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今,多种形式股份制在我国的存在和发展已是事实.股份制,虽然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但它并不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股份制既是企业一种经营组织形式、经济力或经营能力,同时又是企业经营运行机制,它既适合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也适用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并已成为国营大中型企业深化改革的关键,成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深入发展的推动力. 股份制是商品经济的组织形式深刻认识商品经济是深刻认识股份制的条件.我们要转变过去那种把经济形态同社会形态相混同的思维模式,要深刻认识到商品经济是跨越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  相似文献   

2.
王伟 《社科纵横》2006,(10):39-40
资本市场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不仅仅是要在总量规模上把中国资本市场推上一个新台阶,更需要资本市场能够形成一个层次清晰、结构合理的体系。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建设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要求,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需要,也是提升中国资本市场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论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代氛围刘小敏目前,西方世界有些人认为,中国选择市场经济体制.已表明中国不得不走向“光彩夺目”的资本主义道路。德国《明镜》杂志1993年第6期上有篇文章就称“在未来的10年中,地球人口的80%(即大约40亿)将重新回到商品...  相似文献   

4.
以前由于我们没能弄清市场经济的内涵、外延和属性问题,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而加以排斥,致使我们一直未能认识到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现在中央已经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弄清这个问题,对我们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今时代的经济格局,要求我们加深发掘和拓宽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从而在其指导下分析新情况,回答新问题。从当代世界经济的格局看,在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趋势中,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并存共处,构成了两大经济体系的矛盾运动。一方面,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作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对立物,二者之间具有本质区别,彼此必然发生矛盾和斗争;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作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后继者,二者具有在生产力上的继承关系和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的某些共同点,相互之间不可避免地要发生经济联系。这两方面的情况往往引起两方面的问题,或者把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截然对立起来,割断历史连续性;或者把两种不同的社会经济等同起来,不再区分“主义”和“制度”。从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内经济形势看,由于社会主义经济起步于世界经济不发达地区,因而既得的生产力比较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有待于社会主义改革,来推进经济建  相似文献   

6.
生育率迅速下降和预期寿命的延长使中国人口正在经历快速的老龄化。本文试图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长期经济影响做出分析,依次讨论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需关系和就业率、国内消费需求、社会保障体制和公共财政、人口城乡迁移和城市化、中国经济在国际市场的比较优势和产业结构变迁的可能影响。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逐步放宽生育控制政策、把人口政策的重点放到提高人口素质上、推迟法定退休年龄和深化对城乡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提高社会保障的公平性和效率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世界各国现在分成了截然不同的两类:一类是同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有关联的国家,一类是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之外、受马克思主义引导、具有社会主义经济和抱负的国家.有没有第三种选择?不要马克思主义,是否可能摆脱资本主义影响走向社会主义?坦桑尼亚的例子是否证明独立发展的可行?1966年6月,尼雷尔总统阐明了坦桑尼亚的各项原则,强调(一)不结盟和自力更生;(二)坦桑尼亚为社会主义国家;(三)发展经济和消灭贫穷.  相似文献   

8.
在政治经济学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往往把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时期出现的一些经济现象同资本主义的某些痼疾拉到一起,不加分析地作简单对比,就得出“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一样”的结论。例如对我国青年待业与资本主义失业就是这样。此类问题看起来小,  相似文献   

9.
按1976年的统计,发达的资本主义中心地区有7亿3千万人口(包括欧洲、北美、日本);被统治的外围地区有20亿人口(包括亚洲、非洲、拉丁美洲);非资本主义国家有13亿5千万人口(包括苏联、东欧、中国、越南、老挝、柬埔寨、朝鲜、古巴)。对现代帝国主义体系的阶级结构的几点结论性看法: (1)“中间阶层和资产阶级”组成资产阶级,这  相似文献   

10.
高利平 《社科纵横》2014,(11):37-43
马克思认为,世界市场是资产阶级社会越出国家的界限,在世界范围和规模上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整体和各国资产阶级社会的总和。马克思研究世界市场是同研究国际体系紧密联系起来的。马克思认为,世界市场同国际体系的关系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般规律,即世界市场是国际体系产生与发展的经济基础,国际体系建立于世界市场基础之上并为其服务。现代国家形态是维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资产阶级统治的基本形式,国际体系资产阶级统治世界的形式,居于支配世界市场的领导地位的国家对国际体系有根本性影响。准确理解马克思对世界市场和国际体系关系的理论,对于我们理解当前的资本主义发展和国际体系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生产效率范畴应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占有一席中心位置.确定这个位置对于分析效率变化状况及其因素具有决定性的方法论意义.从一般经济原理来看,生产效率表示生产的自然成果(产品)和劳动总耗费之间的相互关系.但是在每一种社会经济形态中,生产效率表现为由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以及首先是生产的目的功能所决定的特殊形式.在对抗社会中,不论生产成果或者生产耗费,都具有同它们的一般经济的自然内容截然不同并且与之相矛盾的意义.比如资本主义生产成果表现为剩余价值,而耗费具有资本的形式.资本主义生产效率的尺度是利润率,价值规律规定的资本主义生产界限具体地表现在利润之中.  相似文献   

