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雄佳 《南方论刊》2001,(12):38-39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师应如何因材施教,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本文试就此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兴趣是才能的孪生姊妹。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曾说:“我以为对一切来说,只有兴趣和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也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教材料的兴趣。”在学习上,只要学生对所学的东西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他们就能专心致志、废寝忘食地学下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造性思  相似文献   

3.
兴趣 ,是人们对于某种事物或某项活动的一种强烈倾向和喜好情趣。它是智能发展的基础 ,是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启动力。早在春秋末期大教育家孔子就说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 :“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换句话说 ,兴趣是人们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力量。在中学历史教学中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是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那么 ,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 ?方法很多 ,本文仅谈几点粗浅的体会。一、适当增加趣味性史料。现行中学历史教材尚有其可读性 ,但由于…  相似文献   

4.
姚海才 《南方论刊》2005,(10):68-68,67
兴趣是带有情感色彩的自觉能动倾向。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恩斯坦也曾经说过,“高明的教师在教学中能使学生体会到快乐。”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教育是启发智力的重要手段。但由于技校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政治课没有什么可学,甚至对政治课的观点产生怀疑,因此对政治课学习失去兴趣。怎样才能培养技校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从而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呢?技工学校的思想政治课政治性和时代性较强,与学生的思想和社会现实比较接近,特别是概念、原理的表述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与现实生活的不…  相似文献   

5.
所谓乐学,通俗地讲就是喜欢学习。《论语·雍也篇》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叶圣陶也曾强调要“让学生喜爱这个功课,觉得其乐无穷”.教育心理学原理告诉人们,兴趣导致欢快,从而调动注意力、思考力、意志力,学起来便得到内在的满足。这种深层次内在精神的乐,激人自新,催人奋进,是任何外在物质享受所不能比拟,无法取代的。《礼记·学记》云“不兴其艺,不能乐学。”取得最佳乐学效应应该:  相似文献   

6.
王国维“境界”说与“兴趣”“神韵”说之关系试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维“境界”说与“兴趣”“神韵”说之关系试解·周祖谦一王国维《人间词话》第9则曰:严沧浪《诗话》谓:“盛唐诸公(《诗话》‘公’作‘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影’作‘月’)、...  相似文献   

7.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朋友,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机和巨大动力。孔子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明要使学生重视一门学科的学习,首先要使学生对该学科感兴趣,而兴趣的产生、培养必须在老师的引导、诱发下才能持久、稳定。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效果呢?  相似文献   

8.
王玉琴 《兰州学刊》2000,(2):52-52,19
学习兴趣是学生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是学习的先决条件。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成功的真正秘决是兴趣。”根据思想政治课的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通过开展趣味教学与方法,给严肃而沉闷的课堂增添点趣味,创设点乐趣,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乐教引发乐学,必然促进提高学生知识,能力觉悟的素质教育的发展。一、掌握中学生心理进行政治课教学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一般表现为:闭锁性、过渡性、波动性等。特别是具有时代特征:1富有想象,2缺乏实干,3思想活跃,4不…  相似文献   

9.
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瑞士教育者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一个条件。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内动力,没有兴趣,学习将变得枯燥乏味,这对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就要注意教学的趣味性,以"愉快"为前提,适应学生的接受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使师生能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如何激发小学英语教学的趣味性,以下就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0.
从北伐谈诸葛亮将略之失张华松就一代伟人诸葛亮将略上的短长,以下四人的评说最具有无可争辩的权威性:(1)诸葛亮说:“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若提鼓,会军门,使百姓喜勇,当与人议之耳。”①(2)司马懿说:“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  相似文献   

11.
白居易说:“首句标其目。”(《新乐府并序》)清人李渔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志。”(《闲情偶寄》)这些虽然是古人论诗的语言,但写报告文学也大可借鉴。写好一篇报告文学,首先得写好一个开头。开头写得好,往往能吸引读者非读下去不可,如果开头写得不好,则会使读者兴趣索然,不愿卒读。报告文学的开头方法很多,下面举出常见的几种,以供参考。一、用交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开头如:“一九七二年。湖北省中部农村。“大自然的春天来到了这里,柳枝发青,田野泛绿,花草树木充满了生机.然而,从一间…  相似文献   

12.
三国夷陵之战,刘备“连营七百里”说,出自《三国志·魏书·文帝纪》:“初,帝(曹丕)闻备(刘备)兵东下,与权(孙权)交战,树栅连营七百余里,谓群臣曰: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后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据此敷扬,于第八十三回写有:“自亭布列军马,直至川口接连七百里,前后四十营寨。”始作为俑,后人多以此为据。与此稍后的大文人徐文长亦宗其说:“譬如陆逊束炬,先攻一营,遂晓破蜀之法,连营七百里,一日席卷”(《徐文长文集》卷二十《注参同契序》)。本世纪若干专著和大中学校教科书也多同此说,如马植杰…  相似文献   

