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王堆帛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献体裁,具有与其它出土文献完全不同的抄本特征,对抄本的各种形式特征的分析,往往能揭示许多隐含在文献抄写过程中的信息,而这也常常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解读文献本身。因此,本文在具体分析马王堆帛书抄本特征的同时,详细地例举和分析了帛书抄写过程中的各种错误现象,这对深入认识和评价帛书抄本的文献价值具有特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王堆出土帛书地图中的柱状物,谭其骧、周世荣先生以及林河先生等人的解读有不妥之处,经与我国各地出土文物对照比较,帛书应是象征男性生殖器的人祖柱.  相似文献   

3.
1973年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 ,是一批久佚的历史文献 ,同时也是极有研究价值的艺术珍品。以医书为主要内容的部分帛书 ,多以古隶写成。帛书古隶的美感特征表现在笔画形态上主要是 :线条充实 ,方圆兼施 ;粗细不均 ,或正或欹 ;轻重徐疾 ,和谐一体 ;长画意足 ,出现波挑  相似文献   

4.
马王堆汉墓帛书《阴阳五行》甲乙篇是汉代重要的数术文献之一,这批材料的内容与外形(文字)产生时期相同或接近,且口语性强,真实度高,具有极强的使用价值。笔者从增补词条、增补义项、书证订补方面列举了九例来订补《汉语大词典》。  相似文献   

5.
《汉语大词典》是目前国内外颇具影响力的大型语文辞书,今利用马王堆帛书天文类文献《五星占》和《天文气象杂占》从释义等四个方面指出其不足之处,以供《汉语大词典》修订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周易》自战国晚期以来,即被尊崇为圣人经典,西汉立于官学,诸子传习,颇不乏人,《汉志》著录竟达十三家之多,可见一时之盛。然而汉代的《周易》究竟是什么样子,除去几面残阙不全的熹平石经之外,却羌无据证。一九七三年长沙马王堆第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周易》,使人们第一次看到了汉初写本的真面目。前年,《文物》公布了帛书整理小组的《六十四卦》释文,以及张政烺先生的“跋”文,已故于豪亮先生的专论《帛书〈周易〉》,经文内容,历历在目,专家高论,沾溉殊多,捧读之余,也愿意把读后的一些想法和心得写出来,以就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7.
《马王堆汉墓帛书》所反映的上古动补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等出土文献的材料为证据,说明至少在战国时期已经出现动补结构,并对动补式、“令”字句及状中结构三者的关系作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楚帛书·甲篇》出土以来,解读者众多。但因文字缺失多,意义的阐释差异大。本文拟对其重新识读,以期为研究楚创世神话文化作基础。  相似文献   

9.
根据帛书《要》篇,“观其德义”是孔子易学的核心观点之一,孔子并由.此将《周易》由卜筮之书转变为德义之书.“德义”为析言,在帛书《易传》中有多层含义.孔子“观其德义”的目的,是在“巫史《易》”之上建立起“君子《易》”的传统.这个“君子《易》”,在追求道德性认知和成就的同时,还积极地吸纳了阴阳哲学的观念;而阴阳哲学反过来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宇宙论背景和深度.在《要》篇中,卦爻辞是孔子“观其德义”的出发点及阐释的重心,由此亦与“巫史《易》”的解说进路区别开来.此外,君子“观其德义”还包含了“成德于己”和“施教于民”两个方面,前者以“君子”为理想人格,后者需要统治者保持谦谨之德.  相似文献   

10.
<周易>年代久远,许多卦爻辞成了难解之谜.本文运用"二重证据法",以新出土的楚简本、马王堆帛书本与传世文献对读,对<周易·萃>卦初六爻辞进行了深入的考释.爻辞"乃乱乃萃"当作"乃乱攸萃",其第二个"乃"字本为" (攸)",被误释为"廼",又被同义换读为"乃",以致"乃乱乃萃"不可理解."若号,一握为笑"当作"若递,一屋为笑",此处的"号"可视为"递"的误字,"虎"、"虒"相混文献习见."递"有变更、变易的意思."屋"当为行政区划单位,"一握(屋)"相当于整个地方的人."恤"当训为止息、终止,马王堆帛书<易经>和传世文献里都有证据."勿恤"当训为不要停止.从下文看,此是与"往,无咎"为读的.<晋>卦六五爻辞"勿恤"与"往"并举、<升>卦卦辞"勿恤"与"南征"并举都是证明.<周易·萃>卦初六爻辞是说诚信不能保持至终,就会搞乱所会聚起来的人心.如果改而坚持诚信,整个地方的人就会有欢笑.不要停止改过;前往,必无咎害.强调的是要坚持诚信,要勇于改过."一管可窥全豹",由此可知,我们以往的<周易>研究,距离历史的真相有多远.  相似文献   

