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分析哲学注重从语言和命题分析来阐述、解决哲学问题的主张,决定了一些为其专属的术语与概念,如真、真之载体、为真者等.在“为真者”问题上,阿姆斯特朗的探讨比较典型,从而使之成为具有广泛影响的话题.结合维特根斯坦对否定性真命题的“为真者”所提出的具体确定来考察“为真者”,有利于推进分析哲学对世界与命题关系的理解以及这种关系所体现的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2.
作为语言哲学的奠基人和缔造者,罗素在19世纪精神文化历史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他不仅为语言哲学学派提出了诸多哲学主张,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利用自己精深的符号逻辑技术,提出了一种研究哲学的方法--逻辑分析.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就是这样一个"经典之作",显示了逻辑分析在哲学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了(自然)语言结构与(逻辑)命题结构的差异性,取消了虚构事物的本体论.罗素的摹状词理论作为一种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命题中语词与现实中对象的关系的方法,有助于排除那些虚假的概念,使概念更加明确,更加符合客观实际,达到语言与现实的真实对应.所以说罗素的摹状词理论为把逻辑分析运用于研究语言哲学问题做出了典范,对英美语言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罗素的摹状词理论自提出以来,一直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它直接渊源于穆勒和弗雷格的对指称与涵义的关系研究;罗素从解决"存在"等哲学问题的目的出发,将摹状词在命题中化解为具有精确涵义的命题函项,并以之为武器为他的哲学服务.尽管受到一些批评,但是,摹状词理论的思考方向和哲学意义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修辞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的修辞学形式,即它的节奏性、简单性和隐喻性,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维特根斯坦采用这种修辞学形式的意图以及这种修辞学形式与其思想的关系,即:通过为《逻辑哲学论》铸就独特的修辞学形式,维特根斯坦赋予这部著作以艺术作品的特质,从而拉开其哲学命题与自然科学命题的距离,并由此使自己摆脱思想的悖论;不论是对《逻辑哲学论》的写作还是在其中对哲学问题的思考,他遵循的都是简单性原则,并使之成为真理的标准和哲学思考的要求;不仅如此,他还通过《逻辑哲学论》的形式结构隐喻性地彰显其宗教情怀或对不可说者的敬畏.  相似文献   

5.
弗雷格在哲学研究中,把语言的分析作为其首要地位。他的涵义指称理论对西方语言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以此理论为基准点,来探讨专名的涵义和指称,尤其详细探讨命题的涵义和指称,从新的视角为后哲学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卡西尔语言哲学的根本特色在于,它既体现了现代西方哲学的一般趋势,又具有较强的欧陆传统哲学的特征.他主张,从感觉、直觉到概念的发展过程,就是语言从实体到功能、从直接到间接、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不断发展过程,象征着人的文化创造性的不断成长.他将语言作为人类文化创造的总体性维度,通过对语言的内在结构和发展进程的文化哲学分析,彰显了语言在人类文化中的独特地位,揭示了人类特有的精神本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7.
施密特站在法兰克福学派的立场之上,追随他的老师和前辈阿多尔诺重新挖掘并深刻剖析了马克思的非同一性思想.他主张马克思的哲学旨在批判"第二自然"和突出主客体的非同一性.在他看来,主张本体论哲学本身即是对"第二自然"的认同,而同一性思维又必然公开地或隐蔽地走向本体论,所以坚持非同一性思想与主张非本体论哲学是相互关联的.这一思想的诠释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维特根斯坦私人语言论证:一个悖论命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特根斯坦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有关私人语言命题的提出,为语言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引起了学界的热烈争议。本文从维特根斯坦对私人语言的定义出发,围绕争议的焦点,分析了该命题在理解方面存在的悖论,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瞿秋白的哲学观深受普列汉诺夫哲学思想的影响。他主张从本体论意义上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反对忽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性质或仅仅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归结为唯物史观和经济学理论;他阐述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辩证关系,阐明了哲学的阶级性特征,突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0.
"事实"概念的演进反映了西方哲学认识论的历程,也造成传统哲学与现代分析哲学的分野。在常识状态下,"事实"就是普通事物;在认识论哲学中,"事实"被看作知觉对象;在现代科学中,"事实"被看成自然规律,即"科学事实"。从维特根斯坦开始,他把"事实"置于语言和逻辑的层次上,认为事实只能以命题的形态出现,或者说事实就是命题,这个转变开创了现代分析哲学的革命。  相似文献   

