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神灵信仰和仪式构成了文化的基本特质,也构成了社会形貌的象征展示方式。精神世界的神灵存在是现实世界中仪式举行的观念依据,祈求护佑的功利性意愿使得作为村落守护神的外来神并没有受到客观上的排斥,即便是既有的历史文化的冲突也被主观上包容或消解。本文通过对年都乎村村落山神信仰与村落民俗的民族志分析,探讨村落信仰与仪式、民俗空间与村落社会建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藏传佛教宁玛派中被称做"密咒师"的特殊群体,既从事正规的宗教活动,又娶妻生子参加日常的生产劳动,兼具宗教职业者和普通俗人双重身份.这些密咒师的活动与苯教、巫术和藏族民俗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他们是藏族宗教、文化和民间信仰、习俗最具典型的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3.
瑶族盘王信仰源于对始祖盘王的崇拜和纪念,瑶族社会中至今盛行着祭祀盘王的各种文化活动。盘王信仰是瑶族群体所持有的重要文化事项,也是瑶族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所选择地一种重要的生存策略,推动了族群与变化着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不断调适,对促进族群发展发挥着重要功能。应引导盘王信仰顺应时代需求,发挥其现实价值,使其成为瑶族在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策略,实现盘王信仰文化的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4.
自梳女的"婚嫁"象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献记载古代广东地区盛行女子“临嫁始髻”、男子“临娶始冠”的风俗 ,因此“盘头梳髻”成为婚嫁的必经仪式。 19世纪中期以后 ,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了一个特殊的抗婚拒嫁的女性群体。该群体成员通过特别的盘髻仪式以宣誓独身终老 ,这种仪式被称为“自梳”或“梳起” ,经过这种仪式的独身女性被称为“自梳女”。本文运用象征人类学有关理论 ,分析自梳女文化符号的婚嫁象征。这种婚嫁象征对内部成员具有约束、警示的作用 ,对外部群体具有告知其“已婚”身份的效用 ,一方面使她们避免与主流文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以求得协调发展 ;另一方面 ,可以满足自身心理和生理的需求 ,有助于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立性、完整性  相似文献   

5.
根据实地考察,以神山崇拜为主的民间信仰在当前藏族地区不仅具有广泛性或普遍性,而且在广大农牧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本文以神山崇拜为对象,通过个体、群体、性别和寺院四个角度,对神山崇拜为代表的民间信仰文化进行多层面、全方位的微观描述和宏观探讨.  相似文献   

6.
数字不仅仅是计量的单位,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被憎恶,或被喜爱,并形成数字信仰。但由于民族、地区和各国家的文化不同,数字信仰也各有异同。在韩国,主要存在数字3,7及"三七21"的数字信仰。受原始西伯利亚地区巫俗文化的影响,3被认为是象征宇宙的数字,代表了完美结构;受原始天体崇拜影响,加之接受中国农业文化中的月亮信仰,数字7被认为是生命的周期;由于从西伯利亚南迁至韩半岛,其文化空间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数字3信仰与数字7信仰相结合的现象,因此出现了"三七21"的数字信仰。  相似文献   

7.
张付新 《西藏研究》2005,(2):95-100
阿勒坦汗选择信仰藏传佛教标志着继蒙元之后,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的再度弘传。文章从阿勒坦汗皈依藏传佛教的过程分析,认为阿勒坦汗信仰藏传佛教的动机在于他与藏传佛教互动中的自身信仰,同时还在于蒙藏传统及其文化共性。  相似文献   

8.
二战之后,西方各民族国家中产生了大量外来移民群体.这些外来移民群体和其他少数族裔群体不断从内部向西方各民族国家提出权利要求.这使西方各民族国家不得不放弃"单一民族"的民族国家建构模式以及同化政策,转而采取更为宽容的多元文化主义政策,以满足各族裔群体的权利要求.此举引起了很多人对民族国家会走向衰微和终结的担心.但事实上,民族国家并没有走向终结.其原因在于,多元文化主义政策本身就是民族国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重新建构的方式.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少数群体的权利要求,促进了多元文化国家内部的整合,使得民族国家的建构更为深入.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参与瑜伽锻炼女性群体的基本特征为研究对象,对参与瑜伽锻炼女性群体的年龄特征、受教育程度、职业结构、经济收入和动机结构等特征进行调查分析;得出结论:参与瑜伽锻炼女性群体的年龄集中在25岁到45岁之间、参与瑜伽锻炼女性群体的受教育程度集中在本科与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参与瑜伽锻炼女性群体的职业结构集中在事业单位人员,参与瑜伽锻炼女性群体的经济收入集中在3000元以上的女性,参与瑜伽锻炼女性把保持身体和心理健康作为参与瑜伽锻炼主要动机。  相似文献   

