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士军 《北方论丛》2006,(6):99-101
虽然不乏有史学评论的传统,但在今天中国史学界史学评论仍然是一个涉足人数不多的领域,需要进一步发展。新世纪,史学评论将成为中国史学发展的一大趋势。史学评论应成为史学研究的必备条件,史学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对史学研究的实践活动予以评判、考量。史学批评是史学评论重要功能之一。史学批评不仅对史学研究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是史学研究的实践活动。史学评论、史学批评水平高下反映着史学存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促使史学研究者真正建立史学意识。  相似文献   

2.
史学的发达和在整个学术体系中地位的突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盛唐时期国力强盛,文治武功显赫一时。这一时期的史学研究也可圈可点,无论是史学理论创新、官修史书的编撰,还是前代史学研究,乃至地理书、姓谱之学、行政法典及目录的编纂方面,都成绩斐然,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邢战国 《船山学刊》2008,(4):182-185
十年来,学界对周谷城的史学思想进行了相当深入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既有成果大大深化了人们对周谷城史学思想的认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缺乏对周谷城史学思想的整体现照和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国史学的双重职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每个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会遭遇一个很难摆平却又必须摆平的问题,即幸福与德行有可能相背离的问题:   一个有福的人未必是一个有德的人,有可能一生屡做恶事;   一个有德的人未必是一个有福的人,有可能一生历经苦难。   一个民族若要维护其社会公正,就必须设法在这德与这福之间保持某种平衡:   对那些有福而无德的人予以追究,   对那些有德而无福的人予以补偿。   反之,若不做这种追究和这种补偿,那些有福无德的人就会无所畏惧,那些有德无福的人就会深感失望。于是,这个民族就会出现价值失衡,只重视幸福而轻视德…  相似文献   