11.
李梦阳在为自己的诗集《弘德集》所作的自序中,提出了“真诗乃在民间”的诗学命题,这一认识在其后的诗文中被多次重申,可视为李梦阳成熟的诗歌理论。李梦阳早年大量拟作汉魏乐府和民歌,记录了他在“真诗”道路上的可贵探索。因失望于文人学子的韵言而转向民间寻求真诗是李梦阳诗歌崇尚真情的必然走向,从自发到自觉。“真诗”理论的提出在当时具有尊情抑理的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视频门户网站为代表的媒体类平台企业,凭借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实现了飞速成长,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娱乐和信息获取的重要工具之一。以Bilibili公司为例,从价值主张、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价值获取4个维度出发,分析媒体类平台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和理论框架,探索其价值创造的逻辑。研究表明:商业模式的本质是创造价值;在价值创造的四个要素中,价值主张是核心,价值创造、价值传递和价值获取服务并支撑价值主张;财务数据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发现价值创造环节存在的问题以及评价商业模式价值创造效果的工具。研究成果可以加深对该类型商业模式与价值创造机理的认识,也为实践领域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既是纠正“拉普”文艺路线的错误,也是为了吸引“同路人”作家和争取高尔基回国,此外还与苏联公开发表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论现实主义的信有关。但恩格斯所说的立足于对历史环境的真实把握、具有批判精神的“充分的现实主义”,在这里变成了维护共产党领导、歌颂社会主义现实生活的“社会确认的现实主义”。这种“现实主义”要求为党的政治服务,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描写现实,有其历史必然性与合理性。但如果理解偏差、执行失当,也会给党的文艺事业造成损害,需要进行科学的辨析。  相似文献   

14.
“回顾关学30年”这一激动人心的题目在现有的经学化诠释模式下却存在成为伪命题的危险。沉溺学术史写作,忽略中国人真实的感性生存经验造成美学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走向落寞,而对关学30年的回顾,其背后的话语逻辑却使我们有可能对这种阐释模式进行反思,展望中国美学进一步发展的路径应是回归80年代,回归中国人当下的日常生活经验。  相似文献   

15.
五四作家通过重返自然的叙事,把人与自然的联系方式由科学认识转变为生命感觉,拓展了道德和情感的认知范围与体验程度,传达出一种朴素的生态情怀,自觉不自觉地诠释了由自然彼岸回归自然之中的生态伦理命题,为中国现代文学展示了生态文学的萌芽。  相似文献   

16.
论波爱修斯与古代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波爱修斯是古代逻辑向中世纪逻辑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哲学家.他翻译和注释了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探讨了波菲利关于共相的三个问题;对假言命题和假言三段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斯多亚学派之后重新奠定了命题逻辑在整个逻辑学说中应有的地位.波爱修斯的逻辑理论是中世纪逻辑学进步的主要源泉.  相似文献   

17.
布里丹基于指号的语义封闭理论认为,任何命题都必须以指号的方式存在,任何以指号方式存在的命题都有两种意谓,即心灵之内的意谓和心灵之外的意谓。但仅仅通过命题的意谓不能决定其真值条件,必须考虑相关的指代;而命题的真值条件由命题中各词项的联合指代决定。以此为基础,并借助纯粹的自然语言,布里丹为说谎者类型悖论的破解提供了一种具有逻辑一致性的自然破解方案。这一方案无须对对象语言与元语言进行明确区分,而仅仅需要对以自然语言表达的悖论语句进行常规的逻辑分析,这种分析方法更贴近人们的日常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8.
宋诗重理趣。理趣即义理和情趣的统一。宋代诗学有关义理的学说经过了四个阶段和三次飞跃。张载和程颐从哲理的高度论述义理。苏洵提出“风水相遭”的文章学命题。苏轼提出了“有为而作”的诗学命题 ,从本体论上说诗。叶梦得提出了“兴当时事”的诗学命题 ,从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上说诗。贯穿在此四阶段和三飞跃之中的则是《周易》所倡导的认识原则  相似文献   

19.
马克斯·韦伯通过对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关系的研究,提出了对当时和后世影响巨大的“理性化的现代性”的命题。为寻求现代性的出路,通过对“理性化的现代性”的多重意义分析,提出尉马克思的“实践主体”为现代性奠基,完成哲学的“实践转向”来重构现代性,即从理性主义回到生活世界来拯救现代性的合法成果。  相似文献   

20.
拉赫玛尼诺夫的死亡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晚期浪漫派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历经了世纪之交的多事之秋,人生坎坷曲折,在忧郁和痛苦中度过了一生.拉赫玛尼诺夫毕生都沉浸在对人生和死亡等哲学命题的沉重思考中,他的作品大都贯穿着这一思想.从拉赫玛尼诺夫人生经历、音乐中的死亡形象代表以及几部代表作品等方面,全面阐述了拉赫玛尼诺夫的死亡情结形成的精神根源,以及这位具有特质的作曲家通过音乐对这一哲学命题所作的浪漫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