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孟庆耘 《理论界》2005,(7):143-144
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不可缺一的,但有所偏重是每一思想文化的特色,正如中国文化的传统——儒家与道家,两千多年以来满足了中国人不同的愿望和需求,儒家与道家思想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两翼,儒家的礼教和社会等级思想与道家的返归自然,不为世俗所累的追求成为中国文化传统的主体。佛教作为外来文化,渗透到了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中国和平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世界和平是全球化的当代国际关系所共同关注和倡导的重要价值观之一。中国和平文化源远流长、丰富深厚 ,无论是儒家、墨家、道家、兵家等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还是中国基督教、天主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这五大宗教 ,都可为倡导和平提供宝贵的思想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3.
何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以理论和现实为视角,探寻道家哲学研究的新境域,以实现道家哲学的现代性转化,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一方面要在分析道家哲学的基本思想内涵、思想贡献及其内在理路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探索;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对道家哲学各种现代价值境域的阐释和实践领域的开掘.道家哲学研究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入而全面的回应,不仅可以丰富道家哲学本身的内涵,也能为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探索出新的境域.  相似文献   

4.
探讨道家文化与乡土文学的内在关联,发现其发生机制都有“原乡”的召唤,精神契合于充满“怀旧”情绪的“乡愁”.遍布乡村大地的民间道教信仰,以内在的生活观念或外在的巫风民俗构成乡土文学的一道风景线.农民既是乡土文学的舞台主角,同时也是道家文化的主要承载者,这使乡土文学书写不能不深具道家文化意蕴.乡土文学与道家文化的关系必须放在整个中国文化与文学传统的语境中来理解和认知.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主义思潮在中国繁盛的背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腊生 《河北学刊》2005,25(4):83-86
中国后现代的产生不是西方后现代文化的单向移植。传统道家、儒家和禅宗文化中蕴涵着深刻的解构精神、实用主义和世俗倾向,并与西方后现代思潮达成一致。中国后现代的实质,是西方后现代主义和传统文化在市场经济召唤下的一种文化思潮。  相似文献   

6.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文学研究向文化研究的转折使得文学理论获得了拓展 ,也遭遇了困惑 ,从而凸现了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之间的天然矛盾。这一矛盾来自文学与文化的差别 ,最终通向文学传统与文化传统的歧异。首先 ,文学传统主要寄寓于文学文本之中 ,表现为文本形态 ;文化传统则主要隐含在日常生活之中 ,表现为实际生活形态。其次 ,古往今来围绕着文学一直表现出建立学科范型的热情 ;文化却不仅不抱这种热情 ,相反地倒是反对生硬地进行学科设定的。再次 ,文学历来是作为象征符号、以象征形态间接参与社会历史 ;文化则在很大程度上转向了实践活动、以现实形态直接介入社会历史。这种种歧异决定着文学与文化不能相互替代、有所偏废 ,文化将继续存在下去 ,文学也永远不会泯灭。文学研究也不会因文化研究的登堂入室而被废黜、被放逐 ,人们有充分的理由将文学研究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7.
陈天林 《学术研究》2000,(7):126-127
道家、道教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思想是道教的哲学基础 ,道教的道术实践思想是根据道家的哲学衍生出来的。长期以来 ,着眼于政治和伦理 ,人们有意无意地把儒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在释道二家中 ,人们对释 ,即中国佛教还是颇为重视的 ,取得的研究成果也比较多。相形之下 ,对道则重视不够。道包括道家和道教两部分。这其中 ,人们对道家也较关注 ,但往往不自觉地把先秦老庄思想作为道家思想的全部 ,而忽视了黄老道家、稷下道家、魏晋玄学等有内在紧密联系的道家思想的发展阶段。至于道教 ,应该说重视得更加不够。一般学人对道教…  相似文献   

8.
陈绪石 《理论界》2008,(4):169-170
从传统文化角度看王琦瑶,她有儒家女性的依附性、道家的自然而为、隐逸人格,她几乎没有佛教文化人格。传统文化人格是她做人的芯子,它的失落导致了王琦瑶的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9.
日本深受道家道教思想的影响,近世以前,道家道教思想在日本历经了漫长的传播、渗透和积淀过程;近世以后,道家思想在当时日本的思想文化领域更有了广泛的传播,道家的思想观念对他们的影响也日渐深刻.道家道教思想的影响体现于哲学、宗教、文学等各个领域和层面,出现了较多受道家道教思想影响的思想家和学派.道家道教思想在日本近世文化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为日本近世文化所吸收并发挥作用,既有历史原因,也有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0.
曹前有 《船山学刊》2008,7(2):110-113
道家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必然要浸润到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之中,内化为他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因而它对一个民族科学创造力的影响必然是广泛而又深远的.本文试图论述道家文化对中国科技发展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尽管鲁迅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为鲁迅自身的传统文化批判者形象所遮蔽,但这一研究在1949年之前就已开始并从鲁迅与思想传统、学术传统、审美传统等多方面展开。它因自身的开创性与深刻认识而构成一个明显而重要的阶段,对后来的这一研究具有直接影响与制约作用。因而对这一阶段研究的时代环境、研究主体及具体研究的系统回顾不仅可以使人们看到这一阶段的研究状态,而且为这一研究的继续与深入提供启示与帮助。  相似文献   

