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9 毫秒
1.
该文从新疆兵团的实际情况出发,强调兵团要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不断增强综合实力,把各族职工群众的力量凝聚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上来。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屯垦戍边能力;培育扶持市场主体,加快兵团企业的发展;利用两个市场,积极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促进兵团经济的发展;培育区域发展增长点,推进农牧团场城镇化建设;培养兵团精神,实施文化戍边工程。  相似文献   

2.
职工是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的主体。要实现兵团“十一五”发展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包括妇女在内的兵团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妇女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好“半边天”作用,就要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
新疆兵团农业经济体制改革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新疆兵团农业经济体制改革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路子。兵团农业双层经营体制——团场企业承包制下的家庭承包制,既发挥了团场统一经营的集团优势,又适应了农业生产的特点,较好地调动了两个主体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农业双层经营体制双重合约机制中的团场与职工的博弈行为,以及体制中的强团和富民的矛盾关系始终是兵团农业经济体制变迁的影响因素。基于此,该文对兵团农业经济体制未来改革的走向进行了展望:理顺团场与职工的利益分配关系,不断完善农业基本经营制度;以土地承包利费改革为核心,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路子。  相似文献   

4.
在兵团的176个团场中,79个非贫困团场的发展条件虽比贫困团场要好,但因自然地理环境、产业结构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其发展同样存在诸多问题。为推进社会稳定与发展,兵团应通过因地制宜制定各垦区的发展战略,大力增强农业的辐射带动能力,以一产为基础推进团场工业化,大力引进和培养人才,推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等途径,探寻非贫困团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团场家庭发展是兵团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兵团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发展的快慢,会直接影响到该团场家庭经济生活水平的提升。探寻一条适合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家庭摆脱贫困的路径,发展多元化经济,对兵团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运用可持续生计发展理论及框架,结合兵团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家庭特点,平衡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之间的发展关系,利用"公司+农户"模式,贯彻新发展理念,整合扶贫资源配置,解决贫困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以促进兵团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家庭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6.
兵团农业生产组织模式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相应的制度安排是农业现代化顺利推进的关键。兵团农业基本经营制度是以职工家庭生产承包管理为基础、团场生产经营为主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通过比较,该文认为,兵团农业现代化组织模式的效率较高,效益优势明显,对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兵团城镇化肩负着维稳固边和发展经济的双重职能。作为计划单列的特殊行政与经济实体,兵团小城镇建设始终缺乏有效的资源调动能力和城市经营手段,使小城镇发展滞后而缓慢。通过实证分析兵团第八师北泉镇建镇前后城镇经济发展案例,科学研究了兵团团场小城镇发展的动力机制,得出:体制创新是兵团小城镇发展的核心动力,立足区位和地缘优势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化、现代工业园区和新兴旅游业,是加快团场小城镇建设的直接推力,改善居住和生活条件、缓解城乡用地矛盾、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是推进小城镇发展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8.
该文简要分析兵团农业发展,验证兵团农业生产力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且存在示范基础;以新疆玛纳斯县域及周边团场为例,分析兵团农业生产力对县域内各乡镇农业生产发展存在的示范效应,发现团场与地方乡镇距离越近、生产能力势差越大、团场与地方乡镇在该领域内合作越深,示范效应越明显。这种示范效应可具体分为地理势差效应和社会沟通效应。该示范效应的传播路径是以县域内团场为示范源,通过兵地合作、现场观摩学习、参与地方农业推广项目、冬季交流培训等渠道向地方农户传播。  相似文献   

9.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党政军企合一的二元组织,是新中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和特定的地区为实现特定职能而进行的组织制度创新。研究以结构功能主义为分析视角,分析了兵团农垦团场的组织属性与组织功能、组织结构以及由功能结构变化引起的社会成本、表现形式以及对兵团农垦团场产生的负面影响。认为财税体制改革、农垦团场组织功能变革与农垦团场组织结构变革的不同步,导致了农垦团场事权与财权的不匹配从而形成了农垦团场的社会成本。社会成本究其本质是政府职能缺位和公共财政缺位的外部化成本内部化给了农垦团场。沉重的社会成本严重地削弱了农垦团场的积累能力和扩大再生产能力,影响了农垦团场的可持续发展,消解这一困厄的根本举措在于兵团农垦团场组织结构的改革,构建政府组织和公共财政以制度化的方式化解社会成本。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随着兵团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战略的深入实施,兵团迎来了新一轮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高潮,这对团场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职工教育有利于团场职工统一认识,增强责任感、紧迫感,认真履行屯垦戍边的重要职责,更好地发挥建设大军中流砥柱和铜墙铁壁的三大作用。针对职工教育在职工队伍建设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强职工教育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三江源地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滞后的地区之一,其主要贫困问题之一是藏族贫困妇女受参政意识约束的基础性贫困。藏族贫困妇女参政是三江源地区藏族贫困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因此我们要积极创造有利条件,为三江源地区藏族贫困妇女参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三江源地区藏族贫困妇女参政提供更多的机遇。  相似文献   

