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在桑园套种魔芋取得成功的基础上,云南省陆良县充分发挥蚕桑大县的优势,大力扶持魔芋产业发展,力争到2010年把魔芋培育成为农民增收、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又一个优势产业。2005年,该县在桑园等地中种植魔芋2000亩,经过精心栽培,收获了2000吨,实现产值300万元,平均每亩收入达1500元,经济效益显著。在此基础上,该县决定将魔芋作为富民强县的又一支柱产业来抓,利用现有的7.6万亩桑园及今后逐年新发展的15万亩桑园,在桑园、果园、林下广泛套种,并推广到其他田块,从2006年开始每年种植1万亩,力争2010年发展到5万亩,实现产量7.5万吨,实现产值1亿元…  相似文献   

2.
淮南市李郢孜镇隗店村农民刘传朋,家有五口人,2个劳力,承包耕地3.6亩,九二年,人均纯收入700元,九三年发展日光温室后,收入逐步增加,人均年纯收入达1600元,九四年人均年纯收入突破2500元。九三年,在区镇的支持下,他投入1500元,建了一栋长30米,使用面积204平方米的土墙结构的日光温室,当时他对日光温室的栽培管理技术不太了解,只好一边按区蔬菜局技术人员的指导,一边找资料学习对照着干,  相似文献   

3.
汕头市潮南区雷岭镇老促会副理事长、雷岭镇荔枝协会副会长张海元,被誉为农民专家,缘于他与荔枝结下了不解之缘。雷岭镇自明代中期开始种植荔枝,至今已有约500年历史。目前,全镇荔枝种植面积4.3万亩,人均1.2亩。张海元高中毕业后留在山区,被选为村党支书,  相似文献   

4.
一、到本世纪末解决贫困人口温饱的标准: ——绝大多数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达到500元以上(接1990年不变价格)。 ——挟持贫困户创造稳定解决温饱的基础条件: 有条件的地方,人均建成半亩到一亩稳产高产的基本农田; 户均一亩林果园,或一亩经济作物;  相似文献   

5.
丰县金陵乡地处黄河故道,5.9万亩耕地,95%为沙质土壤,适宜深根菜类生长。1991年,我们利用种植保健蔬菜山药的沟引种朱蒡500亩,喜获丰产丰收,平均亩产4000斤,收入8000元。由于效益驱动,我们乡牛蒡面积连年扩大,到1997年,建立了两万亩牛蒡种植墓地,并取得了  相似文献   

6.
四十六岁的张纯贤,家住涡阳丹城乡老天庄行政村,荆庄自然村,全家六口人,承包土地十六亩。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产量一年比一年增长,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就是富不起来,多年的致富梦一直没有实现。近几年,他合理调整产业结构,逐年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一九九二年种了七亩经济作物,其中甘蔗二亩,西瓜一亩,大葱二亩,韭菜一亩,大白菜一亩。年底甘蔗近收入七千元,西瓜收入七百伍拾元,大葱收入二千伍百元,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胶州市里岔镇孙家洼村孙茂红,今年35岁,他一人种着10亩承包田。2003年上半年,他靠种植养殖收入了27500元。另有3亩日本大根萝卜,2亩天津绿、白菜订单收入约7000-8000元。2003年早春,他种了4亩大西洋A土豆,采用地膜覆盖、增加  相似文献   

8.
(一)邹运清养蚕一年脱贫安徽省蒙城县罗集乡茨河专业大队村民邹运清,1993年邹运清腾出8.6亩粮田植桑养蚕,春季养蚕4张.产茧160公斤,收入1500多元,秋季养蚕6张产茧200公斤,收入1900多元。他家5口人仅养蚕收入达3400元,人均收入680元。  相似文献   

9.
我国除新疆、内蒙、青海、西藏、四川甘、阿、凉三个州和甘肃甘南州均届为牧区外,其它地方全属为农区。农区种草养畜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大大提高土地利用价值,降低养畜成本,是畜牧业生产发展的重大变革。我国人口每年以1300—1500万人速度剧增,而土地却每年以300—500万亩速度锐减,目前,我国现有人口12亿,人均耕地1.3亩(预计到本世纪末仅为1.1—1.2亩),人均占有粮食381公斤。人多地少的“国情”致使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用地矛盾十分突出。秋收后的冬春季节,利用谷收后的冬干田、预留次年的秧母田、农田“田边地”、“三园地”(果园、茶园、  相似文献   

