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 风格与文“体” 作为现代文学理论的一个专用术语,风格是指作家作品的个性特征,它是作家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表现出来的总的个人特色。在我国古籍中,风格一词也时有出现,用于说明作品时,其涵义与现在的用法也比较接近,但它还没有成为具有特定内容的专用术语。风格在古籍中最早出现,大约在魏晋时期,多用来形容人的风采品格等。《晋书·庾亮传》称庾“风格峻整,动由礼节。”《世说新语·德行上》谓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这里的风格是指人的风采、风貌。《魏书·穆子弼传》称穆“有风格,善自位置,涉猎经史,与长孙稚、陆希道等齐名于世。”《晋书,和峤传》说“峤少有风格,慕舅夏侯玄之为人。”  相似文献   

2.
与《女神》雄奇壮美不同,《星空》呈显出优美、细腻、哀婉与沉潜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体现在诗集题材的选取,抒情方式的采用,意境的创设和整个语言风貌上.《星空》艺术风格与“五四”退潮后的时代有关,与郭沫若当时的哲学信你有着内在的联系,与诗人浓厚的中外艺术修养和刻意的美学追求分不开.《星空》艺术风格的变化,既是对《女神》清新优美一面的廊展,更契合了时代和诗人心绪的变迁,从一个侧面艺术地反映了一定时代的真实,实现了诗人对“东方文学”审美情趣的追求.这无疑是郭沫若对新诗艺术的提高和开拓,对现代诗歌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如果说《女神》属子“雄浑”一品,那么《星空》则大抵属于“冲淡”一类,有力地说明了郭沫若是一位“雄丽并举”的大诗人,“他不是只能吹出一种单调的稻草,”  相似文献   

3.
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与周星驰“无厘头”风格的影片这两类作品无论从创作时间上、地域上还是形式上都有着较大的反差,但在这两类反差较大的作品中却都能看到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理论的痕迹。通过对它们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文化中不乏“狂欢”气质。而追溯中国文化的渊源可知,这类作品正是在我们文化的内在熏陶和其所属的外部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同时,这种“狂欢”气质也是我国当代大众文化的一个很好的注解。  相似文献   

4.
可以说,《文心雕龙》的问世,开启了文学风格研究的先河。刘勰在考察上古至南齐以前的中国文学发展史实之后概括出的“八体”,既涉及到作家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涉及到包括语言在内的形式问题,给后代从事作家作品的语言风格研究提供了值得重视的参考价值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王蒙的非虚构小说《女神》以小说的叙述方式纪实,故《女神》既没有小说的虚构感,也没有报告文学的报章气,而是充满了趣味性.合理性的想象拓展了读者于纪实之外的阅读空间,双重空间造就了亦真亦幻的文本世界;处处设置的悬念牵引着读者的好奇心,突破了纪实作品平铺直叙的写作风格;而多重视角与自由联想相结合形成的随意赋形的世界使文本更轻盈、灵动.《女神》因多样写作技巧的综合运用而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6.
《如是我闻》的产生有其深刻而独特的原因。它首先来自作家对生命和人生的困惑,其次是对“炁”的切身体验。它同《乡场上》等作品既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又表现出创作风格上的转变。这种转变使何士光的创作走进了佛教,其作品也因此具有了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苏轼文集中存在着一类抒写“人生如梦”思想的作品,这类作品受到佛教哲学尤其是大乘空宗著名经典《金刚经》中般若智慧的直接影响,其影响也是这类作品形成旷达风格的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杜鹏程同志的短篇小说,同他的长篇小说《保卫延安》和中篇小说《在和平的日子里》一样,是思想和艺术上都有很大成就和独具风格的作品。杜鹏程同志说:“以短篇小说来说,在我的写作过程中,最早接触的是它;为了能较好地掌握这种形式,也曾作过多方面的思考、钻研和种种尝试”。研究杜鹏程短篇小说的艺术特点,对于探讨他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对于短篇小说的创作,都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刘白羽在《答读者问》等篇中,多次谈到《长江三日》的意境是“激流勇进之美”;这种美,是指“长江砰然而下,一泻万里的神魄”,是“长江的伟大精神气魄”;追求这种美的意境,是为写出“我们时代的长江”,是对长江“赋予时代色彩”;这“激流勇进之美”,是他在长期的革命激流中形成的思想感情、美学观念、人格、气魄等溶合而成的“我的风格”。这一风格贯穿在刘白羽半个世纪的散文创作中,渗透在他散文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诸多因素之中。这壮美风格,独树一  相似文献   

10.
风格分析法是现代西方艺术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关注于作品的形式、手法和风格等问题的阐释。沃尔夫林在《美术史的基本概念》中提出了“线描与涂绘”、“平面与纵深”、“封闭的形与开放的形”、“多样性与同一性”和“清晰性与模糊性”这五对风格范畴,概括了文艺复兴风格向巴洛克艺术的转化。本文通过《哀悼基督》这一主题,运用五对范畴试图总结其形式分析的特点,并探讨风格学方法在不同阶段的适用性、合理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风格就是人”这是布封的名言,与中国古代“文如其人”说法可谓不谋而合.那么,《聊斋》的风格就是“幼有轶才,学识渊颖,而简潜落穆,超然远俗”的蒲松龄么?统观《聊斋》觉得亦不然.从作品说,它的风格是指内容以及表达的特有方式的综合概括.杜甫的沉郁,李白的飘逸,李义山的绮丽,李长吉的幽渺,都是这种概括.可是《聊斋》风格又很难这样来概括。《聊斋》不但具有千奇百怪的多样性,而且具有极端对立的矛盾性;在文苑中是极其少见  相似文献   

