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诗经》到汉赋,琴的文化象征意义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汉代,琴被列为"八音之首",汉赋中出现了很多有关琴的描述,并形成了风雅、知音、隐逸和仙道四种典型的琴意象。以琴为载体的以自由为人文追求和价值取向的田园文化在汉代初步形成,并为琴注入了独特的审美意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天琴演变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琴从宗教仪式道具演变为壮族综合艺术中的一种乐器,同时实现了承载历史的文化价值与族性认同的人文价值。天琴的内涵与中国特有的“天人”关系有相通之处,天琴艺术及其文化内涵在不同时期对壮族文化传统、生活习俗具有独特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共同的自然生境和社会生境所缔造的独特灿烂的布傣族群天琴文化并不因政治疆界阻隔而中断传承。同宗共祖的布傣乡土社会、“天”与天琴认同及宗教仪礼认同等构成了布傣族群天琴原生文化跨国界传承认同的文化场域。天琴、经书、法师服饰及其象征形式等作为天琴原生文化跨国界传承的主要内容以及跨越国界的师承关系,使得天琴原生文化跨国界传承认同生生不息。布傣族群原生天琴文化跨国界传承是跨界民族“和平跨居”文化生态模式的典范,塑造了跨界民族和平共生与开放包容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4.
王一涵 《理论界》2003,(6):41-42
琴与文学和文人的关系源远流长,魏晋时期,琴作为一种文化的象征符号,开始真正融入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层结构之中.当时的许多文人将琴视为生命的一部分,诗作中琴音萦绕,大多数的琴歌和琴曲的标题也都具有深厚的文学内涵.魏晋时期琴与文学相互关系的确立,是与当时自然天真的时代追求和"以悲为美"的审美风尚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5.
论琴     
胡东冶 《理论界》2006,(12):196-197
古琴,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概括与代表着古老神秘的东方思想。琴文化与中国文人、中国思想文化之间联系十分紧密,在我国古代文人心里,琴已经成为一种神圣的精神力量,有高不可攀的庄严。在琴厚重的人文积淀之外,琴的审美也以其平和超脱的气度在世界音乐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6.
张平 《学术探索》2013,(3):136-139
摘要:从俄罗斯文化的视角诠释走下神坛的俄罗斯文化主教索尔仁尼琴,主要有以下六个文化视角:俄罗斯地下文化的传播者;俄罗斯侨民文化的领袖者;俄罗斯宗教文化的布道者;俄罗斯政治文化的认同者;俄罗斯西方文化的反对者;俄罗斯思想文化的谎言者。总之,索尔仁尼琴在俄罗斯文化界是一位有争议的人物,索尔仁尼琴伴随争议引领俄罗斯文化前行。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琴乐在时间安排上多有一种夜间取向。由于小说自身的虚构性特点以及具有无限张力空间的大容量等优势,决定了夜琴意向相对于其它文体来说,在小说中蕴含更加经典的艺术精神和文化品格。小说中的夜琴意象富多种精神气质。夜琴蕴含天人合一思想,便于文人进入一种无我的艺术境界,其所具有的想象和联觉通感优势更是基于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论魏晋风度与琴及音乐之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传统文化中,士人的四艺(琴、棋、书、画)生活,形成了士人爱琴、尊琴的民族特有心态,琴的文化概念不知不觉已深深嵌入士人灵魂深处;而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又形成了琴所象征的悲剧人格。琴与魏晋士人悲剧人格的契合是历史的,是偶然而又必然的双向选择。在一个虚假、残酷、冰冷的世界中,魏晋士人挟琴独行,远离凡俗,守护着独立高尚的人格,追求着生命的“大道”。可以说,魏晋的审美精神是音乐的,更是琴的  相似文献   

9.
琴歌是诗词与音乐相结合、用于歌唱的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中国古代琴歌大都有故事情节,富有叙事性.<胡笳十八拍>取材于历史上文姬归汉的故事,堪称中国古代叙事琴歌的经典范例,对其进行叙事分析,可以探赜在早期叙事传统中中国人独有的生命体验和哲学智慧.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宋代文学领域内有一个"江西诗派",但很少有人知道,在宋代艺术领域内还有一个"江西琴派".江西琴派早在宋代政和以前就已形成的,与当时的京师琴派、浙江琴派鼎足而立为三大琴艺流派,而且浙江琴派是在学习江西琴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流派.江西琴派有自己的琴谱,人称"江西谱",当时的文人学士皆喜而争慕弹拂,成为盛极一时并主导潮流的流派.江西琴派的领袖人物是江西庐陵人欧阳修,他一生以琴为伴,有丰富的琴乐思想,常常以琴会友,并以文化盟主的号召力,在其周围自然形成以他为主的,有刘敞、苏轼、杨置、孙道滋、沈遵等一班文人参加的琴艺流派.欧阳修逝世后,江西琴派的主要继承者是江西庐山道人崔闲,他遍邀当时著名文人如苏轼、叶梦得等为三十多首琴曲填写歌辞.由此而形成了既有琴曲又有琴歌的著名的"江西谱".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化进程中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转变,我国煤炭行业也进入了文化管理阶段.从煤炭行业文化管理的困境出发,指出构建心理契约是现代煤炭企业文化管理的重要基石和文化管理困境的突破点.梳理了心理契约与企业文化管理关系,提出了基于心理契约的煤炭企业文化管理的建构途径,包括达成共同价值承诺、建立人本文化激励机制和文化培育三个方面.通过心理契约的建立、激活与维护,实现文化管理的内化与执行,从而形成企业发展的持久动力.  相似文献   

