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海月 《南方论刊》2014,(1):91-92,76
“海峡西岸名城、多元文化宝库”的泉州,凭借着山海交融的文化底蕴,保存完好的历史古迹,在激烈的竞逐当中成功获选第一届中国东亚文化之都,从而带动闽南文化在东亚区域乃至整个世界的广泛传播。随着新一轮文化热潮的涌来,以及跨地区之新文化因素的相继进入,闽南戏曲渐次走向跨界融合、协同创新,这对布袋戏这一民间传统剧种,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其应该真切把握“二次创业”的时代脉动,充分思考霹雳布袋戏之正反两方面经验,在传统/现代、艺术/商业、传承/创新的有机统一中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伟  由海月 《南方论刊》2013,(10):98-100
在消费文化的时代情境中,海峡两岸戏曲研究界关于布袋戏的发展论述,涵纳着感性现代性层面的休闲娱乐与欲望代偿,社会现代性向度的族群记忆与成长经验,以及审美现代性视域下之文化工业的批判反思。作为跨文化交往语境中闽南意象重要表征的布袋戏,其历史承续与当下发展的系统勘定,须要超越本体探寻与外部叩访的分野对立,在文化生态的整合视域下重新绘制。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化与在地化互相激荡的时代情境中,作为"闽南戏曲文化圈"中广泛流行的民间地方剧种,掌中木偶戏(布袋戏)与外来流行文化所表征的新兴娱乐方式正面遭遇,其发展现状与未来走向引发学界与业界关注。本文在SWOT分析框架下,多维探讨掌中木偶戏发展的优势、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遇和威胁,进而提出其在"二次创业"语境中的发展策略,希冀以之作为典型范本,反思闽南戏曲的产业化进路。  相似文献   

4.
林语堂以闽南乡土文化为起点,在西洋文化道路上长跑,在中国传统文化基地上竞走,以建设性、向前看的姿态,广采博取,用自己的生命形态推动中国文化特殊转型,成为宽容谦卑、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和文化巨匠。林语堂反复强调自己的"闽南人"身份,对闽南文化表现出强烈的价值体认,并以自己独特方式推动闽南文化向世界传播,提升了闽南文化的知名度,扩大了闽南文化的影响力,为宣扬中华传统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闽南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形态,具有地缘的文化亲切感和亲和力,将闽南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地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促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论文从深挖内涵、注重创新和完善体制三个方面论述闽南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评论《闽南方言大词典》是一本创新之作,比之过去出版的闽南方言词典有许多创新之处,如综合收录厦、泉、漳三地方言词条,体现闽南文化特征,收录闽南各地特征词,注意闽南方言词语的溯源,配有读音光盘等,为方言辞书编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所谓"东亚儒学"虽然包括中国、日本、韩国等地的儒学传统,但它并不是东亚各地所呈现的不同版本的儒学拼凑而成的"马赛克"。"东亚儒学"的视野超越国家的疆界,它既是一个空间的概念,也是一个时间的概念。作为空间概念的"东亚儒学",指儒学思想及其价值理念在东亚地区的发展及其内涵。作为时间概念的"东亚儒学",在东亚各国儒者的思想互动之中应时而变、与时俱进,而不是一个抽离于各国儒学传统之上的一套僵硬不变的意识形态。东亚各地的儒家传统虽各有其地域特色,但中、日、韩的儒学传统却有异中之同,这就是它们都分享儒家的人文主义思想。东亚儒家坚持"人之可完美性"的信念,与犹太基督宗教的"原罪"或"人之堕落性"的信仰,构成鲜明的对比。东亚儒家以"人之可完美性"为核心的人文主义,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身心一如,(2)自他圆融,(3)天人合一,(4)历史意识,这四者共同构成一个以和谐为特征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8.
"闽南海丝文化圈"在时空两条轴线展开,既是现实地理空间,又是历史建构过程。本文以之为阐释框架,描述歌仔戏跨界发展的美学特征、历史意识与文化逻辑,透析其所蕴涵之闽南族群复杂多样的身体记忆与情感表达方式,进而在"从周边看闽南"与"从闽南看周边"的多重辩证中呈现海内外闽南人的共有记忆,显影与接续文化环流中的海丝人文图景。  相似文献   

9.
濒临失传的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不能完全依靠政府的扶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产业化是一种必然的历史性选择.文章旨在通过分析台湾霹雳布袋戏的产业特征,研究得出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步骤,此外提出对待这类特殊遗产在创新与原真、复制与现场的争论中应秉持多一分的现实认可与宽容.  相似文献   

10.
论闽南民间舞蹈的多源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湘江 《东南学术》2005,(3):144-153
闽南民间舞蹈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闽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和多源性特征.闽南最有代表性的"拍胸舞"源自古闽越族祭祀舞蹈;"嗦啰嗹舞"与中原文化有着不同寻常的渊源关系.闽南民间舞蹈源于传统宗教习俗,并保留有域外文化遗响.  相似文献   

