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明是福建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起来的一座新兴工业城市。当时的福建作为海防前线,国家投资很有限,而地处闽西北山区腹地的三明,又受到交通瓶颈的制约,加上十年“文革”的破坏,三明市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长期滞后于全国,到了七十年代末,群众中还广泛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穷三明,脏三明,电话不灵灯不明,缺剧少影天难晴(指空气污染严重)。”改革开放以后,三明市委、市政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有力促进了三明市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如今的三明再也不是过去的“穷三明,脏三明”了,而是全国…  相似文献   

2.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要搞好,是邓小平同志一贯坚持的战略思想,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是高超领导艺术的凝炼。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很多文章里都有这方面的论述。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一指导方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已成为共识。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学习和领会这一重要思想,对于不断增强“两手抓”的意识,掌握“两手抓”的方法,发挥“…  相似文献   

3.
两手抓两手硬─—山东水泥厂“双文明”建设结硕果李宝瑞“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反作用于物质”,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现在还灵不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在企业中到底能发挥多大作用?山东水泥厂全方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把精神动力转化为企业活力,企业...  相似文献   

4.
“别种”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对东北古代民族族属源流的研究中,经常涉及到史书记载的“别种”问题。“别种”是我国古代史学家在民族史记述中使用的一个有一定的历史内容与含义的用语。但由于后来对“别种”二字含义的理解不同,因而得出显然不同的看法来,甚至把各族的族属关系搞  相似文献   

5.
“和为贵”刍议黄桂平,王和平孔子倡导的“川人大”思想,影响广泛而深远。一·‘和”的一般意义“‘易有人权,B生的队’,太极背道也,两仪者阴*山。阴Z引,一道以。人极无权以。(《.二幻年》第69jjJ[)《伊川易传:)a)卜L继承《而易》人叹说,承认X汲...  相似文献   

6.
“新闻”刍议高文生什么叫新闻?这看上去好象只是新闻学的ABC问题,其实也正是新闻学中首先要弄清的一个基本问题。早在50多年前,陆定一同志就曾明确提出:“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之后,这一定义不仅博得我国广大新闻工作者的赞同,而且在众多...  相似文献   

7.
我国逻辑学界大都把“模棱两可”当作一种逻辑错误。但是,什么叫做“模棱两可”?人们却有种种不同的说法。有的说就是“两可”,即对两个矛盾判断同时予以肯定;有的说就是“两不可”,即对两个矛盾判断同时予以否定;有的说就是“两可”加上“两不可”;有的说就是无可无不可,即对两个矛盾判断既不肯定也不否定。至于“模棱两可”的错误所在,有说是违反了矛盾律,有说是违反了排中律,也有说是既违反了矛盾律又违反了排中律。究竟怎样?实有弄清的必要。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在我国学术界和政治生活中,往往把“民族情绪”当作地方民族主义的一种表现,有的人甚至把它当作帽子,动辄就给少数民族同志扣在头上。粉碎“四人帮”以来,经过拨乱反正,民族理论方面许多问题得到了澄清,而究竟什么是“民族情绪”至今未得到正确的阐明,从而在使用这一概念时存在着混乱。在民族理论研究中如此(注一),在文艺评论中也有表现。有位少数民族文艺评论家在一篇文章中竟然把有的领导人对一些具有民族特色作品横加指责的错误归结为“分不清正常的民族感情和民族情绪的区别”。(注二)  相似文献   

9.
<正> 一、“重商主义”一词的由来和含义在西欧,“重商主义”一词最早见于亚当·斯密的著作《原富》,是作为“重农主义”的对立面而提出来的,或者说,是作为国家的一种经济政策而出现的。“重商主义”作为一种经济政策,产生于15—17世纪,分为早、晚两个时期。早期重商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更加注重以加强法治、自治和民主等内容的市民社会建设,以赋予民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活动自由的公共空间和社会资源。在这个过程中,不但社会公共事务出现在公民的个人议事日程上,甚至原本属于私人领域的话题也被搬到了新闻传媒中加以展示。新闻传媒作为社会重要的信息传播工具,其无可匹敌的重要性随着信息时代的迅速来临也愈加凸显。由于民生新闻在市民社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我们必须重视研究与之相关的问题,使其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十五大是我党在世纪之交召开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盛会.江泽民同志的报告重申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也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和党的基本路线的依据.学习并深刻理解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述,对于统一全党思想,克服“左”的或“右”的干扰,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我国分配领域原有的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愈来愈清醒地认识到,突破以往单一的分配模式势在必行,但同时又对多元化分配方式的过快发展及由此而出现的非劳动收入的迅速增大忧心忡忡。为了在政策的调整上作出正确的抉择,使分配在促进效益提高的前提下充分体现社会公平,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认真研究与按劳分配密切相关的“非劳动收入”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会计委派制的提出是出于一种良好愿望,实践上很难行得通。  相似文献   

