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天人合一"思想是古代人处理自然界和精神世界关系的基本思想,同时也是古代审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山水画从唐代开始一直成为中国传统画派的主流,其审美价值常常凌驾于其他题材之上,析其原因,山水画不是单纯的风景画,而是具有其独特审美内涵,它体现了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关系,表现出宇宙精神与人格精神相统一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哲学思想的发展上出现两个相互关联的基本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必须从世界历史范围内关于物质世界发展实质的思想形成过程的角度,来批判地重新认识我们的精神遗产。第二个问题与理解在认识微观世界和宇宙奥秘、生物能量学和整个有生命物质发展的规律性方面最新的科  相似文献   

3.
(一)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还是精神派生的?围绕着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阵营的分野。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绝对观念”、“宇宙精神”、“意识”的体现,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唯物主义却与此相反,认为:世界按其本质说来是物质的,世界上五花五门、千变万化的现象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各种表现形态。精神不过是物质发展的最高形式——人脑  相似文献   

4.
埃德加·爱伦·坡的《我发现了》是关于“物质和精神之宇宙的随笔”,他在宇宙形成与消亡过程的设想中,赋予了人一种超自然的能力。人类不仅以其精神物质的双重属性连接着物质宇宙与精神宇宙、自然界与上帝,而且还具备巨大的潜能和接近乃至成为上帝的神性。人类的这种特殊属性与传统“存在巨链”的宇宙观对人类的地位与作用的阐释不谋而合,而爱伦·坡认为人类具有成为“上帝之心”这种近乎于神秘主义的力量,也反映了18世纪进化论思想对于“存在巨链”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西文化中的生命宇宙观深刻影响了郭沫若的文学审美建构。郭沫若认为生命与文学同样归属于一个具有本体性质的"Energy",即宇宙意志。郭沫若笔下个体生命与宇宙的关系无非两种:一是用宇宙的无限来充实和扩张个体生命;二是个体生命向宇宙与永恒的融入。在郭沫若早期创作中,生命宇宙化是生命本体的"主观的燃烧",是真正意义上的生命的呐喊,彰显了个体生命超越现实、超越自我、超越时空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宇宙是物质的。宇宙中没有不是物质的存在,只有物质存在的不同维层与形态。宇宙统一于阴阳物质。人是肉体和精神的物质辩证统一体。精神的实质也是物质。万事万物都是不同维层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不同排列组合态。随着现代自然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新兴人学研究与实践的发展,"进化论"和三维物质观对宇宙物质存在认识上的局限日益突显,对宇宙物质存在形态及其本质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已成必然。  相似文献   

7.
《周易》有"万物化生"、"易"与"不易"的构成思想,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二气氤氲化醇化生而成的,并由此呈现出"易"与"不易"化生化合流。"易"即"变";有"易"、有"变",就有"不易"、"不变"。"易"与"不易"是相对相向、相依相待、相互转化、相互统一、互为一体的。"易"是宇宙自然"化生"域的呈现,"不易"则是"化合"构成域的呈现。《周易》的这种思想为文艺美学变异学提供了学理依据。  相似文献   

8.
莎士比亚在<李尔王>中所呈现的宇宙从毁灭到重建的图景是统一在大宇宙、个人小宇宙和社会这三个层次上的.三者之间相互对应,互为一体,统一在宇宙重建的主题下.宇宙重建源于宇宙秩序的破坏.宇宙和谐的打破促使莎士比亚在<李尔王>中重申了宇宙重建这一"世纪主题",并呼唤仁爱的回归.由此加深了人们的宇宙人生意识.使他们的宇宙世界里充满了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万物秩序井然又紧密联系的仁慈和爱.  相似文献   

9.
第四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四世界作为本文提出的新概念,主要指谓:继物质世界(世界1)、精神世界(世界2)和客观知识世界(世界3)之后,20世纪,借助电脑网络、电子通讯、虚拟技术及人类丰富的想像力将光、电、色、能、数字与信息集于一体,将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不仅坚持物质第一性的哲学基本立场,而且把物质与物欲、精神与境界区分开来,强调改造世界就是使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相互转化,辩证法是两者相互转化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1.
顽石、神瑛侍者与贾宝玉、通灵宝玉之间是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关系,即贾宝玉的前身是神瑛侍者,通灵宝玉的前身是顽石。由于顽石“灵性已通”,因此顽石的精神参与了贾宝玉的精神世界。通灵宝玉是顽石在人世间的物质幻相,象征着尘世间的价值认同,并对贾宝玉的成长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甄宝玉与贾宝玉之间是互为影子或镜像的关系。《红楼梦》作者将“真”与“假”集中体现在贾宝玉身上,虚化了“真”与“假”的现实边界,从而构建起“假作真时真亦假”的叙事世界。  相似文献   

