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文字、数字加表格这一格局是市统计局出版各种统计出版物的传统版本,可谓历史悠久.但不知何时,这一传统被一本本装帧精美、设计匠心、图文并茂、色彩绚丽的统计出版物所打破.人们爱不释手,不约而同地纷纷赞扬他,一位在平凡岗位上默默无闻耕耘十多年,创造过许多辉煌,但依然守着他平凡的阵地,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地追求着新辉煌的人——他,就是上海市统计局综合处的蔡旭洲同志.十多年来,他负责各种统计出版物的图表制作、装帧设计、书稿编排、印刷业务以及全局摄影像工作.要说工作,再平凡不过了,常年同纸笔、剪刀和浆糊打交道,成日与曲线、直线和照片为伙伴.但是,他十几年如  相似文献   

2.
11年前,只有高中学历的三轮车夫蔡伟被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破格录取为博士研究生。如今,48岁的他在贵州安顺学院教3门课,看到学生.他会想到自己。他因知识改变命运,他希望自己的学生也能如此。他从没给学生提及他的那些苦日子。那时,他每卖50根冰棍,才能买一本5元的二手书。东北的冬天,他把《老子》《庄子》《韩非子...  相似文献   

3.
谢涿云 《上海统计》2000,(12):23-23
1997年,青浦县统计学会为加强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联系,去延安地区统计局搞了一个有关统计信息资料的联合开发项目,这一活动被上海市民政局列为当年99件有特色的社团活动之一.北京《中国企业报》的一位记者在一个偶然的场合得知这件事后,特意赶到青浦采访我.在接待记者时,我拿出了一本《上海青浦之最》送给他,他接过书,爱不释手,而后他沉思片刻,出乎意料地问:“你们编《上海青浦之最》,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就是这一问,留下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命题.  相似文献   

4.
他本可以当上飞行员,在500多人的学校中,他是两名被选中的幸运者之一,学校把欢送会都准备好了,但他终因轻微砂眼而未能如愿。他本可以成为一名长跑运行员,做为学校田径项目中的佼佼者,保送到北京体校专攻中长跑和体操,但由于超负荷训练,脚部受伤而未坚持下来。  相似文献   

5.
王跃 《四川省情》2006,(4):45-46
7.被盗版是一种福份小文人出了一本书,很快就被盗版。二十元一本的书,别人五元也卖,地摊上三元也可以买到。收荒匠当废品收去,从乱纸中挑出来一元钱也卖。小文人为了顾及面子生怕别人知道他写的书堆满了地摊和废货市场,见一本收一本,家里堆得象书库,最后因财力有限无奈地放弃了收购。小文人十分生气,说这本书白写了,真是帮了盗版者的忙。老文人安慰他说在如今能被盗版是一种资格,说明你的书销售良好。我妻子写了一本书一直无人盗版,堆在仓库里,不仅卖不掉,还得付人家仓库的保管费,气得她花钱雇人印了三千册发给贩子去卖,故意印错别字,故意用…  相似文献   

6.
统计,沉甸甸     
麦黄,稻熟,串串穗粒如同剔透的珍珠,在微风中万般摇曳,演绎出农家人在阡陌上的辛酸.站在满眼金黄的田野,本以为满脸沟壑的父亲会有些许灿烂,他却无不惆怅地喃喃自叹:谷贱伤农,谷贵亦伤农!不习农事,难以诠释个中含义.父亲释然:谷多了,卖不起价;谷少了,能卖好价,那是减产.斯时,我的心底便有了一份凝重.如今,父亲早已作古,惟可告慰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谷少了,亦贵了,却并未伤农.  相似文献   

7.
他创建了更适合东方人的心理学体系——"得觉"理论。他走到了中国心理学的最高殿堂。他能让17000人相继进入催眠状态。他是中国的催眠大师。他是一个雪域神山的儿子;一个生活的智者;一个点亮心灯的人,他用最高的礼仪,把洁白的哈达放到了中国人的心灵上;他是来自一个开满格桑花圣地的学者,是学生们心中的"格桑爸爸"。他的名字叫:格桑泽仁。  相似文献   

8.
次贷危机到底是怎么回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四月份本是春和景明、煦风送暖的日子,可是中国股市却冷气袭人,对于股民来说,几乎每天都有一场噩梦.  相似文献   

9.
当问到他写回忆录的情况时,高老说: "我在年过花甲退休之后,就想写一本传记式的回忆录,并且起草了提纲,但因退休后又返聘多年而未能成文.在我年逾古稀,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有关亲友的建议,支持下,再次动笔,经过几易其稿,现已成文."  相似文献   

10.
同事老乔     
老乔是我的同事,也是我们的老大哥。老乔是一个很风趣的人,我们都很喜欢他。老乔不是领导,可我们在私下都叫他“办公室主任”,因为我们大小事总是喜欢让老乔帮忙。大到电脑出毛病了,小到同事们眼镜上的小螺丝掉了,我们总是大喊一声:“老乔”,他就会热心地帮我们搞定一切。虽然他也是牢骚满篇,骂我们连屁大的事都找他,但我们仍然喜欢有事无事地吼他。老乔是主搞农业报表的,工作很认真负责。记得以前搞县县抽样调查时,最繁重的工作莫过于报表和录入,而全县的数据录入都是他一个人完成的。在奋战了几天几夜后的一天下午,他还兴奋地告诉我们录入…  相似文献   

