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大陆的武汉史(1927~1949)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汉是近代中国的中心都市之一,但就史学界的研究而言,仍以晚清及民初为主要时段,南京时期之武汉史研究尚不充分。以已有研究而言,主要集中于武汉政治史、武汉抗战史及武汉城市史三大主题。通过对南京时期武汉史研究的整理,以期有助于武汉史研究的推进。  相似文献   

2.
“两型社会”视角下的武汉公共交通事业发展政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武汉公共交通的发展状况与当前武汉人口密集、车辆高速增长、交通拥堵问题目益严重的现状,列举武汉公共交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针对性的从公共政策角度提出了具体解决对策,以进一步构建和谐武汉公共交通,促进武汉“两型社会”建设与武汉城市圈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20,(2):F0002-F0002,F0003
西北民族大学附属医院首批援助武汉医疗队正月初三即从兰州出发,已陆续派出6批32名医护人员,日夜奋战在武汉中心医院、武汉城市客厅方舱医院、武汉沌口方舱医院、武汉协和医院。  相似文献   

4.
武汉地方军事当局自“九一八”事变起即按照国民政府的统一部署,开始了武汉城防战备。根据武汉第一个对日战备计划——1932年制定的《歼灭日人在汉武力计划》,1937年武汉抗战前夕制定的《武汉防空演习工务实施方案》、《武汉警备计划及必要时之处置》(1936年)、《武汉附近非常时期防卫计划》(1937年)、《武汉行营对于武汉附近非常时期防卫纲领》(1937年)、《武汉城防作战计划》(1937年)等多个计划的内容及执行情况,分析论述武汉城防工事及周边野战工事的构建,战时交通通信体系,防空体系,城防作战部署的完善等内容。武汉的城防战备绝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一个城市孤立的战备,应把其放在1937年12月开始的武汉抗战的大背景下去审视,去探讨其本身的规律,去总结其经验和教训,从而扩大武汉抗战历史的研究范畴。  相似文献   

5.
彭升  刘媛 《中南论坛》2010,5(1):126-128
本文结合武汉公共交通的发展状况与当前武汉人口密集、车辆高速增长、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的现状,列举了武汉公共交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针对性地从公共政策角度提出了具体解决对策,以进一步构建和谐武汉公共交通,促进武汉“两型社会”建设与武汉城市圈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武汉扩大对外开放,应适应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同时,应分析武汉的地理条件、经济实力、国家政策和扩大开放的基础设施。武汉地处内陆腹地,没有沿海的地利;武汉的人力、物力、财力,还不是非常雄厚,加之中央并没有为武汉扩大对外开放的特殊倾斜政策;武汉现有城市公用设施和企业素质与对外开放的要求还不能相适应。武汉在利用外资方面,1989年只有上海的6.5%,出口创汇总值也只是上海的6.2%,与开放的城市相比,差距较大。因此,武汉在扩大对外开放方面的指导性思路,应考虑如下四点。 1、着手近期,放眼远期,远近结合。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未来太平洋经济圈、东亚经济圈、华人经济圈,以及香港的深港与机场的建设,从远期看,将影响武汉。所以,武汉扩大对外开放,在战略上应予考虑。但  相似文献   

7.
对武汉经济圈进行了界定。阐述了做大做强武汉经济圈制造业的必要性。提出了提升武汉经济圈制造业竞争力的战略对策:培育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进区域制造业一体化;错位发展,整合武汉经济圈制造业;依托特色园区,致力本地经济,推行自行整合,促进武汉经济圈制造业良性互动发展;实现交通、生态环境、创新一体化,形成武汉经济圈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九·一八事变后,至武汉会战前,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湖北省地方军政当局,为防备日军空袭武汉,积极组织多方力量在武汉及其周边地区进行较大规模的防空建设。会战前武汉的防空建设主要表现在成立防空组织与防空指挥机构、组织防空宣传与防空演习、划分防空层次与建立防空监视网、修建防空避难工事与军用机场、实行防空管制等方面。武汉会战前武汉防空建设有其积极作用,也有其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9.
正一、大爱无疆毛泽东是武汉城市发展第一次历史性转型的推动者。他是湖南湘潭人,但他有很深的湖北武汉情缘。从1918年到1974年,曾到武汉40多次,其中新中国成立后亲临武汉38次。特别是1956年夏季在武汉畅游长江之后,他几乎每年都到武汉来一两次,甚至三次。他畅游长江共达18次。据曾任武汉市委第一书记、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的王任重回忆:"毛泽东生前曾经多次到武汉视察工作,他很喜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末20世纪初,武汉的商业繁荣为武汉发展近代制造业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制造业的发展。受武汉商业结构和市场条件的影响,武汉近代制造业具有高起点、高技术,制造业部门齐全,发展速度快,轻重并举、以轻工业为主等特征。  相似文献   

