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墨家与人殉     
关于如何评价墨子及其学派,这在学术界历来是众说纷纭的.郭沫若同志认为墨子“是一位顽固的守旧派,反抗时代精神的复辟派.”①他对墨家的十大主张——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几乎是一概抹杀,认为无一可是之处.他在《墨子的思想》一文中说: 他(墨子)的思想充分地带有反动性——不科学、不民主、反进化、反人性、名虽兼爱  相似文献   

2.
在墨子所强调的十项思想主张“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中,“兼爱”是最根本、最核心的一项,而其他九项则是“兼爱”的深化与拓展。墨子所倡导的“兼爱”是指关怀每一个人而不论他是否与自己有血缘亲属关系,也就是指一种不分亲疏、不论贵贱、爱人如己、一视同仁的普遍的爱。这是一种与“交利”、“非攻”、“正义”、“自爱”、“天爱”统一的爱。墨子希望通过“我爱人人、人人爱我”的“兼爱”精神来构建爱的秩序,以求达到家庭的和谐、社会的和谐、世界的和谐。  相似文献   

3.
墨家思想精髓与武侠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家思想所提倡的兼爱、非攻、天志、明鬼、尚贤、尚同、非乐、非命以及为天下人谋天下的初衷与倡导平等博爱、热爱和平、果敢自信、除暴安良的武侠精神,有着深刻而广泛的内在联系.墨家思想精髓对武侠精神的形成与发展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孔墨哲学思想之对立,是中国思想史上“百家争鸣”的前奏。孔墨哲学思想之对立表现在:天人关系上,孔子信“天”“命”、疑天命、疑鬼神思想和墨子“非命”“明鬼”思想之对立;认识论上,墨子“取实予名”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倾向和孔子以“名”证“实”的唯心主义认识论倾向的“正名”论之对立;政治伦理思想上,孔子以“仁”为核心、以仁释“礼”的思想和墨子“兼爱”思想之对立。孔墨哲学成为后来中国古代哲学有关不同派别的源头。  相似文献   

5.
墨学是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学派,其学说是包含经济、政治、伦理、教育、哲学、逻辑学、军事、科学技术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学术思想体系,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因而,从战国到秦汉年间,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墨子思想主要贯穿于《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十篇论述中,其中蕴涵着墨子改革社会政治、建立由"贤良之士"主政的"爱利百姓"之和谐社会理想。儒家和墨家一样,也是致力于"经世济民",但其治世的依据原则和践行  相似文献   

6.
墨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尚同”,这一思想以“兼爱”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以“尚贤”为现实起点,以“天志”、“明鬼”为外在保证。该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反对,但就在它克服了儒家“亲亲”的思想缺陷的同时,却又受制于它 自身那无法克服的新的理论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论墨学的内在矛盾及“天志”“明鬼”论的价值赵吉惠墨学由于主张“兼爱”、“非攻”,反对等级制度,在封建社会长期不被重视。直至清朝末年孙诒让作《墨子间诂》,《墨子》书才在社会上流传起来。在近现代,由于研究方法走向多元,文化观念不断革新,有一部分学者开始重...  相似文献   

8.
春秋以来,随着人文主义思潮和重民思想的兴起与发展,传统的天神、天命思想受到许多人的怀疑、否定。墨子受当时环境的影响,对天神和天命做了一系列改造,创造了天志、非命说,使天神和天命为自己的学说服务。  相似文献   

9.
墨家学派的几个关键概念——兼爱、尚同、非攻、天志、明鬼中存在着不可克服的不兼容性。以功利性为目的的"兼爱"导致了爱的错位;追求平等的"尚同"和"兼爱"产生不可克服的尖锐矛盾;"天志"和"明鬼"导致了精神世界爱的荒漠并为极权统治作好了精神上的铺垫。科学精神和墨学形同而质异,"五四"时期的思想大家倡导墨学存在失误。认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要注意墨家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从整体上看,墨子思想具有明显的经验维度,这表现在三个方面:审视问题的功利尺度,“天志”与“明鬼”的他律色彩,思想方法上的归纳。墨子思想的经验维度说明墨子学说着眼于人的世俗生活与经验存在,这是对先秦儒道丽家形上品格的一种突破、偏离与纠正。  相似文献   

11.
墨子伦理思想的“民本”精神——从儒、墨比较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子的伦理思想中蕴涵着丰富而独特的人文情怀和“民本”精神。墨子反对儒家以等差之爱治政救世,他从“农与工肆”的利益出发,以“兼爱”为核心,传达了一种爱无差等,为万民兴利的以民为本的伦理精神。墨子伦理思想的“民本”精神从三方面可以体现:一是“兼爱”思想:“爱利万民,爱利百姓”;二是“尚贤”思想:“官无常贵,民无终贱”;三是“天志”思想:“兴天下之利,而除天下之害”。“民本”精神虽然在墨子时代未能如墨子所愿发挥出其预想的作用,但其真知灼见仍值得我们去挖掘和发扬。  相似文献   

