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所有权对于公民的财产权利甚至整个法权具有重要意义。近代民法一直强调所有权行使的绝对自由,忽略了所有权应该受到的社会公益限制,其结果是使自由走向了反面。为克服所有权绝对自由带来的负面影响,现代民法开始由权利本位转向社会本位,逐步形成了所有权的社会化思潮,强调所有权的行使应该以尊重和维护社会公益为前提。但是由于社会公益的概念比较宽泛,范围难以确定,为了防止有人以公益之名谋私益之实,应该对社会公共利益的界定确立实体标准和程序标准,以解决因社会公共利益的界定产生的争议,寻求社会公益与个人私益的平衡,维护公民个人的实体权利。  相似文献   

2.
自耕农是封建赋役的主要承担者,自耕农经济是封建经济结构的必要组成部分.自耕农的土地所有权的两重性表现为其内部兼具私有与国有两种成分,并且凝结于同一块土地上的两种所有权不是分割开的,而是重叠着的.自耕农土地所有权的国有成分,主要体现在自耕农的土地是不完全的私有土地,其土地的获得、继承、买卖及对剩余劳动的占有等方面都在国家的控制和支配下,沉重的赋役剥削使自耕农的土地所有权仅能部分地获得经济实现.封建国家不仅在法权观念上将其视为国有土地,在经济关系上也一定程度实现了土地国有--即以赋役形式榨取自耕农的全部剩余劳动.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 ,但改革的终极目标并不是坚持和完善现有的国有企业制度 ,而是要建立新的公营企业制度 ;这种制度的创新也并不要求实现政企分开 ,而是要走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企不分。具体的改革要求是变“国家所有、分级管理”为“国家管理、分级所有” ,即要将企业的所有权划分为各级政府所有 ,对公营企业区分中央公营企业与地方公营企业 ,因而资产的管理体制将与传统体制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4.
唐铁建  白玉玲 《探求》2003,(4):32-34
本文对改革开放后我国所有制关系变革的历程,对所有权制度的变革进行多方面阐述,提出要与时俱进构建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所有权观念和法律制度,从而全面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颉乃琴  贺珊 《社科纵横》2006,21(2):47-48
文章认为劳动价值理论不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按生产分配实质上是按生产要素所有权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继承权向所有权转化 ,并非瞬间完成 ,而是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继承人的期待继承权先转化为既得继承权 ,再转化为所有权。在继承权向所有权转化的过程中 ,继承权主体成为这一时段的权利主体 ,且该主体的确定是由下述环节决定的 ,即 :继承人范围的确定、遗产的保管与分割、继承人接受继承或放弃继承的意思表示、继承权的丧失以及继承人应继份的确定等。只有继承人享有、行使既得继承权 ,并依据物权的公示公信原则实现了所有权主体的更替 ,继承权才能转化为所有权。  相似文献   

7.
19世纪末至20 世纪初,德国法学家以历史法学给予近代所有权理论的合理性,把权利作为个人的意识力,确立排他的和绝对的所有权;在《德国民法典》中,以所有者的意识确立了近代自由主义的所有权。其后德国法学家又以自然法理论,历史法学探求私的所有权限制的合理性,至20世纪中叶,德国宪法中规定了对所有权的保障和限制,带来了所有权理论的跨越。  相似文献   

8.
论农民土地权利的法律确认依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丹 《学术交流》2007,4(6):64-67
理论与实践发展表明,以道德、行政命令等非法律方式来保障权利是不可能的,法的产生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基于对利益资源配置的结果,权利的本质就是受法律保护的利益。因此,农民土地权利的保障必须依法来确认:依据一是国内外现代所有权理论内涵的新发展,即西方"权利束"概念及我国学者孟勤国教授"物权二元结构论"的提出,为个人所有权在让位于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得到有效的保护提供了现实理论指引;依据二是农民土地权利的法律确认有其历史渊源,即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在土地资源管理方面都是依靠强制力维护公有土地以及自耕农的土地所有权。不仅对土地私有权予以确认,而且还以严格的法律程序予以保护;依据三是经济学从利益角度也专门深入探讨了权利,利益的保障来自于利益主体法律权利的有无以及权利的大小。法律的经济功能要求法律规则的设计必须有关键利益人参与,使各利益方通过权利制衡从而实现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9.
近代所有权思想和理论是近代商品生产,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关系的产物,更是近代自然法思想和理论结出的硕果。近代所有权论不仅把近代商品生产条件下社会关系中的人和人的关系,也把人和物的支配关系表现为特定的观念形态──法观念。自然理性→自然权利→自然法的近代自然法思想为近代所有权法观念提供了思想和理论上的渊源。 一 近代商品生产的急剧发展要求打破封建的人对物的支配关系,呼唤着新时代的所有权思想和理论,近代所有权论为将要到来的资本主义社会确立了社会化商品生产过程中所必须的人对物关系的理论。近代所有权论在资产阶级革…  相似文献   

