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继续探索 不断创新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王永云《学习与探索》已出到一百期,令人欣慰!对这本杂志我感情颇深。我是它的读者,也是它的作者。它颇有魅力,聚来了许多朋友。大家相互切磋,相互鼓励,一起成长、发展,一起为推动理论思维的发展而做出努力。我认...  相似文献   

2.
《围城》比喻的审美文化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秀芝 《学术交流》2005,(6):147-149
钱钟书《围城》中的比喻艺术之所以精湛,不仅因其丰富多彩,更因其意蕴深邃。它蕴涵着汉民族丰富的审美文化意蕴:精警的隐喻结构与通脱的哲理内涵,虚实相涵的哲学理念与相反相成的辩证统一,具象的思维方式与“立象以尽意”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3.
从《围城》看钱钟书艺术创作的审美品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事文学作品面对的是人的世界,因而必然以人物性格为中心或以主体自我创造的表现为中心。那么,从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及其艺术传达的方式上就往往能窥见作者艺术创造的审美追求及作品的审美品格。本文拟就《围城》人物形象的创造与艺术传达的方式及作者的学识、人格、气质、精神境界对其艺术创造的影响等方面的探讨揭示钱钟书艺术创造的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里用充满诗意的语言赞赏了人类童年时代的艺术希腊神话与史诗所散发出的动人魅力,并进而提出了希腊艺术与史诗何以具有永久的魅力等一系列重大的艺术哲学的命题。马克思无暇顾及这样一些专门的艺术哲学问题,他只是遨游在他广阔的思想海洋里路经艺术这片异彩纷呈的特殊海域时,被它的景象所吸引,稍一逗留,抛下这样一些疑问,便又匆匆驶向远方了。而这些疑问,一百多年来,却有如艺术王国里的“哥德巴赫猜想”,引诱着人们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5.
风俗视角与《诗经》的还原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元英 《唐都学刊》2001,17(4):64-66
《诗经》因为被罩以神圣的光环而掩盖了它的原貌,也蒙受了种种附会和曲解。从风俗视角可以梳理出《诗经》文化背景的两个重要特征“诗以言志”的习尚和“礼乐救化”的传统,有助于对《诗经》的还原阐释,风俗视角还能使读者领略到《诗经》所展示的鲜活多彩的风俗画卷,感受“天籁之音”的艺术魅力,有利于《诗经》去圣返俗。  相似文献   

6.
《围城》语码转换赏析○王全瑞《围城》是钱钟书先生唯一的一部小说,文学界评价很高。在写作技巧上,《围城》的一个特点是采用了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简称cs)共出现了136处之多,其中会话性语码转换(conversationalcode-...  相似文献   

7.
论《世说新语》语言的时代风格与审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说》在语言艺术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凡是阅读过《世说》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为其才藻的新奇、语汇的隽美而倾倒,并深深为之叹赏。这种永恒的艺术魅力,来自作品语言的独创性,那就是极鲜活的时代风格和多层面的审美特征。1《世说》以潇洒优雅的文笔毕现了魏晋世...  相似文献   

8.
荒原的轮回——艾略特《荒原》的文化哲学主题分析马汉广陶萍艾略特的长诗《荒原》做为现代主义文学中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具有的划时代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的新异而独特的表现手法,更主要的在于它以丰富的象征意蕴和完整的意象体系“把宇宙压缩成一个球,使它滚向一个...  相似文献   

9.
析张谷若译《苔丝》的语言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军梅 《社科纵横》2004,19(6):191-192
张谷若先生翻译的《苔丝》是我国翻译作品的典范之一。这部译作鲜明的语言特色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译者采取直译法 ,准确地再现了原文的整体风貌 ;同时 ,注重英汉文化差异 ,恰当进行信息增补 ;用词贴切自如 ,不露翻译痕迹 ,以诗化语言营造意境 ,富于美感 ,使读者可以充分领略与原作同等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从《雪国绿》看门瑞瑜的散文写作艺术冯芷秀熟悉门瑞瑜散文的读者都知道,门瑞瑜是一位以善长描写北国风土人情而活跃在当今文坛的散文作家。近年来曾出版多部散文集,1994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雪国绿),精选其散文作品62篇,是门瑞启散文的代表作。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短篇小说,发展到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出现了最后一个高峰。它对以后文言小说的影响很大,仿效《聊斋志异》的作品相继出现。我省发现的清代曾衍东所著文言短篇小说集《小豆棚》,就是其中的一部。这部作品虽然在思想上和艺术上没有达到《聊斋志异》的水平,但是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特点和个人特殊的生活经历,它在仿《聊》的同类作品中具有一定特色。研究和剖析《小豆棚》这部作品,对于了解《聊斋志异》问世以来我国古典短篇小说的发展和演变,扩大中国小说史的研究内容,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文学性与自传性:双重魅力的建构功能──《儿子和情人》与《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比较研究王占峰《儿子和情人》(以下简称《儿是D·H·劳伦斯小说最广为人知的一部作品。小说的巨大魅力不仅在于那蕴含哲理的诗般语言,熨贴入微的心理描写,震撼心旌的激情,更在于作者...  相似文献   