13.
屈原氏族考     
屈原的代表作品《离骚》,开头便说:“帝高阳之苗青兮。”可见他是十分重视他的姓氏门第的。刘知川史通·序传》认为司马迁的《史记·自序)是“征三周之故事”。可见屈原重视氏族门第,为历来作“自序”者所效法,探本寻原,莫先于此。《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云:“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楚姓,本帝高阳颛顼氏之后,《大戴礼记·帝系篇》载之甚详,王逸《章句》,已引据之。《章句》又云:“(楚)武王潜号称王,始都于部,是时生子瑕,受屈为卿,因以为氏。”古者姓氏有别,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三,又《亭林文集》卷一有《原姓…  相似文献   

14.
《旧唐书》勘误(五)武秀成卷一○《肃宗本纪》“(肃宗)景云二年乙亥生。”(239页)按:凡言生日,无有不书月份者,此独云“乙亥生”,其上有脱文甚明。《唐会要》卷一《帝号上》云:“景云三(当作“二”)年九月三日,(肃宗)生于东宫之别殿。”卷二九《节日》...  相似文献   

15.
《诗经.周颂.嘻嘻》有:“骏发尔私,终三十里。亦服尔耕,十千维耦。”其中的“终三十里”,等于说“终(方)三十里”,这是古汉语表示面积数时省略“方”字的一种特殊形式。然而,郭锡良《古代汉语》(下册第912页)释道:“终,竟,指全部。三十里,指三十平方里面积私田。据郑玄笺,万夫(一万人)所耕之田共三十三平方里多,这里说‘三十里’只是举其成数。”这个解释是有偏差的。首先,郭所引郑笺的话欠准确。郑筹的原话是:“计此万夫之地,方三十三里少半里也,耕言三十里者,举其成数。”(见《是清经解续编》卷七十五下)郑笺…  相似文献   

16.
也释“末业”和“倚市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月刊》今年5月号刊登曾维华先生的《释〈史记·货殖列传〉中的“倚市门”》,文中指出“倚市门”应作商业解,总的来说是能够成立的,但其论证有不尽恰当之处,故作本文提一些修正意见。《史记·货殖列传》说:“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因为“刺绣文”属于末业的范围,所以曾文花较多篇幅来证明“‘末业’在古代是很清楚的,是指‘工商业’”。这结论好像没有什么问题,很多论著都这样说,简直成了定论,实际上是有问题的。因为并不是中国古代所有时期或所有人所说的“末业”都…  相似文献   

17.
《全金元词》校补一则赵永源元好问《朝中措》(添丁名字入新收)词下片云:遗山野客,求田问舍,梦想南州。说甚河东三凤,安排老□班彪。(唐圭璋编《全金元词》上册第112页)按,词前小序云:“小儿子生,适有遗羽阳宫瓦者,因以羽阳字之。”可知词为举子而作,当写...  相似文献   

18.
源远流长的中国书法艺术.自产生以来,历经无数变化,出现过众多声名赫奕的书法大家。他们都是在这种不断变化中开拓新路.确定自己的地位。明代周瑛说:“书法自晋至于本凡二变矣.晋尚风韵,唐稍收敛而就规矩.宋则破格书之而豪纵不拘焉。盖其乘除之势然也。尝观先正蔡忠惠公书,独与宋人不类,结构精密,神思凝重,有石经之遗意.岂其心法独得,不为世俗所推移者乎?”(《翠渠摘稿》)明任玉也说:“书法之变至宋极矣,然君谟尚有晋、唐余意,苏、黄及米始大变也”(《珊瑚网》)。宋代四大书法家蔡襄、苏东坡、黄庭坚、米布,正是在这…  相似文献   

19.
《废都》的创作策略是什么?自我作践!关于这一自我作践策略的由来和宗旨,作者在《废都》中是发过声明的。在一个不大不小的社交场合,庄之蝶对着一群听众讲了一个十分有伤大雅、有损听众、有损文学和文学作者的“屙屎”的故事(第221页)。对此唐宛儿责备说:“你这是在骂我们了……可你也在作践你自己哩……”庄之蝶则说:自我作践着好。世上这事儿是,要想别人不难堪,也想自己不尴尬,最好的办法就是自我作践,一声乐就完了。以前照相时,为了让照相人笑,总是要让说“茄”,往后照相,不如就说:“努屎”!《废都》是有关当代中国人…  相似文献   

20.
《招隐士》作者,向以为淮南小山,近龚维英先生作《宋玉作(招隐士)考辨》①一文(下引此文,简称《考辨》,认为“作者就是屈原后辈宋玉”。其理由大略有四:一、《文心雕龙·辨骚》已把《招隐》挂到宋玉帐上。二、《招隐》有“王孙游兮不归”的话,按王逸“小山之徒”作说,牵强附会,以宋玉作,即无此弊。三、《招隐士》“嗣音屈宋”、“最为高古”,径题宋玉作更合适。四、《招隐》写作习惯颇类《九歌》,宋玉真品(九辨)“悲忧穷威兮独处廓”而下十八句句法同之。其实,《考辨》之理由或因误解而来,或出于牵强路虎,实无一能成立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