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船山道德修养论是其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道德修养论有其独特的人性论基础、成贤成圣是其道德理想人格、身成性成与继善成性为其道德修养原则、正志诚意去不善之情为其道德修养的方法。研究王船山的道德修养理论对于今天个体的道德修养乃至和谐社会的建构均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船山心论     
在船山哲学研究中,不少学者注意到他的思想曾受到传统心学的影响,但缺乏对其心论的全面深入的考察。本文认为,船山对理学核心范畴之一的心也作了深刻论述,他的心论,重在发掘心范畴认识论方面的意义,在本体论上坚持气决定心的立场,继承与发展了传统心论。  相似文献   

3.
郭建衡 《船山学刊》1991,(1):112-119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后,对中国固有的传统道德观念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错综复杂的影响,并经历了与中国传统的儒教、道教相互排斥、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船山道论     
王船山作为宋明理学的批判总结者,对道范畴作了大量的论述,既把这一古老范畴的发展推向了新的阶段,又通过道与其他范畴的联结构筑了他博大精深的哲学体系。一道在传统哲学中具有本体、规律、过程、道德原则等内涵,王船山对道范畴的规定虽未超出这些范围,却比以往的理论要深刻得多。船山以前,道的本体规定大要有四派。  相似文献   

5.
村濑裕也,1937年生,日本国香川大学教授。专攻伦理学、中国哲学史、教育学。著有《戴震的哲学》一书,主要论文有《颜元的教育思想》、《导师教育的理想状态》、《对一般教育项目的研究和表述》,等。原文分八节,对船山唯物论思想与爱国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的本体论、主体与客体、意识与存在、意识的价值论机能与认识论机能等问題进行了较系统的论述。本刊择要发表其中两节,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李贽和王船山都是我国历史上的进步思想家,但是王船山对李贽从来没有说过一句好话。王船山与李贽思想异同之点在哪里,下面略加论述,并探索其所以存在分歧之原因。李贽一生极力反对道学,大声疾呼,“发道学之隐情。”(袁中道《李温陵传》)他鉴于道学家言必称圣人,因而他对六经、语、孟持否定态度,企图以此摧毁道学基础。他说:“六经、语、孟,……大半非圣人之言,纵出圣人。  相似文献   

7.
王船山是中国十七世纪的卓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在西方,十七世纪已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8.
王船山、曾国藩与湖南“省运大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国藩在道光年间,从湖南士子刻苦求学、奋发向上的学风中,敏锐地预言:“现在同乡诸人讲求词章之学者固多,讲求性理之学者亦不少,将来省运必大盛。”曾氏本人就是一位终生刻苦钻研学问的人。他一生涉猎极广,经史子集,无所不通;诸史百家,兼收并蓄;既有渊博学问,又有赫赫功业,曾被誉为封建社会“立德立功、立言”并“三不朽”的完人。在曾氏一生涉猎过的“浩如烟海的著述中,明末清初伟大思想家王船山的著述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曾氏一生“事变万端”的文治武功中,刊刻和传播《船山遗书》,在湖南甚至中国的文化史上无疑是一件很重大的举措。从中可以看到,在王船山、曾国藩与湖南“省运大盛”之间,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中国古代总结性的哲学家,王夫之的思想中涵盖多重方面,而伦理观念则构成了其中的重要内容。从道德主体的层面看,伦理领域的思考首先关乎对自我的理解。道德自我内含多方面的规定,在本体论的层面,这种规定具体既非仅仅限于感性存在(身),也非单纯地呈现为内在意识(心),而是展开为身与心的统一。作为统一的主体,自我以个体的生命存在为其形而上的前提,而身心之间的关系,亦具有某种体用的性质(身为心之体)。王夫之对身或生  相似文献   

10.
王船山的知行观,是一个被人们反复研究过的课题,成果比比皆是。不过,一些研究在成功地论述了其知行对立统一的运动形式时,对这种辩证法形式中内涵的更高哲学主题“道导”,即以对“道”的知去“导”行“道”,则往往是顺便一带而过,缺乏明白意识的清晰表述。本文以此为专题,也算是对有关研究的一点拾遗吧!  相似文献   

11.
一、列宁民主集中制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列宁采用民主集中制原则作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组织原则,是由俄国的特定国情和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地位、作用和性质决定的,也是列宁整个政治思想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格拉斯对德国的战争罪责有自觉的认识,忏悔的信念坚定,在忏悔中进行精神移民,寻找新语言来为重建社会道德服务.他是战后德国文学寻找新语言来重建道德之旅中最忠实的实践者之一,他用新语言表现人在特定背景下的选择与表现、理性与非理性、放纵与适度,令人反省.他为战后德国文学谱写了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