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3 毫秒
1.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威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相似文献   

2.
春来桃花溪     
阵雨 《北京纪事》2013,(6):84-85
春来桃花溪,一切都变得美丽和生动起来。2013年春,某日上午9时,首都的天阴沉着脸,但位于西山北京植物园的桃花溪畔,却是花绽芬芳,满目灿然,游人如织。那天,我从晨的梦境走进馨香四溢,红深浅白的桃花溪畔,深感风爽云轻,内心陶然。春来桃花溪,已经是近一年的梦想了。去年四月的一天,当我从曹雪芹故居误撞入桃花溪时,山桃花的花期已过,环顾桃林,  相似文献   

3.
东汉末年,群雄争霸,硝烟四起。 在一片“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桃园中,刘备、关羽、张飞义结金兰。从此留下一段流传千古的美丽佳话。  相似文献   

4.
陈霄 《今日南国》2009,(16):73-73
桃花盛开的时节.青秀山上那片桃花林里的“姹紫焉红”们卯足了劲争奇斗艳尽吐芬芳。这几天来.那如梦幻般美妙的桃花林美景,终日在我脑海中萦绕着,于是,我便追不及待地要求母亲带我上青秀山赏花。  相似文献   

5.
丁纯 《社区》2013,(11):51-51
胡兰成讲,“桃花难画,因要画其静。”这简净的短句,会令人低头沉思许久。桃花的静,是乡村日常生活的最佳烘托,想那时,油菜、麦田、野花,一派繁忙的春意.安静下来倒是一种奢望了。  相似文献   

6.
食青团     
张梅 《社区》2014,(11):62-62
人间四月,春风风人,春雨雨物,油菜花开,桃花天天,路边野花草的气息融入杨柳风的柔和。“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洁明净四字看着就叫人静心,是空山新雨后的安宁澄净。像端午吃粽子,中秋食月饼一样,节至清明,灶间的母亲已经开始忙碌起来。  相似文献   

7.
借代,是指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事物、地方等甲项,而是借与之有密切关系的乙项来代替的一种修辞手法。甲项称本体,乙项称借体。如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借用“芳菲”来代替“花”。借代这一修辞手法,在现代的书面语和口语中常被采用,在古代诗词中更为常见。本文先着重谈诗词中借代的方式,然后再谈借代所起的作用。 一、诗词中的借代方式有许多种,现在把它分别列出,并各举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8.
欧阳予倩,原名立袁,号南杰,艺名莲笙、兰客,别署桃花不疑庵主,我国著名艺术家、戏剧教育家,一生在话剧、京剧表演、剧本创作、电影编导、戏剧理论研究、旧剧改革、戏剧教育诸方面沤心沥血、辛勤劳作,留下大量的业迹,作出了巨大贡献。 1889年 1岁 5月1日(农历四月初二)生于湖南省浏阳县一个书香门第的仕宦之家。祖父欧阳中  相似文献   

9.
吴敏朝 《今日南国》2010,(16):50-51
诗经曰:“桃之天天,灼灼其华。”桃花的美,桃花的灵性,桃花的情,穿透了古今文化,飘散在每一个桃花烂漫的日子里。  相似文献   

10.
李冲 《金陵瞭望》2008,(10):68-68
在桃花飘香的季节.当我面对这位老人时.完全被老人一生与紫砂泥打交道.一生为紫砂泥辛辛苦苦.一生从不追名逐利的执著精神所感动.这位老人就是紫砂老艺人马金旺。  相似文献   

11.
①梅花粥白梅花5—7朵,掰下花瓣,粳米100克皆洗净放入锅中,加适量白糖,煮成粥,能舒肝开胃,利于治疗郁闷不舒,食欲不振,头目昏痛,神经官能症等。②桃花粥桃花5朵,摘洗干净,晾水研末;粳米100克淘洗干净后入锅,清水煮成粥,再加入桃花末及适量蜂蜜,略煮。食之能活血、通便、利水,适用于治疗妇女血瘀、经闭、产后大小便不利、水肿、脚气等治疗。③月季花  相似文献   

