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秦是中国古代宗教发系.古代宗教是在原始宗教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较高等级的宗教形式,较之原始宗教,它增加了极其宝贵的伦理内容.五帝时期,随着国家的形成,原始宗教向古代宗教转化;夏商完备国家机器的建立,使古代宗教得到充分发展,臻于成熟;西周宗法制,为古代宗教伦理化提供了沃土;春秋时期,随着宗法制的解体,氏族政权衰落,诸子理性学说出现,中国思想走出古代宗教,进入新的历程.  相似文献   

2.
中国少数民族现存不同类型的宗教 ,遗留有大量原始宗教成分 ,历经文化变迁 ,原始宗教主要表现为两类动态性的流变形式 :一是传承 ,指的是少数民族因文化传衍、交流等缘故 ,既使原始宗教在现有宗教中得到相对直接的保存 ,又在通古斯民族的萨满教、藏族的宗教等过渡型宗教中得到延续、发展和引申 ;二是互动 ,它既指诸如中国上古民族与周边民族、晚近诸原始民族的共同信仰物、相似宗教活动所显示的文化碰撞引发的宗教文化互动 ,也指原始宗教文化与体系宗教文化的互融与互补 ,在我国突出地表现为藏传佛教、南传佛教 ,以及汉地佛道二教及其他体系宗教对原始宗教的各种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饮食的主要文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的农业文明,孕育了中国饮食的农耕、农本文化特征;道德本位的伦理型文化,使中国饮食文化具有了政治伦理、宗教伦理、社会礼俗等文化特质;贵和尚中,天人合一,五行相生相胜等文化精神,塑造了中国饮食和合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羌族剪纸艺术别具特色,与民族宗教关系密不可分。羌族剪纸作为艺术形态在原始宗教礼仪活动中形成并发展着,其存在与表现形式是民族宗教文化的视觉再现体,在宗教文化意义上体现了羌民族群体在意识形态上的升华,并创造了民族习俗、伦理以此影响着现实社会,是创作者个体或群体在精神意义上的图腾与象征,其神秘的象征意义和宗教文化的积极功能更赋予其作为民族艺术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5.
"孽"在中国文化中有其特定的内涵,语义上主要有名词、动词和比喻义,核心含义是"坏事、罪恶".它与宗教、伦理关系有紧密的联系,与中国儒家文化结合起来,生成了"气'、报和宽恕的文化.这三种文化中内含着正义的观念和想象,它与国家法律正义是不同的,主要依照朴素的、原始的衡平,并基于一种该当的谴责而自发形成的正义.它属于中国文化生态下的自然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伦理文化重祖国、家庭,重宗教礼法,重伦理纲常,而美狄亚的行为是与这些文化相悖的;中国女子以"温良恭俭让"为德,而美狄亚却以刚毅、独立的性格著称.尽管她的母爱中有中国伦理文化统所认同的一面,但是她这种残酷、血淋淋的方式仍是中国伦理文化所不能承载的.  相似文献   

7.
韦伯把伦理划分为信念伦理和责任伦理,并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是信念伦理。信念伦理要么是神秘主义救赎宗教的产物,要么是出世救赎宗教的产物。中国传统社会并没有真正的救赎宗教,其伦理也非真正信念伦理。中国传统社会的世界观是关注经验世界的,是关乎天地人的政治哲学;关心的是各种关系的和谐。因此,关系和谐伦理抓住了中国传统伦理的本质特征。关系和谐伦理和责任伦理都关注经验世界;但在传统文化意义上,它们是两种不同的伦理。当代社会,随着新的哲学文化的产生,关系和谐伦理和责任伦理呈现了统一的曙光。  相似文献   

8.
美国土著漂依布鲁艺术文化与中国远古文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土著印第安人的祖先是从中国经西伯利亚,横穿白令海峡迁徙到美洲大陆的.现存的印第安文化尚能见出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印第安人原始宗教崇拜中的"萨满"形象可从中国早期艺术如青铜器纹饰中找到根据.印第安人的早期建筑、陶器也与中国半坡原始文化中的建筑、陶器相类似。由此可以猜测,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原始人与美国土著印第安人拥有共同的祖先.  相似文献   