12.
金民卿 《学术探索》2011,(2):106-112
全球化已经越来越在文化领域显示出它的特殊效应,文化的冲突和融合构成了全球化时代特有的文化景观;在关于全球文化体系的问题上存在着“单一同质性”与“多元并存性”两种观点的对立;这种对立实际上反映了文化全球化的根本矛盾,即文化普遍主义与文化特殊主义的矛盾,普遍主义一特殊主义问题已经构成全球文化的基本问题。在全球化时代,我们要特别注意通过正确处理全球文化互动中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关系,推动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在坚持民族文化独立性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全球文化互动,正确处理地方文化与全球文化的对立统一关系,同时必须反对所谓“民族整合神话”。  相似文献   

13.
张一  罗理章 《学术探索》2014,(3):147-152
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具有政治表达、社会整合、情感培育等意识形态功能。大众文化冲淡了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信仰、冲击着大学生的主导价值观、威胁着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削弱了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大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借鉴和吸收大众文化的运作模式,使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贴近大学生的生活世界、构建以大众传媒为载体的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平台、以人为本,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大众文化时代进行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张佐 《学术探索》2013,(7):112-116
边屯文化是一种综合性文化现象。本文通过分析研究认为,边屯文化是世界移民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边疆民族地区的主流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提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质量,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重要内容,需要从多重维度来把握。在实践中,应以掌握思想领导、坚定文化自信、培养时代新人为价值意蕴;以价值引领、观念融入、凝聚共识为本质要求;以引领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为实践进路,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落地生根,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大学审美文化是大学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指能够提升大学精神、提高大学生的审美力与创造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文化。大学审美教育是实现大学审美文化价值功能的手段与途径,通过将具有审美意蕴与价值的文化施与受教者,使受教者的人文素质与文化品格得以提升。大学审美文化建构依托于课堂教育中的审美文化传承与彰显,依托于人文精神的培植,以及社会文化健康因素的浸润,使学生形成高度自觉的文化审美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7.
学科文化是学科的灵魂,是学科不断发展创新的精神源泉和内在动力。学科文化自信是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应着眼全局,整体推进。学科文化自信与文化自信具有统一性,与核心价值观培育具有同构性,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具有生成性。培育大学生学科文化自信,要深入挖掘和整合学科文化内涵,不断创新和发展培育手段,最终达到浸润和形塑博学自信的新时代大学生的目标。学科文化自信的培育可以达到激发学生学术热情,促进学生和学科全面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以及践行使命担当的效用。  相似文献   

18.
发展县域文化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河北省县域文化产业发展中面临融资不畅、品牌策略有待优化、相关人才缺乏、集聚区协作不畅、恶性竞争严重等问题,应通过创新文化企业投融资机制、壮大县域特色文化品牌、加快文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搞好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等途径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19.
乡村文化与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文化是一种内卷化文化。所谓内卷化是指一个系统在外部扩张受到约束的条件下内部的精细化发展过程。就此而言,乡村文化与现代化是异质的。但是,中国的现代化既不能消灭农村、彻底城市化,也不可能在乡村文化建设上放弃现代性取向,把乡村建设成独立于现代社会的"飞地"。从反思现代性角度来看,现代性不完全等同于现代化,它与乡村文化之间并非决然对立,在文化现代性框架中,乡村文化可以实现其性质与功能的转换。乡村文化现代性转型的关键问题与基本路径就是重塑乡村文化主体。  相似文献   

20.
祝琳 《河南社会科学》2006,14(5):197-199
中原城市群的建设是大力发展河南社会经济、推进城市化并最终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战略。在此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精神文化障碍,而精神文化是中原城市群崛起的重要支撑力。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加强精神文化建设。这就需要在培养市民文化意识、建设城市特色文化、加强文化产业建设、理顺管理体制等诸多方面进行配合运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