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最近,广东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就社会主义的目的是什么的问题举行了讨论会,并初步交换了意见。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关于社会主义的目的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重大理论问题之一。它同一切问题都发生着联系或关系。过去我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失误,是与社会主义的目的的不明确有直接关系。有的同志指出,由于目的的不明确,就出现了“九重九轻”即:①重国家集体利益轻个人利益;②重领导干部利益轻人民群众利益;③重长远利益轻眼前利益;④重积累轻消费;⑤重生产轻生活;⑥重专政轻民主;⑦重集中轻民主;⑧重斗争轻团结;⑨重外国轻本国等现象。因此,从理论上弄清楚社会主义的目的,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问题。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国内外经济学界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探讨。1952年,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曾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总结,明确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概念,将社  相似文献   

3.
自去年十月以来,上海市社联所属经济、哲学、世界经济、会计等学会和《学术月刊》编辑部及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等单位,联合或单独召开了六次讨论会,今年七月上旬社联又召开了一次全市性的大型讨论会,对社会主义生产目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参加讨论会的有上海社会科学科研部门、教学部门的理论工作者和经济战线上的实际工作者。大家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敞开思想,各抒己见,着重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七嘴八舌讨论经济问题,是好事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讨论,已经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反响很大。这个题目,并不是新提出来的,早有名文在世。斯大林同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发表后,在全党学习过;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这个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在全国范围内讨论过几次。可是,现在提出来,人们却觉得新鲜,说“豁然开朗,启发很大”,这是有其客观必然性的。  相似文献   

5.
在七月五日、十九日和八月二日,省委宣传部、省委调查研究室和省社会科学院联合召开了双周经济座谈会,就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生产目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参加座谈会的有省级经济部门负责同志、宣传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共四十多人。省委第一书记宋平、书记杨植霖出席了座谈会。座谈会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结合我省具体情况,遵循“双百”方针,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开展争论,共同探讨。围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生产目的这个中心,交换了各自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一)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到底是为了哪些需要?这是至今未能统一认识的问题。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劳动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它包括个人生活消费和社会文化教育、科学卫生、集体福利和社会保证等公共消费的需要。这种观点认为,多年来存在的为生产而生产的种种表现,排挤、冲掉了人民生活的这些需要,因此造成社会主义经济长期背离了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违背了自己的生产目的,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的提高,妨碍了生产的发展,以致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能很好地发挥。  相似文献   

7.
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问题的提出和讨论,是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的。因为这个问题,对于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建设、对于在本世纪内实现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应采取什么方针政策,应如何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应如何组织生产和发展生产都有密切的联系。如果经济战线上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对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不明确,那就要陷入为生产而生产的盲目性,就会在前进道路上左右摇摆,甚至走上歧途。从表面上看来,这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没有讨论的必要。但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来看,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实际情况来看,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问题,尚远远没有解决。本文拟在这个问题上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一) 世间一切事物都有质的方面与量的方面。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也不例外,它既有质的规定性,又有量的规定性。因此,可以从质与量两个角度对它进行考察。我们先从质的方面对它进行分析。就生产一般来说,人类生产劳动的社会目的是消费。社会再生产过程是由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四个环节组成。生产表现为起点,消费表现为终点,分配和交换则处于中间地位。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但是,没有消费,生产就没有目  相似文献   

9.
政治上民主化,人民群众真正当家做主,经济上现代化,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这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最本质的特征。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以后,经济建设成为我党一切工作的中心,而经济建设的唯一目的,就是为全体人民谋利益。胡耀邦、万里同志最近在西藏说:“我们共产党的唯一宗旨是为人民谋幸福、办好事。”“我们共产党就是要为西藏人民、为全国人民、为全世  相似文献   

10.
<正> 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把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概括为“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对其正确性是无容置疑的。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如何实现,特别是如何按照这一目的的要求指导生产,这是过去很少研究论证的问题。本文打算就这方面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在辩证法面前,没有任何东西是永恒的、绝对的。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不仅在空间上具有层次性,而且在时间上也具有阶段性。我国现阶段是处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生产目的,是一个由多种生产资料所有制成份共同决定的。发展生产与改善生活兼顾,建设社会主义与保卫社会主义兼顾,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兼顾,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兼顾,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兼顾的目的系统。这个目的系统中的各种因素是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阶段性,首先是由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核心的整个生产资料所有制体系发展、进化的阶段性决定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的传统观念认为,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单一的、一成不变的;无论是宏观经济还是微观经济,都是为了满足整个社会、全体人民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现在看来,这种观念大有重新探究之必要。因为这种观念是以另一种传统观念为前提的,即,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应是单一的公有制,而公有制又应尽快过渡到清一色的全民所有制;国家既是生产资料所有者,又是企业的直接经营者;全体劳动者同处于一个直接的社会生产过程中,产品的生产和分配直接相联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突破了这种传统的系统观念,明确指出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可以适当分开的”。这就等于明确了这么一个概念: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关系的结构具有国家和企业两个层次。因此,我认为,以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为特征的社会主义阶段的生产目的,也应该是分层次的;至少有与国家和企业这两个经济关  相似文献   

13.
国营企业的扩权是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现在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谈一些有关这个问题的看法。一、扩权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在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规律,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这一规律的主要内容与要求。因此,社会主义国营企业扩权的根本目的应当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要求。扩权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国家、地方、企业更好地分工,各得其所地、协调一致地运用好全民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管理权,把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作用,把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的优越性充分地、完满地实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武模桥,魏遂群任何社会生产最终都是以消费为转移的,但并不是所有的社会生产都以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为直接目的的。中国经济改革以来,经济体制实现了由传统的计划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企业由执行行政计划转向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生...  相似文献   

15.
一九五二年,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内容及其作用作了理论上的论证,这是对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发展。斯大林这一理论对我国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讨论,有很大的启发和推动作用。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学界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问题的讨论,规模比较大的有两次:一次在一九五三年至一九五六年,一次在一九六一年。讨论的内容和争论问题的焦点不同,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历史特点。一从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一九五六年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基本生产资料的全民所有,必然产生全民的利益和目的;生产部门和劳动者的相对经济独立性,则又产生了生产部门和劳动者个人的某种特殊利益和目的。这些不同层次的利益和目的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构成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体系。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过程中,正确和全面地认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体系,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相当紧迫的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要实现这个目的,重要的条件之一,就是要有一个合理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合理了,才能使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平衡协调,按比例、稳步地发展生产,从而更好地满足需要。因此,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必须从一个国家当前的实际出发,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具体说来,必须考虑三个水平,两个数量。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社会主义企业生产目的具有二重性,即一方面是为了满足人民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为了实现企业利润。作者在阐明这个观点的同时,还论述了企业二重生产目的之间的关系,并就如何实现企业生产目的提出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问题,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问题。赵紫阳同志在一次讲话中指出,清醒地认识目前我们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一点,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就可以避免“左”,也可以避免右。对于这番话是否可以这样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出发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概念,第一次是在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的。这个提法,比之以往对我国处于怎样的历史阶段的提法要具体得多了。第二次是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提出的,只不过是在讲精神文明与物质  相似文献   

20.
<正> 以谁为主,为谁服务,不仅是社会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也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问题。传统的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是上层建筑,制约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教育应以适应社会为主,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但就本质而言,就终极目的而言,教育应以人为主,为人的潜能充分全面地发展服务。人们有理由发问:究竟是社会牵着人的鼻子走呢,还是人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传统教育理论本末倒置,现在应该颠倒过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