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方克同志著《王船山辩证法思想研究》一书,已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反映我国学者系统地、科学地研究船山辩证法思想最新成果的著作。它和湖北出版的《王夫之辩证法思想引论》,可以说是船山学术思想研究园地中并蒂而开的两朵绚丽的鲜花。该书共分七章,第一章分析王船山朴素辩证  相似文献   

2.
王船山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洛夫写的《十七世纪中国思想家王船山的世界观》一书(莫斯科科学出版社1976等出版)除“绪论”、“结束语”之外、共五章:一、王船山的时代;二、王船山的先驱者们:三、王船山的哲学观点,(思想家哲学体系的形成、自然观,对道器范畴的唯物主义解释、对陆王和佛教学说的批判、认识论、逻辑问题)四、王船山的社会政治观点,(社会和历史的发展观点、道德学说、人道主义原则在王船山观点中的地位和作用、爱国主义和封建民族主义思想、王船山世界观的阶级实质,作为哲学史家的王船山科学研究的原则)五、王船山和他同时代人观点的评价。本刊1986年第二期刊载李申摘译的该书第五章的主要内容,本文摘译的是该书的《绪论》,题目是编者加的。  相似文献   

3.
近代以来疑古派倡导的经传分观原则将易学强势带入了分立断裂的研究误区。在此背景之下,《周易》经传美学通论研究者提出经传通观的观点,主张将《经》、《传》作为一个发展和接受中的整体来看。经传美学通论首先将《易经》美学意蕴定位于含章之美;在此基础之上,从《传》对《经》的动态接受之美、含章从自然美到人格美的过渡、以悲为美、明美、《周易》与象思维五个向度对《经》、《传》美学之关联进行了系统梳理;并进一步对《周易》美学在中国艺术思想史上深远而复杂的影响作出阐析。  相似文献   

4.
顺应生态美学研究良好的发展态势,山东理工大学生态文化与循环经济研究中心撰写的《生态美学丛书》的出版。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深入探讨生态美学的平台,从而得以在国际美学的大舞台上展现中国传统美学深远而宽厚的智慧。以及中国当代美学研究者严肃而审慎的思考。丛书中论及的当代文艺学转型、生态存在论美学、文艺生态审美、当代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等问题,涉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身等多重审美关系,是对生态美学的系统阐释,也是对生态美学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的科学预见。  相似文献   

5.
邓晓芒 《云梦学刊》2008,29(3):157-160
1987年,我和易中天合作完成了一部三十五万字的书,取名叫《走出美学的迷惘——中西美学思想的嬗变和美学方法论的革命》,1989年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6.
韩振华 《兰州学刊》2006,(9):70-71,90
王船山(王夫之)四十多年矢志于《易》,易学修养极高,他的易学思想与其人格美学思想紧密相关。具体来说,船山易学中的身心观建基于“气”的思想,具有浓厚的生命美学意味;其心性观则表现出古代君子进德修业、追求德之大美的强烈意图;船山的人格美学强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主张英雄人格和政治家人格的统一,特别突出刚健的人格力量。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内含马克思主义的多种理论构成,尤其是其中的建立于新的人本主义基础之上的美学思想,更具现代美学理论的实践开放性。王向峰的《〈手稿〉的美学解读》一书从美学的角度切入《手稿》,对于劳动与美的创造、艺术生产、美的规律、人化的自然界、人的对象化、对艺术的感受等,都进行了深入阐发。《解读》把马克思的美学思想纳入到《手稿》的体系中来加以学理阐发,在中外传统文艺及当下的社会语境和文艺语境中予以实践性展开,提供了由进入《解读》进而进入《手稿》美学体系的理论思路。  相似文献   

8.
美学界对于中国美学传统的研究,往往局限于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往往潜在地以西方美学传统作为参照框架.生命美学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状况.生命美学能够以其全新的阐释框架与方法去深刻精辟地阐释中国美学传统,深刻地阐释以往的美学派别所已经阐释过的中国美学问题,独到地发现以往的美学派别所无法阐释、无法洞见的中国美学问题,从而在中国美学传统研究中真正地切入美的源泉和核心,为当代的中国美学传统研究别开洞天.  相似文献   

