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那木吉拉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99-103,128
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的比较研究经历了自然状态下的比较研究和现代神话学理论指导下的比较研究两个阶段,第二阶段比较研究成果主要是在少数民族神话之间的比较、少数民族神话与汉族神话之间的比较、少数民族神话的多角度、多层面的比较和少数民族神话与国外民族神话之间的比较等领域或范围内进行。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的比较研究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2.
王倩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1,30(5):16-22
从阐释学立场看,意义包括两个层面的内涵:意义与功能性意义,前者倾向于追寻文本表层的意义,后者探讨文本价值与功能。神话图像的神圣性属于结构性意义层面的探讨,神圣性因而具有三种基本内涵:其一,图像具有宗教属性;其二,图像表述了相关神话故事;其三,图像与既定社会的理念与思想相关。在此视角下,我们应该重新界定神话图像的内涵:作为文化文本的神话图像,它以可视化形式表述了人类的思想与意识,是人类艺术最早的形式。 相似文献
3.
文日焕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
神话批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受以剑桥大学为中心的人类学说的研究成果的影响而兴起的。神话批评认为,神话的意义不在于起源,而在于后来的文学展开,神话批评有以下特点和需具备的前提:(1)对神话批评有知识体系的认同;(2)神话批评与批评家的象征体系的关系;(3)分类与分类理论的把握;(4)神话的社会及文化现象的特性;(5)神话批评与“目的的原因”;(6)对“原型”的追溯。神话批评的属性与方式。分析和掌握神话历史变化过程,并辨别出神话的原型及文学原型;对神话的种类及作品的结构形式进行具体的分析;把神话研究与社会、伦理价值研究结合在一起;把神话批评与心理学理论及心理学批评方法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田兆元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9):1-3
中国神话学在新世纪的十年取得了两个较大的成绩:一是少数民族神话研究获得了更广泛的关注,中南民族大学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联合主办了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研讨会,集中体现了少数民族神话研究的影响与深度;二是神话学学科的教材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先后有三部神话学教材在这个十年问世,标志着中国神话学学科建设已步入自觉时期。教材建设方面,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知名神话学家杨利慧博士的新著《神话和神话学》由于立足自身的学术实践,潜心探索神话学教育的理论框架问题,注重田野,融通世界,贯穿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多层次教育,显现出"差异的神话学"的中国性,在国际学术语境和本土神话学教育格局中,都具有极大的学术张力和学科推动力。杨教授博学多识,一直从事神话学教学与研究,致力于中国神话学的学术交流与跨文化对话,是新世纪以来在国外神话学界享有良好声誉的中国神话学家,这一背景,为其神话学教材增添了开阔、丰满的国际色彩。本专栏为此邀请国内外十多名神话学者就杨教授具有开拓性的神话学教材展开讨论,用两期的篇幅,实现一种研究者与作者、中国与世界的神话学学术对话,以此来深入关照中国神话学学科建设的新机遇和新问题,并期待引起学术界更多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丽江壁画始创于明代并存留至今,它展现的是丽江纳西族木氏土司所崇奉的释道众神形象,而寓言性的附加意义则蕴藏于图像表层之下——白沙壁画是木氏土司集体性心理图式和王朝观的视觉呈现,是由图像符号讲述的神话,壁画的视觉形式之中寄寓了西南边疆政权的上层政治精英对国家、地方和族群的文化想象。身处汉藏夹缝之中的纳西族木氏历时数代经营宫室壁画,凭借图像来进行叙事,界定族群身份,并表述帝国、边疆、华夏夷狄的族群与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6.
陈金星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5(2):14-20
随着近东考古学的发展,希伯来神话的图像学研究不断取得进展。瑞士学者奥特玛·基尔的专著《圣经世界的象征学:古代近东图像与〈诗篇〉》运用大量古代近东文物图像解读《诗篇》中的神话意象,初步建立了希伯来神话意象的图像学研究范式。以奥特玛·基尔为中心,形成了“弗莱堡学派”。弗莱堡学派的研究经验显示,需要尊重图像的权利,注意图像阐释的可能性及其限度。 相似文献
7.
萧兵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9(1):19-21
符号是人类的一种经验或创造,它对抗着超验。原始造型艺术或含巫术目的,借助“描画”来控制(渔猎)对象———有的理论家就用它来诠释某些原始艺术品的起源或功能。这是海神反对凡人描绘它的形状的重要的巫术心理原因,这就是图像的一种威力。由神话读神画,以神画解神话,可以获得新的认识人类文化的钥匙。 相似文献
8.
