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
《魔戒》融合了北欧神话和基督教宗教精神,《西游记》则是儒道佛精神交汇的经典之作。本文从世界起源、生命意识、善恶观念几个方面入手,比较两部神魔小说所反映的民族心理、思维方式的差异,得到这样的结论:西方文化呈现自然客体化、追求合本质生存以及二元对立思维的特点;中国文化则体现出自然主体化、追求生命的无限延时性以及整体性思维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托尔金的《魔戒》是一部长篇史诗奇幻小说,不仅展示了一个浩浩荡荡的中土世界,也展现出一幅完整的人类心灵地图.在小说虚构的奇幻世界里,魔戒就像一块磁石,激发着人们对它的欲望和追逐.对于魔戒的追逐,就像是恋物癖的表现,这种对于“物”的追求激发了小说中人物的无意识行为.本文从无意识视角来解读《魔戒》人物的本我、自我与超我.  相似文献   

4.
<魔戒>是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个人的神话体系,本文对其进行美学意义上的澄清,认为托尔金基于中古语言文字的创造赋予了作品独特的盎格鲁·撒克逊美学底蕴,并通过讨论作品和古英语诗歌<贝奥武夫>契合,阐释<魔戒>和<贝奥武夫>一样是抒情的而不仅仅是叙事的.它从主题上表达了盎格鲁·撒克逊世界观,并继承了盎格鲁·撒克逊文学哀婉的风格,从而证明<魔戒>是作者为其祖国和现代盎格鲁·撒克逊族群创造的另类的历史和神话.  相似文献   

5.
英国魔幻作家托尔金是古盎格鲁——撒克逊语言学家和史诗《贝奥武甫》研究专家,同时也是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因此其作品《魔戒》中融入了北欧神话和英雄史诗的英雄传统,且英雄形象塑造和情节发展方面都带有基督教的烙印.《魔戒》对古日耳曼英雄传统的沿袭和对基督教的皈依,使中世纪英雄主义和基督英雄主义在作品中同现,是日耳曼古老的文化传统与基督教文化的撞击融合.  相似文献   

6.
《荒原》是特·斯·艾略特的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传世佳作。许多人认为《荒原》是一部博学难读的长诗,其原因之一是作者通篇用典,大量运用神话人物及复杂的意象来结构篇章。本文运用神话原型批评方法对‘荒原》中出现的神话人物和意象进行分析,揭示西方社会的文明衰落、信仰危机和道德沦丧。  相似文献   

7.
文章认为,研究《西游记》的时空布局,必须统一到“心性修养”这一命题上来。具体来说,其一,历史时间的疏忽与消解揭橥出小说作者对取经哲理意义的探求;其二,“神话性时间”在小说中占据主导地位,在时空的幻化、变形以及延伸中,蕴含着深层的文化与宗教密码。  相似文献   

8.
儒家传播思想,是我国古代思想宝库中的一份非常重要的遗产,影响深远,衣被中华数千年。在人类迈向21世纪、世界各种文化相互冲突、融合的时候,探索儒家传播思想对东西方文化所产生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儒家传播思想的考察,既要历史地回顾儒家传播思想对世界的影响,又要阐明儒家思想在当今以及未来的价值。揭示出儒家传播思想的产生发展的“传者本位”——“受众本位”——“回归的传者本位”否定之否定的逻辑过程。  相似文献   

9.
当一个日益开放世界不断逼视我们,使我们再也无法把心灵和视野封闭,当一个诗人有可能选择以一个崭新的面目弄潮于诗坛时,当现代科学的发展越来越普遍地改变着我们的生存方式,从而改变我们精神世界的构成时,我们无疑会有多种选择,而选择往往意味着困惑.土家族诗人冉庄便是怀着一种矛盾与骚动的心理踯躅于诗歌世界里的,一方面他擅长于中国传统诗歌艺术的表现,但另一方面他又对诗歌艺术的现代传达进行了不少尝试和探索,这构成了诗人十分矛盾的创作心理机制,既想固守传统,又试图超越自我,冉庄诗歌创作的艺术传达正是在这种两难选择中矛盾与困惑的结果.我们研究冉庄的诗作,如果不深入剖析他创作的心理机制,仅从现象上分析他对传统诗歌艺术表现形式的继承,将难以把握冉庄诗歌创作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文章立足中国本土文化的渊源与核心去探讨中国文化的"大传统"问题。首先从中国文明起源特性及影响,即从生产工具、血缘与地缘关系、城市的出现与功能等三方面论述了中国文明起源特点,及由此形成的中国文化特点:表现为最浓厚的"信仰—仪式"统一体和稳定共同体特色,具有连续性和整体性。而西方文明的发生是突破性的,社会科学里面那些从西方经验而来的一般法则不能有普遍的应用性。针对此,文章进一步论述了目前的中国考古学和神话学都没有充分发挥其学科优势来做相关研究。如何尽量回到上古文化语境去阐释出土器物,回归中国文化大传统———这成为中国考古学与神话学势必结合的理论根基和整合视野所在。  相似文献   