12.
先秦著名的思想家、社会活动家墨子从"兴天下之大利"出发提出了民本思想。墨子的民本思想可概括为四个方面:爱民利民是民本的题中要义;尚贤使能是民本的可靠依托;兼爱非攻是民本的价值选择;天志明鬼是民本的终极依据。墨子民本思想维护的是百姓切实利益,是真正的以民为本。  相似文献   

13.
试论墨子“兴利除害”的民生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子民生思想的核心是"为万民兴利除害",他力图匡正社会积弊,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墨子的十大政治主张中,"兼爱"、"尚贤"、"尚同"等主张属于为民兴利,而"非攻"、"非命"、"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属于为民除害。墨子的民生思想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进步意义,而且对我们今天改善民生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从墨子其人和兼爱思想产生的背景出发,阐述了兼爱思想的主要内容以及墨子为实现兼爱思想而提出的措施:非攻、尚贤、尚同。最后对墨子的兼爱思想从古代战国时期,现代“和谐社会”的发展和兼爱思想的局限性进行了简略评述。  相似文献   

15.
学术界对墨子人格精神的研究仅仅停留在对人格特征的分析,没有深入地探寻墨子人格精神的义理依据,缺乏理论根据。从人格精神的角度分析墨子思想,挖掘墨子人格精神的义理根据,以此弥补这方面的空缺。墨子人格精神的义理依据是:贵义是墨子人格精神的核心;天志是墨子人格精神的终极依据;兼爱是墨子人格精神的道德总纲领;重利是墨子人格精神的外在表现形式。墨子人格精神正是通过内在的贵义尊天的精神与外在兼相爱、交相利的品质彰显出来的。  相似文献   

16.
学术界对墨子人格精神的研究仅仅停留在对人格特征的分析,没有深入地探寻墨子人格精神的义理依据,缺乏理论根据.从人格精神的角度分析墨子思想,挖掘墨子人格精神的义理根据,以此弥补这方面的空缺.墨子人格精神的义理依据是:贵义是墨子人格精神的核心;天志是墨子人格精神的终极依据;兼爱是墨子人格精神的道德总纲领;重利是墨子人格精神的外在表现形式.墨子人格精神正是通过内在的贵义尊天的精神与外在兼相爱、交相利的品质彰显出来的.  相似文献   

17.
墨翟是我国春秋末期代表个体工匠的著名思想家。 墨翟生活的时代,正是社会大转变的时代。生产关系急剧变革,从而使生产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随着生产工具与技术的进步和商品经营的发展,人们对手工业产品的需要逐渐增长,社会上呈现出“凡天下群百工”《墨子·节用中》的繁荣景象,独立的手工业者阶层悄然形成和兴起。正是基于手工业主经济地位的提高,政治上便要求摧毁奴隶主的等级世官制。其时,以墨翟为代表,在“天志”、“明鬼”和“非命”的世界观基础上,提出了“兼相爱、交相利”的社会主张。并为此积极提倡“尚贤”,即认为依靠人才,依靠一大批“厚乎德行,辨乎  相似文献   

18.
墨子的教化思想是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墨子以"义利观"为其教化的依据,以"兼爱"为教化的内容及目标,以"天志"、"明鬼"、"尚贤"、"尚同"为教化的方法,以"巨子制"为教化的保障,为我国教化思想史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间的经验、教训值得后人探究。  相似文献   

19.
论墨翟的二重化世界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翟哲学存在对立的两个方面.一方面,他以“天鬼之志”“圣王之事”为根据,讲“天去”“明鬼”,被认为是唯心主义验论;讲“兼爱”“尚贤”,被认为“贵兼”(《尔雅·释诂》邢(日内)疏引《尸子·广泽》).另一方面,又以“百姓耳目之实”为来原,以国家刑政、百姓之利为权衡,讲“非命”“履行”,被认为是唯物主义反映论;讲“尚贤”“使能”,被认为“不知壹天下”(《荀子·非十二子》).论者各执一端争论不已.我以为,两个方面对立统一构成墨翟的二重化世界观.  相似文献   

20.
“天志”是墨子之法的本体来源,“以天为法”就是以“天志”为“法仪”,“天”是墨子之法的本,“天志”是墨子之法的体,“法仪”是墨子之法的用,“天”、“天志”与“法仪”是本、体、用的关系。“天志”就是合乎自然的自然法,是“民意”的反映,是墨子法律思想权威性的价值根源,是判断是非善恶的最高标准。“以天为法”不仅是墨子构建自己思想体系的基础,而且是其法律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