张中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9,(6):156-160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大家,他在诸多领域都有过杰出的贡献。在神话研究领域,茅盾早在20世纪的20至30年代就已经写出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几部著作。然而,茅盾的这一研究和兴趣却随着茅盾后来的文学转向而终止,并且逐渐为他的文学光芒和文学地位所遮蔽。后世的研究者也正因为这些忽视了茅盾在神话研究领域所做的贡献。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回到茅盾的神话研究,还原一个完整真实的茅盾和茅盾研究。 相似文献
9.
孙作云的神话研究,在理论与方法上,既有对闻一多的全面继承,又有一定的突破.在研究理论方面,他批判地吸收了疑古辨伪思想、图腾遗痕理论以及语言学派神话学说;在研究方法上,他在对古史材料进行审慎利用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三重证据法、文字音韵学等方法,拓展了中国神话研究的视野,在神话传说研究领域有着重大的建树. 相似文献
10.
胡咪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8
一2011年11月11~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神话研究的当代走向"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这次学术研讨会,不仅是对多年来创世神话研究的一次检阅,也是对新世纪以来整个神话研究的一次大检阅。中国神话学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陈建 相似文献
11.
那木吉拉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1):25-30
蒙古神话与佛教神话以及信仰佛教的一些国家和民族神话的比较研究是蒙古神话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比较研究的可能性、比较研究的领域、比较研究的方法以及比较研究资料、比较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等四个方面去设计论证了该课题。 相似文献
12.
那木吉拉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7(1):36-39
蒙古神话与佛教文化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 ,从 13世纪佛教在蒙古地区流布以来 ,佛教文化乃至印度、藏族神话从多方面影响了蒙古神话。国内外学者很早就关注这一课题 ,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是佛教神话和印、藏神话对蒙古神话的影响 ,二是佛教文化对蒙古神话的影响的时间和程度问题 相似文献
13.
陈丽琴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5):64-69
我国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和文学巨匠茅盾在中国现代神话学的发轫期,对我国神话进行了开拓性的思考与探索并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们研究神话的初衷与目的、对神话的认识、神话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方法等,既有相同点,也有明显的差异之处。对他们的神话研究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了解我国神话学理论建构的历程。 相似文献
14.
15.
马会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13,(12):154-157
九隆神话与伏羲神话都属于龙神话,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关于龙的神话,不仅流传在汉族地区.也流传在少数民族地区,不同地区的龙神话有各自的特点。九隆神话和伏羲神话分别流传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和汉族地区,二者在历史上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的文化融合状态。该文试从类型分析和文化功能两个角度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二者都属于感生型神话中的感龙而孕型神话,但在受孕的图腾机制和感生结果两点来看,又存在眷差异。在龙崇拜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无意识的过程中,在成为中华民族的总图腾和象征符号的过程中,九隆神话和伏羲神话各自起到了不同的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2014年1月7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神话学文库新书发布暨专家研讨会在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举行。主编叶舒宪介绍神话学文库的来龙去脉,与会专家充分肯定文库的学术价值与学术影响,并针对神话学文库的下一步出版计划提出了建议,譬如坚持翻译国际神话学经典著作和最新著作,增加本土神话研究著作的比重。 相似文献
17.
神话是人类祖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中国古代神话与古希腊神话有许多异同之处 ,中国古代神话零散、不系统 ,自然神话相对匮乏 ,人文神话极为丰富 ,多半人半兽的神 ,女性神地位重要 ,体现出家族式多元制的特点 ,崇尚集体主义、牺牲精神和道德力量 ;古希腊神话完整、系统 ,自然神话与人文神话并重 ,神人同形同性 ,男性神统治一切 ,是家庭式一元制的 ,倡导个性原则、享乐主义和命运观念。 相似文献
18.
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都是人类艺术宝库的瑰宝。本文对两国神话故事的内容进行比较,发现两者具有惊人的相似性,体现出有趣的文化差异;这对于在跨文化交际中理解西方文化根源和外语教学中分析神话人物都是相当有益的。 相似文献
19.
许艳俊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7-11
吴晓东从事神话学研究二十多年,纵观其整个研究历程,其研究对象不断扩展,对蚩尤神话的研究层层深入,对盘瓠神话研究革故鼎新,同时以考据为主的研究特点贯穿始终。他坚持用语言学的理论方法进行研究,同时不排斥用其他方法进行补充研究。其不拘定论、大胆质疑、推陈出新、多有创获,一直在学术研究中苦心孤诣,其研究成果引起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为中国神话的数字化重构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其中,网络漫画以其独特的文艺模式,为神话主义背景下神话资源的转化开辟了新途径.网络漫画作品《非人哉》作为一个成功案例,通过对神话图像叙事和文本叙事的改造,反映了当代读者希望在神话重构中追寻自我、呼唤自由的美好愿景.同时,《非人哉》也展现了互联网背景下神话资源视觉化转化的蓬勃生命力.在批评互联网神话转化碎片化和娱乐化的同时,亦不可忽视神话重构带来的经济与文化效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