了男性和社会对她们的期待。她们的形象体现了中国民族文化中对道义的推崇,对人性和个人情感的忽视。而西方古典悲剧中的女性形象则体现了西方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尊重情感的浓重的个人主义观念。这种不同的民族文化心态与中西不同的经济社会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希腊神话呈现了大量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她们在男权社会的人生体验能够从社会层面反映古希腊社会历史变迁中的女性生存困境,能够从自然层面和文化层面深刻揭示男性霸权对女性的无情压迫。希腊神话中的女神和女人为改变自身的命运与男权社会进行不懈地斗争,逐步构建了自己的女性意识,体现出女性意识的觉醒和成长。  相似文献   

5.
论翻译中的文化缺损与形象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英汉互译中,由于不同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难于找到文化共核而进行形象转换,往往造成对原语文化意象的损害,因此,要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分析翻译中的文化缺损和形象转换。  相似文献   

6.
论钟馗形象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馗形象是横跨正统文化和民间文化、连接古代和近代社会文化心理的重要的文学形象,它的最终形成经历了从神化的人到人化的神两大阶段.钟馗形象的演变过程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意蕴和文学价值,对于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神魔形象的发展形成过程和中华文化中的社会文化心理、文化内涵、文艺审美的演变过程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翻译不仅是一种双语转换活动,还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翻译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译者,对同一文学形象必然有着不同的美学体验。不同的译者再现文学形象的外貌美、服饰美和语言关时,往往会受其母语文化的影响而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因此,《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王熙凤在杨译和霍译中所呈现出的文学形象美也是不尽相同的。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从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的古希腊神话中,女性从女神被贬为女奴。而生活在男性权力夹缝中的女人,无论是扮演哪种角色,或是妻子、母亲、还是英雄;甚至是沦为玩物、祭品、妖魔,都是被压制着,并承担起她们的主宰者--男性给她们带来的一切罪名和痛苦。本文拟从古希腊神话的女性形象出发,探讨资本主义社会男权文化占统治地位的家长制度下苔丝和珍妮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9.
《埃涅阿斯纪》卷6冥府叙述中的矛盾,曾是众多注疏者关注的对象。论题在诺伍德"冥府三分"说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维吉尔在其冥府描述中,巧妙地以叙述时间上的线形单维结构,掩盖了冥府叙述在思想空间呈现出来的诗人、道德和哲学的三维结构。这种三重结构与总体冥府描述一起,共同构成了一个关于终末论的精致迷宫。  相似文献   

10.
古希腊哲人试图从生命的角度说明世界,最终却演变为离开社会人生谈论宇宙自然,或者是离开宇宙自然谈论社会人生.但孕育了古希腊哲学的古希腊神话,却把幻想世界与宇宙观融为一体,其中还包含着对个体价值和个人尊严的追求,从而把对社会的客观批判转化为一种内在的人文精神,表现出时代的觉醒意识,展示了一个丰富多采的形象世界.本文通过评述古希腊哲人的学说和古希腊神话的演变,以及古希腊神话与古希腊社会的关系,由此揭示了古希腊人本思想的渊源.  相似文献   

11.
英国人一生中的大事都与教堂密不可分——从出生的洗礼,到成年后的结婚仪式,乃至离世后的安息之所。在日常生活中,周末到教堂祈祷一般也会与英国人相伴一生。教堂文化折射出英国人对人生和世界的看法,去教堂是他们与上帝对话的途径,也反映出他们如何面对现世的人生意识。他们对生死的看法与大多以佛道为宗的中国人有很大差异。认识中英这种宗教文化上的差异,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解决中西方交流中出现的矛盾和困难。  相似文献   

12.
电影作为近代科学技术和表演艺术相结合的新型艺术形式和文化形态,在19世纪末随"西俗东渐"之潮流传到中国,引起了近代城市人的极大好奇与兴趣,并且很快就与中国社会和文化联系在一起,成为城市人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和方式之一.电影极大地影响着近代中国城市人的思想和生活,改变着他们的价值观念、文化心态和生活方式,塑造着城市现代人的性格特征,促使近代城市人由传统人向现代人的转变,从而推动了城市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唐传奇小说中的梦,是以道教的思想为内蕴、道教的思维方式进行艺术构思、借道教的法术表达自己的意识的审美意象,包括三种类型:因梦示教、梦获情缘、梦中时空,表达出唐人的人生意识、情感意识、文化意识,是道教人生观、世界观透视下的现实人生、情爱姻缘和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4.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人生的内容十分丰富,人生的现象纷繁复杂。人生观回答的根本问题是人为什么活着、人应该怎样活着?对此,历来有积极和消极两种看法或两种人生观。文章主张积极的人生观,力图从主体性的角度,对这个既是理论更是特别现实的问题,从积极人生观的主体性依据、主体性表现、主体性要求三个方面提出一些初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道德修养、人格塑造等三个方面,对以儒学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工作实践的关系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6.
创新文化与科学观的转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创新文化呼唤科学观的转变。当代流行的实证主义科学观和功利主义科学观,具有很大的偏颇。这种偏颇同创新文化的理念是根本不相容的。要建设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文化以推动科技创新,首先应当克服并超越这两种狭隘的科学观,树立新的更加全面的科学观,实现科学观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7.
大学文化是大学的理想、信念、价值目标和观念体系的总和,是大学的灵魂。大学文化建设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遵循着以物质文化为基石,制度文化为骨架、行为文化为具象、精神文化为内涵的建设发展思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整合多元文化、思想意识和社会思潮,引导大学师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和荣辱观,对国家、民族和社会承负起强烈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化和完善及社会主义教育制度改革的深入 ,文化多元化倾向日益突出 ,这对大学生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的影响越来越直接。而大学生常常是最先感受新观念和行为方式的群体 ,他们获取的信息量大而快 ,但他们涉世浅 ,分析和判断问题多局限于个人的视角 ,极易受到社会大环境思潮对其理想、信念、情绪及性格等方面的冲击。针对这些情况 ,本文从七个方面预测了大学生观念发展的趋向 ,同时提出了对新时期大学生进行“三观”教育的途径和方式 ,对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同志提供了较有效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生命观”、“女人的生命观”等基本概念的界定,对中国和法国各种具体的主导生命观的范式或规范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中法女人的命运具有顺从丈夫、为成就男人而隐忍牺牲、处于无主体性的“第二性”地位等共性。为了突破这一困境,女性学研究者们以历史的视角反思以往生命观的局限,构建出从具体规范的生命观上升到有普世价值倾向的新生命观:既超越女人利益又富含女人特质的、适用于整个人类的多元新生命观,以期修补、重建以往由男人主导的生命观范式,追求人性的完善。  相似文献   

20.
理性烛照的文化反思精神--新武侠小说的现代文化内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武侠小说以其鲜明而独特的文化品质异于传统武侠小说 ,以金庸等为代表的作家秉持着现代理性批判精神对封建文化中的沉疴痼疾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对传统的人生观、血统论、复仇法则等进行了清理 ,赋予新武侠小说中的英雄们以崭新的人文内涵与性格品质 ,体现出作家重新设计理想人格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