9.
“领会”在《存在与时间》中具有多种意义,这些意义是相互重叠的,因而具有多重性。“领会”对于《存在与时间》一书的整体思路及旨归具有决定性作用,它的多种关键性意义均导向了生存美学,这种生存美学的实质是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10.
曾几何时,美学是我国学术界、艺术界乃至整个文化思想界的热点话题,谈论美学、探讨美的真谛也曾经是社会上流行的语汇,但上世纪的几次美学热的余温似乎并不能掩盖如今美学研究的沉寂状态。如何看待20世纪以来中国美学的发展历程,如何体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精神,如何面对美学学科的当代困境和未来走向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困扰当代美学学人的基本问题。朱良志先生长期从事中国美学思想资源的挖掘与阐释工作,对中国艺术有深厚而独到的见解。他提倡研究中国文化要因其固然,提出中国美学是生命超越的美学等重要理论。他指出,中国传统美学的智慧可以给现代人以启发,可以帮助个体安顿心灵、超越感性与欲望。他对中国美学、中国艺术精神的揭示为当代美学研究打开了新的理论视角,丰富和深化了美学理论,为美学的发展指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1.
这组笔谈 ,是对世纪末中国美学的一次系统总结。《超越局限》是对 2 0 0 0年中国美学发展的一个综述。作者在充分肯定这一年研究进展的同时 ,特别指出正如整个当代文化的发展必须走出后现代思潮的阴影一样 ,新世纪美学的发展同样必须摆脱这个阴影的侵蚀。新世纪中国美学的基本课题是建立真正当代中国的美学。这个美学不仅在某种意义上要显示中国的特色 ,而且真正要成为中国人文教育、精神发展的活力元素。《沉静进展的美学原理研究》总结了 2 0 0 0年美学原理研究的新进展 ,分四部分 :(1)审美形而上学 ;(2 )审美心理学 ;(3)现代科技与美学理论 ;(4 )美育与自然美。《成果丰硕的中西美学史研究》系统梳理 2 0 0 0年中国美学在中西美学史方面的研究成果。全文分三个部分 :(1)中国美学研究 ;(2 )西方美学研究 ;(3)中西美学比较研究。《风势尚健的审美文化研究》系统梳理 2 0 0 0年中国美学在审美文化研究方面的成果。全文分四个部分 :(1)审美文化的理论建设 ;(2 )大众文化解读与批判 ;(3)文化的时尚化发展研究 ;(四 )大众传媒与审美当代性。这个总结对于发展新世纪中国美学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发表这组笔谈 ,希望能引起大家对这个话题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黄土地》、《红高粱》、《霸王别姬》、《阳光灿烂的日子》等几部优秀的当代国产电影为例,重点研究中国传统美学精神对电影艺术的空时造型手段与声画关系处理的浸润与滋养,试图探寻当代电影艺术表现手段与中国传统美学精髓之间的某种契合与通路,并呼唤久违的美学意境回归当下电影创作,同时兼为电影本体美学研究之发展寻求可能进路.  相似文献   

13.
雷素华 《云梦学刊》2005,26(4):142-143
颜翔林新著《怀疑论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一书是一部颠覆传统美学思想的力作,该书在怀疑论的思想平台上建构起全新的话语体系和理论范式。这种突围式的美学探索因其对传统美学的解构和对大众审美的疏离而显出几分孤独,但其闪烁着怀疑论光芒的探索精神和对智慧  相似文献   

14.
鲁涛 《云梦学刊》2012,33(3):52-52
鲍人著的《清风有骨》一书,由山东文艺出版社2012年1月出版。该书共分五章:第一章,山深自有道;第二章,君子何所忧;第三章,谁将补天裂;第四章,云帆难济海;第五章,所不朽者万世心。作者在对大宋往事的叙述中.我们可以读得出他对国家对民族对传统文化的拳拳之心、对中国知识分子的殷殷期盼  相似文献   

15.
○高老师,您的学术研究主要在美学,请先谈谈您选择从事美学研究的原因和经过,好吗?●我是1977年参加高考,次年入学的,入学以后正好赶上了中国的"美学热"。那时,美学书是卖得最好的,美学家的讲演听的人也最多。像朱光潜、李泽厚、蔡仪等人的书一出来我们就买,买了以  相似文献   

16.
由西汉淮南王刘安组织门客集体编撰的《淮南子》一书论及天文地理、兵略治术、人文自然等,对《淮南子》各篇中论及音乐的文字进行探究,从而归纳总结出其音乐美学思想的历史成因和儒道思想相融并争、矛盾统一的特征体现,以及对中国音乐美学思想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 湘西草堂本《老子衍》之年代、版式、文字及镌刻湘西草堂本《老子衍》系船山之子王敔弊刻《王船山先生书集》五种之一。《书集》现藏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封面正中镌《王船山先生书集》粗笔大字,两旁镌《老子衍》《庄子解》《楚辞通释》《张子正蒙注释》《俟解》五书名及“湘西草堂藏板”六字,亦皆阔大。《老子衍》一书情况可简述为以下几点:(1)书中不讳“丘”字。按清雍正三年始诏讳“丘”为“邱”,故知此本确系其前所刻。  相似文献   

18.
巴迪欧在《非美学手册》中从艺术与真理的关系出发,将西方的传统美学思想划分为三种方案:教诲式美学方案、浪漫式美学方案和古典式美学方案。他以此打破了西方美学史上常规的美学形态划分,对西方美学史做出创造性的重构。教诲式美学方案认为艺术无法把握真理,真理外在于艺术,艺术服务于真理并制造真理效应。浪漫式美学方案认为艺术比哲学更能把握真理,真理内在于艺术。古典式美学方案认为艺术与真理无关,艺术虽然不能把握真理,但也无意于表现真理。以巴迪欧《非美学手册》中的论述为基础,可以对中西传统美学进行较为系统的分类考察。  相似文献   

19.
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成为20世纪以来美学研究的时尚话语,所谓当代的美学转向,首先是美学在解构与重建的双重压力下的一种态度选择。消费时代大众文化凯歌高奏,审美泛化促成了审美与生活双向互动和深度沟通,但随之也产生了新的问题。消费时代的美学在妥协于日常生活中感性的欢乐解放的同时,更应坚守意义维度的批判与超拔。  相似文献   

20.
<正> 王船山评选唐诗,别具只眼,不乏精辟之论;但“私于轻重”(《文心雕龙·知音》)亦有偏颇之处。王船山的《唐诗评选》一书选入作品较多的有以下诸家:初唐,杜审言十二首,沈佺期十四首,宋之问十一首,张九龄十首。盛唐,储光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