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波 《求是学刊》2015,(3):126-133
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基于对古今的历史性考察,老子提出了旨在复元古的道论思想主张。老子道论思想本身就是其思考古今而得出的理论成果,因而在建构道论思想体系时,老子的古今观念是渗透其中的。在老子道论思想中"古"已经内化成"道"的基本属性,乃至在很大程度上崇元古与崇道在老子那里成了二而为一的概念。而老子的道论思想在重新刻画其古今观念的同时也把这种观念性的影响渗透到了他对文艺的相关认识之中。老子否弃文艺、对语言表达的要求以及"复归"的发展论思想无不是这一思想特征的具体体现。后世文学批评家刘勰等人对老子这一思想观念的继承和发展也反映出老子古今观念及其文艺思想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王美美 《社科纵横》2012,(5):123-124
"道"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是由老子首创的,他通过新的方法建构起一个思路开阔,范畴众多,具有鲜明哲学思辨色彩的道的思想体系。道既是宇宙本体也是支配万物运作变化的根本规律,是人们治国处世的准则又是心灵的最高境界。"道"不仅是老子思想的中心观念,也是道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3.
对于《老子》一书的核心概念"道",史华慈解读为神秘主义的终极实在,葛瑞汉认为是难以言说的万物本原,艾兰把江河水道视为其隐喻根基,安乐哲和郝大维说它是绵延不断的经验过程,诸解各有所见,相互补正,具有个案分析的典型意义。当代西方汉学家对《老子》"道'的解读,有助于揭示其潜存的意蕴,复活原有的思想,并使经典文本成为当下跨文化对话的潜在参与者,推动中西文化的交融与互补。  相似文献   

4.
塑造和谐心态、实现自我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意和重要基石.自我和谐的理念可以从老子的<道德经>中找到历史依据.老子认为道是万物的根源,德是万物分享形上之道而各自获得的本性,二者皆以和谐为内核.从和谐的道德出发,老子反对世俗的价值观,主张人应尊道贵德、无私无为、修身养性,兼具高尚道德品格与高度社会责任感,成为自我和谐的圣人.老子关于和谐道德的论述启示人们:要实现自我和谐需要对人生的终极价值有所把握;需要在培养健康统一人格的同时,加强人的思想道德修养.而且实现自我和谐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更需要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相似文献   

5.
6.
老子的思想是从对自然生态的关注起步的.抽象的道源于可以感知的自然万物.站在天地之间的老子,从源源不断的水中,从未雕未琢的木中,从用之不勤的牝中,从专气致柔的婴儿身上,看到了生机和希望.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5,(2):93-96
老子的美学思想是中国美学得以发展的基础。黑格尔是西方美学的集大成者,其著作《美学》对现代西方美学的发展更是起到不可替代作用。比较和分析老子的"美"与黑格尔的"美"的共通性和差异性,探析二者的美学思想,无论是对于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还是对于追寻美的本质及其历程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道”的逻辑演进为序,以哲学为视角,阐释了《老子》“道”的分成系谱,提出了“道”分为“无名”的本体之道与“有名”的规律之道,并对“道”如何内化为本体和外化为规律,作了详细说明,同时对《老子》研究中的一些疑难作了必要的辨析。  相似文献   

9.
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含义相对丰富的概念,文章主要从道的渊源着手从而引申出道的形而上涵义和特性,以及道在现代社会的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现代社会的人类生存有巨大的启发和警示。  相似文献   

10.
李建明 《唐都学刊》2006,22(5):48-50
《道德经》是一部有着宏伟完整思想体系的智慧之作,它以其特有的视角,探究了宇宙的形成、万物的本源、国家的治理等一系列重大的哲学和政治问题。“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概念,也是老子哲学中最根本的概念。就整个中国古代哲学而言,对于“道”的解释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哲学特质。因此,要了解老子的思想及影响,必须首先探讨老子“道”,揭示老子“道”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1.
吴冰 《唐都学刊》2023,(5):54-62
老子哲学从宇宙论的高度观察分析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以“道”为本,建立了一种抽象的整体宇宙生态观,凸显了其哲学生态思想极强的自然性。老子哲学原本是对其所处时代问题的思考和回应,当今部分学者和翻译家,立足于老子哲学产生的原生语境,进行历史研究、文字训诂研究和经典阐释研究,以求发现和恪守老子正义。在现代生态危机加剧的背景下,部分国外学者基于现代生态运动发展的需要,将西方“nature”的含义嫁接给老子哲学核心词“自然”,并对其哲学生态思想进行发掘和拓展,强化了老子哲学的生态意义,从而使老子成为生态保护的先驱。  相似文献   