9.
从文化生态学来看,审美文化是在特殊的地理自然环境中发育起来的文化形态。早期青海先民在与自然的依生关系中,形成了具有原始宗教意味的审美意识。同时青海自然环境的多样化促成了各民族审美意识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0.
孔汉思起草的《世界宗教议会走向全球伦理宣言》貌似公正 ,其实仍然是一种霸权主义的伦理建构方法。只有从各种文化的内部出发 ,寻找出符合普遍伦理的因素并加以发展 ,使各种文化“和而不同” ,才是公平有效的方法。中国原始儒家的仁学伦理观和“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建构方法 ,以及“内圣外王”的成德原则 ,为建构人与人、人与自然、伦理与科学的相互促生与和谐发展等普遍伦理的基本准则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祖先崇拜在中国发展为一种兼具宗教性与伦理性的扩散性宗教,其宗教因素与传统社会的伦理思想、政治理念等紧密相联,形成了系统而丰富的伦理体系,表现为以贵生厚德为价值取向的生命伦理观、强化秩序及认同的家族伦理观、维护制度合理性及宣导德治精神的政治伦理观,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入社会生活、成为社会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背景下,祖先崇拜伦理观是当代社会伦理及文化的重要资源,并将在补足社会规范伦理、引导调适个体生存、完善海峡两岸关系中彰显其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2.
佛教传入藏区后 ,藏族的原始宗教 (主要是苯教 )受到很大冲击 ,但并未因此而消失。在 10 0 0多年的发展中 ,它逐渐渗透到人们的心理结构、文化观念、生活方式和道德规范中 ,积淀为一种十分深厚的文化心理 ,成为藏族信仰结构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和生产。原始宗教之所以表现出很强的生命力 ,原因很多 :原始宗教的根基深厚 ;原始宗教自身存在一定的优势 ;原始宗教所凭依的自然环境犹存 ;藏族整体的科学文化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3.
道德源于生殖崇拜,早期的道德是一种宗教,而非伦理概念;德政,是君主为达到"化生万物"目的,顺应自然,对祭祀、婚育、农业等活动的行政安排,亦与伦理关系不大.道家学派的主张较多地保留了道德的原始含义,而儒家主张则是道德伦理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原始氏族时期的图腾宗教崇拜的实质内容是原始权力的真实体现。宗教观念化和观念宗教化在历史上曾成为权力合法的手段。神秘的宗教力量以及基于宗教力量而形成的有关责任伦理观念对权力具有某种程度的规范作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政教分离,宗教不再是权力手段,权力对宗教的有限约束具有合法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儒家伦理曾对中日两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与中国文化相比,日本文化虽然曾大量吸取引进了儒家伦理,但因其文化内涵不同,因而在选取和融合吸收的过程中,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本文主要从中日文化的早期构成探讨中日文化对待儒家伦理的不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我国湘鄂西土家族、苗族原始图腾崇拜的祭祀礼仪中,蕴含着丰富的体育文化.体育文化在宗教祭祀过程中作为一种载体,演绎着人神之间的沟通,并丰富和延续了宗教的存在与发展;宗教又给予了体育文化一个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并形成了巨大的社会健康效应.  相似文献   

17.
契丹人的宗教信仰,早期主要以原始的自然崇拜为主,兼有摩尼教、景教信仰。辽朝建立前后,佛教、道教等宗教形式先后传入契丹本土,并得到上层社会的支持,发展比较迅速,最终形成多种宗教形式并行传播、相互交融的局面,并对社会风俗产生深远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契丹宗教文化现象。相对其他宗教的影响,对契丹影响最深的莫过于佛教,但契丹本土佛...  相似文献   

18.
铜仁地区土家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中土家族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具有多神崇拜和地域性的宗教文化特色,以及丰富多彩的宗教活动形式。铜仁地区处于贵州的东北部,是中国戏剧的活化石之地,土家族主要居住在松桃、德江、沿河、印江、思南、石阡等县。他们的民间文化与宗教祭祀是紧密相连的,许多文艺是通过宗教活动所表现的。从其特点来看,铜仁土家族的宗教文化未能形成固定化的宗教模式,而是以原始宗教为主的多神宗教,即除了祖宗崇  相似文献   

19.
风俗文化是人类最初的文化,原始宗教诞生于风俗文化的母腹中,并从风俗中汲取富有生机的能源,使其成为社会机制不可缺少的部分。当原始宗教一跃而发展为人为宗教时,风俗文化与其逐渐分离,但仍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形成互相渗融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民族民间信仰继承了许多原始宗教和道德习俗,如祭祀礼仪、图腾崇拜、禁忌传统等,这些民间信仰与伦理文化相互依存和共生,形成了具有多样性与差异性的浓郁民族风情和特色民族文化。然而,民族民间信仰作为一种民族“文化符号”和身份认同面临极为严峻的考验,蕴含本土特质的“草根文化”如何突出重围,已经成为当下不可回避的文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