10.
马华  韩向田 《社科纵横》2006,21(9):103-104
住房制度改革产生的住宅高层化、产权多元化、物业管理的复杂化使人们改变了旧的住房观念,区分建筑物共用部分成为人们发生纠纷的焦点。本文着重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共用部分持分权出发,结合《物业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论述了区分所有建筑物共用部分的构成、性质,以及对此的物业管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重建农地自耕农所有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文章指出农地集体所有制必然要求农地的平均分配 ,这不仅使农户经营规模狭小、地块细碎、劳动生产率低下 ,而且由于产权主体与边界不清 ,难以实现农地有效流转并激励农户投入的热情。而农地国有化会进一步疏远了农民与土地的关系 ,同时 ,运作的交易费用可能过高。因此 ,可供选择的农地制度应该是自耕农所有制。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根本标准,是我国现阶段确立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的基本理论依据。妥善处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相互关系,使两者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关键在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断探索并积极采用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其量的优势丰要应指公有经营性净资产在社会经营性净资产中占优势,其质的优势应集中表现在与公有经营性净资产相联系的社会主义经济能够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劳动生产率。要巩固和发展我国的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就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布局的特殊性,合理规划并不断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有或国有控股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  相似文献   

13.
针对马克思主义公有制变迁微观角度分析存在的一些缺失,文章围绕制度结构性变化与制度效率之间的互动关系导致的制度变迁问题.对已有介质结构模型作出精确化与具体化处理,引入博弈论分析工具,将制度变迁推演成为子博弈精炼均衡的分析情景,试图刻画制度变迁一般层面的微观响应机制,并利用中国改革开放30年企业制度变迁实绩印证其制度演化的理路.着力回答马克思主义公有制变迁微观层面的机制与条件.  相似文献   

14.
杨彬 《求是学刊》2002,29(3):60-64
在实际的社会生活及经济生活中 ,公有、私有都有其一般形态和极端形态 ,因而都客观地存在着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倾向。在社会主义产权制度改革的理论思考和实践过程中 ,要进一步克服对公有、私有这一类概念范畴的简单化、抽象化、片面化的理解倾向。不论公有经济还是私有经济 ,都必须注意防止其极端形态的生成 ,不断克服各自的消极倾向 ,弘扬各自的积极倾向 ,社会主义的改革才能不断走向成功的彼岸。  相似文献   

15.
由于国有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安排不合理,如国有股比重过高、分布过宽、不能流通等,在保持国有企业性质的前提下,围绕减持国有股而进行的重组活动多种多样,且不断创新,与此同时,理论界和管理部门也在不断提出新的更有效和合理的重组方案.在评价上述国有股重组的理论和实践方案后,提出了自己设计的方案将部分国有股份改为优先股,该股无表决权,只实行现金股息分配,不实行股票股息分配.  相似文献   

16.
私营企业概念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妍 《学术交流》2001,(1):50-52
在我国,私营企业是相对于全民企业和集体企业而言的,在某种程度上它是一个另类,它在法律地位和权利内容等方面与全民企业和集体企业有所不同,这种观念和做法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地位应当平等,以所有制为标准来划分企业的做法应当摒弃.在某些方面,应淡化所有制,强化所有权.  相似文献   

17.
刘竞 《唐都学刊》2003,19(3):106-108
如何定义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学界一直存在着争论,根据党的十六大报告的精神我们认为,应从所有制角度对民营经济进行定义。这种定义比较符合"民营经济"这一概念产生的实际,同时对于发展我国民营经济也能给予理论指导。民营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有着重要作用,为加快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建议从政策上予以支持。  相似文献   

18.
刘益 《学术交流》2006,(1):61-64
从历史上看,劳动力所有制是一个客观存在的范畴。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是自由人这一本质规定决定了劳动力归个人所有。人类社会发展史是人类追求自由的历史,只有在共产主义的“自由人联合体”中,人们才获得真正的自由。否定劳动力个人所有制,其实就是否定共产主义的自由本质。  相似文献   

19.
王阵军  慈悦 《学术交流》2001,4(5):53-55
一个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在其生产方式所允许的范围内,对其生产关系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调整,从而暂时缓和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较快发展.但是,只要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性质不变,追求最大利润的生产目的不变,其基本矛盾就不会被消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