12.
丁原明 《人文杂志》2006,2(4):31-36
许多科学家认为道家有科学思想,但从科学家的视野转换到哲学文化的视野,倒不如说道家为科学提供了某些文化价值原则。道家的“尊道循理”为科学的求真求是铺垫了一种文化形态,其“复归于朴”则为科学的发展与应用提出了怎样不背离真朴而符合自然之道的问题;其相对主义也为破除知识绝对论、科学万能论,实现科学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一种文化方法论原则。道家所以同科学构成一种文化价值关系,就在于它所设定的这些文化原则,既是宇宙自然的法则,又是评判是非和社会伦理、规范、价值的原则,因而为现代科学技术怎样朝着符合人文精神要求的合理方向发展,留下了宝贵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道家道教虚静观是道家道教哲学基础 ,同时它为中国传统器乐文化提供了丰富营养 ,在中国传统器乐文化中体现为三种境界 :收心去欲 ;物我两忘 ;“大美”、“大音”。道家道教虚静观是中国传统器乐文化艺术创造的美学归趋。  相似文献   

14.
聂姗 《南方论刊》2008,(5):18-19
中国古代道家文化博大精深,不但对中华民族有着持续的深远影响,对亚洲甚至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文化传统都有着深刻的文化渗透。本文将把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与道家思想,以及深受道家影响的日本文化作一比较研究。试图在其中挖掘出东方浪漫主义文化的一些本质性存在,开掘出新的可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5.
李建国 《船山学刊》2003,(3):157-158
发掘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当代学者责无旁贷的任务.中南大学吕锡琛教授长期以来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工作,在从事中国文化史研究时,将视角深入到道家政治伦理思想、神仙方术与封建王朝政治统治的关系这个为前人所忽略却又十分重要的领域,撰写了海内外第一部系统地研究道家道教与封建王朝政治关系的学术专著<道家道教与中国古代政治>一书.  相似文献   

16.
道家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道家思想的最初理论觉醒,从道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哲学思潮的发展演变和人们的精神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在现代观念背景下道家思想所获得的理解和确认,都显示出它可能会是属于未来高文化、高理性人类的一种哲学选择。  相似文献   

17.
重庆直辖以来,市委、市府加大了重庆文化建设的力度,一批文化建设项目相继完成,对扩大重庆影响、提升重庆形象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巴渝文化研究受到应有重视,获得蓬勃发展,新的研究成果不断面世。由张万仪、杨政两教授主编,王川平教授作序,重庆出版社近期出版的《巴渝文化概论》一书,就是这些研究成果中重要的一种。用“涵盖广博,考据精审”几个字来概括这本书的特色,也许是并不全面、并不充分的,但大致可以说明该书编撰所付出的辛劳及其所取得的成就。大家知道,早在20多年前,重庆市博物馆的专家们,就提出了“巴渝文化”的概念,并通过…  相似文献   

18.
当代视域中的文化传统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审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全球化虽然为人们理解和把握文化传统提供了一种后传统的文化取向,但这并不意味着随着全球化的到来而使传统失去自身存在的价值。将中国文化放到全球化所提供的这一视域中来把握,就需要按照全球化发展的要求去对中国传统文化给以合理的、价值的重新定位,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真精神与全球化时代的人类共同文化进步要求的接轨以及当代转换。而要实现这一点,关键的是我们能否做出一种趋利避害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9.
休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审美状态。中国传统美学以艺术和美为研究对象,其经验性和非体系性的特点体现了古人心灵自由跃动和精神逍遥无拘的特点,这正是中国传统休闲文化的最根本特点。以儒家、道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美学,充满人生智慧的美学思考,饱含丰富的休闲智慧,这对于以审美经济为基础,过分注重消费化、娱乐化的当代休闲文化应当有所启示。休闲的内在化,建立起真正适合本民族的当代休闲文化,传统美学应当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20.
道教源于先秦的道家,是从中国本土生长出来的奉老子为教祖和最高天神,同时承袭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巫术和求仙方术,是土生土长的本民族宗教.它长久作用于民族文化心理、风俗习惯、科学技术以及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广泛领域.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老子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它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大多数作家的精神气质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一个湘西小镇上的沈从文大师用他妙手生花的笔端告诉了我们道家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道家提倡"无拘无束,万事万物同一本源,主张人与大自然接近,天人合一"的核心思想,沈从文的湘西题材小说浸透了道家艺术精神.沈从文的道家观点,主要不是他潜心研究所得,而是他受大自然熏陶所涵养成的一种气质禀赋,从自然中悟得而应用于人事方面的一种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