12.
世界各民族都有对天原初思考的神话和天人哲学,从原始信仰与自然相适相顺转为逆向贪婪的索取说明,人的信仰既是超功利的,又是功利的。中国古人对宇宙发生论的认识,彰显古哲把人与天等齐的情怀。物理的天非哲学的天,天人之天是人带给宇宙的精神天。人在体悟人天关系时,人才摸到了天。人以全身心投向与宇宙合一的境界,感悟万物之间相互关联,建立变易的哲学思想,今天尊重自然大生命规律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3.
库兹韦尔认为智能进化是宇宙中最重要的事件,经历了自然进化与技术进化两个阶段,分别产生了人脑智能与人工智能,二者的结合导致奇点的出现。他把智能理解为类似物质、能量的特殊存在,智能可以注入物体之中,使“愚蠢的物质”进化为“聪明的物质”。地球上的智能以光速在星系中扩展,最后整个宇宙充满智能,这便是“宇宙觉醒”。智能将设计和创造新宇宙,所以“智能比宇宙更强大”。他指出,人工智能技术的目标是“精神追求”,它的发展是“精神事业”,有助于我们思考物质世界的“精神实质”。库兹韦尔的这些观点,是关于智能生存的哲学想象。继自然生存、机械技术生存之后,人类开始进入智能生存,主要依赖人工智能物和人工智能技术生存。人工智能优于人脑智能,二者贡献的比例是社会进步的新标志。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资本主义城市扩展产生了城市现实的"物化"以及人格的"异化",马克思主义革命学说虽能动摇城市的政治-经济宏大结构,却无法在根本上实现城市日常生活微观结构的革命,安顿人的精神。与之相比,发生在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艺术中的"城市英雄主义",则为城市个体在"物化"现实中重构现实、安顿自我开辟了一条审美重构之路。城市英雄主义是19世纪拿破仑精神的革命遗留,科学主义、凡俗世界与历史真实,是其对抗"物化"现实的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15.
大家都知道,宇宙间所有的事物和现象,归结起来无非是物质和精神两大类,也可以称为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然而,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英国著名科学哲学家卡尔·莱曼德·波普(Karl Raimund Popper)却提出了宇宙由“三个世界”组成的令人注目的新理论。这不仅引起了西方哲学界的热烈争论,而且也引起了我国哲学工作者的极大兴趣。本文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这个新理论作一些分析评价。 (一) 在波普看来,宇宙可以区分为下列“三个世界”:“第一,物理客体或物理状态的世界;第二,意识状态或精神状态的世界,或行为的动作意向的世界;第三,思想的客观内容的世界,尤其是科学思想、诗的思想和艺术作品。”(波普:《没有认识主体的认识论》,  相似文献   

16.
宇宙意识是梁宗岱诗论的重要概念,同时也是梁宗岱新诗的重要特色。从空间的万千事物,到时间的每一瞬间,诗人都聆听到了"宇宙底精神"及对"永恒的迫切呼唤"。借以这种宇宙意识,梁宗岱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终极关怀,并完成了对人生的审美超越。  相似文献   

17.
继英国物理学家伽伯于20世纪中叶发现光学全息现象之后,全息学开始为世人所研究。20世纪80年代,经典物理学中的“全息(holography)”概念被引入人体科学,宇宙全息统一论等新兴的交叉学科相继诞生。“按照王存臻、严春友在《宇宙全息统一论》中的说法,‘全息’的含义是:部分(即子系统)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包含着相同的信息,或部分包含着整体的全部信息。包含着整体全部信息的部分,称作全息元或全息集。”①在全息理论中,信息指事物的特征与模式。全息理论的前提是宇宙中所有的物质相互关联,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而物质的每一个局部都带有全…  相似文献   

18.
丝绸之路不仅仅是物质传播之路,更是人类文化呈现的舞台与文明展示的平台。在此视阈下,丝绸之路的文化意蕴得以不断彰显:世界文明观念重新发现,世界各人种民族不断融合,人类社会各种文明形态开放交流,人类物质文明相互流通,人类语言媒介交汇传播,人类观念信仰开拓延展,人类艺术创造相互展示、传播、交流,以及人类思想精神融汇沟通等方面。在这条路上,人类文明空间与时间相互融通、物质与精神齐头并进、人种民族相互融合、宗教与世俗相互适应、文化与艺术相互补充、经济与政治良性互动、战争与和平相互交替,真正具象地释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宏大命题下"人类文明共同体"的细微肌理,因之也具有了不同寻常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9.
"文化"一词,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出现得很早,它是由"人文化成"一词简化而来。文化,是一个可以作不同解释的概念,不同的学者都可以给出自己不同的定义,有学者在20世纪中叶做过统计,当时关于文化的定义就已达百余种。《辞海》中的"文化"是:"广义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和精神产品。"  相似文献   

20.
信息概念的产生并不表明出现了一个超越于物质和精神之上的更高的哲学本体 ,从本质上说不存在信息概念超出并推翻了传统本体论哲学的问题。因而 ,“辩证虚物论”者所主张的把世界上的一切存在划分为实物和虚物 ,并以此取代物质和精神概念 ,认为实物宇宙实际上是虚物主导化的世界 ,究其实质不过是精神支配和决定物质的翻版。所谓辩证虚物论或唯物论第四形态不过是个人主观臆想的东西。信息概念不是推翻而是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