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交通肇事后积极施救,但由他人顶替能否认定为“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有争议,此类也属多发性案例,关于此情节的统一认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交通肇事后逃逸是实践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豢《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以及司法问题并解释对其作了具体详细的规定。但是这些规定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存在不少问题,引起了不少争议和歧义。为了解决这些适应打击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需要,设立“交通肇事逃选罪”是一个较好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3.
高院的司法解释中明确规定,交通肇事后,指使交通肇事人逃逸的以共犯论处。笔者认为,该解释与《刑法》的规定相抵触,对于指使交通肇事人逃逸的行为性质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结合行为人的主观罪过和客观方面的表现表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4.
对《刑法》第133条“逃逸”的理解之所以会得出不同结论,与人们认识这一问题角度有关。因此,要正确理解“逃逸”就必须统一基调,把握基本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5.
侯敏 《经营管理者》2012,(5):159+148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是当前交通活动中极为恶劣的现象,是一种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它由其其特定的法律内涵、独立的法律性质,以及独特的因逃逸致人死亡加重情节。由于客观情形的复杂性,我国刑法关于"逃逸行为"、"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规定,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概念上的误解和做法上的差别,成为刑事司法与理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领导干部“逃逸式”离职具有严重的违纪违法性、明确的预谋性、极强的隐蔽性等特征,其现实危害主要体现为危害国家政治安全、造成巨额经济损失、损害党和政府形象。领导干部“逃逸式”离职,主观原因是领导干部的贪婪侥幸心理作祟,客观原因是重要岗位领导干部的监管制度体系不完善,现实因素则是贪腐领导干部逃逸成本低而收益高。防治领导干部“逃逸式”离职,须以思想引导、制度设计、强化执行为着力点,构筑不想逃的思想堤坝,扎紧逃不了的制度笼子,强化不敢逃的执行震慑,坚持不懈地把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推进。  相似文献   

7.
交通肇事逃逸并且因逃逸致人死亡在现实中常有发生,该行为由于交通肇事人放任了被害人的死亡,从而与间接故意杀人罪之间存在很多相似之处,本文通过对两罪犯罪构成的比较,进行了辨析区分,同时也对该罪与相近罪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8.
张征 《决策与信息》2013,(10):50-50
交通肇事逃逸后被害人又遭其他车辆碰口,在不能确定被害人死亡是由第一次碰撞还是由其后车辆再次碰撞造成的情况.下,如何确定第一碰撞人的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9.
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的尸体检验,可以帮助确认案件性质,确定死亡原因,为追究肇事逃逸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提供量刑依据,帮助确定嫌疑肇事车辆。该文根据侦办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法律规定,结合文献资料,对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尸体检验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0.
张博 《决策与信息》2010,(10):43-43
交通肇事罪是指行为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本文从交通肇事罪的认定与处罚的角度,对在司法实践中处理交通肇事罪所遇到的问题展开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领导者》2007,(7):44-45
翻开乐陵市交警大队的荣誉榜,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一串耀眼的光环:全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德州市市级文明单位、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先进大队、侦破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先进单位、全市公安机关交通安全宣传“五进”活动先进集体、乐陵市优化发展环境先进单位、人民满意政法单位、平安枣乡建设先进单位、三年争先创优“优秀单位”集体三等功。该大队车管分所和第四中队,被山东省公安厅授予“正规化建设先进单位”,车管分所在全市等级评定季度预防性检查考核中始终保持第一名,在全省正规化建设考评中被评为全省一等县级车管所……  相似文献   