13.
王岳川教授的《艺术本体论》(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3月版),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艺术本体论研究的学术著作.该书从史和论两个方面对生命和艺术的存在状态和意义进行了追问,在从古典到后现代的历史清理中,以人类文化发展史为线索,以全新的角度探讨了艺术与人的存在关系。一方面,对人类本体进行历史追溯和当代反思,力求从时代审美文化氛围中去透视艺术存在的当代形态,从而揭示出人类本体与艺术本体的关系所在。另一方面,从作品与接受交互活动中探寻艺术意义的实现过程,即通过对世界、作家、作品、读者社会艺术活动的总体把握,从而把“…  相似文献   

14.
卢晓曼 《生存》2020,(6):0222-0222,0221
艾米莉受18世纪中后期哥特小说的影响,在其《呼啸山庄》中运用了哥特式写作手法。通过塑造哥特模式的人物形象和环境,深化了爱情与复仇的主题,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本文主要从哥特小说的主要特点、人物的哥特模式、主题和环境上的哥特色彩四个方面对作品中哥特式写作特点进行分析,领略《呼啸山庄》中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唐培勇 《社科纵横》2007,22(6):110-111
本文在分析徐悲鸿的《前进》、《群马》、《群奔》、《奔马》等作品的基础上,对他的水墨大写意作品的艺术特色作了一次总结。  相似文献   

16.
论张爱玲小说人物语言对《红楼梦》语言的套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40年代红极上海文坛,曾被誉为“鲁迅之后第一人”。其文集《传奇》、《流言》在海内外至今仍拥有无数读者,学术界研究张爱玲的文章也不下千篇。张爱玲的艺术成就前人褒贬已有定论,此处不赘。本文仅想就张爱玲作品语言对传统旧小说,尤其是《红楼梦》语言的套用谈一些看法。(注:《红楼梦》以下简称《红》)几十年来,海内外研究“红学”硕果累累,但总体看来,有关《红》语言方面的研究论文却少之又少。众所周知,《红》全书出场人物总数近千人①,主要内容是描写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的日常生活,自它问世二百余年来,无数读者读来…  相似文献   

17.
缑广飞 《社科纵横》2006,(11):115-116
《熊》和《老人与海》都揭示人与自然的关系,形象地展示了福克纳与海明威相似的生命哲学,但是,《老人与海》单纯、简洁,《熊》繁复、凝重,更注重探讨黑人和白人之间的种族矛盾,在艺术上更具实验精神。比较研究两部作品的同异,对我们了解和认识福克纳和海明威以及20世纪美国文学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8.
以幽默的笔调讥讽现代文明──夏目漱石的《我是猫》与钱钟书的《围城》比较大连医科大学外语教研室尹秀兰本文从《围城》的幽默价值谈起,引用日本学者的评语,导出另一部日本名作。然后是二人经历比较。在论证文明的进步往往伴随着人性的堕落和道德的沦丧之后。本文重点...  相似文献   

19.
《世说新语》和魏晋士人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说新语》和魏晋士人心态温孟孚《世说新语》(以下简称《世说》)是一部极具魅力的志人小说集。从它问世以来,几乎历代均有仿效者,如宋王规唐语林》,明李绍文《明世说新语》,直至近代易宗费之《新世说》,这充分说明了人们对它的喜爱程度。但这些仿效者诚如鲁迅先...  相似文献   

20.
小世界中的对话与狂欢--以巴赫金理论重读《小世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盈盈 《学术交流》2004,5(5):158-160
戴维·洛奇既是学院派批评家,也是一个自觉意识很强的小说家。他的代表作《小世界》被许多学者认为是西方的《围城》。《小世界》不仅问鼎各项大奖,更受到各个层次的普通读者的欢迎,与此直接相关的原因是它妙趣横生的讽刺、暗辩的双声语言特点和浓重的世俗化狂欢色彩;而这两大特征正是巴赫金的交往、对话主义文学理论所涵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