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对国家图书馆和中国知网相关数据库分析可知,1979—2011年间,卡尔纳普科学哲学著作《世界的逻辑构造》和《语言的逻辑句法》等代表作都已被翻译成中文,但是对其论文和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翻译得较少;中国国内关于卡尔纳普科学哲学思想研究的论文文献主要为理论研究,大部分文献均参考卡尔纳普本人的原著和论文等一手文献资料;大多数论文属于单独研究和非连续研究,有部分学者对卡尔纳普科学哲学思想进行持续研究;2000年后,卡尔纳普科学哲学思想研究扩展到研究生培养领域,有多篇硕博士学位论文研究集中于此。国内学界关于卡尔纳普哲学思想研究主题集中于归纳逻辑、逻辑语义学、意义理论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资本论》不仅是一部划时代的政治经济学巨著,而且是涉及哲学、逻辑学、历史、法学、数学、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等多学科、多领域,博大精深、琳琅满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因而《资本论》就决不是一部纯粹经济学著作,她首先是一部哲学著作 相似文献
3.
从技科学视角看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科学(technoscience)是指科学并非独立于社会、政治与经济之外,它是一种建构性的实践活动,并处在一张由人类因素和非人类因素等异质性力量构成的动态无缝之网中,其中,政治、科学、技术、社会、自然等各因素相互缠绕在一起,无法分开。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目标是各种谈判力量在所谓科学“证据”的基础上相互博弈,建立起某种行动者网络或联盟,即达成一份新协议。但由于各方的科学“证据”分歧太大,这种联盟无法建立,会议也几近失败。因此,虽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有学术交流的公平原则,但他们在气候研究方面的不对称性同样导致了极不公平的政治与经济后果。中国要改变这种不对称地位,就应加强相对自主的气候科研,争取更多的气候科学话语权。 相似文献
4.
地球生命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新概念,是指导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理论来源。要使地球生命共同体理念成为指导我国环境立法、实现生态文明的科学依据,需要深刻理解地球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内涵与逻辑构造。地球生命共同体理念贯穿了自然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其逻辑起点是以人为本,而非以生态、资本为本,其逻辑要义是以新发展观、新生产力观、新文明观组成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辩证统一,其逻辑指向是坚持环境正义的人类命运共生发展。地球生命共同体理念将自然—人类—社会三者进行有机统一,坚持人类的根本利益,从地球整体视角统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重塑发展和环保的联系,追求人与人之间的环境正义,以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 相似文献
5.
6.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物质生产劳动创造出的历史,由此形成的物化的社会关系结构既是人与人的关系组成的社会系统,也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的生态系统,两者是同一事物的两面。作为唯物史观的科学形态的《资本论》既是关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学说,也是关于这种生产关系所产生的生态系统的哲学。《资本论》的生态哲学以劳动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为基础,以吮吸生态"自然力"的资本逻辑的正反馈循环圈为中心,以资本逻辑的时空展现对生态逻辑循环圈的撕裂为基本机制,同时也包含如何通过市场建立循环经济的理论,以及对于惠及后代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萌芽。 相似文献
7.
杰辛格尔·普拉萨德(1889——1937)是印度近代印地语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一生从事写作和经商,主要作品有九部诗集,十三种戏剧,三部长篇小说和七十篇短篇小说。长诗《迦马耶尼》是他的代表作,发表于1935年。印度文学评论家格利生德沃·谢尔马曾经说过,“《迦马耶尼》是普拉萨德最成熟的作品”,也是近代印地语文学中“最伟大的创作”之一。事实正是如此,本世纪四十年代以 相似文献
8.
《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鲍德里亚早期的主要代表作之一,是他的理论建构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纷纷把关注点放在各种异化理论批判之时,鲍德里亚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资本主义社会,运用符号学解析了当代社会已经不再是生产型社会而是已经转变为消费型社会,认为马克思用生产为逻辑的思维方式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时代已经结束,即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已经不能承担起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重任。鲍德里亚从分析生产社会向消费社会转变的过程中阐释了生产逻辑是如何被符号逻辑所取代,试图想通过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走出马克思的生产逻辑,以更好的对资本主义现实社会进行批判。 相似文献
9.
《礼记》所含哲学观念庞杂。其中,包含有泛灵论或多神论思想、道家、杂家、天人合一,以及维护秩序为目的的伦理思想、宗教思想、实践观、辩证法与机械论、循环论共存等等。其哲理观念成分丰富。但是,哲学思想不成熟、不成系统,因而具有不少自相矛盾的地方。目前,尚未有关于《礼记》的哲学论文发表。本文特提出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解构思潮中,理论家几乎达成了一个共识:话语是由一系列符号编制成的网络,话语与知识、权力裹挟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密不透风的生产机器,但文学不同,文学可以通过人物的变形、语言的增殖冲破话语的防线,动摇逻格斯的掌控,释放未知的潜能。德勒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探寻并发现了文学的增殖功能和逃逸潜能:普鲁斯特通过人物的复数化、叙事者的游离化将文学从单一独白变为多声部喧哗,由此德勒兹显示出与传统背离的哲学思想和全新的认知模式,他用繁复体代替同一性、拟像反对表象,将传统哲学建构的“一”的世界翻转为“多”的集合,从而探索一个肯定差异、发现多元和不断增殖的世界。 相似文献
11.
