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校教师是教学与科研学术责任的承担者。时代的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质量要求、高校教师的发展及大学生的时代特点为高校教师两种学术责任的协调提供了充足的理由,而现实存在多种妨碍两种学术责任协调的因素,化解教学与科研的矛盾,关键在于强化高校教师的教学和学术责任。  相似文献   

2.
刍议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中的科研管理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研管理工作要有利于充分发挥和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有利于学科建设和学术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科研创新团队;有利于开展各种学科联合与科研合作;有利于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应处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社会科学研究与自然科学研究、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管理部门与学术系统的四个关系。要树立科研管理创新理念;完善科研管理规章制度;组建科研创新组织;实行科研绩效激励机制;稳定科研管理队伍等,实现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  相似文献   

3.
研究采用元分析方法,旨在探讨影响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人口学因素,为提高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高校教师呈中度职业倦怠且职业倦怠的发生率偏高;(2)人口学特征中的性别和婚姻因素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大;(3)职称因素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调节效应显著;(4)年龄因素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呈现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的趋势;(5)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其他研究特征因素的调节效应不显著。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议:(1)减轻高校教师工作负荷,关注高校教师身心健康;(2)营造良好的社会支持氛围;(3)关心高校教师的家庭生活;(4)公平地给予高校教师进修机会;(5)平衡"教学"与"科研"的业绩比重,制定科学合理的职称晋级评定标准。  相似文献   

4.
高校是一个有组织的松散系统,高校教师之间以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的组织关系为主。非正式组织影响管理者的绩效,且在结构、组织规范、组织领导、沟通以及凝聚力方面都与正式组织存在差异。学校领导应当创造良好的环境,鼓励教师之间学术型非正式组织的产生,充分利用非正式组织的力量提高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5.
高校公共课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而教师是决定公共课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本研究以教师教学反思为研究对象,以教学学术为研究视角,对公共课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两方面的反思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当前高校公共课教师教学反思主要存在学术研究意识薄弱、学术方法欠缺、学术情感淡薄、反思成果封闭化等问题。研究以教学学术理论为分析依据,对以上问题展开讨论。尝试提出改善公共课教师教学反思的策略:唤醒基于学术研究的教学反思意识;开展基于校本研究的教学反思行动;开展以学术团体为载体的教学反思研究;搭建教学反思研究成果公开评议、交流平台。以上策略可以化解"教学"与"科研"的矛盾冲突,使"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让教学不再是一种机械式的重复劳动而是有价值的创造性活动。  相似文献   

6.
教学研究是高校教师发展教学学术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路径,要提升教学研究水平就需要高校教师注重教学研究的实施策略和论著撰写策略,以保证教学研究的顺利开展。前者主要包括设计研究方案、做好开题工作、选择研究方法、执行研究方案,后者包括了教学研究论著要素、掌握教学研究论著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7.
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及实践创作的重要力量,也是高校生存的人力资源保证,其教学质量和水平直接决定了高等教育的成果,对社会的长远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努力加强对高校教师的科学管理,营造适合高校教师发挥潜能的学术氛围,激励高校教师更好地体验其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高校教师身份的特殊性和高等教育目的的重要性。凸显了高校教师的重要性,为了保证高等教育质量,使高校能培养出更多的知识型人才,需要提高高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对高校教师进行激励。当前,应根据高校教师面临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激励措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物质激励、科研激励和个人激励。通过激励高校教师,以达到提高高校教师工作积极性、水平和素养的目的,最终保证高等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9.
高校教师从事的是一种学术职业。高校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是在与教学和科研相关的学术职业活动过程中得到的一种精神满足和情感体验。学术环境是影响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校应当通过创设各种条件,满足教师在学术活动中内在的心理需求;应当逐步去行政化,强化学术权力在学校生活中的权威,促进学术环境的优化,提升教师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0.
高校院系文献资料室的个性化服务就是根据师生的知识结构、信息需求、行为方式和心理倾向,有的放矢地为具体读者创造符合个性需求的信息服务环境,为其提供定向化的预定信息与服务,并帮助他们建立个人信息系统,满足个性化信息需求的一种服务方式,它有利于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与科研管理水平,提高学生参加各种考试的能力。当前高校院系文献资料室的个性化服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以教师需求为导向,服务教学科研高校教师的科研水平是衡量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依据,而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又离不开教学图书资源的利用率。资料室个性化服务…  相似文献   

11.
大学肩负着教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重要使命。教学学术是大学重要的研究内容,能够有效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突破学术内涵"窄化"问题。在教学学术视阈中探索大学教师专业成长有效策略的生成,引导大学教师进行正确角色定位,树立教学学术理念,着力开展教学学术活动,参与教学学术校本培训,对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促进高校教师专业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工程应以"培育敬业精神、提高育人水平、塑造师德风范"为根本宗旨。目前高校在师德建设的制度和相关举措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不健全的地方;高校普遍存在重教学业绩评价、轻师德评价的状况;高校对师德的建设尚停留在理论研究,缺乏对师德建设的长效、动力机制方面的研究。高校师德建设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重视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对师德的认识,又要从制度上加以约束和制约。建立和完善符合校情的师德考核制度、评价标准、奖惩制度等制度体系,是高校加强师德建设、形成良好师德师风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要有整体思路,必须从学生,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几个方面入手。要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深入研究这些领域当前存在的问题,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目标为指针,紧密结合时代特征和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实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力争几年内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校功能的扩展,高校教师一方面教学工作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科研工作量又不断强化。在这种形势下,广泛应用研究性教学模式既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加强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又有利于教师将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结合起来,优化时间和精力的分配。  相似文献   

15.
博耶提出的"教学学术"理念,不仅拓展了人们对"学术"的认识,而且突破了大学"教学"与"研究"之间的藩篱,使高等教育重新回归本真——教学,教师的教学学术能力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教学学术能力包括教学内容知识的生成与传播能力、教学评价与反思能力、教学研究与创新能力。基于教学学术能力的视角,目前高校教师教学培训存在着高校重视程度不高、培训内容深度与广度不足、培训形式单一等问题。构建以教学学术能力为核心的教师教学培训机制,需要加强机构建设与制度引导,提高教师参与教学培训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扩展教师教学理论知识,为教师开展教学学术提供理论支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培训,促进教师的教学评价与交流;搭建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分享与传播教学学术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加强师德和学术道德建设是高校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出创新拔尖人才的重要保证,教师的思想品德、教风和学风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巨大。经调查,我校教师的师德状况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就此进行调研和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学位论文是高等学校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如何提高学位论文质量是大学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也是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内容。由于扩招、考研、就业压力、经费不足、教师和学生个人原因等因素给学位论文质量的提高带来了严重挑战,通过合理规划学位论文设计时间、引入社会教学资源、强化学生学术意识和学术规范等措施,从而达到提高本科学位论文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新建应用型大学以建设和发展应用型学科和专业为主,培养从事专业实际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这就决定了新建应用型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内在逻辑是:以应用为指引方针,对应用型与非应用型、专职与兼职、教学型、教学科研型及科研型教师进行分类指导是根本原则,提升教师个人及整个师资队伍的应用能力是核心战略,而提升能力的基本途径则是加强团队合作,校地、校企、校际合作和国际合作。应用指引、分类指导、能力提升和合作途径等四个基本问题,都贯穿着体制机制的建设与创新,乃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的全面实施,如何更好地增强教学实效性成为学术界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的重点。教学实效性的提高应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入手,加强学术研究与树立研究式教学理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与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