11.
<指环王>和<西游记>是两部很有意义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东西方哲学文化的差异.本文从两部作品的哲学思想方面进行了具体的比较和分析.得出了东西方对"恶"的消亡存在不同看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神话起源》一书中,麦克·威策尔根据人类迁徙的路线,将世界神话分为南北两大集合,即劳亚古陆神话和冈瓦纳古陆神话,并初步推测出世界最原初的泛古陆神话叙事。这一理论,充分解释了世界范围内的神话为何相似又各有不同的原因。借鉴麦克·威策尔对劳亚古陆神话的勾勒,将流传在桂西的壮族布洛陀神话、姆洛甲神话比照于劳亚古陆神话,能重新解读壮族布洛陀、姆洛甲神话的叙事内涵。  相似文献   

13.
自19世纪开始,西方现代政治思想涌入中国,它被接受和吸纳的速度与程度等受到了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向现代转型程度的制约,其中传统政治价值的现代转型又是关键中的关键。传统政治思想的现代转型,首先是传统政治价值体系的现代转型,其次是以现代政治价值体系筛选、改造、吸纳传统的政治工具理性,最后是以现代政治价值为导引,注重从整体上改造和吸纳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的视角、方法等精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政治思想体系,只有在完成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现代转型之后才能形成。  相似文献   

14.
羿神话作为原生神话,在被后人以自己的想象和情绪不断给予增删和改造的流传过程中,其结构模式与精神内涵发生了巨大变化,以至最终停滞、消歇了。然而羿神话本身的衰落并不意味着羿的形象与故事完全消失,而是按照其演变的大致方向转化为历史的或文学的创作素材,在后世的作品中获得了再生。  相似文献   

15.
威廉·戈尔丁笔下的《蝇王》为读者展示了一个主人公之间如何从开始建立一个文明组织到最后变得一片混乱的故事。在小说中,作者展示人类所具有的两种不同的个性,一个是文明的、另一个是野蛮的。威廉·戈尔丁在《蝇王》中利用背景、人物个性、和象征,详细地给读者描述了这些双面人。威廉·戈尔丁用《蝇王》告诉读者最危险的敌人是藏匿在每个人心中的邪恶,人们必须正视人性中的恶,不可忽视它。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历史与文化的演进,中国古代神话出现了历史化现象,其突出表现是将神话人物的兽形或奇特形象人形化、体系化。反过来,中国历史也在某些细节处又被神话化了,这从帝王的谱系关系与神王的谱系中可得到印证。这种神话与历史相融合、相附会的文化现象的诱因是儒家对神的慎重态度,契机是寻根问祖的宗族观念,动因是昭示祖的地位,显示自己高贵,为自己统治寻求神的支持的需要,也是对塑造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人格的向往。  相似文献   

17.
黄宗羲从其气一元的宇宙本体论和重视经世史学及社会教化的实学立场出发,在批判继承朱熹魂魄说的同时回归先秦儒学原典,批判了民间迷信及佛教、道教的魂魄说,指出人只有一魂一魄,主张人与物因气之差异而理亦相异,以人性与物性根本不同因而不能相互转化批判了轮回说,并对祭祀之感格及灵魂不朽给予了理性解释,维护了儒家传统信仰。利玛窦则基于天主赋魂说与天堂地狱赏罚论,批判了儒家的魂魄说、佛教的地狱轮回说,并给予儒家的祭祀以非宗教的解释。从黄宗羲信奉主宰世界的昊天上帝,认为圣贤灵魂不灭,以及承认儒家祭祀之非宗教世俗意义等方面来看,恰好可作为儒家主流学者对于利玛窦所倡导和推动的适应中国国情的传教策略的批判和反应。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大量历史文献的考据和探源,试图勾勒出中国远古神话一个粗略的神族谱系。文章重点考察了远古神话中炎帝和黄帝两大帝王神系,并以此为核心,上溯至太皞和少昊的太阳神族,下延至开启中华文明的大禹神。同时,对与炎、黄帝系有关的女娲神话、盘古神话、羿射日神话,以及有关少数民族神话也做了相应的考察。  相似文献   

19.
《蝇王》展示了人的内心和人类社会中日神与酒神精神的冲突。主要人物拉尔夫和杰克都具有两种冲动,日神力量主导拉尔夫的心灵,而酒神暴力则吞噬杰克的心灵。这两种力量的抗争以日神力量的崩溃告终,导致孩子们的退化和岛屿社会的瓦解。小说结局暗示酒神的威力必须要由日神力量加以克服,才能使人和社会不至于因为酒神的泛滥而毁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