12.
老子所说的玄德是天地自然之道及法道者所具备的德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没有偏私地呴育万物,化贷万物而不自知,不宰万物而使其自己。老子道论要给政治和人生立一个行动的理想标准,而这标准就是玄德。老子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呼吁世人效法天地自然之道,将其玄德贯通到人世间,造就一个万类并生、各适其天的世界。无疑,这种思想可以作为我们处理现实中各种关系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3.
王博识 《南亚研究》2011,(2):121-130
老子与原始佛教在哲学思想上有其相同和不同之处。原始佛教对抽象的世界观问题并不关注,而老子则建构起道生万物的生成论世界观。两者世界观的共同点是对现象世界溯源式的认识思维方式及关于人生现象生成过程的描述。在价值观上,二者均追求精神的超越:老子对于现实政治、人生仍有自身的现实祈向和价值追求,原始佛教则否定现实人生的价值;老子将"道"视作现象世界的本根性存在,建立了"道生万物"的生成论世界观。在思维脉络上,老子首先强调"道"的超越,然后又从道的高度反观人生、指导人生;原始佛教则通过对人生现象无常苦空本性的体悟实现对人生痛苦的超越,其超越是藉由洞观的智慧达成的。  相似文献   

14.
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本体论的创始者,"道"是其本体论的最高范畴,他对中国古代"哲学的突破"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然而,被奉为道家始祖的老子是哪个时代的人?《老子》又成书于何时?老莱子、太史儋与老聃是否为同一个人?这一连串的问题长期困扰着人们。因而澄清真假老子及其原作、伪作,对我们准确了解和把握老子的学说宗旨及其传承脉络无疑会有极大的帮助。同时,先秦思想文化的特点、演变轨迹以及道家与其他各家的相互关系等,也须在此基础上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5.
范蠡不仅是中国商人的鼻祖,更是一位能将道家思想加以应用的思想家.他在帮助越王勾践复国的过程中,充分阐明了他的思想,与《老子》相比,可以确认他的思想渊源于《老子》.范蠡没有专门的著作,但其为人与处事在历史上素有高评,根据《国语·越语》的相关记载,可以看出他有一套完整的治国思想,并且与《老子》的思想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葛荣晋 《唐都学刊》2007,23(6):25-32
根据老子的"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价值观,从"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等七方面,全面揭示了道家的"上善若水"理想人格的社会内涵及其现代价值。它对于塑造现代理想人格和智慧人生,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7.
"道"是老子哲学确定的宇宙之本体,又是其理论核心.它是一种可以称为"无"的客观实在之物,但不是妄自虚构;道生万物与万物回归于道是顺任自然而不妄为的过程,不应将此过程理解为循环论或相对主义;对道的认识与把握.即"为道",并不排斥"为学".道的观念的确立奠定了中华民族理性思维的基石.  相似文献   

18.
陈习刚 《唐都学刊》2010,26(4):29-34
唐代对老子的尊崇在皇室的主导下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唐代皇室对老子的尊崇主要体现在认祖与追封,升《道德经》、习《老子》、崇玄学、准明经例考试,重视老子思想理论,以通《老子》者进讲、侍读,作为对外赏赐与交流的重要文化,讲老子符瑞,祭奠老子,设祠立像,尊老子庙等方面。但这种尊崇在有唐一代,不同时期仍有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道治”是与“礼治”、“法治”相对的范畴,是对道家政治哲学的新概括,它揭示了道家思想的政治哲学性质。“道法自然”是“道治”政治哲学的核心,代表着中国古代的自由理念,也是中国古代民主观念的萌芽;“清静自治”是“道治”政治哲学的特征,无为和自治是其内在机制,“依道治国”和“以道治国”是其两种形态,二者之间体现为体与用、“道”与“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近代以来,日本关于道州制的讨论经历了从集权到分权的行政体制讨论过程,实现地方分权已成为当前日本地方自治制度改革的目标.最近,从中央到都道府县,从政党到经济界、智库、学界等对实行道州制纷纷发表意见,提出了各种制度设计方案.其中,相对较一致的观点是,废除现行的都道府县制,实行地方分权型道州制,建立广域自治体道州和基层自治体市町村的两级地方自治制度.实行道州制,已成为日本日本实行地方分权改革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