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异地养老是指老年人离开现有住宅,到外地居住的一种养老方式.如何理性看待异地养老的刚性需求与社会效益,化解异地养老面临的现实问题和潜在风险、完善机制创新异地养老发展模式,更好地让广大老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是加快推动养老产业化的一个现实课题. 异地养老的刚性需求与社会效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养老方式已从过去的居家养老、社区照料、机构养老等逐步向异地疗养型、候鸟式安居型、旅游观光型、休闲度假型、探亲交友型等异地养老形式转变.以北京市为例,有1/5的老年人有异地养老需求,60岁至69岁需求达38%,69岁至79岁需求比例为28%,有着巨大潜在市场.  相似文献   

2.
很长时间以来,异地购房养老是一个人们非常关注的热点话题。但是,养老并不等同于普通的房产投资,它更要综合地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享受悠闲的生活,其实异地租房是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每一个人都面临年老的风险,应当在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身的养老方式。以房养老是指老人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或者出租出去,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以房养老有多种形式,房屋反向抵押贷款(反按揭)养老是值得重视的以房养老形式。以房养老的具体形式有:子女养老,房产由子女继承;抚养人养老,房产由抚养人继承;租出大房再租入小房,用房租差价款养老;将房子出租出售,自己住老年公寓,用租金或售房款养老;售出大房,换购小房,用差价款养老;将住房出售,再租回原住房,用该笔款项交纳房租和养老,将房屋抵押给有资质的银行、保险公司等机构,每个月从该机构取得贷款作为养老金,老人继续在原房屋居住,去世后则用该住房归还贷款。第一种形式属于家庭养老,取决于子女的孝心和孝行;中间的几种形式属于自助性养老,有较高的交易成本和不确定性(自己售房和出租房等均有较大的交易成本,自己再租回房子或者住老年公寓等也有较大不确定性);最后一种形式为社会机构承揽的反向抵押贷款养老,属于社会机构提供的以房养老业务,可以为适合以房养老的人群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  相似文献   

4.
英国人的养老金来源主要有3种:一是年轻时按比例缴纳的国家养老金;二是职业养老金,只有部分老年人有,范围不大;三是个人为养老进行的储蓄或购买的保险等.实际上,在英国,更流行的是"以房养老",即老年人将自己的房产抵押给银行、保险公司等机构.大多数老年人只需每月按时领取国家养老金,再加上自己的房产抵押,便可以搬到老年公寓里居住.  相似文献   

5.
马淑 《老人世界》2013,(11):30-30
据报道,从2013年7月起,外埠常住北京的老年人,可享受包括65岁以上部分公园免票、免费乘公交车等9项社会优待,与北京户籍老人同等对待。实行“同城的老年人要同等待遇”的政策,给老年人“异地养老”提供了方便,是件大好事。如今,一方面,由于“人老随子女走”的老年人多起来,另外一方面,有些老年人“旅游养老、候乌式养老、度假式养老等移动式养老方式”多起来,“异地养老”大军不断壮大。  相似文献   

6.
我每年冬天都要到广州过冬,是人们常说的"候鸟老人"。异地养老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不适应,可是我每回到广州都迫不及待地寻找老朋友,喜不自禁。原来我居住的祈福新村,很多老年人都来  相似文献   

7.
以房养老这种养老模式目前在无锡、广州、上海等地试点。笔者对推行这种养老方式有几点担忧:房产打包给专门的房产业经营机构,其新增的以房获利付出养老费用作为一种单纯的经营手段,其过程相对透明可控;而我国银行保险机构的国企身份,以及各地方政府为自己谋利的欲望太强、插手经营太深,将可能使这一块新业务面临很多监管真空,现在国企的所有毛病将更为典型地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安子 《女性天地》2005,(4):39-39
她是南方大都市的女孩,大方、开朗,他是北方男孩,笑容像北方山区的天空一样干净、透明。毕业分配时,他们相约选择了他家乡所在的北方城市的两家企业。当他们都跟单位签好合约的时候,有一家南方特区的报社到学校挑人,这是新闻院系学生最向往的单位,他和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了笔试。结果他没有入围,而她在几百人中脱颖而出,拿到了报社的签约函。在一个诱人的工作单位和他之间,她徘徊了。他看出她的不甘,终于说:你如果想去就去吧,给我两年时间,我会想办法去找你。走过那个漫长的夏季,带着对彼此感情的坚信,她来到南方而他去了寒冷的北方。  相似文献   

