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明代诗话文献的汇辑、整理,经由吴文治、周维德等学者的努力,已取得重大成果,为明代诗学乃至整个明代文学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然迫于当时搜检与使用资料等方面的条件局限,亦存在一些不足.本文从当今古籍整理及明代文学研究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出发,就现存明诗话的总量、明诗话文献整理的版本与校勘、相关作者的生平资料考订三个方面加以检讨,希望能引起更多研究者的关注,共同推进该工作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对美藉华裔学者陈世骧的中西比较诗学的研究,可以立足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宏观方面,陈世骧通过中西文学尤其是诗歌传统的比较,认为中国文学乃是抒情传统,它迥异于西方的叙事传统;微观方面,陈世骧对中西诗论中的字词作了深入的辨析比较,俾助于人们认识中西诗学概念在文字表达上的异同。陈世骧的中西诗学研究,实际上并非宏微观绝然分割,而是两者有机地互为融合。通过剖析陈世骧的论著,能使读者充分认识中国诗学的抒情传统特色和中西诗学概念在文字上的异同表述,从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传统诗学的内涵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3.
钱锺书依托西方近代以来文学本位的观念,构建起其有异于中国传统诗学精神的诗歌评价标准。藉此标准,钱锺书对以宋诗为代表的中国古代诗歌的评价呈现出与传统不同的阐释路径,但现代诗学观念给他提供新的评判可能的同时,却也因此观念无视诗之"背境"、固守文本而不及历史,而有损其阐释实践的有效性。钱锺书诗学观念的反历史气质,使之重构了传统诗、史关系,他将历史置诸文学视域内进行观察,历史因之被赋予审美的特质而失其所是。这种近乎审美本质主义的做法,使得钱锺书对围绕在诗、史关系周边的传统诗学观念发生了误解、无视乃至反动。  相似文献   

4.
诗学是酒广告文化的土壤之一,因为中国古代诗歌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情感特征、独特的形象性和广泛的受众基础,诗歌已经把酒提高到了一个非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的层面.在王国维的"境界"说的启示下,诗学精神和诗学艺术融入酒广告文化中,使酒广告从艺术上和文化层次上有具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5.
华兹华斯不仅是英国19世纪杰出的抒情诗人,也是有着自己独立诗歌观念的诗歌理论家.华兹华斯主张诗歌的情感、题材、语言和创作目的都要以"快乐"为起点和终点,"快乐"成为其诗学中的核心理念,这就构筑了他独具个性与魅力的"快乐"诗学.在这种诗学观念的指导下,华兹华斯的诗歌充满了一种崇高的自然与人间之爱及其独到的伦理内涵,成就了其诗歌在英国乃至世界诗歌史上的地位,并对当今世界的诗歌与文学创作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诗歌是目前诗歌理论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同时也是不断产生论争的诗学现象.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究其原因,就在于人们对新时期以来的诗歌无论在分期和潮流演进上都没有统一的看法.本文从"演进"的角度切入新时期诗歌的研究过程,并相继通过分期与命名上的确定和艺术演进上的四大方面特征来重新审视近20年来的诗歌潮流,并以一种贯通整合的方式,在不断澄清史实和整体把握新时期诗歌的发展内部规律的前提下,解决一系列悬而未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积淀说"是新时期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的理论成果之一.它提供了从人的内在文化心理层次上对人进行研究的新视角,所以至今仍具有巨大魅力和重要影响.但由于学术语境、传统思维方式等原因使"积淀说"存在着不足.要对其深入研究就必须转换思维方式,吸收一切有价值的理论观点和科学成果.  相似文献   

