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瑶 《人力资源管理》2014,(12):343-343
劳务派遣制度对于促进企业用工多元化,扩大了劳动者的就业渠道,减轻用工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成本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用工单位在劳务派遣中的法律风险也逐步显现。作为劳务派遣用工较多的国有企业应及时进行风险识别,合理调整用工策略,降低此类用工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2.
劳务派遣用工作为一种"雇用"与"使用"相分离的新型用工形式,在促进就业、降低用工成本等方面一直发挥其特殊的作用。但由于《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制度规定存在的一些缺陷及用工单位受利益驱动,使劳务派遣制度作为用工单位规避法定用工责任的一种手段,而得到迅猛发展以至形成泛滥之势。由此伴随着大量被派遣员工的同工同酬、社会保障和加入工会等权益受到严重侵害,使得对劳务派遣用工的规制极为必要。通过修法或司法解释方法提出完善劳动派遣制度的若干构想,以期达到规范劳务派遣用工、保障劳务派遣员工权益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我国劳务派遣制度施行效果很不理想。它并非真正具有汇总规模经济、降低用工单位管理成本、帮助用工单位提高效率等功能。它使得劳动用工责任机制落空,深层次社会危害严重,我国劳务派遣繁荣的真实动因缺乏正当性。我国具备替代劳务派遣制度的现存制度资源。废除我国劳务派遣制度对国企效益影响有限。如果《劳动合同法》修正案施行效果仍不理想,可试点停用劳务派遣,试点成功即可废除我国劳务派遣制度。  相似文献   

4.
<正>劳务派遣又被称作人才租赁,这种用工管理方式在用工单位、劳动者、劳务公司三者之间形成一种契约关系:劳动者与劳务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劳务公司与用工单位签订派遣协议,劳动者与用工单位建立劳务关系。一、劳务派遣用工模式带来的风险分析劳务派遣制度的兴起带来了新的用工矛盾和问题,如劳务市场管理混乱、劳务公司资质缺乏认证、劳务派遣员工的素质层次分化、用工单位缺乏系统的管理制度等等。更为严重的  相似文献   

5.
《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务派遣制度的规定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在劳务派遣单位的资格限制方面,缺乏配套的保障制度;在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的连带责任方面,规定得过于笼统;在派遣期限方面,缺乏明确的限制。应增加劳务派遣单位资格的配套性规定,合理划分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在连带责任中的主次责任,明确劳务派遣的最长期限。  相似文献   

6.
劳务派遣制度在改革开放后作为一种新型非标准化用工方式被引入我国。由于存在历史短,理论基础薄弱,加上立法理念上的偏差,我国劳务派遣制度虽经修改,但其制度缺陷仍较明显,突出表现在劳务派遣制度滥用现象严重、同工不同酬现象突出、对实际用工单位也存有不利和派遣员工的相关权益常常受到侵害等,这也引发了国内专家学者对此制度存废的争论。出路在于从制定专门的劳务派遣法、完善劳务派遣制度中的监督管理机制、建立配套保险机制、完善救济机制等方面对其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7.
劳务派遣被用人单位视为降低人力资源成本,防范用工风险,区别于标准用工形式的灵活用工形式,所以,劳务派遣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适用于几乎所有的行业和所有的工作岗位.但在实践中,劳务派遣制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使劳动者的权利得不到保障.  相似文献   

8.
目前,劳务派遣成为我国企业常见的新型用工方式,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然而现阶段的劳务派遣在制度和实行上依然存在很多缺陷,比如劳务派遣机构良莠不齐、用工单位长期过度使用派遣员工、同工不同酬现象等。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劳务派遣市场,切实保障派遣员工利益,参考国外劳务派遣宝贵经验,本文提出了几点改进意见,包括提高劳务派遣机构门槛、明确劳务派遣适用范围、完善派遣员工的权益保障机制以及加强对派遣员工的人力资本投资。  相似文献   

