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制造业利用外资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选取我国制造业2004-2008年的面版数据,考察了制造业整体和制造业不同要素密集部门FDI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对制造业总体而言,外商直接投资为正向溢出,进一步进行行业结构分组后发现,技术密集型的FDI也为正向溢出,劳动密集型的FDI技术溢出效应则不明显.文章分析了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全面提升福建利用外资质量与效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翁东玲  全毅 《东南学术》2008,(6):129-136
改革开放30年来,福建利用外资取得历史性成就,极大地促进了福建经济的发展.本文在回顾与总结福建利用外资的历程、特点及其作用,分析福建利用外资的不足与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福建利用外资质量与效益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保持外资在区域结构上的合理与优化,是积极有效利用外资的重要保证。十一五期间山东在有效利用外资,促进经济协调发展方面:要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促进生产要素跨区流动和优化配置的体制和政策;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明确区域发展的总体思路;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强化职业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等。  相似文献   

4.
外商直接投资对江苏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尤其是对制造业的影响从效率和规模方面都表现得更为突出。在我省实施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之际 ,利用外资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制造业是我省制造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利用外资上 ,应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发展的战略选择 ,积极采取并购方式吸引欧美日大型跨国公司 ,同时省内企业通过到国外投资设厂而利用外资及学习先进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5.
中国利用外资的形势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外资通过建立独资或合资企业,在我国境内形成了庞大的外资经济.目前我国在外资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地域和产业分配不合理、外资利用效率低下,以及全球金融危机下外资转移加剧我国的经济波动等.在先用好内资的前提下,我国应创造更加吸引外资的投资环境,更多更好地利用外资,保持利用外资的相当规模,丰富外资利用方式,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与水平.  相似文献   

6.
我国制造业企业对外投资模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制造业企业对外投资可以选择先难后易模式、先易后难模式、OEM模式、M&A模式、建立战略联盟模式、建立海外营销网络模式中的一种或几种模式。从长远发展看,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树立自己的品牌已成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服务业FDI流入与制造业生产率: 基于中国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服务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服务业日益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重点,外资将成为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笔者以中国为研究对象,探讨服务业外国直接投资流入与制造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中国服务业FDI的流入能够促进制造业生产率的提高,其主要作用机制是资本溢出效应。该结论表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可以依赖于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加快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步伐,有效承接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8.
通过计量方法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制造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制造业结构升级的贡献开始出现减弱的趋势,今后我国利用外资的水平应由数量向质量提高转变。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尚不明显,这并不是因为对外直接投资不能促进制造业结构升级,而是由于特定的条件导致其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还未能充分发挥出来。我国具备了大规模对外直接投资的条件,积极鼓励并扶持中国制造业走出去,是加速制造业结构升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印度利用外资及对我国利用外资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建军 《云梦学刊》2003,24(2):33-35
印度对外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印度限制与利用相结合,引导外资流向重点发展部门,外国投资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强调对引进技术的消化与扩散,强调培训印度人才等经验值得我国学习;但印度政局不稳定,对外资限制过于严厉,投资环境差等教训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低碳经济时代,实施低碳营销是企业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文章从低碳营销的内涵和特点谈起,分析了江苏制造业企业在营销观念、产品、价格、渠道、促销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江苏制造业企业应该在低碳营销理念指导下,全面实施低碳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策略.  相似文献   

11.
装备制造业在利用外资过程中的技术创新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装备制造业是强国富民之本,是工业化之母,是高新技术产业之根,是现代国防之基。如何解决我国装备制造业中普遍存在的缺乏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能力差的问题?如何解决我国装备制造业在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的同时,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的问题?如何解决我国装备制造业从原来更多地追求数量、追求规模,转变为追求创新能力的问题?因此,研究装备制造业在利用外资过程中进行技术创新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和价值。本文首先提出在利用外资的同时要强调技术创新,接着指出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引进外资中技术创新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为什么要进行技术创新,最后提出我国技术创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2.
"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以致命的打击,中国作为全球化的一员也难以独善其身.然而,金融危机在给中国带来危机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在制造业方面,中国被誉为"世界工厂",但我国制造业主要是建立在高能耗、高污染、高投入、低效益的轨道之上,产品附加值低、产业竞争力弱.金融危机在给中国外向型制造业带来危机,大量中小企业倒闭、员工失业的同时,也给中国制造业的结构升级带来了机遇.如何趋利避害,利用金融危机带来的难得机遇实现中国制造业加速升级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国外文化产业:概念界定与产业政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经济时代 ,文化产业政策和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国际性的提高国家和城市竞争力的主要路径。本文综述了国外对文化产业的概念界定 ,其内涵为符号性商品和服务、凝结知识产权、传递象征意义、传统与现代共存、具备产业体系 ;阐释了文化产业政策的功能、类型和内容。  相似文献   

14.
当代工业化水平最高、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也就是制造业竞争力最强的国家。它们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先进科学技术和现代科学管理的基础上 ,都无一例外地具有既符合当时世界社会经济形势 ,同时也切合本国具体实际国情的对策和措施。借鉴这些国家的成功经验 ,对江苏发展制造业 ,建设好国际制造业基地 ,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电视数字化已在国外相当普及,而在我国,数字电视的推进被视为广电系统体制改革的契机。本文着重介绍了一些发达国家数字电视产业体制的不同类型,并对我国这一行业的体制沿革和发展模式进行了梳理。在共性和个性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为我国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与整合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韩国资本和产业转移:苏北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经济国际化水平居全国前列 ,但省内的区域差距显著 ,苏北远落后于苏南。苏北开放型经济发展滞后 ,区位条件差异是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 ,中韩经贸关系快速扩展 ,正在有力改变我国和江苏开放型经济“南高北低”的传统格局。苏北同韩国隔海相望 ,韩资在我国异军突起 ,是苏北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抓住这一机遇 ,积极构建对韩开放前沿和引进韩资高地 ,能够有效推动苏北经济国际化和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分区域2001-2007年数据,从市场体制、外资鼓励政策、金融市场效率、市场分割等四个制度彩响入手,实证研究制度因素对中国制造业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文章从理论上阐述了上述四种制度因素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构造相应的变量进行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广东轻纺工业制品的收入需求弹性相对下降后,应进行适应性的制造业结构调整,把广东的制造业结构调整放在国际、国内分工的格局中,确立重点推进以机械装备工业为主的重化工业发展路线,促进广东资本市场的成长和技术人才的培养,通过资源积累和要素结构转换,不断提升广东在专业化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以支撑广东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群的规模经济、外部性和内部协作性可使外资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对其投资地点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外商直接投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产业集群会对地区的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及就业也产生重要影响。作者借鉴美国地方政府在吸引外资产业集聚理论和实证的研究,结合我国的实际进行分析和探讨,得出以下结论:地方政府政策激励的竞争将使其陷入一种“囚徒的困境”,地区吸引外资的竞争不是短期行为,应谋求长期和协作式的竞争。  相似文献   

20.
江苏是外向型经济较为发达的一个省份。面对加入WTO的契机 ,如何把握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提升江苏的外贸竞争力 ,是一个既具理论意义更具实际意义的重大课题。本文主要是从江苏的外贸竞争力、利用外资的现状出发 ,分析存在问题 ,探讨提升外贸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