8.
网络文学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从抽象到具体,宏观到微观转变的过程.探讨网络文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历史地把握其概念内涵、精神价值和文本特征等方面,能够呈现当下新媒体视野下的文学生态;并从文学审美的视角出发,思考其身处精英与大众之间的焦虑状态和美学不足,进而促进网络文学及其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弗兰克·奥哈拉是"纽约派"诗歌的代表人物,在美国后现代诗坛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多年来,对于奥哈拉的研究只停留在其诗歌的先锋技巧和语言实验的层面上,而忽略了其诗歌中蕴涵的十分丰富的社会文化因素.文章对奥哈拉创作的社会历史氛围,以及他的诗歌文本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并特别关注了其诗歌中诗学与文化复杂而独特的关系,并结合诗歌文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近代以来,日益迫切的家国救亡、文化危机感受,使诗歌载道、弘道的价值指向重新得以强调.宋诗派和同光体诗人通过对中国诗学的开山纲领"诗言志"说进行不同层面的考察,试图复活已被中西文化、新旧文化话语冲淡了的诗道精神.诗歌"写忧言志"功能的重新开掘,既是对传统诗歌诗道精神的发扬,又饱含着与世运相连的苦心与文化危机意识,指引着近代诗学精神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清人对稼轩词的评价与接受随词派理论的消长而变化,这些变化既彰显出辛词的丰富内涵,又折射出清代词学思想的某些新变。清人一方面将稼轩词推至"一时无两"的高度,同时又视其为词中变调之代表,这种看似矛盾的评价背后实则蕴含着清人"第当分正变,不当分优劣"的新的正变思想。周济的"退苏进辛论"不仅将同类词人的比较研究推至一个新的理论高度,而且显示出常州词派重性情、重门径、重统绪的词学思想。而陈廷焯由辛胜于苏到苏胜于辛的转变,反映出的正是自身词学思想在由对外部形式之美的取重转向对内部性情之善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
当前学界,对皎然诗歌的研究是薄弱而不系统的。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着重从美学的 高度来探讨皎然僧诗歌创造里"独"的运用及其诗学观,并对其释道圆融的诗学美学观作初 步阐释。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华裔学者在西方学术语境下操用英语所展开的中西比较诗学研究,在美国学界崛起了一个重要的学术流派,即华裔比较诗学研究族群,其中首席学者就是刘若愚。不同于汉语本土的国别诗学研究,华裔比较诗学研究族群的学术目的,是为了把中国诗学准确地介绍给西方学者,也是为了使中国诗学走出单边的汉语学术语境,融入世界文学理论的家族谱系,因此这就决定他们必须把中国诗学汇通与整合到西方诗学体系中,以此使西方学者能够透过其熟悉的本土诗学理论作为沟通的路径和对话的窗口,来接受与研究中国诗学,所以他们所从事的比较诗学研究是在一种颇具相当难度的汉英诗学理论话语的转换中,使中国诗学思想及中国诗学研究走向国际学术界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考量,华裔族群的比较诗学研究所操用的是一种杂混的学术英语,其中浸润着来自于中国诗学文化传统的诸种信息,而对中国汉语学者来说,这些学术信息也成为中国学者步入西方诗学体系的路径与窗口。  相似文献   

14.
网络文学的后现代文化逻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网络文学作文化学的本质诠释,需要廓清这种文学与文化之间的"图—底"关系,即后现代主义文化诗学的逻辑背景。网络文学的后现代文化情结和网络对诗学的后现代价值解构,就是这种逻辑关系的耦合方式。前者表现为:网络文学数字化传播的"祛魅"模式,浸润着后现代文化的知识态度;网络文学的消解中心话语模式,坚守了后现代的边缘姿态;后现代主义的平面化理念与网络文学无深度的游戏规则之间,也有着文化逻辑的同构与并置性。后者则表现为:网络化的欲望写作以自况性展示价值替代诗学深度的膜拜价值;网络对诗学信念的技术化演绎如游艺化、超媒体、超文本、链接修辞等,造成了对宏大叙事的能指飘浮和理性逻各斯的消解;网络作品对文字书写的淡化和对图像感觉的强化,抽空了艺术审美体验的心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和谐校园文化是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3个层次中各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是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物质保障、政策支持和文化底蕴。高校应构筑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加强和谐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完善大学生科技运行机制,促进和谐校园制度文化发展,营造大学生科技创新氛围,丰富和谐校园精神文化内质,为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论艰苦奋斗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但在新的历史时期 ,党内出现了种种背离艰苦奋斗精神的不良现象。要克服这种不良作风 ,永葆党的先进性 ,必须加强学习教育 ,加强世界观改造 ,改革和完善管理体制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相应的管理需求,提出我国加强科学技术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并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探讨科学技术活动以及科学技术成果的科学管理问题,以便人们更准确地把握科学技术脉搏使其更好地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18.
巴赫金的诗学研究广泛涉及社会学诗学、历史诗学和文化诗学各个领域,各领域之间又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其研究成果在20世纪诗学发展中占重要地位,对当今文论建设也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朱彝尊的学术最典型地代表了清初学术带有总结意义的学术史趋向,其诗学也具有浓厚的学术史特征。近年的朱彝尊诗学研究多集中于他对唐宋诗的态度,本文试图在浙江诗学的史学传统中把握其明诗研究的特点,并在与钱谦益《列朝诗集》的对比中分析朱彝尊《明诗综》的文献价值和批评特色,认为朱彝尊的明诗批评扭转了明代以来以选诗树立门户、标榜趣味的习气,将诗歌总集的编纂建立在学术研究的基础上,成为清代诗学走向学术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20.
在想象概念发展史上,英国浪漫派诗人的努力功不可没,他们分别从诗歌理论与创作实践上推动了想象概念的历史发展,使其最终被确认为文艺创造的本质力量。文章通过对该派代表性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雪莱诗学中想象观的梳理分析,论述了想象概念在他们手中的丰富与发展,即想象与幻想的基本区别,想象在文艺创作中的地位提升,想象所体现的审美功能与道德意义,以及他们对前人理论的吸收和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在某种程度上阐明其想象观对促进当下社会人的精神发展所具有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