9.
劳务外包与劳务派遣是两种不同的用工形式.在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进行进一步规制之后,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一些企业在用工方面将劳务派遣转为劳务外包.当前,我国劳务外包用工的规模很大,甚至超过了劳务派遣的规模,应当给予重视并通过相关制度安排对其规范,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通过对国内劳务外包研究现状以及国内学者对劳务外包与劳务派遣关联性相关研究等进行总结,分析了现有研究的特点及不足.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劳务派遣用工自产生以来,其利弊得失、是非曲直一直颇具争议。而《劳动合同法》生效后不久所呈现的劳务派遣用工"井喷"现象再度提醒理论与实务界应给予高度重视。为避免劳动法构筑的"千里和谐劳动关系长堤"毁于劳务派遣"乱象"之蚁穴,我国应借鉴国外对劳务派遣谨慎而从严限制的经验做法,完善我国的劳务派遣用工制度。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编制问题成为制约高等院校事业发展及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瓶颈因素,也成为制约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因素。为了满足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对于教师数量的需要,很多院校采用了劳务派遣的用工制度,暂时缓解编制不足情况下的用人问题的困难,但是在高等院校实行劳务派遣用工制度改革过程中仍存在颇多问题。本文立足于高等院校的行业特点就劳务派遣用工制度的优势和弊端进行分析,并对劳务派遣制度的完善和员工的发展前景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源配置方式,为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通过理性分析高校劳务派遣制度存在的利弊,从政府、派遣公司、高校及劳动者四个角度提出做好劳务派遣用工模式的对策,对高校劳务派遣的热点问题作有益探索,为高校下一步用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型的用工形式,为企业的用工制度提供了新的选择。对劳务派遣用工的成本优势和风险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具体可行的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4.
<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在劳务派遣方面存在一些不够明确、不易操作、认识分歧的问题,同时对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应该予以充分认识、积极应对,使劳务派遣制度对企业的发展发挥最佳效益.  相似文献   

15.
劳务派遣问题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高校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劳务派遣”制度认可度较低,“劳务派遣”方式招募的员工归属感不强。劳务派遣制员工待遇低,忠诚度不高。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有关措施和进一步处理好劳务派遣用工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6.
吴鹏  陈晖 《人力资源管理》2014,(10):166-167
劳务派遣涉及三方主体,派遣劳动者、派遣机构和要派单位。雇佣与使用相分离的典型特征给其劳动关系的认识带来困难,如何界定劳务派遣关系中的劳动关系,在理论上有很大的争议。本文从我院劳务派遣用工实践分析着手,提出通过调整劳务派遣劳动关系来规范劳务派遣制度。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高校针对编制外合同制员工实施劳务派遣制度的法律依据,以及实施劳务派遣制度的主要利弊关系。并从合理规避用工风险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高校实施劳务派遣过程中应注意的五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以劳务派遣机构的研究为着眼点,结合《劳动合同法》中关于劳务派遣的相关规定和劳务派遣发展现状进行评析,借鉴国外相关立法,对现行劳务派遣机构提出立法规制的构想,进一步完善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以期使劳务派遣用工模式的积极作用得以更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19.
劳务派遣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满足了企业用工方式多样化、降低用工成本和提高用工效率的要求,有利于促进社会就业。劳务外包是专业化分工深化的结果,为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文章从三个方面比较了劳务派遣和劳务外包,认为劳务外包对劳务派遣具有一定的替代性,但劳务外包的两个主体--发包企业和承包企业仍可能采用劳务派遣的用工方式。劳务派遣和劳务外包的发展并不改变我国以劳动合同制为主的用工方式。  相似文献   

20.
劳务派遣制度是一种新型的劳动用工制度,主要指劳务派遣单位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派遣雇用人员为其提供劳务并向派遣员工支付劳动报酬的一种特殊劳动关系。但该制度对派遣员工来说弊多利少,派遣员工、派遣单位、用人单位三者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又不平衡的法律关系,因此,抑制派遣单位和用人单位,保护派遣员工的合法权益应成为相关劳动立法的主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