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儒家的修己治人思想,虽然孔孟早已有所阐述,但严格说来,直到《礼记·大学》篇问世,它才得到系统、完整和集中的表述。《大学》中被宋儒称为“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的内容,以及全部“传”文,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先秦儒家的德治仁政主张,强调修己是治国的关键,阐述了修己治人的一整套伦理政治思想。这在整个儒家经典中是很有特色的。鉴于研究这一理论的专论尚不多见,笔者不揣冒昧,试作如下探析。  相似文献   

3.
新近面世的清华简(捌)《治邦之道》,整理与研究者均认为合于墨家思想。细绎该篇简文,"治邦之道"这一题旨力斥治国"在命"的观念,既印证《墨子》一书《非命》篇的非命强国论,也符合《七患》等篇所述忧患意识及国家治理的切实问题。《治邦之道》主张"兼利而爱",胪列节用之法,吻合墨家"兼相爱,交相利"的治道,与倍人、节葬、反质诸说同符合契。其倡导冲决血缘贵贱的"使贤、用能"之法,倚重才能经验为任贤标准,设计官员考核方法程式,亦匹配《尚贤》篇异于儒家"举贤"的贤能政治理念。《治邦之道》确为深富墨学特征的珍稀文献,亦不啻探寻儒墨辨异的崭新门径。  相似文献   

4.
5.
沈复是清代的一介贫士,虽多才多艺,却不以科举为事,不以功名为务;虽命运坎坷困苦,却甘愿过平实的生活,并从中得到乐趣和感情。其名著《浮生六记》,真实地描写了普通百姓居家生活的种种际遇,其中涉及的养生妙道,有不少地方仍值得今人借鉴和学习。养生宜早人若待老而保生,是犹贫而后蓄积,虽勤亦无补。因此,治有病不若治未病;疗身不若疗心;使人疗不若先身疗。养生宜安人心最为灵动,不可过劳,不可过逸,惟读书可以养之。安心之法,在于调节喜怒哀乐劳苦恐惧之事。心城紧闭,外事无以动心,外邪无以入侵。养生宜常晨入园林,种蔬…  相似文献   

6.
7.
《红楼梦》在写作理论和文学创作规律的直接表达上也深邃突出,它将深奥的理论融入形象中,具象中。如“无理而妙”,蓄势设情造境,“文先定体”,“宜正体制”,“背面敷粉”等,特别是诗词创作知识,这是我们应该学习和珍视的。  相似文献   

8.
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调研世界》《调研世界》杂志是国家统计局主管、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主办的国家级月刊,是全国经济类核心期刊,具有鲜明的调查研究特色。《调研世界》以全国最具权威的国家统计调查网络为依托,以国家认定的法定统计调查信息为基础,以社会...  相似文献   

9.
中正之道是《周易》全文倡导的一种思想,也是当代人趋吉避凶、和谐生活的一种有效方法.有中正继而达到合和,而要达到中正合和就需要人们日常的言行当位,当位进而处顺;而要达到中正合和、当位处顺,则需要正确把握时机,时行则行,时止则止.中正和合、当位处顺、时行则行、时止则止,强调的都是时、位、度的重要性,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做合适的事情关系到对度的把握,而度的把握更多的是需要一种智慧.  相似文献   

10.
一般医家论《易》与中医关系,多受后出《易传》及卦图影响.本文则上取原始经卦及卦爻辞,广泛联系历史生活,勾勒上古先民的朴素医学认识:既重视"身",更重视"心"的健康;不仅注意病发后的治疗,更注重病前的防微杜渐,即保健、养生与预防;又坚持养之以正,扶正去邪,身心康泰,益寿延年.  相似文献   

11.
12.
《忠信之道》是郭店楚墓竹简中很有特点的篇章。它把忠信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突出了忠信的实质和意义,是先秦思想史上忠信问题的专论。郭店楚简《忠信之道》的发现,使先秦儒家的演进更为清楚。它主张的忠信治民的君子之道,有道家思想的影响。《忠信之道》可能与孔门后学子张之儒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认为“法天”是《周易》为人处世之道的前提 ,正位、诚信、中和是其为人处世之道的根本 ,在为人处世之道的技巧方面 ,主要从审、慎、进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而为人处世之道的最高境界本文概括为天人合一。最后 ,对《周易》为人处世之道的思想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4.
论《三国演义》中的王者之道朱海风,李慧军《三国演义》以雄浑的气势描绘了魏、蜀、吴三大政治集团由弱到强、由盛到衰的历史画卷;成功地刻画了一系列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浓墨重彩地展现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同时,在《三国演义》提供给我们的空阔的...  相似文献   

15.
作者不同意将《文心雕龙》之道看作是一种超历史的理论现象,不应从个别词句阐释或从先秦两汉思想材料中来寻绎其思想渊源,而应从它出现世纪的文化心理背景及其理论整体的精神意蕴方面来加以考察。通过对“道”的本体特征、自然特征、认识特征和总摄特征的探讨,本文认为它基本上就是以道统儒、兼通内外、富于思辨性的玄学之道。正是此道塑造了《文心雕龙》融合儒、道、佛的思想品格和博大精深、条贯分明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作者不同意将《文心雕龙》之道看作是一种超历史的理论现象,不应从个别词句阐释或从先秦两汉思想材料中来寻绎其思想渊源,而应从它出现世纪的文化心理背景及其理论整体的精神意蕴方面来加以考察。通过对“道”的本体特征、自然特征、认识特征和总摄特征的探讨,本文认为它基本上就是以道统儒、兼通内外、富于思辨性的玄学之道。正是此道塑造了《文心雕龙》融合儒、道、佛的思想品格和博大精深、条贯分明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孟子》作为中国传统儒家文学的代表作,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其中的为人处世之道也值得探究和发扬。这种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对于当今国人来讲是一种宝贵的精神皈依和行为指导。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通过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政治、军事斗争故事,生动形象地揭示了一条真理:人才的得失决定了事业的兴衰成败。该书在第廿九回就直接通过周瑜的口说:“得人者昌,失人者亡”。有关得人之道,人们已关注、谈论较多,因此本文主要  相似文献   

19.
对《文心雕龙·原道》篇“道”的看法,长期以来存在分歧。所谓“原道”,是说文原于道,或者,文本于道,此指自然之道。而“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圣人据道为文,道又因文而明,由此产生了圣人之道。故《原道》中的“道”,也包括了圣人之道。关于自然之道,《原道》篇认为自然界的色彩、形体,以及日月之使天空生辉,山川之使大地绮丽,都是体现宇宙间一切事物本质的文,它和天地并生,是自然的。作者从天地之文,联系到“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三才”中居主要地位的人:“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思想而语言,语言而文章,这也是自然之道。而且“傍及万物,动植皆文”。《原道》用很大篇幅采阐述属于自然之道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