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何一门科学都要有体现自己对象的基本范畴,都要建立以自己研究对象为中心的范畴体系.辩证逻辑是以辩证思维为研究对象的,因此,它的基本范畴就是辩证思维的基本范畴,它的范畴体系就是辩证思维的范畴体系.辩证思维是思维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抽象同一性与具体同一性的矛盾;反映这个矛盾的基本规律是对立统一律.而辩证思维的基本范畴则是这个基本规律的集中体现,它反映概念的矛盾运动的最一般的本质关系,是辩证思维形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美国学者怀特的“新闻选择的把关模式”为基础 ,但却不以传播者的把关为关注中心 ,而是根据新闻传播过程的现实 ,同时考量四个维度 :信息强度、传播者视野度、受众关注度与现实真性度 ,从而将新闻传播置于一个动态的过程中 ,在矛盾运动中来为新闻传播提供一个合乎实际的解释。新闻传播的四维结构在修正怀特模式的基础上 ,意在作为解释框架  相似文献   

3.
人类感知和确立外部世界的途径主要依赖生理的条件获取“形象”,在哲学上,肉身感官形象和艺术创造形象可分为具象与抽象两类。视觉的“眼见为实”表明了眼睛的具象性——空间的具象性,听觉的“耳听为虚”,表明了耳朵的抽象性——时间的抽象性。这是人类最特有的生理/文化现象。基于人的生理构造的艺术抽象,声音能够先于视觉走向“抽象”的生理/文化的基本条件,体现了耳朵感官基础上的声音抽象的可能性与必然性。声音的抽象也就是对时间的抽象。这是音乐之所以抽象的时间逻辑,也是建立在视听生理基础上的抽象维度。人类的生理基础决定了人的行为方式,人类的文化行为决定了人的精神行为。人的视听感官的矛盾决定了人类在抽象、抽象思维和抽象艺术上的对立与统一。人类抽象意识、抽象概念和抽象艺术的存在使自身摆脱了一般生命的限度,进入了一个智慧生命的阶段。从人类听觉艺术抽象化的发展来看,追寻时间的抽象意义一直是抽象艺术的绝对维度,因此,我们可以研判,视觉艺术的抽象化发生与发展也一定是建立在空间维度上的时间意义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由于语言文字、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塑造了儒家与基督教思维模式的风格差异。儒家表现的是独具特色的具象会意和直觉体悟的思维特点,基督教彰显的是抽象思辨和理性分析的思维方式。儒家的具象直觉和基督教的抽象分析在思维基点上体现为主体自身和客观逻辑精神之别,思维原则上呈现为整体与个体之异。但是,二者在一定程度上亦存有相互交织的共性,只是它们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表现思维的符号,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双语语码转换和思维方式转换的交际活动。壮语重具象思维和集体本位思维、英语重抽象思维和个体本位思维的差异是进行壮族典籍英译中需要处理的最突出的矛盾。在壮语和英语两种思维之间进行适当转换,能有效避免硬译、误译或错译,提高英语译文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6.
由内心深处迸发的灵感而创作的图形,不仅蕴含了设计者的情感、理想,而且在与读者的情感交流过程中,使其形成一种意念继续生长。这种与人的思维关联起来的图形设计作品是设计者从现实具象事物中摄取了重要的特征,在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同时,解析图形的视觉形象,实现图形由具象向抽象的转变,达到思维方式上的突破。  相似文献   

7.
矛盾思维是关于主体如何才能把握客体本质的思维方式.它以从统一中把握对立、从对立中把握统一为运思途径,以把对立概念结合在一起为思维成果的表达方式。实践证明,矛盾思维是实现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全面统一的重要途径。一、在形成抽象概念的过程中矛盾思维的具体机制马克思指出,人们认识世界的道路有两条:一条是从生动的直观蒸发出抽象规定,另一条是从稀薄的抽象再上升到思维中的具体。“抽象规定”即我们这里说的抽象概念,而“思维中的具体”即是与抽象概念相对而言的具体概念。在获取关于对象的感性认识中,矛盾思维的致思趋向主要是探求主体如何才能获取关于客体正、反两方面丰富的感性材料以形成正确的感性认识;很好处理主体活动和认识环境,对象的可感性质和主体感知能力,主体关于特定对象的感性认识和主体原有知识构架、感性认识和客体本象之间的矛盾关系。此时运思途径大体上由主体反思自身(主体对自己的需要、目的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原始装饰艺术是原始人类思维特征的一种再现,其形式有三种:具象写实的、抽象几何形的及以想象为主的。具象思维是写实艺术存在的前提;原始人类将装饰物当做生命整体对待,这是抽象几何形装饰产生的思维基础;意象思维促使了图腾等原始艺术形式的形成。三种思维形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原始装饰艺术中得到了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9.
现场新闻是指作者深入新闻发生的现场,以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感受,形象、生动、迅速地再现新闻事实、新闻场景与新闻气氛,使人们读来犹如身临其境,进而产生喜闻乐见之感的新闻写作样式。现场新闻具有真实客观性、新颖独创性、超前针对性的显著特征,由新闻事实、新闻背景、传播动机、传播方案等几个要素构成。现场新闻离不了人,没有人物活动的现场新闻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现场新闻。把人物写"活"是现场新闻采写的基本要求,是现场新闻通过再现特定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这一基本特性对作者的提示。  相似文献   

