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河岳英灵集》是一部诗歌选本,然其《叙》与《论》以及诗人小传中有大量诗歌史论,其中包括诗歌史分期、诗体史、诗歌接受史以及诗歌选本批评史。通过这些论述,今人可以看出,殷璠不仅致力于编集精善的诗歌选本,还努力将选诗实践与理论构建相结合,关注不同时期的诗歌特征、辨析诗体及诗体史演变特点、研究学习借鉴前人诗歌创作经验、探索诗歌选本的编集理论。正是这样,使《河岳英灵集》不仅具有选本的实践价值,亦具有很高的诗学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
殷璠与《河岳英灵集》,前辈学者研究成果颇丰,文章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从分析《河岳英灵集》所选诗歌体裁、诗歌情感内容特征以及所选诗人职官品级等入手,考察殷编撰《河岳英灵集》的选诗心态。文章认为,殷璠《河岳英灵集》首先体现了其尊古心态,其次是流露出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对闲逸隐沦生活的向往的心理,再其次是该集折射出殷璠因怀才不遇而发愤著述的心态。这些选诗心态的影响,使《河岳英灵集》成为一部具有一定批评价值并且带有浓厚个性色彩的选本。  相似文献   

3.
4.
5.
6.
7.
<河岳英灵集>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第一部专收盛唐诗的诗歌选集,在唐人选唐诗的诸多选本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它产生在诗歌鼎盛辉煌的盛唐时代,体现了新的诗歌理论和创作气象,显示了盛唐诗歌的本质特征.编选者殷自觉认识到了他所处时代诗歌的非凡业绩,坚持择优原则选诗,成就了<河岳英灵集>在唐诗选本中的精品地位.  相似文献   

8.
神来、气来、情来的兴象——《河岳英灵集》之范畴论@吕玉华$中华书局《文史资料》编辑部!北京100073~~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文论概念往往具有复杂的多种意蕴,同一时期不同作者或同一作者在不同语境下,所取义项亦可能不同。当下古代文学研究中往往对这一问题未给予足够重视,或以偏概全,或忽略概念在不同时期、不同语境中意蕴的变化,以致错误理解古代文论作者的本意。有时论者们各执一偏,引起无谓的争论。本文拟通过具体的例证揭示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庶几引起古代文学研究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殷璠的《河岳英灵集》集子前面的“序”、“集论”以及此选本选评结合的形式体例,比较充分地展示出了编选者的批评理念和批评价值诉求。即,殷试图通过这样一个具有独立思想价值,且贴近创作现实和时代审美理想的诗歌选本,在理论上树立起符合时代价值追求的审美理想、审美范式,引导创作和批评健康发展。与这一批评理念相适应,殷对文学批评的态度、批评的审美标准及其应具备的品质特征等一系列相关问题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11.
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首先提出“兴象”概念,深刻影响了后来司空图“不着二字,尽得风流”、严羽“言有尽而意无穷”以及胡应麟“盛唐绝句,兴象玲珑”等学说,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独立的诗学、美学范畴。“兴象”的内涵经历了历代学者不断丰盈化的过程。殷培提出“兴象”一词,但并未如后世诗论家那样,较多地论述“兴象”的具体审美特征。本文从殷皤评以“兴象”的诗作入手,细致分析并考察“兴象”最初提出时的含义,以明确殷皤“兴象”说与后世“兴象”说的联系与差异。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河岳英灵集)中体现的文学思想的考察,探究盛唐文学繁荣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对《河岳英灵集》所涉及的文学风格、思想内容、文学形式和情景交融等进行剖析,研究表明,殷瑶评判诗歌“雅奇”并重,“兴象”“声律”与“风骨”并举,具有开放性特征,在盛唐时代具有代表性。这种感性而客观、开放的审美趋向反映了唐人开放和宽容的时代精神,是诗歌在盛唐形成高峰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3.
盛唐人殷璠编辑的《河岳英灵集》,为后来的唐诗选本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范式,成为唐诗选本编辑的高标,影响了其后的众多唐诗选本,在唐诗选本的编辑学上具有重要意义。其意义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它是第一部真正树立唐诗意识的唐诗选本;它确立了唐诗选本的基本编辑体例;它对唐诗选本编辑实践的范式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昌龄论文学"南北宗",以北宗指北方汉魏风骨,以南宗指南朝文风,实际承继了魏征、李延寿等关于南北文风不同的说法。王昌龄论"意"提出很多重要思想,他所论之"意",有着丰富的内涵,既指诗中主旨,又指作品主旨体现出的思想境界,还指构思之意和感兴之意,指诗歌创造的丰厚意蕴。王昌龄"格高"说,是提出一个层次比较高的艺术审美境界。关于声律,王昌龄也提出很多看法。王昌龄论格律调,提出一种理想的审美境界,是一个完整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河岳英灵集》作为我国盛唐的诗歌选集,这个时期的主要诗人如李白、王维、孟浩然、王昌龄、高适、岑参、李颀、崔颢等人的优秀诗篇都得以入选,从整体上反映了盛唐诗歌的面貌。然而书中却独独没有著名诗人杜甫的诗作。这一直为文艺界所关注和争论。笔者以为中国古典文学史有其自身的复杂性,在不能还原当时情形下,我们只能根据现有的相关史料大致推测历史曾经的可能性。由于《河岳英灵集》遴选诗歌的标准比较客观、正确,通过对《河岳英灵集》和杜甫生平及诗作的分析,可推测杜诗未入选《河岳英灵集》大致有两种可能:一、杜甫在殷选编《河岳英灵集》时尚未蜚声诗坛;二、杜诗风格与编选者的主张及当时诗歌审美的主流相悖。  相似文献   

