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冷暖瞬间     
1.关爱:同学们,加把劲,拉上来! 2.中国功夫洋妞秀:全球旅游小姐在参观杭州市小白菜文化园,巴拿马小姐情不自禁练起了中国功夫。3.信仰:  相似文献   

2.
林雪 《中外书摘》2006,(6):38-41
面对偌大一个对于高级管理人才急迫需求的中国市场,我们眼睁睁看着“大学生就业难”这么快就延伸成“留学生就业难”,由此引起的惊愕,不亚于当头浇下了一盆凉水……  相似文献   

3.
自第一个留学生容闳于1847年走出国门求学之后,1872年清政府选送120名12至15岁幼童赴美留学,这批幼童成了近代中国的第一批留学生。在这批归国少年中,有不少以后成为清末民初的优秀人才,如民初第一任国务总理唐绍仪、清华学校首任校长唐国安、中国铁路第一人詹天佑等。100多年向海外派遣留学生的历史奠定了中国近代化的人才基础,因此不同时代的政府和民众都很关心出国人员的归国问题,而政府的人才政策又对吸引留学人员归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史莹 《现代交际》2010,(5):45-45
中国功夫电影《叶问2》上映以来,取得了“票房口碑双丰收”。该影片将中国功夫由竞技层升华为中国文化精神,成功地实现了对中国功夫电影的二次定位,这是打动观众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留学围城     
“在国内的人天天想着出国留洋,而在国外的留学生却梦想着回故乡。很多留学生像是站在围城的城墙上,看看城里,再看看城外,却不知道哪里是自己的家。每日,徘徊在城墙上,忧虑,伤感……”如今,在世界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中国,随着“海归”、“海带”甚至“海豚”的增加,有关“留学围城”的感慨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6.
胡延峰 《职业时空》2008,4(9):230-230
自清政府1872年放洋第一批留美幼童以来,数以万计的中国学生或东渡或西进,在中国近代史上形成了蔚蔚壮观的留学大潮。近年来,学界对近代留学生群体的研究渐多,新成果不断出现。然而其研究视角大多集中于留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的贡献,而其他领域中留学生所发挥的作用则鲜有人提及。众所周知,留学生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是一群新型的特殊的知识分子,其知识结构不同于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留学生尤其欧美留学生大多入住名校,  相似文献   

7.
说起“功夫”,我们马上会想到武术,想到李小龙,想到少林寺,但事实上,中国传统中的“功夫”一词,其含义远远超出于此。在倪培民教授的眼里,“功夫”是一个桥梁,他借用这个桥梁巧妙地打通了中西方哲学,使我们找到了中国哲学中很多已经失落的意义。正如倪教授所说:用“功夫”概念来诠释哲学,不仅能让中国哲学变得有血有肉,同时也可以给西方哲学注入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一娴 《炎黄世界》2011,(5):31-31
据美国《侨报》报道,与老一代留学生相比,90后留学生的留学追求已悄然转变,“拿绿卡、成为美国公民”不再是最大的愿望,他们大多希望学业有成后回中国发展。  相似文献   

9.
去年我去加拿大蒙特利尔市探亲,住了一些时日,天天与做小学生的孙儿接触,也找过一些中国留学生和洋教授扯谈,将中加两国学校教育相互比较,自然对“洋学堂”有所感触。我拜访过一位洋教授,询问她对中国留学生的印象。她的回答是:“很优秀,基础知识很扎实,但思维不够活跃。”接着举例说:“譬如我平日上课,效果好不好,学生听课时有没有兴趣,西方学生当场就表现出来。听懂了,有兴趣,表情活跃,否则就马上开叫。中国留学生则不然,一般没有明显的反映,这既影响我的教学情绪,也使我难以改进教学。”我当即解释说,这是因为中国学…  相似文献   

10.
电影《洋妞到我家》在向我们讲述一个中国式家庭与国外互惠生在育儿方面所发生的矛盾的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丰富的中西方文化中的众多不同。本文从教育方式、教育观念和生活方式三方面阐述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中西方之间仍然留存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1.
林殊 《公关世界》2009,(12):26-27
他们是沟通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桥梁,他们是世界看中国的特殊窗口,他们是未来社会的精英,他们的名字叫留学生。上百万的海外留学生及每年几十万的准留学生,造就了留学市场的一片繁荣,也一步步改变着老外对中国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王海平 《职业时空》2005,(23):44-45
来到Winnipeg快两年了,毕业在即。和任何一个在加拿大 读书的中国留学生一样,我也面临去留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 我也挣扎过,并且给自己列了个表儿,把回国和留在加拿大的 好处,坏处分别写出来,好给自己做个决定。回国有好吃好喝, 朋友多,在大城市生活。不过现在国内的“海龟”大都成了海 带,尤其是刚拿到学位就回国的小留学生们,竞争力并不强。留  相似文献   

13.
容闳(1828年11月17日-1912年4月21日)字达萌,号纯甫,广东香山县南屏村(今珠海市南屏镇)人,贫农家庭。少年时入美国教会主办的香港马礼逊学校读书。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随校长布朗赴美留学。咸丰四年(1854),毕业于耶鲁大学,获文学士学位,是我国第一个毕业于美国高等学府的留学生。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先驱,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化进程中的我国留学生运动穆梓中国现代留学生运动,如果从1872年派遣第一批赴美留学生算起,到现在已有122年的历史了。尤其是当代中国大陆以留学潮作为主流的出国潮正方兴未艾。据不完全统计,单是1978年迄今,我国已向一百多个国家派出约19万留学生,...  相似文献   

15.
留日学生归国后,在中国各个领域都有重大贡献。留学生中的一个重大组成部分是军事留学生,他们对近代中国军事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语录     
《公关世界》2009,(4):7-7
(把我们描绘成)像“功夫熊猫”一样能救世界经济危机是夸大了。——中国商务部长陈德铭谈金融危机冲击之下的中国经济,认为中国经济稳定发展,就是对世界经济最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李洹 《金色年华》2008,(6):21-22
针对奥运圣火在巴黎传递遭受的不公待遇,法国华人、华侨及中国留学生在巴黎共和国广场举行了主题为“支持北京奥运。反对媒体不公”的集会。在这次集会上。中国留法学生李洹用法文发表的长篇演讲,在华人、华侨及留学生中引起轰动。 李洹同学曾登上法国电视二台,与该台驻北京记者就中国问题进行辩论。他的语言和学识功底赢得了尊敬。李洹表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在国外更爱国;宁可让自己受委屈,也不能让祖国受委屈。 李洹目前就读于法国里尔第二大学。是该校高等商学院的一名硕士生。现将李洹同学的法文演讲稿译文(略有删节)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当代老年》2007,(2):4-4
近日,家住西安市第十中学附近的石永华老人,终于迎来了她的外籍家教,当来自加纳的留学生亚历山大出现在她家时,老人笑成了一朵花。  相似文献   

19.
一部《功夫熊猫》,一部《麦兜响当当》,拍活了中国元素。但怎么看,《功夫熊猫》都非常非常的美国,非常非常的孩子气;《麦兜响当当》都非常非常的中国,非常非常的成人味。  相似文献   

20.
刚来伊拉克不久,几次碰到有人问我会不会Konfu。起先,我对这词百思而不解,直到一位青年朋友“嗨嗨、嗨嗨”地在我面前劈手踢脚比划了一番以后,我才恍然大悟:这不就是汉语“功夫”一词的谐音么!中国功夫虽然早已名扬四海,然而今天能在迢迢千里的异国他乡听到人们谈起中国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