10.
在不断升温的中国城市研究中,传播学基本处于缺席状态.然而传播的各个面向——信息传递、公共交往、意义生成等等,都在现代城市的情境中得到彰显.以“上海再造”的研究为例,无论是城市物理空间的更新,还是城市精神文化的重构,在具象空间再生产和抽象精神新阐发两个方面,传播的视野都可能提供别开生面的阐释.  相似文献   

11.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思维方法与认识过程的辩证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维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既是辩证逻辑的思维方法,又是达于具体真理的认识过程,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思维方法源于认识过程,是认识过程的逻辑表现;认识过程受制于思维方法,是思维方法的现实内容.把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仅看作是理论体系的叙述方法或把它仅看作是思维方法的观点都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12.
现场新闻是指作者深入新闻发生的现场,以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感受,形象、生动、迅速地再现新闻事实、新闻场景与新闻气氛,使人们读来犹如身临其境,进而产生喜闻乐见之感的新闻写作样式。现场新闻具有真实客观性、新颖独创性、超前针对性的显著特征,由新闻事实、新闻背景、传播动机、传播方案等几个要素构成。现场新闻离不了人,没有人物活动的现场新闻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现场新闻。把人物写“活”是现场新闻采写的基本要求,是现场新闻通过再现特定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这一基本特性对作者的提示。  相似文献   

13.
我们这里仅就造型艺术来谈具象、抽象和意象,旨在对意象问题研究作进一步的思考。从思维角度来考虑,形象思维具有多象性;从造型意识方面来看,形象又具有多变性。 1991年8月在西安召开的意象艺术国际研讨会上,对意象艺术研究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西方艺术基本上属于具象或抽象艺术。这种观点是将具象、抽象、意象作为三种并列的艺术形态展开研究的;另一种认为,意象是一个标示本体的概念,无论具象、抽象都是艺术家头脑中审美意象的物化形态。我们认为,具象、抽象、意象,都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物象的形象反映。形象思维是具有多象性的。  相似文献   

14.
新闻传播者和新闻机构应当坚持动机和效果的统一 ,努力挖掘并实现新闻传播的正面效果 ,力求减少和避免它的负面作用。新闻工作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不断提高思维的严密性。要讲究新闻传播的“度” ,在新闻的选择上 ,在各类内容的比例上 ,一定要加强宏观思考 ,加强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5.
中医的意象思维与意象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既非具象又非抽象,既兼具象又兼抽象。意象思维是中国传统最具特色的思维方法之一。在长期的实践中,意象思维产生了一系列的意象模式,如阴阳、五行、八卦、干支等。中医学的六淫、四气、藏象、证候等亦属意象模式。意象模式具有整体性、衡动性、相对性、随机性、中和性、指示性等特征。认识掌握意象思维方法对古今文化沟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类型是由具象通过类型性抽象而获得的,具象在逻辑上先于类型,存在自由具象。任何具象都属于由其自身通过类型性抽象所获得的类型,但这种类型根本不同于以部分具象为样品通过类型性抽象所获得的类型。这是两种不同层次的类型。科学发展是从具象到类型,但从哲学上讲,它又总是可以突破旧的类型,从而达到新的类型的一种过程。  相似文献   

17.
社会转型期间,受社会巨大变迁的牵引,新闻传播思维方式与报道模式发生了重大转变。这种转变打破了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呈现出生动鲜活的景观。新闻属性由政治宣传向信息传播本体回归,彰显出专业性、职业性的特点;新闻视角由关注上层政务向关注平民生活下移,实践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新闻内涵由综合性定论性向分析性建构性转换,显示出实在透彻富有深度的品质;新闻表述由抽象空洞的公式化向形象生动的个性化转变,体现出最动感最活跃的特性。  相似文献   

18.
形象思维也属于理性思维,它不同于感性的表象。观念的形象是思维的最初元素,在观念的形象之中蕴涵着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既相互分离,又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矛盾本质。形象思维以观念的形象为出发点和基本要素建立了形象运演系统。同时,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构成的理性思维的互补结构,形成思维系统的整体效应。因此,应该把形象思维作为重要的认识论范畴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认为整个采写新闻的过程是一个新闻思维的过程 ,而且新闻思维是一种立体思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边缘思维。这是作者多年记者生涯实践中 ,始终关注的社会弱势群体和边缘人群时 ,逐渐形成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0.
唐代绝句在传播情感信息时,具有速率审美刺激,其奥妙之一,就是在创作上运用了悖论审美思维.这种审美思维的运用.在构思上把相互矛盾、相互对立、相互冲突的事物组合在一起,构成惯常诗境和悖反诗境既相矛盾又相统一的绝句的整体内容.这一构思方法的运用,给唐代绝句速率审美刺激以生成机制,建构了一种审美鉴赏的瞬间连续刺激模式.其审美机制的生成与审美模式的建构,得益于远错与巧合技法的运用.远错,是把互不相干的事物组合在一起负载诗人的情感并予以传播;巧合,是巧妙运用关联点,把远远错开的两个诗境合拢,构成整体诗境,让读者在鉴赏中获得出奇制胜的美感.悖论审美思维的运用,源自唐代诗人"奇异感"的心理机制,它符合生活的真实和情感世界发展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