11.
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悠久的世界文化交流、宽广而多样的文化融合以及积极而务实的文化实践,为泉州赢得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美誉。一年多的"东亚文化之都"品牌建设对泉州文化品牌提升成效明显,但文化资源分散的弊端也十分显著,打好"东亚文化之都"牌,全市文化资源整合提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论闽南文化--关于类型、形态、特征的几点辨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闽南文化作为延自中原的一种移民文化,是漫长历史积淀和发展的结果.本文以这一认识作为讨论的前提,分析了闽南文化的类型、形态和特征.认为闽南文化是大陆文化向海洋文化过渡的多元交汇的"海口型"文化;以俗民文化作为主要形态表现出闽南文化特殊的色彩与个性;在其"海口性"、边缘性、开放性和兼容性等特征中,都存在着反映社会发展内在矛盾的两重性,是我们深入解剖和认识闽南文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以来非西方国家的经济崛起使原本就纷繁复杂的现代性面临"多样(多元)"与"西方(一元)"之争,这一争论实际上提出了现代性之合理化的普遍内涵和民族文化的特殊构成之间的辩证理解问题。以此观之,"东亚现代性"实质上是在"现代性认同"基础上谋求与文化传统的内在创生性相结合的意识觉醒。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东亚的韩中日三国,"韩流"、"日流"、"华风"形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文化交叉现象,只要良好地加以利用,将有助于东亚当代文化的创新,也将有助于重建东亚共同文化。以"韩流"为代表的东亚民间文化交流,正在有效地遏制国家理性的爆发以及国民对国家理性的盲从。在近代以前的东亚,儒释道思想和汉字成为共同的文化基因,尤其是汉文是东亚的共同书面语。近代以后,随着共同书面语的传统逐渐衰弱,三国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才逐渐衰弱乃至断裂。现在,我们必须汇集和分享彼此的智慧,创造我们的共同语。而"韩流"在构筑"东亚共同语"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韩流"在中国、日本以及东南亚,有着共同的沟通领域,我们暂且可以将"韩流"作为初步的工具。有朝一日,韩国和日本必将在改革途中相遇、相知,并且在构筑东亚和平体制的过程中,成为良好的伙伴。  相似文献   

15.
分蘖与聚合——闽南对中原文化的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河南光州固始分蘖出的闽南族群对中原文化有特殊的记忆.唐初陈元光随父"出镇泉潮间",平定"蛮獠"啸乱,并奏请建置漳州.中原文化开始在闽南大范围的传播.陈元光的开漳之功受到闽南民众的称颂,他本人则被神化,成为闽台共仰的开漳圣王.陈氏及其他开漳将士族裔逐渐形成有地域特征的"族统"观.光州固始作为文化符码也被闽南族群所体认,成为文化聚合中的重要标识.  相似文献   

16.
相对于西方价值观以冲突和竞争为特色,重和谐则是东亚价值观的基本特质。面对现代性的各种理论和现实困境,东亚价值观这一基本特质,对于全球普遍价值的追寻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意义。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既尊重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又能弘扬东亚文化的优秀传统,是全球化背景下东亚价值观发展与创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石奕龙 《东南学术》2011,(4):120-124
"闽南文化"这一概念同时具备区域文化和民系文化双重含义,并有着太多的地域文化的限定,很容易引起其他的歧义与误读,因此它作为界定汉族中的一个民系闽南人的文化的归纳性概念、术语或凝结,的确容易产生诸多误读和研究的不便,故本文认为应以"闽南人文化"或"下南人文化"的概念来替代,这样才比较不会使概念本身产生不必要的歧义。  相似文献   

18.
"批判性东亚话语"是指"作为韩国批判性地域主义的东亚论"以及可能与之相沟通的中国和日本的东亚话语。阻碍东亚自我认同的原因主要有,东方主义和自我东方主义化,复杂的地缘政治学现实,各国间的历史认识差异,民族主义和"霸道性大国主义"。实现东亚自我认同的出路在于,组建东亚的"我们意识","否定之否定"的文化跨越,把东亚设定为一种替代性的资源或媒介。  相似文献   

19.
闽南民间故事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是闽南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闽南民间故事通过闽南民众的文学想象,鲜明地体现出闽南文化的审美价值取向,其中所透露出来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思想精华,如扬善惩恶,行侠助人、勤劳勇敢、尊宗敬祖、拼搏进取、义利和谐等等,不仅成为民众教育后代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好材料,也成了民众精神追求的标准和榜样,同时对整个闽南社会的建设、和谐、繁荣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是一种闽南文化精神的有力载体.  相似文献   

20.
试论东亚价值观的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亚人在探索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富有东方特色的价值观系统,并且在此基础上创造了东方社会发展资本主义的独特方式——东亚模式。作为东亚模式文化基础的东亚价值观,保存了东亚传统价值观念(其中以中国儒家观念为核心)的精华,又吸取了西方现代文明的因素,是文化观念的一种创新和融合。应该说,东方传统是其精神内核,是其中最基本的内容,西方现代文明因素是外在的、形式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