12.
“自动投案”和“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是成立一般自首的两个法定条件。而其中“自动投案”是自首成立的首要条件,这一条件的认定一直存在不少争论。最高人民法院在1998年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但实践中遇到的涉及自首认定的问题纷繁复杂,法条和司法解释的规定仍嫌粗疏。“自动投案”认定问题在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2005年的年会研讨中被作为理论研讨的重点,引起广泛关注和思考。在司法实践中,自动投案的认定不一也导致了很多问题,故而需要对如何正确认定自动投案做系统的分析及理论性的指导。 论文采用归纳分析及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围绕自动投案的认定问题展开论述。首先明晰了自动投案的概念,对其五个构成要素逐一进行了阐述,继而重点对自动投案的行为类型进行了归类分析,其中着重阐述了特殊自动投案的三种类型,分别辅案例予以说明。论文最后对自动投案认定问题的重要性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论文将自动投案的行为类型作为自动投案认定研究的突破口,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其对自动投案认定问题的系统分析,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的一个总结,同时也带有作者的独创性,对刑罚理论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占有事实指的是先前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侵占罪的本质特征便是易“先前占有”为“不法所有”,依规范的、日常生活常态下的社会观念标准判断存在事实上的支配关系的,就是已有占有事实。理解侵占罪中的“先前占有”,即占有事实的本质,乃是认定侵占罪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4.
关于诉讼诈骗行为的定性,刑法理论界与司法实务界均对此问题存在争议,虽然“诈骗说”在其中占有通说地位,司法实践中也同样大部分认定诉讼诈骗行为为诈骗,但是诉讼诈骗行为并非完全符合诈骗罪的三角诈骗特殊形式的构造。法律漏洞问题不应依靠有争议的结论来解决,而应由完善法律来得到问题的澄清。  相似文献   

15.
《领导文萃》2011,(13):109-111
问题243:材料1据报道,某地政府为了达到招商引资的目的,设立了一个临时性的机构与投资者签订一个项目合同。合同签订后,事情突然起了变化,该临时机构也随之消失,与此同时,投资者还发现该项目用地属于“未经批准擅自占用土地”,其开发行为属于“违法行为”,遂将某地政府告上法庭,结果,法院判决认定其与政府签订的合同无效,导致投资者近千万元的投资化为泡影,类似的个案并不鲜见,这让我们再一次将目光投向临时性机构。  相似文献   

16.
临时起意图财行为在司法实践中较为常见,但是对此应如何定性却存在较大分歧。对此,应当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如果先行行为所产生的被害人意志被压制的状态与后续的图财行为之间存在因果牵连关系,宜认定为抢劫罪,反之,则宜认定为盗窃罪。  相似文献   

17.
刘行  陈澈 《管理世界》2023,(6):34-55
研发加计扣除是政府激励企业创新的重要举措。通过手工搜集2500家中国上市公司数据,本文首次采用微观企业研发加计扣除数据大样本考察了研发加计扣除政策的实际运行效果。结果显示:(1)企业实际的研发加计扣除率为法定标准的67%,表明企业尚有33%的研发支出未被税务部门认定。(2)上述发现主要源于税法对研发支出的认定口径较窄。高素质税务人员对研发支出的严格审查也是原因之一。但税务部门“放管服”改革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研发被税务部门认定的比例。此外,相较而言,国有企业的研发加计扣除程度要低6.3%;有研发操纵嫌疑的企业研发加计扣除程度要低3.3%;而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加计扣除程度要高18.9%。(3)虽然税务部门未认定企业的全部研发支出,但其认定部分对创新产出的激励效果是未认定部分的26倍,表明税务部门具备筛选高质量研发的能力。进一步,税务人员素质越高,这一能力越强,且“放管服”改革在增加企业享受税收优惠力度的同时并未损害这一能力。不过,企业的研发操纵行为使得税务部门认定的研发支出质量下降,进而弱化了税务部门的这一能力。在中国着力推动以创新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背景下,结论具有重要的理论贡献与政策...  相似文献   

18.
黄琍 《管理科学文摘》2010,(32):236-237
肯德基深陷“秒杀门”早已经满城风雨,一方有理有据,另一方坚持认定对方“商业欺诈”,孰对孰错也难做讨论。然而面对纷纷质疑,舆论几乎“一边倒”的认定肯德基失信,对方的解释也难以令人信服。事态的升级往往伴随难以收尾的恶果,在舆论普遍以“究竟谁秒杀了谁”作为疑问发声的时候,很多人都会理所当然的以为,肯德基走了霉运,然而事实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19.
<正>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了《驰名商标认定与管理暂行规定》。《规定》指出,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负责驰名商标的认定与管理工作,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认定或采取其它变相方式认定驰名商标。到目前为止,中国经商标局认定的驰名商标仅有14件:“同仁堂”成药、“蝴蝶”缝纫机、“茅台”酒、“凤凰”自行车、“青岛”啤酒、“琴岛  相似文献   

20.
曾经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河痃大学“10.16”校园交通肇事案在河北省望都县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被告人李启铭被判6年有期徒刑,然而社会普遍质疑判决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