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陶渊明的“田园诗”隽永厚朴。但田园美景、隐逸风度只是他生活、创作的一部分。他蔑视官场 ,赞美田园的宁静之美 ,同时功名难就的悲哀始终萦绕心头而难以排解 ,现实与理想、时空与生命的矛盾冲突谱写了他苍凉悲愤的生命之歌  相似文献   

2.
许栓生 《社区》2012,(11):55-55
郑板桥这名字很有意味。正如徐青藤、倪云林一类,让人遐想。郑板桥一生爱竹,他不取一个与竹有关的字或号.却独独钟情于“板桥”。在他的意识深处,“板桥”即是乡野或田园,板桥的田园情结与田园理想.包含了许多人生的意蕴和诗与哲学的意蕴。板桥做过官,官是小官。小官难做,何况板桥又是陶渊明一类人。见过官家的欺诈,也见过百姓的忧苦。在板桥的意识里就生出一种对现实的逆反与逃避——心中向往的是那种渔樵互答、衰柳斜阳的田园的宁静悠远,那里才是他栖憩灵魂的所在。  相似文献   

3.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乃一世英雄,由于自身的悲剧性格,决定了他的悲剧命运和蜀汉政权的悲剧结局。他所追寻的“匡扶汉室”、“统一天下”的理想最终没有实现,其主要原因就是他所信奉的“义”是狭隘的,他的思想基础是落后的,使他看不清当时的天下大势,最终丧失了他“人和”的优势,足为后世之戒。  相似文献   

4.
古代许多文学大家,都是诗文兼长的,陶渊明也不例外。他的诗歌,历代评论几无异词,公认为我国中古诗坛的杰作。而对其散文的艺术成就,相对而言,就略嫌论述不足。其实,他的散文,如同他的诗歌卓立于晋宋之际的诗坛一样,是我国古代文苑中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一鲁迅先生曾说:“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并从文学创作与政治生活、社会风气的关系方面,指出汉末魏初的文章的特点,是“清峻,通脱,华丽,壮大”,而“师心”和“使气”“便是魏末晋初文章的特色”。“再至晋末,乱也看惯了,篡也看惯了,文章便和平。代表平和的文章的人有陶潜。”(同上)  相似文献   

5.
丁成 《南都学坛》2003,23(4):122-123
<正> 王维,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王维多才多艺,他既是诗人,又是画家,他的山水诗创作之所以成就卓著,独具一格,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主要在于他能兼得诗画之美,在诗中体现了浓郁的绘画美。宋代大文学家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对王维诗歌的艺术特色作了十分精到的总结和概括,从此,“诗中有画”便成了王维诗的定评。具体说,王维的“诗中有画”主要表现在他能自觉地、有意识地把当时的绘画技巧运用到诗歌创作中,将绘画的表现方式与技巧和诗歌的表现艺术交融渗透。  相似文献   

6.
阮元在科学技术问题上并不是“以古为是”,也不是埋头于故纸堆而不躬身实践、不问世事、他坚持“实事求是”、强调“实践之道”、重视“实用之事”,充分体现了他的实学精神。然而他力主“西学中源”说,未能实事求是他认识、评价西方的科学技术,当时和后世产生了很深的影响,这使得他的实学精神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7.
刘少奇积极参与了“大跃进”运动的决策与推动,除了在当时发明“公社”这一用词外,他还曾大力提倡大炼钢铁与供给制。随着“大跃进”危害日益明显,从1961年开始,刘少奇对“大跃进”的错误有所纠正。与当时的大多数中共领导人一样,他对“大跃进”的错误也有一个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8.
以北宋庆历三年为切入点,指出李觏的一部《文集》、一座“书院”,浓缩了其人生精华。虽然他一生科场失意,仕途坎坷,但“康国济民”之志终身不改。显示了他智慧之光和人格魅力。受到当时和后世的推崇,也给今人以启示和反思。  相似文献   

9.
杜甫写诗近三千首,留传下来的也有一千四百余首,社会动态、田园花卉皆有吟咏,唯独没写海棠。苏轼说:“少陵而尔牵诗兴,可是无心赋海棠。”这是为何?因为他母亲名海棠。《古今诗话》载:“杜子美母名海棠,子美讳之,故《杜集》中绝无海棠诗。”  相似文献   

10.
“记忆之书”既指新近“发现”的诗人吴兴华将可能搅乱读者关于文学历史的记忆,更是对吴兴华的诗歌写作本身所呈现的“记忆”形态的指称。吴兴华诗歌对于时间和记忆特别敏感,记忆主题得到了反复呈现;这使得他的写作最终和中国古典诗歌的某种内核勾连起来,记忆成为一门艺术,拥有强大的诗学力量。但记忆的法则又决定了记忆本身既是窘迫现实之慰藉,也是精神恐惧之来源,在传统和记忆被残酷压制的现代社会,诗人吴兴华的精神世界最终被“恐惧”所占据,他那“纤弱的”诗风,以及他在抗战胜利后逐渐放弃诗歌写作,均导源于此。而这样的诗人将以何种姿势进入新诗史与文学史序列,也就成为了一个饶有意味的话题。  相似文献   