11.
关于建设“武汉·中国光谷”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武汉·中国光谷”不仅是适应世界光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 ,而且也是发挥武汉光电子信息技术、人才和区位优势 ,促进武汉、湖北乃至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建设“武汉·中国光谷”的关键是精心编制“武汉·中国光谷”中长期发展规划 ,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和实施有利于“武汉·中国光谷”发展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武汉会战日方资料丛编》是江汉大学武汉抗战研究中心、武汉博物馆组织编译的日本方面关于武汉会战的报道、战史及研究成果等资料汇编。丛书共6卷:一是《<战史丛书>武汉会战资料汇编》,收录了当时日本政府及大本营关于武汉会战的决策命令等,记述了日军在武汉会战中的进程,是日本方面研究武汉会战的重要资料;二是《<朝日新闻>武汉会战报道汇编》,共分3卷,收录了《朝日新闻》关于武汉会战的新闻报道,同时收录日方关于中山舰的相关资料,动态地反应了日军进攻武汉的详细过程;三是《武汉会战日军参战部队战史选译》,包括《熊本兵团战史》和《乡土部队奋战史》中关于武汉会战的内容;四是《武汉会战日方图片汇编》,以当时日本出版的历史写真图片为主,也收录了战后日本部分研究著作所披露的图片,具体而直观地反应了日军在武汉会战中的部分表现。整套丛书对于全面而具体地了解日军在武汉会战中的情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当然,丛书内容带有浓厚的日方感情色彩,比如对日军作战力的吹嘘和对中国军队的鄙视污蔑等,阅读和使用时一定要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13.
方方的《阅读武汉》对武汉独特的地理区位、生活文化、精神文化都作了深入而生动的描写,充分表现了地域因素对这座城市文化多方面的深刻影响。正是武汉独特的地理区位铸造了这座城市独有的文化精神,涵养了武汉人的鲜明性格。《阅读武汉》对武汉文化作了多方面的真实反映,这部散文既是汉味文化浸泡中生成的典型汉味文学,也是反映武汉文化神韵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4.
武汉虽是历史文化名城,流传下来的历史文献却很少。以明清史料而言,除了地方志书外,仅有的几部武汉文献掌故都出自客籍学者之手,武汉本籍学人记述乡邦历史风物的著作却寥若晨星。当代武汉耆宿徐明庭先生,继杨铎先生之后,醉心乡邦文献的搜集整理,取得丰硕成果,近又将多年发表的学术随笔汇集为一书,取名《老武汉丛谈》出版。该书文史兼长、包罗宏富,不仅拓展了武汉文史掌故研究的内容,也有助于改变武汉学者不研究武汉历史的成见。  相似文献   

15.
振兴武汉制造业,建设武汉制造业基地,是新世纪武汉经济发展的第一要务,是实现工业强市的核心和关键。发展武汉制造业应实施雁头、雁翼、雁尾连为一体,牵引力、集聚力和推动力“三力”合聚,点、片、面相结合的雁行产业集群战略。做到分步实施,梯度推进,形成以产业龙头企业为核心,带动相关、配套企业集聚构成产业群,最终带动武汉周边城市的产业发展和经济腾飞。  相似文献   

16.
一、增强武汉对外开放的紧迫感从目前武汉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来看,要顺利地实现武汉今后十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宏伟目标,关键在于能否实现对外开放或扩大对外开放的领域;能否抓住良好机遇,适时增强对外开放的力度,武汉与全国其它特大中心城市对外开放态势比较存在着明显的差距:①出口创汇后劲不足。武汉外贸出口创汇明显落后于上海、北京、天津、广州、大连。从1988年后武汉每年创汇净增仅有1,000万美元左右。而青岛1988年创汇2.17亿美元。1989年为2.93亿元。  相似文献   

17.
武汉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向战略相持阶段转变的拐点。在空前团结、合作、民主、进步的气氛中,武汉成为全国抗战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毛泽东以全球反法西斯与全国抗战的全局视野密切关注武汉,通过文章、电文、信件指导中共代表团与国民党紧密合作,为"武汉抗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首先,他将与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主导集团进行合作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中心环节,促进国民党坚持抗战,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其次,向国民党建议武汉会战实行的战略、战术;同时指挥八路军积极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运动战,策应国民党的正面战场,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最后,组建新四军,策应武汉抗战,并为武汉沦陷后的华中抗战预留伏笔。  相似文献   

18.
大力发展时尚产业,是促进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和构建服务型经济体系的有力举措,是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高城市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应紧跟时代潮流、充分发挥武汉文化资源和设计资源的优势,塑造产业价值链,形成武汉品牌力量,提升产业竞争力,从而引领和带动武汉时尚产业迅速壮大。  相似文献   

19.
武汉的经济体制综合改革,以“两通”为突破口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后如何进一步增强武汉作为中心城市的吸引力、辐射力,使之成为城乡经济网络的枢纽?如何进一步增强武汉的经济实力与活力,使之成为开放型、多功能、社会化、现代化的经济中心?这是武汉综合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经济中心,首先应该是交通中心(广义的,包括运输和邮电)。武汉现在交通发展迟缓,已不能适应全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迅速改变武汉交通落后的状况,要有一个实质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20.
城市文化遗产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昌首义从一场革命到一座独具特色的城市历史遗产宝库,赋予了武汉城市文化以独特魅力。但是这一独有的文化资源长期没有被有效发掘、保护与利用。2011年将迎来武昌首义100周年,我们应该以此为契机,发掘与保护好武昌首义文化,这是关系到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和武汉城市发展全局的重大课题,对于展现武汉城市风貌,丰富武汉城市内涵,提升武汉城市形象,扩大武汉城市影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武汉在当今世界城市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