16.
《河岳英灵集》遴选李颀诗十四首,序列上卷第八位。以品评观之,殷璠在选本中重点论析李颀的诗歌内容、艺术成就。同时,又摘句品评、叹惋李颀生平的不幸,兼与其他诗人比较。以遴选诗篇观之,其内容包括寄赠送答诗什、怀人伤时诗章等,突出了李颀诗“发调既清”“玄理最长”等特点。以遴选诗什体裁观之,选本体现了李颀以古体为主的特点。殷璠选评李颀诗,其不仅具有存录诗章意义,亦有考订篇目、资证辨疑价值。最值得关注的是其文学史意义,不仅体现在对李颀诗内容特征的认识上,也体现在李颀诗艺术价值的发掘层面。此外,殷璠选评李颀诗,亦具有接受批评史、文化史等多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湾《次北固山下》当为《江南意》的改定之作。张说手题"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于政事堂,试图为诗歌创作提供楷式,同时也借此表达政治理想与改革决心,这使王湾诗成为盛唐之始的诗风标杆和政治旗帜。《河岳英灵集》有意将《江南意》的创作时间"甲寅"作为选诗起点,以标举"赞圣朝之美"及"声律风骨"兼备的诗学观。张说题诗于政事堂一事,因《河岳英灵集》唯一载录而流传后世,客观上《次北固山下》也就成了《河岳英灵集》诗学实践的范式,从而确立了此诗在盛唐诗学史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刘勰出身士族门第,为刘勰家族画列世系表,应当体现出刘抚是刘勰一支和刘穆之一支的共同祖先的血缘关系。根据现有文献对《刘子》的著录来看,敦煌遗书和两《唐书》对《刘子》作者的著录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9.
唐人殷璠《河岳英灵集》版本繁多,目前宋刻本、明善本、汲古阁本、日本文政本和清代几个版本在国图皆有留存,而元本与秀水沈氏藏明翻宋本的《河岳英灵集》已无存。值得庆幸的是,清人王士禛《河岳英灵集选》的删纂依据是元本《河岳英灵集》,而晚清张元济主编的《重印四部丛刊初编.河岳英灵集三卷》用的是秀水沈氏藏明翻宋本影印。因此,我们仍可通过对王士禛《河岳英灵集选》以及张元济主编《重印四部丛刊初编.河岳英灵集三卷》中内容的研究,还原元本和秀水沈氏本《河岳英灵集》的一些原貌,并校正王士禛《河岳英灵集选》和秀水沈氏本《河岳英灵集》的一些讹误。  相似文献   

20.
"淮海"在历史不同时期有着一定的疆域变迁,根据阮元《淮海英灵集》所归纳出的"十二邑"之范围,可以将清代的淮海地区限定于扬州府八邑以及通州四邑。淮海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凭借着"地相邻,情相亲""习相近,学相同""人相联,吟相和"等区域人文特征,以扬州府城为中心,以泰州、通州等其他各邑为辅翼,在清代形成了持久稳定的文学圈。淮海文学圈以漭瀁阔大的水域特色,朴质精实的通壤文化以及弘文尚武的雄杰之气卓然特立。自清初至近代,这一地域的诗人一直保持着持久的活跃度,创作成果丰硕,《淮海英灵集》等总集呈现的清代淮海诗学谱系值得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