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爱民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2):100-104
运用SWOT分析法对行业性高校自主招生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会和威胁进行全面分析后,笔者认为行业性高校自主招生工作应该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实施差异化策略、集中化策略、前瞻者策略、分析者策略,从而使行业性高校的自主招生在激烈的生源竞争中,做到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更好地为高校优秀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服务. 相似文献
2.
西南交通大学招生战略内外部环境SWO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剑峰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3):97-101
西南交通大学的招生工作由于高校大扩招、招生收费并轨、西部大开发战略、高校合并等等 ,外部环境机会与威胁并存。其内部条件优势在于办学历史悠久、专业富有特色、师资力量雄厚、办学体制先进 ;劣势在于数次搬迁与分拆、专业狭窄、学科分布不合理、公关意识与能力不足。用SWOT模型分析法建立招生战略模型 ,对制订招生发展战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范嫒吉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6):13-14
高等院校扩大办学自主权,试行自主招生制度的改革,应该是科学、有序和渐进的。要保证高校招生工作自主权的正确行使,要确保招生考试改革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在扩大自主权的同时,建立和完善自我约束机制;要依法接受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监督。高校在行使选择优质生源的权利同时,更多的需要加强对社会、对学生的服务意识,确保考生知情权;在招生录取程序公平的同时,要保障招生录取的实质公平。 相似文献
4.
范媛吉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高等院校扩大办学自主权,试行自主招生制度的改革,应该是科学、有序和渐进的。要保证高校招生工作自主权的正确行使,要确保招生考试改革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在扩大自主权的同时,建立和完善自我约束机制;要依法接受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监督。高校在行使选择优质生源的权利同时,更多的需要加强对社会、对学生的服务意识,确保考生知情权;在招生录取程序公平的同时,要保障招生录取的实质公平。 相似文献
5.
自主招生是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深化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对选拔优秀创新人才的新探索。然而,近几年在试行和推广中,却出现了招生目标模糊、缺乏公平性、诚信缺失、考核体系不完善等诸多问题,使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偏离初衷。对高校自主招生程序中的问题进行反恩,从而提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加强社会监督和法律监督、实行“联考联招”制度、设立自主招生考试委员会等合理化建议以保证自主招生公平、公开和公正地进行。 相似文献
6.
王亚彤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64-67
自主招生是高校实现自主办学的重大步骤 ,对素质教育起着引导作用 ,扩大了高校选拔优秀人才的途径。做好自主招生的关键是保证公平、公正、公开 ,实质是高校自律和社会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7.
高校自主招生是一种尚未完善的新型人才选拔方式,经过8年的实践,仍然存在招生自主权不足、自主招生的公平和诚信、自主招生测试的科学性、自主招生成本和效率等方面的问题,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促进自主招生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高校自主招生录取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校自主招生强调通过考核考生综合素质来选拔适合各校办学特色和育人理念的人才,它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唯分数论的招生模式,是高考改革的有益尝试.文中分析了近年来高校自主招生选拔录取中的问题,对如何在确保公平性的前提下继续扩大招生规模及完善和健全录取机制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9.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内各高校基本上通过自主招生方式延揽生源,随着政权的变更,国家教育指导方针的转变,高等教育环境的变化等原因,统一招生逐渐取而代之,成为主流。1949至1951年,由国家主导,顺利进行了统一招生的实验。1952至1954年,高等教育实施全国统一招生的格局开始形成。同时,对实行自主招生还是统一招生,从政策探讨到实践举措,持续出现了不同的争论。1958年失败的变革之后,统一招生的格局才最终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10.
高校自主招生可获得相对官方普通分数线的大幅优惠,因此社会普遍存有对高校自主招生引发腐败的担忧。高校自主招生可能腐败的根源不在于招生太“自主”,而恰恰在于高校根本就不够自主、不够自治。防范高校自主招生腐败的办法,体制层面在于实现大学自治,机制层面在于实现自主招生的规范化和透明化。 相似文献
11.
郑畅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中俄两国的自主招生制度从改革目标、时间跨度以及与财政的关系等方面都有较强的相似性,因此选取俄罗斯近35年的自主招生制度作为比较对象,从地域因素、面试制度和不良现象等三方面对中国和俄罗斯两国的自主招生公平问题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了俄罗斯自主招生政策的特点及产生不公平的原因,提出中国需进一步完善自主招生政策,探索更有效的人才选拔机制和公平合理的选拔政策,以保障自主招生的公平。 相似文献
12.
高等院校自主招生改革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高校自主招生备受舆论质疑,陷入改革困境,其原因主要在于理念与制度难统一、目标与手段多分离、公平与效率相矛盾、权力与责任厘不清。因此,探寻自主招生改革的路径,重塑自主招生的使命势在必行。自主招生意在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推进人才选拔多元化的考试制度改革,其使命的重塑需要在合理借鉴、多方参与、大胆创新基础上全社会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3.
王苏君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19):4-5
通过分析淮安正在加速推进工业化、走低碳导向型工业化的道路情况,明晰淮安发展低碳工业既有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空间大等优势,也有产业结构层次低等劣势;有政策鼓励等机会,也有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威胁。 相似文献
14.
刘志东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9(5):149-154
韩国大学录取对考生考试成绩不计算总分,而是将各科目的考试成绩分别记分,并依此确定各科等级和综合等级。大学可依据考生统考等级、中学学生手册记录、面试成绩、专长等综合情况招收录取考生。中国高校自主招生制度改革应借鉴韩国大学录取制度经验,由单独的高考转向统考与评价相结合的招生录取方式,实行统一考试、分层多轨、自主招生、多次录取、公平公正的自主招生。 相似文献
15.
曲虹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5):31-32
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我国进行的本科自主招生试点工作是对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探索,这种改革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有利于全面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将对高等教育本身的发展和提高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自主招生公平问题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若玲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6)
当下有关高校招生改革的诸多话题中,自主招生是最受关注的问题。其之所以被热议,是因为存在诸多的公平问题。不仅造成阶层、地域及城乡之间学生机会的差异,而且深受人情介入与侵扰。自主招生出现公平方面的问题,大致有经济、文化、制度等方面原因。治理当下自主招生的不公平,首要任务在于完善制度,而完善制度的首要方面在于公开透明。首重公平应成为自主招生最重要的改革原则,一切制度的设计都应首先围绕公平来进行。自主招生的公平问题为全社会所关注,对其不公平的治理也同样需要社会各界努力,外部力量应积极介入到改革的进程中。 相似文献
18.
高校自主招生联盟是一些水平相近、理念相同和技术准备充分的高校组成的联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自主招生联盟却出现不少问题:如招生联盟陷入了生源争夺战的怪圈,没有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等等。通过制定和完善自主招生的法律法规,加强政府对自主招生的宏观指导,鼓励高校积极探索多元录取的招生考试制度和机制,有助于明确自主招生改革的发展方向,深化高校自主招生改革。 相似文献
19.
高校实行自主招生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近几年来高校实行自主招生的情况,探讨了自主招生的利与弊,以期自主招生制度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20.
余志虎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
利用SWOT分析工具综合分析了学报的优劣势所在及所面临的机会与挑战,提出了未来高校学报的主要发展战略,即发挥内部优势与利用外部机会的SO战略和利用外部机会来弥补内部劣势的WO防御型战略,包括发挥学报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政策优势、合作优势,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管理制度、加强网络建设等。以期高校学报增强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