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刑事诉讼追求的是公平和正义两个基本价值目标。刑事制度的建构及司法职能的设置都应当有利于实现公正和效率。检察量刑建议权在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不仅是保障法官量刑公开、公正、透明,而且也是维护当事人的刑事诉讼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内在要求,是刑事检察工作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仲裁机构是仲裁程序运行的载体,因此它的性质将影响整个程序运行的方向,而仲裁是依照当事人意思自治的选择而启动的仲裁权,因此它本身具有民间性,但在我国虽然在法律中明确了其不具有行政性,但由于传统行政仲裁的影响,造成在实践中仲裁的行政性依然存在,这将阻碍我国整体仲裁的发展,并导致当事人对仲裁公正性的质疑。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从不同的角度对国际商事仲裁中重新仲裁制度进行论述,重新仲裁已经为一些国家的国内立法、司法判例和示范法所承认,但是在我国重新仲裁尚不为人们所熟悉,急需促进我国重新仲裁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4.
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是确定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的首要原则,他赋予当事人冲破地域、国别的限制选择双方最熟悉,最有利的法律作为支配其订立的涉外合同的法律。在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同时,绝大多数国家也对当事人对适用法律的选择进行了有条件的限制。本文以我国现行的涉外合同法律为基础,着重介绍我国涉外合同法律适用中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发展,主要内容以及对意思自治的限制,同时将中外法律进行对比,提出我国涉外合同法律适用中当事人意思自治的不足之处,并给出了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我国经济仲裁中当事人不信任仲裁庭的现象着手,着手分析造成商事仲裁不能顺利进行的现实社会原因,进而探究我国社会信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当前我国社会信用现状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6.
恢复性司法是指与特定犯罪有利害关系的各方共同参与犯罪处理活动的司法模式,其社会价值在于恢复和整合因犯罪和被害造成的社会关系的破坏,恢复原有的和谐的社会关系和秩序。恢复性司法的公正、效率和人道价值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冲突解决方式的要求基本一致,体现了我国刑法追求建立和谐社会关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立法并没有确立撤销涉外仲裁裁决裁定的上诉制度。 对于撤销涉外仲裁裁决,我国通过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 确立了报告制度,从法院系统建立撤销涉外仲裁裁决的报告制度,一方面表明了司法实务中对撤销涉外仲裁裁决的慎重,另一方面也折射出我国撤销涉外仲裁裁决制度本身的不成熟。 建立撤销涉外仲裁裁决裁定的上诉制度, 对于维护程序正义,保障当事人获得公正审判以及仲裁制度的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自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由贸易区正式挂牌运作以来,自贸区内法院、仲裁机构受理涉商事、金融案件已达四十起左右。为公正、高效地解决自贸区金融、贸易等纠纷,提高自贸区运行效率,上海市自贸区分别于2013年10月22日,11月5日及11月21日正式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仲裁院,上海市自由贸易区法庭以及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上海市首个国际商事调解机构。为契合上海自由贸易区设立的自由、效率的理念,不仅应构建自贸区诉讼金融纠纷解决制度,而且应注重诉讼外金融纠纷救济制度的设置。构建上海自贸区内外联动金融纠纷解决机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仲裁协议是通过仲裁方式解决争议的法定方式和先决条件,仲裁协议的法律效力表现在对当事人的约束力、对仲裁机构的效力和对法院的制约力。  相似文献   

10.
听证(hearing)一词的产生.源于英美普通法中“自然公正”原则,最初应用于司法权的行使.本意为诉讼上应听取他方当事人意见的制度.也就是说,法院在审查事实或法律问题时.要以公开举行的方式听取证人和当事人的意见,以保证审判的公平.后随着司法听证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发展而被应用在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傅翔 《决策探索》2004,(11):50-50
WTO对司法审查的要求是:各成员方必须建立独立的行政救济机构。这个机构可以是司法机关,也可以是行政法院或行政法庭,还可以是仲裁机构;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行政救济程序。即建立一套审查行政行为合法性的救济程序:必须为有关的当事人提供可能救济的机会,并且要明确告诉当事人拥有这种机会;对当事人的起诉或申请给予同情的考虑并提供充分磋商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傅翔  宋天义  李伟 《决策探索》2010,(20):78-79
仲裁,是指纠纷当事人在自愿的基础上达成协议,将纠纷提交非司法机构的第三者审理,并作出对争议各方有拘束力的裁决的一种解决纠纷的制度或者方式。其民间性质决定了仲裁机构的相关权力受到必要的限制,因而在仲裁过程中的某些事项以及仲裁裁决的强制执行等方面均需要法院予以协助。  相似文献   

