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新时期文学的发展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一个颇具戏剧性的变化过程.这个变化过程用我们的评论家们的话来说,就是由前一阶段的高潮跌入了眼下的低谷.这一说法是否准确尚且不论,然而文学变化的事实却是确确实实发生了.本文认为:新时期文学发展流变有诸多原因,而社会政治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变化是文学发展变化十分重要和不可忽视的背境性因素.本文将对新时期文学发展变迁及其相对应的社会背境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描述.  相似文献   

2.
统合型治理作为地方与基层治理研究领域广泛流行的概念,学界对其还缺乏基本的理论共识。通过文献梳理发现,目前统合型治理研究主要存在规范分析下的理论演绎与实证分析下的经验归纳两条路径,二者对统合型治理的主体与目标等有着共性认识,但在统合型治理的内涵、过程、机制与组织结构等方面存在不同认知。基于此,文章尝试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的循环对话中,提出统合型治理的研究视角、分析框架、理论内涵与概念特征等,以推动学界研究共识的达成。文章还简要讨论了统合型治理的分析范畴、理论定位与现实意义等。  相似文献   

3.
采用新文学的观念 ,有系统的理论和科学的方法 ,来研究中国古代文学 ,是从 2 0世纪才开始的。从不同的层面对百年来的研究概况进行检讨就会发现 :就文学观念而言 ,散文和小说的分类观念至今尚未厘清 ;就理论系统而言 ,对传统的诗文理论 ,多泛泛模糊之谈 ,对外国理论则往往强加套用 ,给人浮薄无学的感觉 ;就研究方法而言 ,国学根柢越来越薄弱。要突破文学研究的这种困境 ,必须观念要厘清 ,理论要分明 ,方法要落实 ,根柢要深厚 ,还要加上“了解之同情”。  相似文献   

4.
5.
文学研究兼有人文与科学的双重特性,仅在研究方法、研究规范、操作过程上"具有"科学研究的部分或全部的属性。为防止文学的特性被消解于大而无当的文化,需要开展交叉研究,综合研究,区域研究和个案研究;需要观察与反思相结合、具体与抽象回流互动、艺术感受与哲学思辨交相辉映、个案解剖与系统把握相得益彰、多视点交叉透视等研究方法。为了避免陷于二元思维和黑格尔"正→反→合"的套子,要用多视点交叉透视的系统思维方法对前面的各种方法给予整合。应更新传统研究方式,改革体制化了的学科和区域界限,用问题研究取代体系构造与学科"圈地运动"的壁篱。  相似文献   

6.
纵观陈寅恪先生治学的各个阶段不难发现,其对文学领域问题的关注可谓是一以贯之。文章主要从文学方法论、文学审美观、文学文体观及文学比较观这四个维度来考察陈先生的文学研究。知人论世、今典与古典的考证是其在文学研究上运用最多的方法;在文学的审美上,陈先生主要从文学的思想、结构、语言等三个方面进行阐释;运用历史的眼光去考察各种文学文体的变迁是其文体观的最重要特色;在中西文学比较领域,陈先生强调二者对比的范围及适合领域,在这个过程中尤重中国文学的独特性。这四个方面基本上形成了陈寅恪文学研究的基本范式。  相似文献   

7.
文学儿歌由于有五四新文化思想的观照,有对传统童谣以及中国古代文学等的批判与继承,有对西方儿歌理论的借鉴,因此,它在发展中已经形成了价值取向的向善性、主题的单一性与针对性、篇幅短小与结构完整性、语言浅近与音韵和谐性、天机活泼的童趣性等相对稳定的文体范式。  相似文献   

8.
百年来,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随着科学技术与思想观念的不断更新,传统人文研究的自限性逐渐显现。近年来,数字技术与人文研究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一方面,数字技术的渐臻成熟给予学术研究“整理——分析——呈现”等环节方法论的革新,促使女性文学研究由人力主导向人力与数字共同驱动的转变成为可能。另一方面,跨学科、定量化、关联性的数字分析不断刷新女性文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将推动女性文学研究在整体式把握、主观定性与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个体批评与多维关系等方面取得突破。然而,面对一种新兴的研究思维与研究方式,学界在肯定其价值的同时,仍要审视其内在的限度与应用的困境。  相似文献   

