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性犯罪是司法实践中常见的犯罪,对于此类案件人们往往只关注案件的过程和结果,很少有人关注受到最大伤害的被害人。刑事诉讼的目的是保护人权、 惩罚犯罪,但是长期以来人权保护的天平始终倾向于被告人,对被害人的保护缺乏必要的措施,使得他们的利益被漠视,权利再次被侵犯。因此,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的救济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也是完善我国法律制度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以发展的国际人权法在国际人权保护方面突破国内法的限制,保护领域不断延伸,近年愈加关注发展中国家的集体人权与发展权问题。受国际人权法的影响,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其人权立法也有了长足进步,2004年的最新宪法修正案将保护人权写入宪法,第一次在国家根本法中体现“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中国人权法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3.
同性恋目前已经成为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一直是毁誉不一。但是,基于天赋人权的前提,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的性取向的权利。只要这个权利不超越侵犯他人权利的边界,就应该得到保护。本文基于天赋人权的理论前提,从人权保护分析了对于同性恋者权利的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4.
刑事诉讼的价值,是刑事诉讼在立法过程以及司法实践中价值观的指导和理论依据,同时,也是人们对刑事立法和司法活动的实然性和应然性的思考准则.刑事诉讼的价值定位,直接决定了刑事诉讼的目的,并影响刑事诉讼的构造.随着社会及法治的现代化,刑事诉讼价值中的效益、被害人保障逐渐被关注.本文以这两个方面作为切入点,浅议如何架构效益价值和人权价值中的被害人权益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5.
对刑事诉讼非法证据的取舍包含了人权保障和犯罪控制这两种法律价值的矛盾,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引入欧美国家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引发了人们的争论。由于与西方的不同历史传统和国情,对我国刑事诉讼中如何合理运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既符合保障人权的国际趋势,又有利于我国进行有效的犯罪控制,进行深入的理论思考,以期推动我国刑事诉讼理论、立法与司法实务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  相似文献   

6.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因其在刑事诉讼中极其重要的地位而"被视为被告人宪法性权利的终极救济制度"。我国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中的非法证据是指在刑事诉讼中,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违反国家宪法和刑事诉讼法关于收集证据应遵守之原则、程序、权限的规定,侵犯当事人的权利而取得的证据。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功能是在惩治犯罪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权,对侦查机关的取证行为加以约束。本文通过论述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中国的立法现状和司法实践,分析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实施中面临的障碍,进而提出建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和相关制度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7.
证据排除规则是围绕证据能力问题对证据的取舍做出判断的重要制度。证据排除规则应该追求公正、效率、加强人权保护与实现司法文明等价值。  相似文献   

8.
熊焰 《管理科学文摘》2009,(21):243-245
我国当前刑事诉讼领域,被告人、犯罪嫌疑人权利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而处于刑事诉讼另一极的被害人的权利则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刑事和解制度作为一种刑事案件的解决方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也引发了我们对于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保护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出台有着其独特的背景,充分体现了我国司法机关关注程序正义,维护司法公正的态度和决心。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确立在刑事诉讼立法与司法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在司法实践中也可能存在着不足。笔者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法律价值做出了自己的解读。  相似文献   

10.
尊重并保障人权不应当流于空洞的口号,现实中应将人权的保障原则贯穿于刑事诉讼的始末以及刑事诉讼的具体设计中。新刑诉法在完成修改后最为突出的亮点是在刑诉法总则中明确规定“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我国的部门法首次具有了对于人权保障的明文规定,总则当中明确规定了这是继宪法法律条文规定之后,不失为立法层面的一大进步,与此同时,新刑诉法从立案、侦查直至执行的全过程均对人权进行了全面的保障。人权保障原则在新刑诉法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公民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问题,一直接涉及公民人权保障的核心。必须明确私有财产权在宪法上的界定,及宪法对其保护的正当性。我国宪法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经历了从否定到肯定的曲折过程,但现行宪法对财产权的保护仍很不完善,充分认识这些缺陷,并针对问题进一步完善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2.
沉默权制度是国际公认的刑事司法公正制度、是文明的必然要求和体现, 是刑事诉讼中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的制度安排。本文拟从建立沉默权的意义及在我国实行的可行性分析出发,提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沉默权制度。  相似文献   

13.
在以安全和自由两个法律基本价值所演变的刑事诉讼犯罪控制观和权利保障观中,合理的刑事诉讼价值取向应是人权保障优先,因其更符合国际人权保障思想,符合现代民主法治国家的要求,有助于保障被告人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周奕 《管理与财富》2009,(12):76-76
"无罪推定"原则是国际社会所公认的一项宪法性原则,是犯罪嫌疑人在刑事诉讼活动中保障其基本人权的核心理念.以"姜浩淳"案为导火索,韩国政府立法决定公布犯罪嫌疑人相片和真名的做法违背了现代刑事诉讼的"无罪推定"理念,并且实施公布行为能够多大程度保护公共利益并没有充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我国从古至今都从不缺乏对秩序的重视、对犯罪的仇视和对人权的轻视,从现今的司法现状也可见中国传统法治思想对嫌疑人、被告人人权保护的影响。中国的嫌疑人、被告人人权保护为什么会呈现出这样一种与经济发展和国际人权思想不相符的发展现象,接下来我会在中国法思想史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前,人权国际保护形成了两个层次:全球性保护和区域性保护。而且从目前的经验看来,区域机制比全球机制的有效性更加明显,成绩更加突出。以欧洲人权保护机构为代表的区域性人权保护机构,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在集体保护人权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全球性人权机构目前尚不能实际发挥作用的形势下,研究区域人权保护机构机器运行机制的理论与时间,对于发展国际法的相关理论、更好的利用区域办法保护人权、建立亚洲区城性人权保护机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浅谈沉默权     
刘丽 《管理科学文摘》2009,(20):257-257
近几年,随着国际社会上要求保护人权的呼声越来越来高,是否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沉默权成为我国法律界、司法界一个竞相争论的问题,自1998年10月15日我国正式签署《联合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之后,沉默权的问题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8.
王煜彦 《经营管理者》2013,(19):245-245
无罪推定原则是指在诉讼中任何被怀疑犯罪或者受到刑事指控的人在未经司法程序最终确定有罪之前,在法律上应推定或假定其无罪,或者说不得认定为有罪之人。无罪推定原则之所以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国家所推崇,是因为无罪推定是一项自然权利,是人权的基本体现,是一种进步,合理的思想。在司法诉讼方面,摒弃封建法制的有罪推定,实行无罪推定原则,使司法文明代替司法专政、刑事诉讼走向民主。  相似文献   

19.
4月13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这是中国首次制定的以人权为主题的国家规划。规划指出,实现充分的人权是人类长期追求的理想,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计划》发布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20.
肖雯 《决策与信息》2011,(10):13-14
刑事强制措施是刑事诉讼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制度,即关系到收集、保留证据的惩罚犯罪需要,又关系到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保障需要。作为传统的职权主义模式,我国现行立法对刑事强制措施的规定及司法实践主要停留在惩罚犯罪的需要层面,在其适用的审查机制、适用的对象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应当结合现行刑诉法的修订契机,更多的以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为改革方向,引入程序性裁判等理念,对现行强制措施的进行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