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总结了近50年来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进行"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建设所取得的成果,从教学内容更新、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双语教学方式、教学条件完善、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最后凝练出"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建设已经形成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国语统一"是现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如同统一货币和度量衡那样重要."国语统一"与"文学革命"合流之后所带来的巨大变化,显现在小学、中学和大学教育的各个层面,同时也带动了图书出版、报刊传媒的迅猛发展.仅大学中文系的文学课程、语言课程建设而言,北京大学、北京高师、清华大学贡献最大,由此带动了古籍的整理研究、歌谣的搜集整理和对新文学的研究;随之而起的殷商考古、敦煌文献整理、明清大内档案整理和方言调查,共同形成语言学研究中的"文献整理"+"田野调查"的学术研究模式,将传统的"小学"(文字、音韵、训诂)研究提升到参与民族国家重建过程中的文化支柱地位.这些课程的确立,强化了中文系学科的前沿性、时代性和学术性,造就出了掌握"新材料"、发现"新问题"、得时代学术之"新潮流"的一代"新学人",使得科学落后的中国,因自身的人文学术研究的崛起,而能够参与世界文明的"对话".  相似文献   

3.
试题库建设是现代化教育的需要,是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文章在分析建设"工程光学"试题库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对试题库的建设原则和步骤以及其特点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对于深化"两课"课程改革有着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邓小平强调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既为"两课"课程建设提供了理论根据,又为"两课"课程建设指明了方向,邓小平关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决定了"两课"课程建设的形式和内容,决定了今天高校"两课"课程建设的门类和课程改革的方向.邓小平关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指导着我国高校"两课"课程门类、评价指标体系的改革,特别是指导我们加强对大学生进行近现代史课程、艰苦奋斗传统教育课程的开设和建设.真正使"两课"起到教育大学生,培养合格的革命接班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全面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要厘清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区别与联系.语言是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载体,也是文化传播的媒介,因此大学英语开展课程思政具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要遵循"三实、三化、三结合"的理念,构建"依托教材内容、挖掘课程思政资源、形成课前课中课后闭环、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采取多维度教学评价"的教学模式,并在实践中探索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工程测量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主要讲授测量技术在各类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以培养学生掌握实际工程建设中的测量技术为主导思想.文章主要结合"工程测量学"课程建设情况,探讨了工程测量学开设实践课程的必要性以及实践课程的开设内容.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学校"高新课程"建设需要,进一步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以"邮政快递智能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为例,对面向"高新课程"人才培养的课程建设进行实践探索.在明确课程定位的基础上,确定课程教学目标与课程落实立德树人的举措,构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双促进的教学体系,并提出教学体系优化的原则.结合课程的教学重点,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从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资源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改革、教学实践经验推广等方面制定了课程持续建设的规划方案,以期为特点相似的其他专业课的课程建设带来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信息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安全保障能力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信息安全成为高校信息科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向,同时课程群建设是高校课程建设的发展趋势,文章以东华理工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发展特点为例,阐述"信息安全"课程群建设的具体实践措施、课程群建设的优势以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文章就如何优化"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管理,包括完善管理体制,规范教学环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内容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是鲁迅构建的基本价值观和教育观,也是鲁迅"立人"思想的重要内容.鲁迅中学以鲁迅的英名命名,学校的显著特色是以鲁迅的"立人"思想为办学理念,全方位地建设以鲁迅"立人"思想为主题的校园文化,从理念、制度、课程、环境四个维度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操作和研究.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构建了一整套较为完整、系统的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初步建设起了富有个性特色的精神家园,同时也为同类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我国教师教育课程存在着目标僵化、结构失衡、内容陈旧、教学滞后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2011年10月8日,国家正式发布《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提出了明确、统一、规范的教师教育课程目标和要求。师范院校应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一步明确课程目标,开发课程资源,强化课程实施,改革课程评价,切实提高教师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课程研究领域存在着一个重大缺失———忽视课程管理研究,这一缺失不仅影响了课程理论的发展,而且也影响了课程改革实践的质量。事实上,学校课程管理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因而成为当前教育中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这一研究领域的展开首先需要搞清其基本的概念、特点以及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3.
大学的课程责任与教育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课程是实现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大学课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大学人才培养质量,唤醒大学课程的责任意识,强化并落实大学课程责任,排除干扰课程责任的因素,对于提高大学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中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全面展开。新课程制定了全人发展目标,这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目前我国培养师资主要途径之一的高等师范院校,公共教育学科担负着未来教师专业素质外其他素质培养的重任,因此,基于高师公共教育学科课程设置原有的不足与新课程实施的现状,高等师范院校公共教育学科的课程设置应作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新课程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在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中,课程是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前提。在论述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课程建设过程中的探索和尝试的基础上,提出高职院校优化课程建设需要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设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了解生活、学习生活、确立人生观的时期。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向学生呈现的是“科学世界”的图景,忽视了学生生活世界的需要。因此,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满足学生完满生活的需要,面向生活世界,重建学生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这次基础教育课  相似文献   

17.
建国以来,我国学者从各个角度对大学课程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和研究.大体来说,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关于课程概念的争论、课程与教学关系的探讨、课程的本土化问题、课程的设置、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课程评价以及课程发展的趋势等几个方面.目前,我国大学课程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关于课程概念的混乱造成课程实践的混乱;课程指导思想的缺失造成课程研究的零散、片面;课程个性的缺失造成课程研究的僵化、单一、盲目趋同.可以说,对大学课程所进行的研究始终是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8.
课程的预设性带来了许多现实问题,学生被迫游离在课程运作的边缘,学生的课程意识亟待激发和创设。课程自身发展的特点要求课程建构应该围绕学生开展。从课程文本分析的视野探究学生课程意识的创立,即是从学生课程的目标意识、建构意识、实施意识、评估意识和享用意识探讨学生课程意识的创立,课程文本在学生课程意识创立的背景下分别演变成自传文本、发展文本、生活文本、生产文本和美学文本。课程文本在学生课程意识创立下的演变趋势,引发学校课程理论深入思考学生课程运作参与模式,启迪学生体会学校课程发展理论的含义与形态。  相似文献   

19.
课程是一个使用广泛而又具有多重涵义的对象,而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则是人们研究课程的基本理论视角。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课程的研究主要在哲学与心理学基础上进行,社会学视野中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对课程改革的争议此起彼伏,这与人们对学校课程的不同认识有关。论文从社会学视角对课程的来源、课程的决定、课程的落实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希望有助于大家重新省思自己对学校课程的看法,并建构出对学校课程更深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走向分权的课程决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特别是课程政治学的研究成果 ,主要从哲学层面探讨了课程决策中权力运作的价值取向问题。指出 ,课程决策的民主化已形成一种很难扭转的趋势 ,课程决策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根除集权制的决策形式 ,并对我国三级课程决策主体的权限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