11.
制造业竞争力研究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竞争力涵义综述 竞争力作为一个理论概念或者术语,最先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全球化浪潮当中.期初表现为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最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威尔兹经济学奖、亚当·斯密奖、三次麦肯锡奖的获得者,迈克尔·波特(Mickael.E.Porter).他以三本著作奠定了他在竞争力研究当中的地位,分别是<竞争战略>(1980)、<竞争优势>(1985)、<国家竞争力>(1990).其中--迈克尔·波特在上个世纪90年代提出的"国家钻石理论"(National Diamond)最为有名.波特认为,产业竞争力是在一定贸易条件下,产业所具有的开拓市场、占据市场并以此获得比竞争对手更多利润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博友"云路樵歌"曾经送给我一本散文集,他书里面有一篇《二十六年一幅画》的文章对我影响颇深,大体意思是说从孩子4岁开始,他每年的同一时段都以南京中山陵的博爱牌坊为背景,给儿子和他母亲拍一张照片作为纪念,直到儿子30岁。闲暇拿出来把玩,俨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四大以来,青浦县的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生机盎然,各条战线捷报频传,各行各业兴旺发达.作为记载这一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上海青浦之最》,也是年年有变化,岁岁有新意,成为一本反映青浦经济先进水平的光荣册,一本社会各界了解青浦、投资青浦、开发青浦的宣传册.每每拿到新出版的《上海青浦之最》总让我们这些步入暮年的老人,感慨万千,无限欣慰……”这是由青浦县商榻乡供销社统计师薛润瑚同志给我们编辑部寄来的《上海青浦之最(1996)》读后感.确实,一年一集的《上海青浦之最》为我们传递着青浦县经济建设的最新信息.十年来,青浦县统计局和青浦县统计学会的领导,对这一统计界的拳头产品,关怀备至,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编排上,处处精益求精,力求至臻完美.作为这一产品的开发者——青浦县统计局原局长、现任县统计学会会长、高级统计师谢涿云同志,只要一谈起《上海青浦之最》,他的话匣就关不住,有说不完、道不尽的话,读者不妨和我们一起听听他的述说.  相似文献   

14.
王跃  马骥  雷文景 《四川省情》2007,(10):54-55
办学先驱·毕启·最高褒奖美国人司徒雷登是近代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位名人,他所主持的燕京大学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彩重抹的一页。在中国西部,另一位创办华西协合大学的美国人毕启同样有  相似文献   

15.
张子浩 《浙江统计》2005,(10):34-34
<浙江统计>是统计部门自己的杂志,是一本统计学术研究和统计实践交流、理论联系实际的刊物,它既是统计理论研究者,更是广大统计实践工作者迫切需要的一个提高统计水平的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16.
西欧印象     
陈郁 《中国统计》2006,(5):52-53
以人为本 荷兰:让病人有家的感觉.这是在荷兰工作的国内一位先生不久前先后两次住院的亲身体会.他第一次住院是因心脏病突然发作.住院当天,护士知道他是华人后,问他是否吃得惯西餐,如果不习惯,医院可为他准备中餐.第二天中午,医院果然将一份中餐送到了他的面前.  相似文献   

17.
儿子的创意     
【正】儿子在家里乱翻我的杂志。突然说:"我准备到日本旅游一次。"因为他经常异想天开,我置之不理。他很郑重地说:"这上面写着一个有关宗教博物馆建筑的创意征文比赛。金牌获得者,免费到日本观光旅游。"说着,把一本海外刊物递给我。我看也不看地说:"关于宗教,你懂得多少?关于建筑,你懂得多少?你还是好好做功课吧。"他毫不气馁地说...  相似文献   

18.
何谓人事政策干部?即为执行国家劳动人事政策的干部国家出台了哪些劳动人事政策发到了企业,他们的任务是进行细化、操作化,结合本单位情况加上一点条条框框,在本单位推行。什么时候该加工资了?什么时候该评职称了?该往他的档案袋里塞点什么?上次他受到的处分,最近表现很不错;是否可以考虑从他的档案袋把他给抽出来?该提子了,赶紧去翻翻他的档案袋  相似文献   

19.
跟影视剧打了一辈子交道.傳正义得了很多称号,最著名的那个.还是影视界的“王麻子”。那是导演谢添给起的,因为在影视圏,他的剪刀最麻利。他是一名剪辑师。剪片子时,他眼上总架着修表匠的放大镜,一刀下去,咔嚓落在最准确的剪辑点上。剪好片头片尾后,他左手腾空一甩,把长长一段胶片抛到空中。站在身后的徒弟伸手去接,把片子放在两侧的片篓子里,“他剪片子很快,动作也很帅”。  相似文献   

20.
速度之谜     
最近两年,一本名为《中国可以说不》的畅销书很是火爆,随之而来的是中国国内民族主义情绪的空前高涨,一副气吞万里如虎的架势。这让我想起了多年以前一本类似的书《日本可以说不》,它也曾让日本人很是得意了一阵子。但最终事实证明日本人可以说不的日子还远着呢!不知道中国是不是真的可以说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