13.
法律谈判作为一种高效的纠纷解决机制,其充分尊重并体现当事人意思自治,实现各方利益的平衡,并争取各自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开篇提出问题,论述了被害人当事人地位的法理依据,以及由此而衍生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有限诉权等权利,建议我国刑事法律在立法层面应坚持公正为主、兼顾效率的价值理念,并引入信息通报、被害人影响陈述、被害人司法审查申请等相关制度;在实践层面上应扩大被害人赔偿金建立被害人国家补助制度和社会救助体系,给予被害人充分、有效的救济。  相似文献   

15.
王晓 《决策与信息》2011,(12):67-67
“公正与效率是二十一世纪人民法院的工作主题”,其基本内涵是:人民法院的全部司法活动,要做到审判公开,程序合法,审限严格,裁判公正,依法执行。追求诉讼公正与诉讼效率的最佳结合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司法改革的主要趋势之一,界定二者的内涵,理清二者的关系是寻找诉讼公正与诉讼效率平衡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我国1995年9月1日起实施的《仲裁法》通过立法的方式确认了仲裁作为解决民事、经济纠纷的一种重要方式,对我国仲裁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目前的仲裁制度还存在许多不足和缺陷,在某些方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和国际通行的做法存在着一定差距。因而我们必须尽快克服这些弊端,弥补不足,以促进我国仲裁制度的完善和仲裁事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际商事仲裁的发展,各国对仲裁及可仲裁性问题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总体趋势是:各国对可仲裁事项持较为宽松的态度,某些传统上被认为涉及公共政策或公共利益而不能仲裁的争议事项,现在已经在许多国家可以通过仲裁得到解决或正在向可仲裁的方向演变。本文分别从知识产权、破产等问题入手展现国际上对可仲裁事项的发展趋势,同时指出我国的有关规定,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刘洋 《经营管理者》2009,(17):182-182
仲裁制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民间的纠纷解决机制.由于其具有及时、保密、尊重当事人的选择权、管辖权确定性等优点所以既符合了经济和效益的价值目标,又有利于实现公正和公平.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仲裁制度备受关注.争议事项具有可仲裁性,是仲裁合法的前提。将不具有可仲裁性的争议事项提交仲裁解决,会导致仲裁协议不可执行、仲裁裁决被撤销或被拒绝承认和执行的后果.本文将在争议事项可仲裁性问题产生的法理和现实依据基础上,对可仲裁性在适用标准上的变化进行分析,最终归结到我国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上。  相似文献   

19.
民事审前程序的重构是近些年来诉讼法学界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在追求程序公正与效率的今天,民事审前程序的独特价值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目前,审视我国的司法实践,我国民事诉讼审前程序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关于司法审查的价值定位是十分复杂的,其中包括了控权论、保权论、平衡论、效益,公正、自由价值说等等.事实上,我们谈论司法审查的任何一个价值都是有道理的,因为各圆根据自己的国情的不同,采取任一个价值都是合乎情理的.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各国的司法审查的价值观迥异,但这并不影响各国司法审查的正常运作的原因.我国推行的司法审查制度的价值观念从我国制定的〈行政诉讼法〉第1条中可以看出是多元的.该条规定:"为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地审理行政案件,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从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职权这一规定体现了监督控权说对司法审查的价值定位.体现了宪法中关于国家机关之间分工、制约与合作的精神.这也是我国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背景下司法审查的特殊之处.基于此,本文从宪政视角来谈司法审查,并分析了宪政视野下司法审查的价值,以及在宪政体制下司法审查的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