14.
“庄子责难”刍议赵延新在中国哲学史上,庄子哲学的一个重要特色是以相对主义反对独断论,对逻辑恁维提出了种种责难。尽管庄子哲学并未达到辩证思维的高度,但是,它丸逻辑思维的责难,却有助于破除形而上学的束缚,唤醒”独断的迷梦”,启发人们去思考、探索,另辟认识...  相似文献   

15.
<正>什么是现代企业制度中的“法人财产权”,即法人财产与企业法人、法人财产权与出资人所有权、法人财产权与财产经营权的关系,不少人不甚了了,而理论界又众说纷云。鉴于此,本文略叙管见,以期能对用好现代企业制度有所研益。 (一)企业法人财产权与企业法人 企业法人,是企业出资者以盈利为目的而依法拟制的人格。企业依法取得法人资格后,即成为一个具有独立的民事权利与义务主体。企业法人产权是企业法人对自己依法取得的财产独立支配,即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法人财产既是企业法人依法独立行使民事权利的依据,又是企业法人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物质保证。法人财产权的存在,实现了企业法人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的统一,使其真正成为在市场竞争中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  相似文献   

16.
1 当今中国是否面临“道德重建”的问题与任务?如若面临“道德重建”的问题与任务,那么它又是一种什么性质和意义上的“重建”问题和任务呢?这是我们探讨“道德重建”问题首先必须澄清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由社会变革和社会转型引出的“道德重建”问题与任务,概言之,也就是已有道德不能适应新的时代需要的问题和依据时代要求重新建立建构一种能满足需要的新型道德的任务.从这一意义上说,只要一个社会出现了新的道德需要,出现了已有道德不能适应或满  相似文献   

17.
“重写历史”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此文认为历史学是史实的客观性和史家的主观表述相结合的结果,因此所有的史学成果都带有主观性,相对性,没有一种历史学是终极的历史认识,历史被不断地重写是史学发展的规律。在社会经济转型的今天,史学的社会功能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从沿续几十年的历史学“定本”中找不到他们所关怀的问题的答案。史家应顺应时代的需要,承担起“重写历史”的使命回应社会转型对史学改革的呼唤。重写历史的关键是重构历史理论,重新审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用新的历史观念编写新的历史著作  相似文献   

18.
“新经济思想史”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的国外西方经济思想史教科书主要存在以下缺陷:缺乏现代哲学视野,遗漏了许多著名经济学家具有现代价值的重要思想;缺乏经济学多元主义思维,偏重于西方主流经济学研究传统;忽略了导致发达国家脱贫致富的经济思想史或错误地对其进行评价;经济思想史内容的选择轻视实际问题导向,削弱了对解决现代经济发展问题的启发价值。针对这些重大缺陷,新经济思想史研究试图作出如下主要贡献:提供一种替代性的由经济学两大研究传统和三大理论体系所构成的西方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新思路;恢复并发展西方主流经济学所忽视的研究传统,重点研究发达国家脱贫致富的经济思想史,增添以现实观察和历史经验为基础的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思想史作为研究内容,提出马克思经济学也起源于德国经济学传统而非只来源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作为研究课题,发展新经济思想史研究方法论。  相似文献   

19.
按"一国两制"实践的内在逻辑,可以将"一国两制"的澳门模式分为"回归模式"和"实验模式"。澳门回归模式是澳门回归过程的方式和步骤。澳门实验模式主要指澳门回归后"一国两制"和《基本法》的实施方式、状态和在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与回归模式相比,澳门实验模式尚未定型,但业已创造了重要的经验。澳门实验的核心,就是对特别行政区与内地之制度发展与整合的求解。澳门实验既是改变澳门自身命运的实验,"实验田"的产品也将为中国迈向现代国家提供经验,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正> “意识”和“认识”是两个重要的哲学概念。长期以来,在我们的哲学教科书、辞典以及一些文章中都把这两个概念相混同。比如,1980年1月出版的《辞海》,是这样给“意识”和“认识”下定义的:“意识”是“高度完善、高度有组织的特殊物质——人脑的机能,是人们所特有的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这两个定义,除了前后用词上有所不同之外,其基本含义是一样的,即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显然,这样给“意识”和“认识”下定义是不科学的,它给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