12.
象P.斯威齐那样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遇到危机,是由于它未能说明在国家社会主义中出现的新型的阶级社会。怀有敌意的批评家断言马克思主义思想本身促使这些统治制度的出现。无论如何,不能轻易地把国家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结构上的问题同分析资本主义本身割裂开来,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之问的日益密切的相互关系。但是,在分析国家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时将二者相互联系起来也体现了在思想上信奉对资本主义统治的批判。马克思在对这种统治的分析中提出了一种与事实情况相反的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不能在继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发展,只要土地和资本这两大生产要素实现了国有,国家的作用就会发生根本的变化.国家必须发挥监督作用.社会主义的经济政策的目的是对所有制变为公有以后出现的经济规律进行分析.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体制可以有各种方式.一种可能的选择是将意识同经济机制加以分开.关于经济机制问题,可以理解为包括计划、调节和组织等内容.达三个方面构成一个整体,其中经济计划居于首位.计划是通过一种全面监督来实现的.但计划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由1968年实行经济改革而形成的匈牙利经济监督体制——"新经济体制"的主要特点可以归纳  相似文献   

14.
战后50年国际关系的最显著的特点是大调整。它首先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调整开始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到了非调整、改革不可的地步,社会主义的发展又加快了它的调整进程。两极体制崩溃为社会主义的调整、改革带来新局面。21世纪的国际关系格局同两种制度的调整进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我国人口问题的实质在于,我国农村原有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教育体制、社会保障体制为主干的整个社会体制体系客观上具有较多的鼓励人口增长的因素。出路在于改革原有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相适应的新的社会体制体系。  相似文献   

16.
有人总是把西方发达国家同中国相比较,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就是比社会主义制度好。对这个问题究竟应该怎样来认识,怎样来比较,我们谈谈自己的观点。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生产力水平确实比我国高,这是事实。但是我们在将它同中国作比较时,必须看到这些国家与我国发展的基础、起步的时间、资本积累的方法和基本的国情有着许多根本不可比的因素。决不能只从现象出发,作简单的类比。  相似文献   

17.
生态社会主义对生态危机的现代阐释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社会主义是当代西方一个引人瞩目的马克思主义流派.面对全球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生态社会主义者揭示了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必然联系,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造成全球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生态危机就不可避免.拯救人类生存环境的根本途径就是创建全面发展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生态社会主义者弘扬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对当代资本主义进行严厉的生态批判,为我们认识资本主义矛盾提供了新视野;同时生态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的内涵扩展到人与自然关系的层面,把消除生态危机视为社会主义的重要使命,不仅弥补了传统社会主义理论对生态问题的缺位,而且对我国实践科学发展观也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8.
布达佩斯学派认为,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作为应对资本主义矛盾的"现实的社会主义"是一种自主的社会-经济形态,它既不是资本主义的退化变体,也不是社会主义的实现。赫勒、费赫尔和马尔库什在其合著的《对需要的专政》中作了详细的阐述。瓦伊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调,苏联制度("现实的社会主义")不仅不能代表社会主义的价值观,甚至不是对资本主义矛盾的解答,而是对俄罗斯历史的进退两难的一种回应,它仅仅表现为一种从权力阶层视角出发的合理性,而不是对社会整体来说的合理性。因此,我们应把苏联模式的"现实的社会主义"谨慎地视为对痛苦经历和现代性问题的一种理论的-实践的回应,将其视为意识形态,视为运动。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人们还把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视为“令人满意的”学科,但是,越来越清楚地发现:在阻碍机制起作用的条件下,停滞现象不仅仅波及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它们无疑地也波及到对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理论阐述。资本主义固有的多种多样的、矛盾的过程,曾被不加特殊分析地、削足适履地纳入资本主义普遍危机的概念,这就必然导  相似文献   

20.
《求是学刊》2021,48(1):21-29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取得成功,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成为一项迫切而重要的任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五中全会都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可谓适逢其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包括一系列基本制度的构建,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纳入其中,这是一个伟大创造。它不仅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探索的结果,也是社会主义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与发展生产力的现实选择,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逻辑演进的结果。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与生产力发展水平适应性以及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性。其中,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并推动生产力发展是寻找其根据和发现其逻辑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