9.
文章回顾了中外学者在何谓犹太文学这一问题上所持有的主要观点,指出作家的犹太身份和犹太体验是界定犹太文学时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同时,从使用犹太民族语言创作的犹太文学和使用非犹太民族语言创作的犹太文学两方面考察犹太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情况.指出,目前在中国学术界,一般意义上的犹太文学研究与隶属于各国别文学的犹太文学研究之间的界限似乎过于分明,多数从事国别文学中的犹太文学研究的学者与中国犹太学界缺乏交流.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园林造境艺术含纳天地、吞吐八荒、风物兼备、内缘心意、揽物意驰、观园心飞,别有一番情韵。纵观中国园林建构体系的演化,彰显在中国园林造型范式中的具有华夏文人审美特征的园林观,绝不仅仅局限于造型和色彩上的视觉感受或一般意义上的对人类征服大自然的心理描述,而更注重的还是文化蕴含,并形成了一种文人特有的恬静淡雅的趣味、浪漫飘逸的风度和朴实无华的情操,从而营造出中国园林艺术独特的审美情韵。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佛教与文艺的跨学科研究领域中,孙昌武教授是用力最勤、造诣最深的学者之一。在这个领域中,孙先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丰硕成果。文章详细地评述了孙昌武先生的学术成就,并将其概括为“描述”、“思辨”和“综合”三大范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有关中国古典诗歌创作情与景、意与境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文学研究的学科自主性与知识学依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科知识的专业界分不仅仅只是知识对象的范围的分区,更表现为一种方法论意义上的专业性自洽,比如社会学的田野调查、语言学的句法/语义分析、历史学的文献考据等等,乃是这些学科知识成为体制性的知识生产系统的合法化依据.作为一门体制化的学科知识,文学研究并未形成自身独有的知识依据和阐释技术.近代以来的文学研究更多地是从各种外学科借取知识依据,从而实施自己的学科知识创新工程,因而美学、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知识纷纷被引入文学研究,形成了文学研究领域的一道引人注目的学术景观,即知识战争.文化研究的登台,使得文学研究走上了一条多学科知识互涉的道路,学科间性的知识视野初现端倪.  相似文献   

14.
贬谪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它有着由"文学史"的批评研究向文学理论研究提升的广泛空间以及相当重要的文化研究价值.因此,应利用各种批评形态对贬谪文学展开多元观照,并以范式转换拓展贬谪文学研究之新境界.  相似文献   

15.
基于语料库的文学研究形成于文学研究的语言学转向和语料库语言学的迅速发展等历史背景之中,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基于语料库的文学作品研究、作家研究、文学理论研究和文学史研究。基于语料库的文学研究不仅是一种方法论,也是一种研究范式。该范式将文学内部研究与文学外部研究融为一体,强调在对大量文学语料进行观察和数据统计的基础之上,分析文学语言和文学创作规律,既重视文学语言特征和诗学传统等共性特征的分析,也关注文学的创造性和作家风格等个性特征的研究。基于语料库的文学研究的问世不仅促进了文学研究方法的重要变革,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拓展并深化了文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作为域外汉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域外中国文学研究,与中国国内本土学者的研究相比,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主要表现在他们以西方学术研究理路来观照中国文学,并袭用西方流行的理论、方法、概念和术语,从而形成自具特色的中国文学研究.在建构中国文学研究世界话语权的语境下,域外中国文学研究乃至整个汉学界,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7.
中国女性文学研究从新时期初年的摸索到世纪末的开放性格局,经历了近20年的实践过程。在回顾20世纪末女性文学研究的基础上,试图对女性文学研究的发展状况做出整理与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从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转向是当代哲学发展的历史趋势,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的理论以及德国当代哲学家尤尔根.哈贝马斯的主体间性理论对翻译研究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借由布迪欧"文化场域"及柏格"文学体制"等概念,我们可以尝试探索一个新的理论范式,从而以比较的视野来检视20世纪以来在东亚不同地区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美学现代主义";同时,时空意识差异、文学史发展周期等分析概念的提出,有助于更细致地描述东亚各文学传统间参差平行及不对等互动的复杂关系.最后以台湾战后现代文学运动中几项特殊的美学实验为例,可初步阐明这个研究方向对系统性探究现代华文文学发展谱系所可能产生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文化研究的崛起对文学研究的范式和文学研究的整体观念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它的实践性品格、政治性旨趣、开放性精神和批判性特征使文学研究抛弃了那种过于狭窄和精细的文本研究范式,越来越重视在广阔的文化语境下考察文学的构成和意义,从而使文学研究更加具有反思精神、更加有理性意识、更加注重与现实的联系。文化研究与文学研究并不矛盾,但是它们都面临着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