5.
在回顾整个20世纪中外史学的交流时,既要看到"五四"以来西方史学的传入,也要看到来自苏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影响下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成长.为此,就不能不认真审视苏联史学及其同中国史学的关系.以及它在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6.
宋学勤 《云梦学刊》2001,22(5):45-46
历史学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变迁的,时代对历史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即在内容上和形式上为大众所接受,走向社会化.史学家们开始摆脱传统史学只注重上层人物的精英历史观,已要求重视下层平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并撰写他们的历史.于是口述史学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7.
略论史学研究中的价值中立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为了解决社会学在价值问题上所面对的难题提出了价值中立论.这一对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普适性并在西方产生较大影响的方法论,近年来,对我国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也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在史学理论研究不断借鉴其他学科研究方法的今天,引入价值中立论,对于构建历史学方法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前历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一、极左思想与教条主义影响下的史学思维模式;二、脱离现实的史学研究;三、史学市场化中的无序行为.针对这三个方面问题历史研究应该摆脱一些痼疾,立足于现实,在改革中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经世史学萌发于先秦的历史鉴戒思想与孔子的以史入世思想,至汉代正式形成。汉代经世史学的形成既与这个时期封建正统史学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又与这个时期经学研究中的经世致用思想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朱政惠 《学术月刊》2012,(1):131-135
乔治忠认为,中国史学史学科体系的建设具有不同的构成层次,界定其学术任务和研究内容,展现学科性质的板块式逻辑结构,明晰学术研究的切入点,是独立学科地位能够成立的基础;探研中国传统史学发展的主导线索,划分中国史学的发展阶段,是在深入研究条件下的整体性把握。罗炳良认为,中国史学史的学科体系渐臻成熟,中国史学史研究也应当拓宽学术领域,促进史学史的内涵和体系不断深入和完善;要实现这个目标,至关重要的是加强史学思潮和史学批评范畴两个领域的研究。钱茂伟认为,需要用新的视角来研究史学史,一是用史学范型观照传统史学的发展历程,二是用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观照史学的发展历程;特别要重视研究民间史学,注重小历史的书写研究。朱政惠认为,中国史学史研究要放到国际中国史学史、东西方史学研究和交流的大环境中考察,从历史的纵向考察和横向的比较中探寻中国史学史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1.
乔治忠 《学术月刊》2012,(1):118-122,135
乔治忠认为,中国史学史学科体系的建设具有不同的构成层次,界定其学术任务和研究内容,展现学科性质的板块式逻辑结构,明晰学术研究的切入点,是独立学科地位能够成立的基础;探研中国传统史学发展的主导线索,划分中国史学的发展阶段,是在深入研究条件下的整体性把握。罗炳良认为,中国史学史的学科体系渐臻成熟,中国史学史研究也应当拓宽学术领域,促进史学史的内涵和体系不断深入和完善;要实现这个目标,至关重要的是加强史学思潮和史学批评范畴两个领域的研究。钱茂伟认为,需要用新的视角来研究史学史,一是用史学范型观照传统史学的发展历程,二是用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观照史学的发展历程;特别要重视研究民间史学,注重小历史的书写研究。朱政惠认为,中国史学史研究要放到国际中国史学史、东西方史学研究和交流的大环境中考察,从历史的纵向考察和横向的比较中探寻中国史学史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2.
罗炳良 《学术月刊》2012,(1):123-126,135
乔治忠认为,中国史学史学科体系的建设具有不同的构成层次,界定其学术任务和研究内容,展现学科性质的板块式逻辑结构,明晰学术研究的切入点,是独立学科地位能够成立的基础;探研中国传统史学发展的主导线索,划分中国史学的发展阶段,是在深入研究条件下的整体性把握。罗炳良认为,中国史学史的学科体系渐臻成熟,中国史学史研究也应当拓宽学术领域,促进史学史的内涵和体系不断深入和完善;要实现这个目标,至关重要的是加强史学思潮和史学批评范畴两个领域的研究。钱茂伟认为,需要用新的视角来研究史学史,一是用史学范型观照传统史学的发展历程,二是用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观照史学的发展历程;特别要重视研究民间史学,注重小历史的书写研究。朱政惠认为,中国史学史研究要放到国际中国史学史、东西方史学研究和交流的大环境中考察,从历史的纵向考察和横向的比较中探寻中国史学史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3.
钱茂伟 《学术月刊》2012,(1):127-131,135
乔治忠认为,中国史学史学科体系的建设具有不同的构成层次,界定其学术任务和研究内容,展现学科性质的板块式逻辑结构,明晰学术研究的切入点,是独立学科地位能够成立的基础;探研中国传统史学发展的主导线索,划分中国史学的发展阶段,是在深入研究条件下的整体性把握。罗炳良认为,中国史学史的学科体系渐臻成熟,中国史学史研究也应当拓宽学术领域,促进史学史的内涵和体系不断深入和完善;要实现这个目标,至关重要的是加强史学思潮和史学批评范畴两个领域的研究。钱茂伟认为,需要用新的视角来研究史学史,一是用史学范型观照传统史学的发展历程,二是用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观照史学的发展历程;特别要重视研究民间史学,注重小历史的书写研究。朱政惠认为,中国史学史研究要放到国际中国史学史、东西方史学研究和交流的大环境中考察,从历史的纵向考察和横向的比较中探寻中国史学史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4.
跨学科研究是史学研究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近些年史学发展的现实,已经显现出这种新趋势正逐渐向我们走来。历史人类学的兴起,被认为是跨学科研究的典范。跨学科研究的兴起不会削弱唯物史观的指导作用,它的发展是史学研究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史研究,是当代中国史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近年这方面的研究受到我国史学工作者的广泛重视,但是,从整体上看,我们的研究还嫌薄弱,例如,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新中国成立近60年了,还没有一部系统研究中外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史的学术专著问世。20世纪末以来,国外学者对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的唯物史观研究非常之多。对我们来说,这些作品的价值,不在于它回答了什么,而在于它提出了什么。进行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史研究,要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其研究内容包括唯物史观的创立和发展;中外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萌生和发展,主要理论成就和历史经验;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某些规律性的内容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指导,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马克思主义史学史研究的前提和关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历史研究要有世界眼光 ,要把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近代史 ,放在世界全局和国际关系的格局之中 ,从各种角度去考察分析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互动关系 ,同时从各个角度对中外历史进行深入的比较剖析 ,为此必须积极开展国际文化学术交流。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日益发展 ,中外史学交流也日益频繁 ,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中国的史学研究 ,对罗森的研究 ,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相似文献   

17.
西方“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具有“世界眼光”,胸襟开阔,从民族的观点出发,对各民族不分大小、强弱都一视同仁、把人类看成是统一的整体,即使是野蛮民族,在他的《历史》一书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8.
史学研究在验证上的困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学研究的结论在验证上有着特殊的困难:它的单称判断只能间接证实,它的叙事结构没有实证性,而理论命题则因命题本身“含糊不清”而无法操作,这实在是众多学者怀疑、否认历史学的科学性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9.
田彤 《江汉论坛》2005,35(2):81-85
陈序经作为中国文化学的开拓者,并不拘泥于抽象的文化学理论的构建,除把大量史例融入文化学论著外,还特别注重在史学研究中,寻找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因与例证,传达出弱势文化融入强势文化、西化、文化发生与传播、文化弹性、文化与种族的关系等诸多方面的文化观念,以此验证和充实文化学理论。其史学研究延续与丰富了文化学研究,具有深厚的文化学底蕴。不过,陈序经的史学研究并不仅从属于文化学研究,还有其它目的与特点。  相似文献   

20.
已故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罗荣渠是我国现代化史学研究的先驱。笔者是他的同胞二弟,特借今年纪念他逝世10周年的时机,略述他治学的师承、借鉴与创新,以表深切缅怀。本文题目所指的突破有三个方面:一是突破“左”的僵化教条;二是突破传统史学考据的偏窄;三是突破西方现代化研究的局限。一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研究方法本来是宏观的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产生前,历史学研究主要集中于按年代顺序描述孤立的政治事件和历史过程的个别方面,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却把注意力转向于对整个人类社会进行宏观的综合研究,“指出了对各种社会经济形态的产生、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