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刑事不起诉制度是刑事诉讼制度的一部分,符合诉讼发展的规律和方向,但是,由于《刑事诉讼法》中关于不起诉制度本身设置上的一些联疵以及在具体实际操作存在一定偏差,刑事不起诉制度的内在价值无法充分实现,因此,本文在对刑事不起诉制度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完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要依托国外的立法案例和我国实践经验。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应该扩大适用范围、增加使用条件、考察帮教制度科学化体系化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3.
相对不起诉制度作为现代公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顺应了构建和谐型司法的时代趋势,符合司法机关大力贯彻的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在对待是否起诉问题上,检察机关多次提出要做到"可诉可不诉的坚决不诉"。这就为相对不起诉制度的适用创造出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就我国相对不起诉制度的现状及一些问题和建议进行一定层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郑永乐 《经营管理者》2013,(25):237-237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是程序性的刑事制度,在实践上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有利于提高刑事诉讼的效率及对相关权益的保护,同时他体现的人性化的司法理念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相互交融,在刑事诉讼中设计出比较完备的附条件不起诉的方法和程序,对我国刑事司法制度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丁胜 《决策与信息》2010,(10):15-16
附条件不起诉是一个考察程序而非不起诉决定,依现行法律规定,应当适用法定不起诉、存疑不起诉、微罪不诉的案件难以适用附条件不起诉。应当对附条件不起诉所附条件进行一些限定,此外,本文还探讨了附条件不起诉的适用前提和最终处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由于犯罪率居高不下,法院无法承受日益增多的案件,造成许多案件久拖不决。面对如此困境,我国应当对现行的不起诉制度予以改革,赋予检察机关对部分案件提前作出处理,不再进入审判程序的权利,以期缓解法院的压力,提高司法系统的办案效率,维持司法机关的正常运转,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7.
在未成年人案件中增设暂缓起诉制度具有其理论依据,本文主张在立法上从暂缓起诉的适用条件、暂缓起诉的具体程序、暂缓起诉监督、帮教制度、暂缓起诉的处理制度等四个方面加以规定.  相似文献   

8.
暂缓起诉制度既符合对诉讼经济的追求,也符合保障人权、以人为本的司法理念,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从暂缓起诉的概念和特点入手,具体分析了暂缓起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作为审判机关的人民法院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应遵循依法独立审判、适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开审判等工作原则,应独立于控辩双方,形成金三角式审判体系,公平对待案件,作出客观准确的裁判。然而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制度左右着这种独立审判权的行使,影响了法院这一职能。本文主要就其中法院变更起诉这一制度进行分析,从而引发理论上的反思,加快我国法院彻底独立于控辩双方的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10.
附条件不起诉的作用很明显,但也存在一些缺陷,本文以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改革为突破,对附条件不起诉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11.
"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作为一项新的司法改革措施,与"加强人权司法保障"的法治目标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针对当前司法实践中侦查中心主义仍占主导地位、控辩双方地位依旧不平等以及整个庭审过程虚化等不良现状,应当在人权保障理念的指导下,从侦查、起诉、审判三个方面来实现审判中心主义的完善与发展。具体包括以下基本措施:通过实行司法令状制度、弱化口供作用以及加强律师辩护权来规范侦查工作;通过改革案卷移送方式,建立预审制度来改进公诉方式;通过贯彻直接言词原则、扩大法律援助范围以及落实证据裁判原则来完善庭审制度。  相似文献   

12.
国外的公诉权制约主要体现在对起诉权的制约,例如德国中间程序、法国二级预审程序、英国预审程序美国的起诉审查程序。对不起诉权的制约,例如德国强制起诉程序、日本准起诉程序和检察审查会制度。  相似文献   

13.
何鸣 《决策与信息》2011,(12):35-36
亲属拒证权制度作为证人作证原则的例外,是现代法治国家刑事证据制度的一项重要原则。它具有悠久的传统与深刻的现实基础,而我国刑事诉讼法却缺失这一制度。本文试探讨我国传统的亲亲相隐制度和西方国家亲属间拒证特权制度, 在我国将来修改的刑事诉讼制度中确立亲属免证权制度,以期发展、完善我国证据制度。  相似文献   

14.
五毒俱全的天门市委原书记张二江终于栽了,对于他的“吹、卖、嫖、赌、贪”,检察机关却只以贪污、受贿两项罪名来起诉他;而对他玩女人、大吹特吹政绩的丑行,由于《刑法》中没有相应规定,却不能被起诉,一时引起全国上下舆论一片哗然。但那毕竟不是法律上的事情。按照罪刑法定原则:“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这是新《刑法》的显著特点,民愤毕竟不能替代法律,这体现了法治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在《行政诉讼法》和其他法律、法规及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规定下,权利人通过诉讼实现请求权利的有效期限起诉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提出,当事人即丧失诉权,人民法院对超过起诉期限的起诉不子受理。这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行政诉讼时效制度。然而,这一制度存在着不足之处,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6.
王跃平 《决策探索》2009,(22):69-69
非诉行政执行案件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等在法定期限内对具体行政行为既不起诉又不履行,行政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案件。  相似文献   

17.
2015年5月1日,我国法院系统正式实施立案登记制,宣告立案审查制结束了它的使命。在立案审查制的实施过程中,学术界与实务界有很多人都一直将其视为造成我国"起诉难"的重要原因,甚至于有许多人认为实行立案登记制之后,中国的"起诉难"问题就能够解决了。该文认为这一看法是错误的,这种看法高估了立案登记制的作用,没有找到我国"起诉难"症结所在。同时指出,要标本兼治地解决"起诉难"问题,最重要的是放宽法定的起诉条件。  相似文献   

18.
刘俊杰 《决策探索》2014,(24):61-63
依法治国是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又把这一方略载入了国家根本大法,使之成为宪法原则。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人民代表大会在依法治国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在依法治国中的地位作用,对发展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石勇  安文录  曲艺 《管理评论》2022,(6):143-152
“智慧检务”建设近些年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是大部分集中于检察信息化和数据基础设施领域,对检务工作决策支持的关注程度和相关研究成果都很有限。针对这一弱项,围绕检察工作中“对刑事犯罪提起公诉”的核心任务,结合检察官“根据案情基本信息决定以何种罪名起诉”的决策过程,本文运用文本挖掘技术建立起一套检察起诉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主要由文本预处理、特征提取、分类等流程组成,输入是案情描述的文本,输出是对应的起诉罪名。实验结果显示,该系统在多种分类模型下、不同的特征数量下、不同的文本向量表示方法下均能取得较高的准确率,不仅实现了有效的、高精度的起诉决策支持,也提升了案卷分类管理的效率。本文成果是大数据挖掘辅助检务决策领域的率先尝试,是提高检务工作智能化水平的具体实践,丰富了领域研究的同时,相关数据和结论亦可作为该领域应用和实践的基线,供未来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市场主体的知识产权意识也不断增强。为防止权利人滥用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义务人往往通过知识产权不侵权之诉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侵权之诉作为知识产权领域的一种新型诉讼,吸引了法学界越来越多的注意。由于缺乏法律的明确规定,知识产权不侵权之诉在司法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就知识产权不侵权之诉的确立依据、起诉条件、法院管辖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