11.
“回归”作为现象学的一个基本立场 ,为克服各种遮蔽 ,指出了一条通过悬置和追溯 ,“回归”到“事物本身”或“生活世界”的道路。回归使人在生活世界中存在的历史性或时间性进入我们的视域。黑格尔、海德格尔等人都为此做过努力。马克思的人类学历史现象学则提示了一个人类从古代田园到流离田园再回归田园的历史线索。“回归田园”赖以支撑的现象学自然主义乃是马克思历史现象学的归宿和顶点。回归田园也即回归自然 ,它不仅建立了人同自然和解的“田园主义”关系 ,而且也实现着人自身的“人的自然主义” ,也即向他的肉身自然、社会自然、心灵自然和文化自然的回归 ,这将是更高意义上的“自然界复活”。  相似文献   

12.
刘新贵作品     
学术点评 刘新贵的西域大漠田园山水作品体现出的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艺术精神内涵。他笔下的大漠、人物与环境具有和谐统一的恬淡之美。画面中的内容富有地方特色与强烈的生命意识,其作品体现出的画意是对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的热爱,并赋予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以田园生活恹煮的美感。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陶渊明之悲情与解脱,即:生的思索,生的悲哀与生之解脱。回归田园后的陶渊明并没有寻到真正的自由。生活的艰辛,对世俗的关注与无力,及对宇宙自然永恒无限性的感悟,使他更加感到了人类的渺小与悲哀。人生短暂,他既不能赞同儒家的“固穷”、“守道”,也做不到庄子的逍遥。他要抓住活泼泼的生命,求得一个真实的自我。所以陶渊明以他对生命的独特审美体验,于诗文中,表现出了深刻的哲学精神  相似文献   

14.
李觏的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他在赋中尖锐地指出统治阶级要长治久安就必须“备乱”,不可热衷于佛道,而应“以生人为意”。他的这一思想对当时的社会政治起到了尖锐而深刻的批判作用,也体现了他的写作宗旨——康国济民。他的赋不愧为“愤吊世故,警宪邦国”之作。他的赋也有较强的艺术价值,铺叙细腻,气势壮阔;他在赋中对社会现实作了深入的观察,理智的分析,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具有丰富的现实主义精神;他的赋结构严谨,环环相扣,有着周密的逻辑推理,强有力的论据,使人无以置辩。  相似文献   

15.
茅盾文论受到自然主义文学理论影响。一方面,他从当时中国新文学创作实际出发,接受了自然主义“真实”概念,但他的“真实”与自然主义的“真实”有根本的区别。另一方面,对“真实”的追求,也给茅盾文论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论玄学与谢灵运山水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宋是玄学的鼎盛时期,随着宋文帝对“四馆”的设立,玄学一跃而成为了当时的“官学”。玄学助长了当时社会的归隐之风,使诸多文化精英将目光投向了山水田园。在这种文化背景下问世的谢灵运的山水诗,乃具有明显的“玄言特色”。而采用“三段式结构”进行创作,在诗中“言必称玄”,则是谢灵运山水诗受玄学影响所呈现出来的最为明显的特点。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之“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的说法,并不符合山水诗发展的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17.
张炜精心设计自己小说世界里的意象,通过营造山水田园意象,他不仅找到了激情喷发与道德言说的艺术支点,也搭建起了他理想与道德的精神大厦,同时也使他的小说呈现出一种别具一格的田园诗的抒情特色。因此,研究张炜小说中的山水田园意象具有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作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杰出代表之一的孟浩然,凭借其特有的清淡之风于“众星罗秋”的唐音殿堂独树一帜,自成一家,其于当时、后世之影响尚可窥见。本文兹从其“清”落笔,分清新自然、清澹素雅、清远静穆三方面略论述之。虽孟诗亦裹挟雄浑豪迈之气,但仍以清淡为主要艺术特色。日文  相似文献   

19.
从陶渊明早期的作品中人们可以解读到他“仕而达,济天下”的理想。入桓玄幕及弃桓仕刘,都是对这一理想的执着追求,这正是他仕与隐矛盾心态的根源。正因为追求的执着,他的作品在荡漾着田园的清新的同时,更渗透着沉郁愤懑之气。只有承认这一点,才能感受到他比其他田园诗人的伟大。  相似文献   

20.
张之洞在兴办洋务事业过程中对外国技术人员──“洋匠”的引进规模十分宏大,表现了当时开明之士的豁达心态、非凡胆魄和良苦用心,值得肯定。但他对“洋匠”的态度──利用与怀疑、恐惧与依赖,却又使他和他的事业陷入了近代化的误区而不能自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