12.
桃花     
李晶晶 《新少年》2009,(5):38-38
你见过桃花吗?当然!但你仔细观察过桃花吗?是的,“仔细观察”之后,你就会有“桃花,可真是与众不同”的感慨了。你看,都说“好花全靠绿叶扶”,所谓“红花配绿叶”嘛,两者常常是密不可分的。可是,桃花盛开的时候,树干树枝上却是光秃秃的,一片叶子都没有。对此,桃花却毫不介意,照样热热闹闹开了满树,弄得满世界“红霞朵朵”。  相似文献   

13.
春雷 《老友》2014,(3):50-51
正马年的春天已向我们走来,各地的桃花纷纷开放。那么,祖国最美的桃花在哪里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各地的桃花吧!西藏林芝来到西藏,除了可以观赏气势磅礴的雪山、湖泊外,人们还可以看到柔情妩媚的桃花仙境。西藏林芝的桃花,绝对可用惊艳来形容。当3月桃花盛开时,藏东南谷地林芝桃红柳绿,与远处的雪山相映成趣,虽在高原,却是一派秀丽的江南景象。  相似文献   

14.
《金陵瞭望》2011,(29):41-42
历史特色:插花村历史悠久.自古就有插花庙和插花娘娘的历史传说。1998年,僧人释妙寿在相关部门支持下,在天宝山重新修建了一座大型插花娘娘庙,又称“藏龙寺”。如今每年三月十九、四月初一、四月十三,附近村、社的人都会举着大旗来这里赶庙会.藏龙寺已经成为汤山乃至江宁地区传播宗教文化,修禅、说法、求道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15.
桃花,再一次染遍每一个山岗。 桃花盛开时,我想起了你。我为你的过去悼念,为你的未来欢呼!  相似文献   

16.
拓跋鲜卑的传统祭天习俗孕育了北魏夏四月 西郊祭天的胚芽。西郊祭天制度确立、完善于太祖天兴、天赐年间,是拓跋传统祭天习俗 与汉族郊祀文化相结合的产物。西郊祭天制度之所以长期存在,是因为它适应了平城时代— —这一由游牧部落社会向北魏统一封建社会转型阶段──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7.
吴国庆 《老友》2021,(2):34-35
江西省浮梁县王港乡坑口村有一位名叫徐桃花的村妇,她常年悉心照顾瘫痪母亲和重病婆婆的事迹感动了乡邻,因而获得"第六届江西省道德模范""第六届景德镇市道德模范""浮梁县五好家庭"等荣誉。2020年11月,徐桃花家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近日,笔者前往徐桃花家中进行了探访。  相似文献   

18.
《桃花源记》中,有一段关于桃花林的描写。据现今通行的版本,文字是“……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是一幅异常绚丽的图画,主要景物自然是溪水、桃花、芳草。可是根据南宋绍熙三年曾集刻本和元刊苏写大字本,则“芳草”作“芳华”;新近逯钦立校注的《陶渊明集》也定“芳草”为“芳华”。这样看来,桃花林中就没有“草”了。究竟桃花林中应不应该有“草”呢? 一、从上下文看,这几句是集中描写桃花林的。“夹岸数百步”,突出桃花之多;“中无杂树”(绍熙三年本在“树”下注:一作草),交代桃林之纯;“落英缤纷”,描绘繁花满地。前后都是写桃树、桃花,完全没有必要在中间插进一句来写“草”。大片的纯粹的桃花,给人以整体美!在这花的世界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杂文《记念刘和珍君》作于一九二六年四月一日,最初发表于当年四月十二日《语丝》周刊第七十四期,后由作者编入《华盖集续编》,这本杂文集一九二七年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刘和珍(一九○五——一九二六),江西南昌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一九二六年,“三·一八”惨案中牺牲,年仅二十二岁。刘和珍从少年时代起就积极参加革命学生运动。  相似文献   

20.
小议空手道     
四月的北京,春光明媚,正是桃花和樱花竞相开放的季节。在什刹海体校内,日本空手道访华团正在和北京武术界的朋友们切磋武艺,这是少数来中国大陆交流的日本空手道团体之一。空手道和武术在一起表演,多少有些象征意义。追根溯源,空手道是中国占代武术传入日本后演变发展形成的。空手道原来在日语中写作汉字o唐手”,意思就是起源于中国唐代的拳术。日本朋友介绍说,空手道传入冲绳岛后,大约形成于历世纪,那时幕府时代有个将军,占领了冲绳,下令没收了所有的兵器,当地人在没有任何武器的情况下,徒手演练武艺,逐步发展形成了空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