11.
《周易》的艺术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最重要的艺术学思想是关于象的论述:"观物取象","观象制器","立象以尽意",此外,则是关于阴阳的学说。《周易》和《老子》一起,为中国艺术学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早期易学解释的视域,存在着一个由"占筮"到"德义"的内在转化过程,这在马王堆帛书《易传》中有较明确的体现。《周易》本源于占筮活动,早期巫史多将其用于占筮实践。随着人文理性的崛起,占筮活动逐渐纳入丰富的德性、义理内涵而转成为"德占",《周易》也被赋予涵盖一切的哲理内涵。后来的儒者完全摒弃《周易》的占筮之用,将其看成圣人之"遗言"或教导,以一种较为彻底的"德义"视域实现了《周易》之经典化、文本化。  相似文献   

13.
帛书《黄帝书》与《韩非子》均主张君王集权,而“齐家”思想又是两者各自集权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从四个方面比较了两者的齐家思想:父子关系,夫妻关系,父兄关系,母子关系。通过这些比较,不难发现:《黄帝书》的“齐家”理论简单而又隐晦,《韩非子》的“齐家”理论则丰富而又明确;《黄帝书》的“齐家”思想德、权并重,《韩非子》的“齐家”思想则唯权是重。这一切,都缘于《黄帝书》的产生年代要早于《韩非子》。  相似文献   

14.
关于《周易》书名的含义历来众说纷纭。主流看法是以“周”为代号,以“易”为“变易”。以“周”字“义取周普”者,亦多有支持者。对“易”为“变易”义的诠释又有许多不同路径,可以从许多不同的方面来导向“变易”说。这些诠释与看法存在不少问题,未必是《周易》书名命名之本意。  相似文献   

15.
《周易》一书,虽为哲学专著,但其中多处闪现出文论思想的光芒,如阴阳观念、观物取象、以象喻意、“言不尽意”及“立象以尽意”等等,这些观点给后世文论家以深刻的启迪,并对后世文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黄老帛书》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上个世纪 70年代 ,在《黄老帛书》出土之后的几年内 ,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及其成员的研究工作起到了范式作用 ,在帛书文字的考释、文本的考源和思想的梳理等方面取得了开创性的成就。据于此 ,80年代的《黄老帛书》研究工作持续展开 ,在上述诸方面均有突破 ,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90年代 ,在黄老学研究视野内 ,《黄老帛书》为更多的学者所关注。文本开始被尝试译成现代汉语 ;本源性探讨方面的多种观点得以整合 ;思想的开掘则在定位与定性原则的指导下显示出宏观性的特征 ,而在一体性的微观方向上的把握尚有一定空间。  相似文献   

17.
象作为象征符号、认知方式、一种深层结构都有其独特的内涵。《周易》象论的形成因素主要有三点:一是夏商巫 卜文化孕育《易经》象论的雏形,神话传说象物应怪为《周易》象论提供方法依据;二是周代礼乐文化规定了其价值取向;三是先 秦思想提升了《周易》象论的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18.
在《周易》中,“象”是“道”的显现,圣人由直观之“象”可以实现对形而上之“道”的体悟.并且,圣人通过效法万物之象而创设卦象,由卦象这种符号系统对“道”进行阐说.象虽直观却不同于形,它表现为“未形”之“几”的动态存在.象是整体情境中的象,它存在于整体境象中.简言之,《周易》之象具有直观性、动态性、整体性、形上性等特征.《周易》之象与中国文学艺术之象有很多类似或相通之处,它构成了文学艺术之象的直接渊源.  相似文献   

19.
20.
《周易》以"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方式来"假物"阐明我国生民累积生成的生存智慧。而马则因在生民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军事活动中发挥过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周易》时代的"假象"之物,马因之成为意象。在该书中,马意象具有勇猛刚健、明理柔顺两种内涵。这两种内涵在尚"易"的动态循环中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