10.
论汉族民间信仰的功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族民间信仰中的祖先崇拜、神灵崇拜、占卜风水、禁忌习俗等各个方面都展现出功利性的特点.造成这个特点的原因有中国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农民文化素质偏低,民众心理的失衡,汉族地区宗教的宽容性等.  相似文献   

11.
This article discusses a unique groups of young ‘1.5 generation’ Jewish immigrant religious priests (kessoch) who were born in Ethiopia and immigrated to Israel, who cope with marginality and absence of legitimization by the religious establishment and by society. The article demonstrates that a complex cultural identity and behaviour pattern of syncretism is created among the religious priests, through selectively choosing aspects of identity which are meaningful for them. Their educated use of ‘fragments of identity’ and different tactics of resistance expresses a way for leaders of a minority group to cope with the reality they experience, and to find their place in the absorbing society.  相似文献   

12.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不同的境遇 :针对基督教的教案频频发生 ,针对伊斯兰教的侮教案引发多起风潮。考察教案和侮教案的表现、性质、后果和原因 ,我们可知 :宗教交流应坚持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原则 ,政府处理宗教问题应有正确的政策导向 ,民众对待宗教应有正确的心态 ,这对社会和宗教的稳定发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古代藏族关于自然崇拜的观念及其功能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古代藏族出于对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珍爱和顺从 ,产生了崇拜自然的宗教观念。对自然的崇拜包括了对天地环境、动物及植物。崇拜自然是为了规范人对自然的行为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保护自然 ,顺从自然规律。文章对此作了简述 ,并对自然崇拜观念和行为的功能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4.
覃嫔 《民族论坛》2012,(2):100-103
新晃"咚咚推"源于侗族宗教祭祀的傩戏,因其舞蹈表现形态等一系列的非凡艺术形式而引发了诸多文化学者的关注。这一深藏于民间的舞台歌舞艺术在舞蹈动作的表现力上面,具有原始的美感和宗教的神韵,这使得该古老艺术所释放的文化因子蕴含了颇为深厚的文化价值。本文重点对"咚咚推"的舞蹈表现形态及其意义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口唤"一词被广泛运用于穆斯林的日常生活之中,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具有不同的内涵,穆斯林之间的相互要"口唤",表现了一种宗教信仰方式,一种日常生活方式和一种社会交际方式.  相似文献   

16.
历来对回族族称的解释仅限于正统的历史考证的方式。本文认为 ,虽然回族族称有其历史的客观性的一面 ,但在现实发展中又逐渐显露出其非历史的主观性的一面 :即作为文化主体的回民在特定文化氛围之中对自我的阐释 ,这些阐释体现在回族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传说及回族学者的著述之中 ,并流行不衰。从历史的考证来看 ,回族族称的获得是一个历史的偶然 ;但在作为穆斯林的回民看来 ,这里体现着来自造物主的意志 ,即历史的必然性。这是一种自我的文化表述 ,其中体现了他们对自我的认知、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对自我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思考 ,是回族文化 (说汉语的穆斯林的文化 )的起点和终点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宗教论"是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命题,它以社会主义的一整套立场、观点、方法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时期的宗教问题.在"社会主义宗教论"中,"根本是长期性"是基础命题,"关键是群众性"是核心命题;"特殊的复杂性"是主要命题."社会主义宗教论"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历史定位.  相似文献   

18.
朝觐是穆斯林的五功之一,具有了深层意蕴和文化内涵。在文化人类学的视角下,朝觐是每个穆斯林一生中一个典型的"过渡礼仪",是引起穆斯林社会身份和地位的变化的一个宗教礼仪活动。理解朝觐文化的深层内涵,我们认为朝觐可以视为穆斯林复命归真的一次实践。  相似文献   

19.
张践 《青海民族研究》2007,18(4):117-121
1937年12月1日班禅于返藏途中,在玉树圆寂,班辕奉命进入西康,由于中央未能妥善解决班辕善后问题,而西康设治未久,内部矛盾复杂,遂因德钦汪母婚事问题,酿成"甘孜事变"。本文通过对"甘孜事变"的论述,说明中央对西藏的政策不是一个孤立的政策,它势必影响到与西藏关系密切的西康,这是以前研究西藏问题的学者未能注意,亦未能研究的方面。  相似文献   

20.
朝觐是每个回族穆斯林一生中必须履行的一项宗教功课,完成朝觐功课的人被称之为哈吉,哈吉是一个承载意义的象征符号.回族社会中在接哈吉仪式实质上为一个典型的强化仪式,在现实中有着一定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