12.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诗歌文学的基础,《诗经》中赋、比、兴手法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诗人。为此,《诗经》又是诗人们倡导学习的范本。但是,《诗经》译文的体例却出现了不同,这主要体现在“国风”的翻译上。 蓝菊荪倡导以诗歌的形式再现“国风”。他在《诗经国风今译》中说:“译诗除了表达原作的思想内容外,最主要还得保存原作的风格形式,即是译作读起来要是诗,要是完美的诗,要有原作的风格形式,有读原作同等的感受;而决不是普通散文和白话解说。”杨任之在《诗经今译今注》中也提倡采取“写诗的写作方法,以求在译文上尽力做到信、达、雅。”这种主张也是针对一些译文只是原文的解释文章,缺少诗歌的特点,读起来味同嚼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伟大的艺术家贝多芬的创作思想形成历程的阐述,以及对其作品《月光奏鸣曲》的主题、表现手法的剖析,论证了贝多芬的音乐创作风格。即戏剧性的慷慨激昂的情绪,高亢的音调,富于动力的节奏,冲破音乐创作上形式的束缚,根据内容来安排形式(内容决定形式)。同时也反映出贝多芬的音乐成就源于其伟大的人格力量、深邃的音乐主题、出类拔苹的音乐禀赋。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诗的“奠基石”——《女神》,出版至今已将近六十年了。对于它的强烈的时代精神的评价,可以说在评论家中间已不存在什么分歧。早在一九二三年(即《女神》出版之后的第三年),闻一多先生就曾敏锐而中肯地指出:“若讲新诗,郭沫若君的诗才配称新呢”,“有人讲文艺作品是时代底产儿。《女神》真不愧为时代底一个肖子。”然而,对于《女神》在民族形式方面的评价,即它是否具有中华民族的特色,是否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人们的意见却并不是一致的。当年闻一多先生在高度评价《女神》的时代精神的同时,他又严格地批评《女神》缺乏民族的色彩。他断言《女神》的“形式十分欧化”,  相似文献   

15.
孟称舜选编的《古今名剧合选》是一部元明杂剧选集,集选本与评点为一体,集中体现了孟称舜的戏曲观。在该选集的序言及评点中,孟称舜的戏曲当行论和风格论尤值得重视。其当行论表达了戏曲创作如何达到“当行”的见解,涉及戏曲人物形象塑造、戏曲语言等方面。风格论方面,他明确提出戏曲的两种风格——婉丽和雄爽,否定风格优劣论,否定“北主劲切,南主柔远”,主张风格应以作品分而不应以地域分,主张作家风格具有多样性,在具体评点中,对作家具体作品风格和整体创作风格的评价较为中肯。孟称舜的戏曲理论,在中国古典戏曲理论中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文化东渐的背景下,经过不断地摄取、吸收和消化,“和汉融合”逐渐成为日本文化的基调,而日本古代知识阶层也形成了“和魂汉才”的知识结构。作为日本文学史上第一次将“和”与“汉”并列的作品,《和汉朗咏集》的文化意义值得特别关注。无论是分门别类的编排体例,还是汇集汉诗文与和歌为一体的作品内容,无不反映出一种“和汉融合”的编纂意识,而在这种编纂意识的背后,则是当时知识阶层“和魂汉才”的文学教养,以及学习、创作、朗咏“和”“汉”诗文的文学需求。《和汉朗咏集》成书后广为流传,作为文学艺术的经典和教科书被广泛阅读和研习,对其中作品进行注释的书籍也层出不穷,对后世各个时期不同文体形式的日本文学,以及“朗咏”“屏风绘”书法等艺术形式均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音乐传统”的传承延续过程中,京剧唱腔与民族声乐之间相互借鉴、融合,形成了一批新生的、特色鲜明的,最具京剧唱腔风格的民族声乐作品。歌曲《梅兰芳》《贵妃醉酒》这两首具有京剧唱腔风格与韵味儿的民族声乐作品,都与京剧唱腔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本文在研究中分析了《梅兰芳》《贵妃醉酒》作品对京剧唱腔风格的运用,同时对作品演唱中京剧唱腔风格运用的情况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8.
<女神>创作具有深厚的日本文化背景,其艺术形式和风格形成得益于日本"泰戈尔热"和"惠特曼热",同时也深受日本"新体诗"和口语诗运动的影响.<女神>绝大部分诗篇创作于日本博多湾,博多湾给予了诗人丰富的艺术启示.  相似文献   

19.
据说:风格的形成是作家成熟的标志。也许我们还不能断言张炜已经成熟,但他的作品却明明显豁着自己的风格。一部《芦青河告诉我》共收录十九个短篇,尽管内容互异、文旨不一,那艺术的效果也披拂着参差。但掩卷凝思中,却有一种直觉恍然而至:这本《芦青河告诉我》不是“十九篇”的排列,而是“一本书”的整体。那么,一定有一个共同的东西在胶结着全书!现在,让我们从审美过程中这一点最初的直觉出发,来寻求张炜作品中这共同的东西吧,  相似文献   

20.
陆游,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曾一度担任镇江通判。镇江的山山水水,留下了他跋涉的踪迹,也留下了他不朽的作品。〔水调歌头〕《多景楼》词,正是其中的一首。明·杨慎认为,陆游词“纤丽处似淮海(秦观),雄慨处似东坡。”毛晋添上一句:“超爽处似稼轩。”两人都不过是泛泛而谈。《四库提要》中作出的评价才是较中肯的,说他的词欲驿骑东坡、淮海之间,“故奄有其胜,而皆不能造其极。”而陆游的〔水调歌头〕《多景楼》一词,正是较完整地体现了他的创作风格和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