10.
射阳县鲍墩乡位于射阳河北岸,地势低洼,荒滩废地多,过去全县有名的贫困村基本集中在这里。近几年来,选准了“稻田养蟹”这条致富路,经过93年的试验,94年的起步,95、96年初具规模,97、98年大面积推广。目前,已从92年9户9亩蟹池发展到今年1500户近万亩蟹田,亩均收入达3000元。全乡今年近万亩稻田养蟹喜获丰收,预计稻田养蟹实现产值57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  相似文献   

11.
尤亚辉 《小康生活》2000,(10):46-46
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后谢乡农民宋德胜,种植大棚西瓜,亩收入达8250元,是一般农亩收入的3-4倍。  相似文献   

12.
蒙城县小涧镇田庄村以市场为导向,靠科技种棉家家户户走上了富裕路,今年全村种植棉花8亩以上的大户30多户,人均纯收入800元以上。在今年旱灾、虫灾发生较为严重的情况下,该村加强。统”的功能,实行科学种棉。舍得投入。春季从县种子公司统一购进优质“杂29”一代原种500公斤,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监利县柘木乡赤湖渔场现有精养池1200亩,湖泊8000亩。去年,该场总产成鱼1500亩,增产400吨,增幅67%,产河蟹20吨,黄鳝10吨,取得了比较好的经济效果,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过去几年,该场成鱼单产一直徘徊在800—1000斤,花白鲢产量比例达70%左右,养殖效益下降,为了提高养鱼池养殖产量和效益,赤湖渔场积极推广“三机一料”,主攻成鱼高产高效,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其主要致富经验介绍如下: (一)推广“三机一料”,主攻成鱼高产。“三机一料”是提高精养池产量的重  相似文献   

14.
湖北钟祥市中山镇元山村农民李爱国利用冷浸田科学种藕,获得好收成。去年他2亩藕田共起鲜藕9000多公斤,获纯利润8300元,亩平均收入4100元。李爱国2000年利用冷浸田试种了1亩本地的无花藕,当年收入近2000元,是种植小麦、水稻收入的2倍,去年他将2亩冷浸田全部种上藕,同时严把三关:一是抽槽关。在田内每隔1米远抽1米宽、1米深的槽,并回填秸杆、农家肥,使长出的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乐清市地处浙江东南沿海,是"温州模式"的发祥地和典型代表,全市总人口115.7万人,200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7.1亿元,财政总收入22.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3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795元,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国百强县(市)第35位。乐清全市耕地面积35.9万亩,人均耕地只有0.3亩,人多地少的农业资源瓶颈制约以及渗透在乐清人血液中的重商文化基因,使得乐清农民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了农业走  相似文献   

16.
汉寿县现有耕地面积84.3万亩,总人口77万,其中农业人口66万,农村劳动力39.3万。截至2006年底,全县通过多种渠道共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6.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2%,实现劳务收入9.9亿元,人均劳务收入6000元,为同期农民人均纯收入3171元的1.9倍。近年来,全县城镇新增人口中,85%以  相似文献   

17.
油菜—西瓜—玉米—连作套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我研究会推广油菜——西瓜——玉米三环连套,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经济效益,一般亩收油菜籽150——200公斤,西瓜2000——3000公斤,玉米400——500公斤,亩产值1500——2000元。其技术要点:(一)头茬油菜:于头年9月5——25日播种,预留西瓜行30~35厘米,亩留油菜1万株左右,来年6月上中旬收获。(二)西瓜:于4月上旬营养育苗,4月中下旬套裁  相似文献   

18.
笔者就“种植中药材能不能发财”问题,访问了安徽中药材栽培专家姚宗凡副教授他的主要看法是:中药材是国宝,可以出口创汇,发家致富。象安徽省霍山县太平乡,靠种植杜种、茯苓、天麻、桔梗四类药材,年产值超过800万元,人均药材收入近100元,药材单项收入超仟元的有1108户,万元以上的大户121个。又如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平度市大泽山镇西五甲村.是一个只有175户620口人的小山村.人均耕地不足0.9亩,且大都是山岭薄地.就是在这样的土地上.这个村的农民却发足了葡萄财.前些年亩均收入一直在四五千元上下徘徊.而近几年.每亩葡萄的收入猛增到1万多元,最高的亩收入超过2万元.  相似文献   

20.
《小康生活》2004,(4):44
果桑又名桑葚,单果重6-8克,大果10-16克,紫红色,清甜多汁,营养丰富,可健脾、开胃、明目、乌发、补肝等,是一种优质营养保健型水果。建园当年可结果,来年可大见成效,5月初即成熟上市。近几年市场批发价在每公斤6-10元左右,大城市的超市价格更高。一般亩产1500-3000公斤。如每公斤按最低价5元,亩产按1500公斤计,亩收入可达7500元。果桑经济效益是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