9.
青岛市四方区在推进区域经济加快发展的同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有效整合政府、企业和社会养老资源,在全国首创康乐助老意外伤害保障安全保险,在全省率先成立康乐为老服务协会和异地养老咨询中心,全区养老工作网络不断健全,基础设施日益完善,逐步构建起“阶梯式”养老格局,基本形成了专业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主要形成了以下6个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10.
异地养老之所以兴起,也与很多老年人对旅游的喜爱密不可分。人到晚年,心境悠然,愈加钟情于返璞归真 “异地养老”正流行 大连市的地理、气候条件和环境在整个东北乃至全国都是闻名的,是名副其实的旅游名城。近年来,这座城市也因此而逐渐成为许多老年人养老的理想之地。大连市“养老110”是该市首家养老中介机构,它与当地200多家养老机构一直保持着密切的业务往来。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人口流动的频繁,老年人与子女分离的现状已司空见惯。受传统养老意识的影响,不少老人还是希望晚年能和子女居住在一个城市。在子女工作不易调动的情况下,不少老人选择异地买房,以此实现与子女团聚的愿望,然而公证处工作人员指出,这样的做法有风险。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养老理念的转变,我国正在从过去的居家养老、驻地养老,机构养老的静态养老模式逐步向异地养老、休闲养老、侯鸟养老的动态养老模式转换,同时也实现了从消极养老到积极养老的意义提升。  相似文献   

13.
近日,湖北省荆门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走访慰问易地安置和异地居住离休干部的通知》,要求全市各地各单位对易地安置和异地居住离休干部普遍进行一次走访慰问,确保易地安置和异地居住离休干部“两个待遇”及服务管理工作的落实。各地各单位要主动与接收安置地取得联系,沟通情况,全面了解离休干部的思想、家庭、生活和健康状况,帮助离休干部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相似文献   

14.
“倒按揭”的尴尬近来,一种被称为“倒按揭”的养老模式引起了媒体和学界的浓厚兴趣,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于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着实在各种媒体上热热闹闹地大战了三百回合。所谓倒按揭,就是将自己的房产抵押给一个独立的品牌养老金融机构,该机构对业主房产进行估值后,将估值折  相似文献   

15.
在英国学习期间,我特地考察了英闻的老年社区。 英国人的养老金来源主要有三种:一是年轻时按比例缴纳的国家养老金。二是职业养老金,只有部分老年人有,范嗣不大。一是个人为养老进行的储蓄或购买的保险等。实际上.在英国,更流行的是“以房养老”,即老年人将自己的房产抵押给银行、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2004,(11):42-42
近年来!在实行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特别是向异地居住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过程中!冒领问题时有发生"为规范管理!堵塞漏洞!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年%月!!日发出通知!决定对异地居住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资格进行协助认证工作"异地居住退休人员是指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退休后居住在非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的人员"各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对所辖地区异地居住退休人员的资格协助认证工作进行管理和指导"协助认证工作应以方便退休人员为原则!由退休人员居住地所在街道$乡镇%劳动保障工作机构负责办理&尚未建立街道$乡镇%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的!暂由退…  相似文献   

17.
六六 《中外书摘》2010,(7):75-76
在没有踏入祖国国土的时候,我尚能保持一个局外人的冷静。四月,公公从国内十万火急地国际长途过来,跟我们商量要在国内替我们置办一套房产,理由是等着多年以后万一我们改了主意要落叶归根,在家乡也有个落脚的地方,被我们一口拒绝了。“房子买了谁住?你们俩也不会去郊区居住,中国的房子都是有居住权没地契的,这个居住权也就七十年,等我们老了回去,  相似文献   

18.
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家庭养老是我国目前比较流行的三种养老方式。最近,倒按揭(以房养老)、异地养老、老年公寓等新型方式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对养老方式讨论也愈演愈烈。其实,养老方式是个人生活方式的一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养老也不例外。个人的选择才是最值得尊重的。  相似文献   

19.
白雪 《老年世界》2008,(4):10-10
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家庭养老是我国目前比较流行的三种养老方式。最近,倒按揭(以房养老)、异地养老、老年公寓等新型方式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对养老方式讨论也愈演愈烈。其实,养老方式是个人生活方式的一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养老也不例外。个人的选择才是最值得尊重的。  相似文献   

20.
面对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趋势下银色浪潮的汹涌冲击,全社会的老年人如何养老、谁来为他们养老、怎样更好地安度晚年,已经成为摆在各级政府和人们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由此也催生了各种各样的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和场所,也不断开辟创新出许多新的养老渠道和养老方式,使为老服务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多姿多彩。异地养老,就是全国养老事业发展园地中绽放出来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