12.
新的社会阶层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浪潮中不断形成和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的民主意识、平等意识和竞争意识以及政治参与、利益表达的愿望更为强烈。现阶段他们的政治参与呈现动机的功利性、意识的层次性、心理的矛盾性、行为的非组织性等特点,在政治参与中参与意识差别较大,功利性多于义务性;参与组织化程度不高,个体参与多于组织参与;参与渠道不畅,制度性安排多于主动性参与。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好他们的政治安排工作,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推进制度创新,拓宽他们政治参与的渠道,引导和保障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政治参与现状及制约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民的政治参与状况与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有紧密的关系,是学者应该关注的问题。而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客观条件的制约,其农民政治参与的现状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相距甚远。本文试图从经济条件、参与机制、政治文化等角度来分析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农民政治参与的主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4.
从世界范围来看,妇女比例制被世界上一半的国家普遍采用,以此来促进妇女广泛的参政议政。本研究着重对中德两国在政治领域的妇女比例制进行了对比,发现中国在保障妇女参政权方面存在不足和差距,并根据德国的经验,提出完善中国妇女比例制的建议和对策:将妇女比例制写入宪法和党章;建立法律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5.
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是政府权力和社会权力相互作用、不断消长的过程,也是衡量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指标。作为中国社会构成主体的农民的政治参与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新时期中国农民的政治参与,大致呈现出了参政态度的冷热与参与能力高低并存、制度化参与与非制度化参与并存、参政主体的不平衡与利益取向多样化并存的特点,结合当前村民自治中农民政治参与的特点,从政治参与的广度、深度和效度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走有序化政治参与道路的对策,即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给,为农民有序化的政治参与提供制度保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农民有序化的政治参与提供物质基础;构建新型农村政治文化,提高农民参政能力;积极发展农村社会组织,增强农民利益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6.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重大课题。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民主党派在我国公民政治参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民主党派在推进我国公民政治参与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其政治参与能力较强、政治参与热情较高、政治参与渠道广泛;应积极探索民主党派政治参与的新形式和新要求,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利益代表功能和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妇女参政议政是妇女政治地位提高的重要标志。但目前农村妇女在村民自治实践中的政治参与仍处于弱势地位和边缘化的状态,存在政治参与意识弱,政治效能感差的现状。针对这一现状分析了在村民自治中阻碍农村妇女政治参与权利实现的诸多因素,并提出了村民自治中妇女政治参与权利的实现的对策思考,以进一步扩大妇女参加村民自治实践,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保障农村妇女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相似文献   

18.
利益多元化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利益多元化趋势的发展虽然促进了社会政治参与扩大化,有利于民主政治发展,但也带来了一些不稳定因素。在利益多元化趋势的背景下,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议政党在维护政治稳定、保障政策的平衡和促进社会福祉的最大化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地位和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质主义的女权主义将"女人"等同于有生殖能力,女人基于性而有普遍性。现代女权主义理论在此基础上作出了女人们普遍接受压迫和统一的妇女解放运动的论述。后现代女权主义理论对现代女权主义基于生理性别的对女性的划分给予了颠覆,认为生理性别也是一种社会建构,女人是被论述建构和后天模仿的结果。因此解构了对妇女参政问题的认识,如参政妇女有多样性和差异性,不是所有的妇女都有参政的意识;除非有为妇女而参政的论述出现,否则参政妇女的结构位置不必然出现为妇女参政的主体位置。这些理论再次引发我们对推动妇女参政问题的深入思考,也为在政治领域中推动性别公正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