俄(苏)和中国的科学哲学同属马克思主义传统,但各有特点.俄(苏)科学哲学的基础是苏联时期的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研究,20世纪60年代发生的"认识论转向"促成了俄(苏)科学哲学的兴起.中国科学哲学的产生根源于自然辩证法研究范式的转换.中俄科学哲学的比较研究,既可以揭示哲学的民族性,更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各自民族的文化个性. 相似文献
12.
<正> 卡尔纳普哲学思想的发展,一般说来,有语义、句法、语用三个阶段。①在句法这个阶段,他强调把哲学变成科学语言的元语言——即句法。这样做的目的,旨在于把科学研究的内容与科学的语言形式分别开来。他认为,内容或对象属于具体的自然科学范围,与哲学无关。哲学不研究自然,研究的是自然科学理论。由于科学理论是由范畴、命题构成的语言体系,因而,哲学只研究科学的范畴,命题,尤其是它们之间的逻辑构成的语言体系——逻辑 相似文献
13.
"原因"与"理由"都可回答"为什么"的问题,传统哲学对"客观性"的追求导致了其对"理由"的偏爱,背后则是"旁观者"的认知立场。与"原因"和"理由"相对应,对道德行为的解释包含"行动的逻辑"与"解释的逻辑"这两重逻辑。诸多道德判断与道德辩护都是从"旁观者"角度遵从"解释逻辑"的"事后建构",这种偏爱"道德推理"的"事后的理由"远非行动者"行事的原因"。论文系统考察了"行动的逻辑"与"解释的逻辑"在驱动力、主要功能、生物基础等方面的特点和差异,并通过"逻辑理性"与"生态理性"的划分,阐释了道德行为中理性"复活"的机制,尝试弥合两种逻辑的对立,以构架更加基础的道德行为解释理论。 相似文献
14.
哲学总是面向于人的存在,<文化哲学>作为中国的实践论文化哲学研究论纲是中国传统文化实践特质的反映,表达着作为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核心的强烈的历史使命意识和关注现实生活的时代观念,它面向人的现实性存在,以对社会历史的现实发展为关切,不是源于人的求知本性的理论兴趣,而是源于人的现实生存与社会发展的实践需要,因而在其本质上也是实践的.实践论文化哲学研究的兴起既是中国哲学自身发展的结果,也是对世界范围内引人注目的文化研究的回应,但更重要的表现着对社会历史尤其是中国近代社会历史发展考察所形成的认知逻辑.实践论文化哲学的研究尽管以人类和人类社会发展的现实实践为目的,但不同于动物本能性活动的人类自觉实践决定了其必然包含理论理性文化哲学研究的基本论题和实践理性文化哲学研究的基本论题. 相似文献
15.
陈独秀是二十世纪初中国黑暗空域中出现的一颗年青的思想新星,闪耀着民主与科学的光芒。早在一八九七年夏,十八岁的陈独秀赴南京乡试失利,受尽了考场的磨难,体验到了科举制度的腐败,年青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发生了聚变,而成为一个改良主义者。那时,帝国主义疯狂瓜分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他在这年冬所写的《扬子江形势论略》一文中指出:“近时敌鼾卧榻,谋堕神州,俄营蒙满,法伺黔滇,德人染指青齐,日本觊觎闽越,英据香港,且急急欲垄断长江,以通川藏印度之道路,管 相似文献
16.
新闻专业主义是记者的实践追求,但在记者实践过程中却出现了理想与现实的悖论。本文按照实践社会学的分析路径,通过逐层分析记者所处媒介场域相对于权力场域的位置、记者所属媒介机构在媒介场域中的占位关系、记者个体惯习养成和在媒介机构中的占位,力图寻找到记者的实践逻辑,为新闻专业主义理想和现实的悖论提供一个实践社会学角度的解读。 相似文献
17.
《太玄》是扬雄哲学体系的代表作,不管就《太玄》的结构来看,还是就其思想内容(“玄”的概念、事物发展一分为三的思想格式以及事物转化的思想)来说,都受到了道家思辨哲学的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西方哲学的内在逻辑可以说是从对终极本原的追问到终极价值的追寻,即从"能否思想"到"有无意义"的探索过程,这一过程是人不断寻求自己生命本质和探索生活真实价值的过程.而时下流行的后现代哲学则以解构、批判、颠覆的方式消解着人的意义,试图建立一个差异的、多元的、自由的价值体系.然而这种肆无忌惮地消解和解构,使没有获得意义的人却再度丧失了意义,成了"无"、"虚"、"空".恰恰正是这种"无"、"虚"、"空"使人们能够看到这一"颠覆"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科学的立法,总是具有一定超前性的立法。我国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存在诸多滞后问题和与环境保护现实不相适应的地方,必须提高立法技术,强化立法工作者的超前立法意识,搞好环境保护立法预测规划,实现立法的科学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个人的体验》是大江健三郎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的是如何对待脑残疾婴儿的故事。主人公鸟得知自己初生的孩子患有先天性脑残疾后,陷入极度的心理矛盾之中。弃婴还是救治,他经历了剧烈的思想斗争,最终做出与残疾儿共同面对苦难人生的抉择。这部小说可谓苦难酿成的杰作,是向死而生的升华。作家给小说以转入坚持的结尾似乎有主观干预之嫌,但是作品人物与作家在苦难包围中经磨历劫,共同展示了成长的逻辑。大江健三郎小说高超的思想境界与艺术造诣,就是来自这样一种成长的逻辑和向死而生的升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