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7 毫秒
1.
论符号学三分法对语言哲学和语言逻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形学、语义学和语用学原本是符号学的分类法,由于符号学是比语言学、逻辑学和哲学更基本的学科平台,符号学的三分法对20世纪西方语言学、逻辑学和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本文详细分析符号学三分法对语言哲学和语言逻辑的影响,并特别阐明语用学转向对理论语言学、语言哲学和语言逻辑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与词汇语义研究的日益发展相比,词汇语义学史论却鲜有人问津。现代语义学的三块基石包括:语义场理论产生的背景是新洪堡特主义;语义成分分析法产生的背景是社会功能结构主义;关系语义学的系统意义建立在指称意义基础之上。20世纪以来,尽管出现了一系列的专著,但还缺一部基于中国学术精神、借鉴西方现代理论梳理汉语词汇语义研究理论和方法的著作,《欧美词汇语义学理论》中译本的出版,将会对中国语言学界的词汇语义学研究产生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皮尔士逻辑语义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模型论肇始于20世纪30年代初期,一般追溯到塔尔斯基、马尔捷夫以及罗宾逊等,“成名”于20世纪50年代。皮尔士19世纪的工作已经开始了命题逻辑的可能世界语义学分析,也开始了多模态和量化模态逻辑的可能世界语义学分析。本文将从量词、模态词、逻辑联结词以及存在图等方面来整理C·S·皮尔士的博弈论语义学和可能世界语义学等模型论思想。  相似文献   

4.
作为颇有影响力的认知语言学科,认知语义学与概念语义学从心理主义语言观出发,主张研究人的思维过程和认知策略。认知语义学强调语言的认知、社会、文化属性,形成了直观化、经验化、庞杂化的理论体系,概念语义学继承生成语法的形式逻辑理论,形成了抽象化、形式化、简约化的理论体系。同时,两个学科分别具有体验哲学与唯理主义倾向。前者认为概念形成于身体及大脑对世界的感知、运动等体验,后者认为人的大脑天生具备认知能力。两个学科相互取长补短,对于双方学科体系的完善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语义学为视角探析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语言 ,必然会反映出人类社会的各个侧面。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是社会语言学这一新兴的边缘学科注重研究的内容之一 ,也是各种文化里共有的现象。本文以语义学为视角 ,探究了存在于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并进一步阐释了该语言现象产生的原因 ,发展及变化。  相似文献   

6.
英国现代文论家瑞恰慈的文学批评思想表现出独特的科学化倾向.他首次将语义学与心理学引入文学批评,为新批评派和"心理学批评"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他的理论贡献主要表现在建构"语言本体"的批评原理;确立"冲动平衡"的批评标准;践行"文本细读"的批评方法.作为一个理论与实践并举的批评家,瑞恰慈的文学批评思想给为"新批评"理论的形成和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20世纪西方文论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7.
语义学是当今语言学界发展最迅速的语言学科之一。将语义学的一些基础理论如结构语义学理论、语义成分分析理论和格语法理论等引进俄语教学 ,探讨语义学在俄语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反映出语义学对俄语语言教学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20世纪90年代,基于Fillmore的框架语义学,Goldberg提出了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理论体系,这一理论的提出,为描写和解释语言现象,揭示语言的本质,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笔者以"构式"为搜索词,在百度检索当中可以得到约6,150,000个相关结果,可见这一理论得到语言学界广泛关注,并产生极大影响。本文从英语语言教学的角度,探讨构式语法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自然语言的计算机信息处理要求电脑对人脑构造或理解语言的机制进行模拟,这种模拟首先需要逻辑语义学对语言构造机制的先期研究。简言之,语言构造机制显示出两个特征:1.有穷多的词条作为出发点;2.依据有穷多规则去构造和理解无穷多的语句。多年来,逻辑语义学各分支不同程度地描述了语言构造机制的两个特征,但对其中特征1的刻画却不充分,而语言学对此却有不俗的表现。于是逻辑语义学和语言学形成互补局面,“互补”产生了组合范畴语法CCG。本文揭示了CCG对语言构造机制两个特征的兼容并举,从而展示逻辑语义学在理论上对电脑模拟人脑构造语言机制工作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语义学是语言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在一定意义上,对语义学的不同认识决定了语言学研究的不同方法和方向。运用哲学分析的方法,通过对语义学历史发展的简要回顾,对普通语义学的历史地位给于一个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